?

芻議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2019-11-14 11:30齊瑤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齊瑤

【摘 要】根據近幾年時代的迅速發展,在教育方面也得到了相應的改革,針對每門學科,相關部門都提出了核心素養教育。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在培養學生歷史素養方面和學生的全面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如何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進行深化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127-01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根據時代的迅速發展,加劇了學生之間的競爭力,在學生的各個方面的素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學好歷史教學這門學科,主要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對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能夠進一步的掌握,進而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充分的讓學生了解我國輝煌的歷史和曲折,認識到現在的生活都來之不易,銘記歷史的教訓,勇于面對未來。近幾年,我國雖然加大了對歷史教育重視,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需要不斷改進提高,一部分的教師仍在傳統的課程認知中,不注重歷史學科,導致初中學生對歷史的重視程度不高,學生會在以后的學習中面臨著更多的問題。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含義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了歷史教學中的重點,它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慢慢養成良好的品格和能力,既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證實、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從而進一步將歷史知識、能力、方法以及價值觀等方面通過有機結合最終表現出來。歷史是一門重要課程,教師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而加快實現學生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由于初中歷史中所涉及到的重點內容比較多,所以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時,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地掌握教材知識的大綱,在歷史學科中實施核心素養直接關系到了初中學生的發展,不僅僅有利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1]。如果學生自身的核心素養較高,那么在教師傳授給學生相關的知識后,學生在空余的時間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全方面的了解歷史,進行具體分析,逐漸養成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加強培養學生自身核心素養可以幫助學生在了解歷史的同時合理運用相關理論知識點,樹立正確的歷史核心素養意識,進一步了解我國歷史的發展過程。

二、有效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策略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我們一般將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統稱為歷史價值觀,它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進而實現歷史價值的目的。在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歷史事件中所發生的變故和歷史人物為基礎,讓學生進行思考,從中吸取了怎樣的教訓,哪些事值得學習的地方,充分地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慢慢領悟我國歷史文化的內涵,進而能夠主動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有效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例如:以《中國工農紅軍》為例,教師為了引發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印象,可以通過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并提出問題“在那么艱辛的環境下,紅軍是憑著什么樣的精神在堅持?為什么沒有放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影片,在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研究,鼓勵學生勇于思考,大膽地進行回答,要讓學生理解紅軍長征的內涵,進而傳承并弘揚長征精神。通過多種教學形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2.加強培養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和解說能力。

在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對于歷史的理解和解說都屬于歷史核心素養,在針對所學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中,學生只能進行客觀的評價、合理科學的分析。教師為了讓學生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對歷史人物展開評價,必須要保持公平、公正的態度,才會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進一步的養成良好的歷史理解和歷史解說的核心素養[2]。

例如:教師以《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一課題為例,通過帶領學生了解史實,讓學生能夠用客觀、公正的態度去評價李世民,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有關《貞觀之治》的小視頻,使學生對李世民這一歷史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在通過能將學生劃分為小組的形式結合歷史教材內容具體的分析并進行解說,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階段來評價李世民,明確學生評價的目標,評價對象是李世民而不是“唐太宗”,以便于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養成歷史解說的好習慣,進而幫助學生形成基本歷史核心素養。

3.在歷史史料方面培養學生的實證素養。

在歷史教學中出現的史料主要起到了輔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歷史知識的作用。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史料實證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合適的史料引領學生能夠正確的思考、具體分析,進而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有效培養學生養成利用實證精神進行處理歷史事件的好習慣。教師為了讓學生充分全面的認識歷史事件,正確的去看待,有效地掌握史實,養成較好的歷史史料實證素養。

例如:教師在講解《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時可以采用實證史料輔助教學,引導學生理解并樹立“落后就要挨打”這一觀念,激發學生愛國思想,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實際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相關的詩句對學生進行引導,加深學生的理解,還可以給學生播放很多“旅順大屠殺”的相關視頻和資料,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對當時戰爭情況進行直觀、簡要的分析,幫助學生全面的認識歷史事件[3]。所以,在學生學習歷史過程中,教師經過對歷史史料進行補充,經過學生認真思考和具體分析所學的歷史事件,進一步了解文章的重點內容,進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學生如果只是單方面的學習歷史教材知識是往往不夠的,教師要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能力,還要進一步的讓學生充分地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教師要時刻站在學生發展的角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當作歷史教學的重要工作,與此同時歷史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并研究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參考文獻

[1]高建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深度學習策略——以共和國史1949~1957年的學習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9(28):30-32.

[2]唐好瀚.滲透核心素養,打造有內涵的高中歷史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46.

[3]林軍.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生時空觀念的培育——以“冷戰”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6):62-63.

猜你喜歡
初中歷史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