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體育電影述評:時代變遷的影像關照

2019-11-15 06:23曾嚴彬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北京100024
電影文學 2019年4期
關鍵詞:體育

曾嚴彬 (中國傳媒大學 戲劇影視學院,北京 100024)

中國電影以1905年創作的《定軍山》為起點,經過數代電影人的不懈努力,已經走過了逾百年的歷史。在此過程中,中國電影不僅經歷了自身發展的興衰榮辱,而且見證了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的時代變化。而體育作為人類社會文化的重要部分,更是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電影誕生不久之后便產生了體育電影這一重要的電影類型,成為對中國體育在時代變遷中的影像關照。有鑒于此,本文試圖從重要的體育電影(1)由于研究能力和精力有限,本文所涉及的體育電影均指體育故事片。個案入手,將百年來中國體育電影的發展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進行述評,以期厘清體育電影與體育發展的脈絡關系。

一、艱難起步:解放前的體育電影(1905—1949)

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中國體育以古代的傳統體育為主。而鴉片戰爭之后,西方近代體育開始傳入中國,并逐漸為中國社會大眾所接受。到新中國成立前,中國近代體育已經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20世紀下半葉新中國體育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盡管如此,此階段的中國體育總體發展與世界相比卻相對落后,表現在體育電影創作方面便是體育故事片數量的相對較少。解放前可數的體育電影大概只有五部,即《一腳踢出去》(1928)、《二對一》(1934)、《健美運動》(1934)、《體育皇后》(1934)和《破浪》(1934)。

關于中國第一部體育故事片,在過去較長時間里都被電影史學界認為是《體育皇后》。而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單萬峰曾撰文指出:嚴格意義上來講,由明星影片公司1927年底攝制的《一腳踢出去》才是中國第一部體育故事片。[1]本片雖然主要講述了兩個富家青年男女的戀愛故事,但是導演在影片中設置了中華足球隊和洋人足球隊比賽的情節,首次借用了體育元素,而選用的主演龔稼農更是具有體育工作經驗和足球基礎,因此該片具備了體育電影的雛形。

而此階段最為重要的體育電影當屬《體育皇后》,該片講述了一個青年女運動員的成長故事。編導孫瑜在影片中注入了“體育救國”的主題思想,并且在片中多次運用字幕來直接表達自己的主題思想,如開場字幕“獻給為體育之真精神而努力的戰士們”與片尾字幕“一切不合理的,貴族的,個人的錦標賽,新時代是都要拋棄它們的!為著體育的真精神,我們只有奮斗!只有向前!”。此外,本片主演黎莉莉本身也熱愛體育運動,憑借其自身的運動天賦和青春氣質,將一個充滿健康活力的“短跑天后”演繹得惟妙惟肖。因此,本片被推為體育電影開山之作,確也名副其實。

總體來說,解放前的體育電影由于數量少,還沒有真正得到發展,處在艱難起步階段,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一方面,當時的中國體育發展水平本身就很落后,很難激發電影創作者深挖體育電影的創作規律與出路;另一方面由于社會局勢的不穩定,電影界本身起伏不定,創作中心都放在左翼電影和抗戰電影上,新出現的體育電影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二、緩慢成長:新中國成立后的體育電影(1949—1979)

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開始發展現代體育,并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的歷史過程。從1949年到1966年,新中國確立了以“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為根本任務、以“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為基本方針的體育發展思路,廣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體育競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并多次在國際賽事上取得優異成果。然而接下來的十年“文革”內亂,中斷了中國體育發展的正確道路,嚴重阻礙了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1976年10月“文革”結束,經過三年撥亂反正,體育事業開始逐漸恢復,并為20世紀80年代的全面發展和改革打下了基礎。

在新中國成立后的17年里,中國體育發展雖然取得很大進步,然而體育電影依舊成長緩慢。這期間拍攝的體育電影大概只有十部,即《兩個小足球隊》(1956)、《女籃5號》(1957)、《球場風波》(1957)、《冰上姐妹》(1959)、《水上春秋》(1959)、《碧空銀花》(1960)、《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球迷》(1963)、《女跳水隊員》(1964)以及《小足球隊》(1965)。

