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是深沉的愛

2019-11-15 21:55劉慶邦
人生十六七 2019年16期
關鍵詞:物質性慈善事業寫作者

劉慶邦

大同煤礦有一位作家朋友,我曾送給她一本長篇小說。在她母親住院治病期間,她天天為母親讀我的長篇小說。她在電話里告訴我,老人很愛聽,聽得很安靜,老人還說了一句話,好書能治病??!后來她母親還是去世了,但那句話我再也不會忘懷。

回想起來,我和弟弟也為我們的母親讀過我的小說。母親說我寫得不假,都是真事兒。母親還提起我爺爺,說他最喜歡聽別人給他念書,他要是活到現在,看到孫子不光會念書還會寫書,不知有多高興呢!

由此想到慈善事業,在此之前我不敢這樣去聯想。慈善事業的核心價值是利他,體現的是人文關懷,雖說也有精神疏導和心靈撫慰的內容,但主要特點還在于高度的物質性、實用性和有效性。而文學寫作更偏向精神性,常常聽從內心召喚,凝視人的心靈景觀。很大程度上,作家寫作是出于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內在需要,這讓作家對自己的作用不是很自信,往往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對社會無用的人。他那點兒寫作的事情,怎么能攀得上慈善事業呢!可不知怎么,得到親友的積極反饋后,我的確一次再次聯想到慈善事業。

文學寫作與慈善事業不相悖,也不是沒有可以打通的地方。當然,文學作品不是物質性的,不能為饑餓者果腹,也不能為衣單者御寒。文學也不是醫學,并不能真的治病??墒?,每一個生命個體既有身體,也有心靈;既需要物質供給,也需要精神支撐。當一個勞動者在為生計打拼之余,靜下心來讀一讀優美的作品,是不是可以得到藝術享受呢?當一個人心灰意冷之際,讀到知冷知熱、貼心貼肺的作品,是不是可以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呢?當一個人為塵世紛爭所煩惱,找一本喜愛的書來讀,是不是可以讓自己暫時放飛一下靈魂呢?

再有就是像朋友所做的那樣,給病中的親人讀一讀書,這樣是不是可以減少一點病痛呢?慈善事業是面向弱者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寫作也是同情、關注和面向弱者的。這不正是文學寫作和慈善事業共同的地方嗎?

慈善事業是給予、是付出。我的體會是,寫作也是一種付出。日復一日的長期寫作,就是與日俱增的持續付出。正是在付出的過程中,我們得到快樂:我寫作我快樂的實質是我付出我快樂。正是這種付出的快樂推動我們的寫作不斷前進、不斷深化。

慈善之人必有一顆慈善之心。寫作者何嘗不是?每一個真正的寫作者無不希望通過作品作用于人的精神,使人性更善良,心靈更純潔,靈魂更高貴,社會更美好。要做到這些,一個最基本同時也是最高的條件是寫作者本人一心向善。只有寫作者一心向善,才能保持對善的敏感,才能發現善、表現善、弘揚善,也才會對惡人惡行格外敏感,才能發現惡、揭露惡、鞭撻惡。

沒有一勞永逸的慈善,寫作也是如此,寫作是一個長期關注社會,同時長期自我修煉的過程。無數事實一再表明,一個人長期處于寫作狀態,其心態會與眾人有所不同。特別是花長時間創作長篇小說的人,他的心應該是靜遠之心、仁愛之心、感恩之心、溫柔之心。他的情緒會隨著作品中人物的欣喜而欣喜,憂傷而憂傷。

稍稍具體一點說吧,當一個作者正寫得滿眼淚水時,也正是心里愛意綿綿、溫存無邊的時候,不管他看見一朵花還是一棵草,一縷云還是一只鳥,都會覺得那么美好、那么可愛。這時候如遇到一些事情,他的反應可能會慢一些,因為他還沒有從自己的小說情景里走出來,他看待事情的目光還是文學的目光,情感的目光,善待一切的目光。如是,他的慈善在寫作中延續,也在生活中延續。一個寫作者之于世道人心的意義正在于此。

猜你喜歡
物質性慈善事業寫作者
酒店非物質性激勵與員工忠誠度的關系
給初學寫作者的意見
看看熱鬧的世界,做個鮮活的寫作者
地理詩學的批評實踐:評《海明威的地理:親密感、物質性與記憶》
利用國際政治資源保護我國物質性海外利益的路徑探析
寫作
深入實施慈善法 促進廣東慈善事業大發展
文學的可能性(散文觀)
慈善事業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會透明度 促進慈善事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