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畫訴情

2019-11-14 11:30應裕雯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4期
關鍵詞:遺民隱士水墨畫

應裕雯

【摘 要】朱耷又名八大山人,是我國藝術史上一顆耀眼而璀璨的明珠,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形成水墨畫獨特的“真”情。本文就朱耷在《安晚帖》中融入的道家、禪宗、遺民真性情的淋漓盡致的流露做一淺談。

【關鍵詞】遺民;水墨畫;黑白;隱士;情感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4-0139-01

一、生平簡介和《安晚帖》的創作背景

八大山人(約1626年—約1705年),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

朱耷為明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朱耷的父祖都善書畫,因此他從小就受到藝術陶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少時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弱冠為諸生。明亡以后,他抱著對清王朝不滿的態度,在奉新縣耕香庵落發為僧,時年二十三歲。后隱居進賢縣介岡及永豐縣睦岡等地。順治末年,當他三十六歲時歸南昌,回到青云譜(青云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時間,才使這坐道院初具規模,并在這里過著“一衲無余”與“吾侶徙耕田鑿井”的勞動生活。他想把這里造成一塊世外桃源,以求達到他向來“欲覓一個自在場頭”的愿望。但這個“自在場頭”畢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統治之下,“門外不必來車馬”是不可能的。后來自筑陋室,名“寤歌草堂”。晚年生活孤苦,在此情境下創作了驚世名作《安晚帖》,畫中真實再現了作者當時的處境和心境。朱耷在這個草堂孤寂貧寒地度過了晚年。

二、遺民身份、沒落貴族情緒

由于朱耷的特殊身世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使他的畫作不能像其它畫家那樣直抒胸臆,而是通過他那晦澀難解的題畫詩和那種怪怪奇奇的變形畫來表現。例如他所畫的魚和鳥,寥寥數筆,或拉長身子,或緊縮一團,傾是而非。特別是那對眼睛,有時是個橢圓形,都不是我們生活中所看的魚、鳥的眼睛,生活中魚、鳥的眼睛都是圓圓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會轉動。上圖中我們看到畫中只用水墨表現了一條鱖魚,這條魚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白眼向人。自滿清立朝,他有一腔國恨家仇,不得不隱姓埋名以避殺身之禍。他畫的這幅畫,鱖魚孤寂冷清且有點僵直,停住在深水中,魚眼向上翻,白多青少;魚嘴張而不語,一腔痛苦和憤懣可向誰言?朱耷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的反清復國思想?!八@個明代宗室子孫,之所以成了和尚,后來又去當道士,除了被滿清政府的不容無奈之舉之外,還有作為皇室子孫對亡國的遺民情節。

三、佛門凈土、禪宗哲學情緒

眾所周知,大苦難必須用大智慧來化解。在大明朝國破家亡之初,朱耷皈依了佛門,借佛教思想來安頓他那戰栗驚恐的靈魂:在朱耷患癲疾被迫離開佛門,精神上極為痛苦之際,佛又是他最重要的精神依靠。他用禪宗的無念心法和關于“空”的智慧化解了心中的痛苦,他的晚年藝術也因而呈現幽冷孤寂的獨特魅力?!案鬁Y注處,料得晚霞多?!笔侵燹峭砟杲茏鳌栋餐硖分兴嵩娋?,此句道出朱耷的思想境界。朱耷明白,只有海涵一切、空明廣闊的心靈,才能映照出無無邊的晚霞,才能看到更加美麗的風景。朱耷以詩訴情,表達自己內心對禪宗哲學理解,“空”的智慧漸漸融化他心靈深處的國仇家恨。禪宗認為,一切有辦法,皆如夢幻泡影,都是虛實、幻而不真的。禪宗的“空”觀強調的就是不要沾滯、執著于世界的表象,應當關注自我生命的真實感受。過去的榮耀也好,富貴也罷;歡樂也好,痛苦也罷,全都是些妄想,只有超越妄念才能直指本真,從而發現生命的真實。不執念與過往,放空,是禪學對朱耷最好的慰藉。

四、返璞歸真、道家至簡情緒

朱耷在《安晚帖》中的藝術真可謂是簡約至極。所說的“簡”,顧名思義就是簡單、少。但是從朱耷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繪畫之“簡”的真正含義是要用最少的筆墨來表達內心最豐富的思想情感。是空靈,靜虛的道家智慧,朱耷深悟“簡”的妙諦,他把無窮境界蘊于簡之中,雖然只是一石一鳥,然而千巖萬壑亦不能過之。在中國畫里,簡到極致就是“空白”。我認為,朱耷晚年的繪畫作品,最妙的地方就是他對畫面空白的處理,是真正的“無畫處皆成妙境”。朱耷題詩去:“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贝笃目瞻捉o人以寂靜、幽暗的一池湖水。老子的“真”就是“道”的自然存在形式,就是事物的“樸”,反應在作品中的情感必須發自內心,表現在作品的形式就是樸素、簡約。崇尚自然、淡泊和樸素的老莊美學對朱耷繪畫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也正是朱耷對“真”的追求,在他的畫面里沒有華麗、鮮艷色彩的裝飾卻顯得鮮活而生動,從而產生安晚帖中極簡的畫風。

朱耷是一個鮮活而生動的生命,他集一生的坎坷情感匯聚成晚期的繪畫思想,《安晚帖》中極簡、極空、極憤懣的情感交織雜糅。關注真實的生命體驗,朱耷追求無依無傍、不沾不系的孤獨精神。所以,朱耷所創作的《安晚帖》是一個獨立高標的經典永恒作品。

參考文獻

[1]賀存鋒.《道家思想對八大山人花鳥畫“簡約”的影響.

[2]閆春英.《真空妙有——八大山人的禪宗思想淵源》.

[3]邱才楨.《臨河序》與八大山人晚年書風的轉型.

猜你喜歡
遺民隱士水墨畫
牡 丹 (水墨畫)
隱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進步 盡管百般艱辛
“中國畫”與“水墨畫”——小議“水墨畫”稱謂在20世紀90年代的盛行
尋訪竹林隱士
安靜的水墨畫
莫高窟第61窟甬道為元代西夏遺民營建說
隱士的文藝范兒
高句麗滅亡后遺民的叛亂及唐與新羅關系
蒙元時期金遺民研究——以金遺民的地域特性為中心
論明遺民姜埰及其《自著年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