在這一時期,體育電影承載著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極具代表性的影片就是謝晉1957年導演的處女作《女籃5號》和1962年拍攝的《大李、小李和老李》。兩部影片雖然出自同一位導演之手,卻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其表現內容更是緊貼當時的時代特征。

《女籃5號》講述了一個女籃球運動員在新舊社會中經歷悲歡離合的故事。這部影片既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也是中國第三代導演代表人物謝晉的處女作。影片以對比手法表現了新舊社會中運動員們截然不同的命運,雖然以愛情為主線,卻明確突出了“歌頌新時代,鞭笞舊中國”的主題思想。1952年毛澤東就發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而謝晉在本片導演闡述中提到“領導決定讓我去寫體育題材的電影劇本”[2],可見本片是作為政治任務而完成的,因此不可避免會帶上意識形態色彩。

而《大李、小李和老李》講述了一個工廠在開展體育活動中發生的有趣故事。本片是中國第一部表現群眾體育的體育電影。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向二屆人大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體育工作中,應當貫徹執行普及和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廣泛開展群眾性的體育活動,逐步提高我國的體育水平?!盵3]這一報告無疑是正確的,然而接下來新中國遭遇了三年自然災害,社會生活極端困難。到1962年,由于采取了一些改良政策,社會狀況有所改觀?!洞罄?、小李和老李》在此時的出現,便表達出了一些潛在的社會要求,既希望社會氣氛能夠寬松平和,也希望注重個人的身體健康。

在新中國成立后的這17年中,體育電影和其他電影一樣,基本上都是以歌頌新時代、熱愛工農兵為主題,這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穩定新生政權,國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一切以政治觀念為主導。電影作為政府強有力的宣傳工具,其首要任務就是服務于建立人民政權的合法性,必定會承載更多的政治教化功能。

到了“文革”十年,社會意識形態斗爭更加強烈,甚至否定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電影所取得的成就。除了八個“樣板戲”和樣板戲電影,以及幾部“奉命之作”外,中國電影包括體育電影在內,幾乎是一片空白,顆粒無收?!拔母铩苯Y束后的兩年里,電影界依然徘徊不前,直到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到來,電影才逐漸步入正軌。

三、繁榮發展:新時期的體育電影(1979—2000)

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成為一個新的轉折點,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決策讓中國體育事業重新得以邁步向前。1979年,中國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并在奧運會等國際重要比賽中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就,極大地振奮了中華民族的體育精神。而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中國體育事業也開始了探索市場化和產業化的進程。

在此背景下,新時期的體育電影呈現出了較為繁榮的景象。首先在影片數量上就有很大的提高,有將近30部體育故事片出品。此外,這個時期的體育電影質量大有提高,創作類型上呈現多樣化趨勢,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勵志型。關注的是體育工作者(運動員或教練)在某一運動項目上遭遇挫折,經過不懈努力最終獲得成功,如《第三女神》(1982)、《一個女教練員的自述》(1983)等。第二類是思考型。以一個獨特的視野來展現體育工作者的情感和生活,通過他們的命運來思考歷史、社會以及人生,如《排球之花》(1980)、《一盤沒有下完的棋》(1982)等。第三類是娛樂型。通過在體育框架里構建常規故事來挖掘與體育運動有關的娛樂元素,如《球迷心竅》(1992)、《女帥男兵》(1999)等。

這一時期的體育電影開始脫離意識形態的束縛,逐漸向探討個體生命意義轉換。雖然大部分影片依然帶有明顯的政治化痕跡,但是無論從內容思想還是表現形式上都有了較大的革新,開始了對生命意義的肯定和思考。由第四代導演張暖忻導演的《沙鷗》,便是新時期體育電影的典型代表。

《沙鷗》主要講述了國家女排隊員沙鷗在賽場和生活的失意中逐漸尋回自我并作為教練帶領女排獲得冠軍的故事。影片不僅在電影語言的革新上有很大的突破,而且在主題內容上關注了生活矛盾和常人情感,探析了人內心的感情結構,詩意化地表現了人的溫情。首先,本片實踐了第四代導演普遍追求的“紀實美學”原則,運用了大量的長鏡頭來展現時間和空間的完整和統一,采用實景拍攝來追求細節層面的真實,選用非職業演員來降低表演的人為痕跡,拋棄了傳統的戲劇結構和敘述方式而采用片段式拼貼來追求生活的氣氛與情緒,使得影片更貼近現實生活。其次,影片將主人公置于個人意識和集體榮譽的選擇之間,通過挖掘人物內心情感矛盾,塑造了一個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影片雖然表現出了沙鷗的時代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卻沒有放棄對個人存在的關注,個人的自我意識與龐大的民族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融會貫通。

在新時期里,電影領域出現了老中青三代導演爭相競藝的繁榮局面,現實主義傳統回歸、紀實美學以及影像美學的探索,開創了電影新的格局。由此繁榮起來的體育電影,在整個電影創作關注個體意識的氛圍下,由意識形態承載開始轉向生命敘事,并為新世紀體育電影的多元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多元融合:新世紀的體育電影(2000年至今)

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全面發展與進步,中國體育事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中國金牌數躍居世界第一,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又向前邁了一大步,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體系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對全面推進體育進步,逐步實現體育現代化有著積極意義。

在新世紀頭十年里,體育電影在新時期所取得的成就基礎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首先,由于北京奧運會的舉辦,這個時期集中出現了一批弘揚奧運精神和突出民族精神的體育電影,如《破冰》(2008)、《一個人的奧林匹克》(2008)、《買買提的2008》(2008)等。其次,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方面社會面臨各種價值觀的沖突,體育電影對個體的人文關懷更加突出了對人性化的探索,如《跆拳道》(2003)、《隱形的翅膀》(2007)等;另一方面電影娛樂化傾向愈加明顯,體育作為娛樂元素被創作者廣泛運用,如《少林足球》(2006)、《大灌籃》(2008)等。其中《一個人的奧林匹克》《隱形的翅膀》和《大灌籃》三部體育電影比較具有代表性。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講述了1932年劉長春第一次代表中國站在奧運跑道上的感人故事。影片沒有一味渲染主人公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使命感,而是以傳記的形式再現了劉長春富有個性的情感世界?!峨[形的翅膀》講述了一個雙臂殘疾的少女與自己的不幸命運進行頑強抗爭的感人故事。與其他同題材的體育電影不同的是,本片樸實無華,既貼近生活又追求細節,將人性主題深藏在了真實的生活流程之中,表現了生命處于極端艱難狀況下釋放出的無窮潛力和人性光輝。而《大灌籃》講述了一個身世不明的功夫少年機緣巧合進入籃球隊,從而上演一場灌籃大戰的精彩故事。電影以籃球這一體育元素為基礎,融合了時尚、功夫、愛情、青春等眾多娛樂元素,并采用了輕松調侃式的風格,演繹出了都市青年的青春活力與時尚生活。

總體來說,新世紀體育電影是對新時期體育電影的繼承與發展,一方面保持著對自我與社會的思考,擴大了體育精神的內涵和外延;另一方面由于面對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和好萊塢大片的強烈沖擊,也開始了對體育電影商業化的探索。

在逾百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體育電影從艱難起步到緩慢成長,從繁榮發展到多元融合,經歷了四個不同的歷史階段。中國體育電影的發展變化和階段特征,與當時的體育事業以及社會發展緊密相關,成為一種時代變遷的影像關照。

猜你喜歡
體育
我為體育狂
論清末體育熱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休閑體育教學中“休閑”的詮釋與演繹
——評《休閑體育》
高考需要包括體育嗎?
我眼中的好課——從第五屆全國中小學體育展示課談起
體育教學如何更好地使用講解示范
談體育實踐課中知識的擴展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