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術考試的具體制度

2019-11-18 21:17
今古傳奇·武俠版 2019年11期
關鍵詞:國術初試射箭

中央國術館,全稱是“中央國術館體育傳習所”,由張之江先生等創辦,建于1927年。

在我以前的文章當中,講了很多民國時期的武術家,他們大多數人都有“國術館”背景,在民國的幾次國術大考當中也都有出場,有的是評委,有的則是參與考試獲得了很好的名次。而那幾次國術大考,我們零星地談過一點,但從來沒有系統地交代過它的考試制度,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當年的“國考”是怎樣的。

首先,“國術考試”的誕生與“國術館”的性質息息相關?!爸醒雵g館”與早年間的“中華武士會”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一個是民間團體,另一個是政府機構。

由于張之江等人攛掇民國政府搞了官辦的“國術館”,并且一切開銷均由財政部直接分撥,那么理所當然的,“國術館”就是中央政府直管的政府機構,而作為政府機構來說,是需要有工作成果的,他得有一些東西表現出來給公眾以及其他政府部門,以表示它們不是吃空餉,“國術大考”就是國術館想出來的主要活動,也是官辦國術館最主要的存在形式。

所以國術大考這個東西它有點像是我們今天的年終匯報,都是一種對上級進行的階段性工作交代,對民眾而言則是專門用來刷存在感的。否則如果只按照“強身健體”的口號,那悶頭練習就可以了。

當然國術大考不可能跟普通的工作匯報或者現在的學??荚囈粯?,每季度或者每半年舉行一次,民國總體來講生產力還是不高的,這種國家級的國術大考,總共也只舉行過兩次。

根據《國術考試條例》和《細則》規定,國術大考的制度極其復雜。

首先,國術大考分為國、省、縣三級,這三級考試再分為文科和術科兩類。文科就不必說了。術科考試實際上就是國術競賽,它又分為預試和正試兩個層次。

預試有搏擊、摔跤、劈劍、剌槍、拳械五個項目,三項通過者為合格,可以參加正試。

正試又分為初試、復試、決試三輪。

初試按體重分成五個級別,參加者用抽簽配對的辦法進行搏擊、摔跤、劈刺、刺槍四個項目的考試,經淘汰升入復試,最后選拔三人進入決試。

這個考試制度雖然復雜,但是我們從今天來看,其實是非??茖W和公平的,甚至都已經有了體重分級制度,要知道很多人都認為傳統武術比賽是不分重量級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民國十七年十月在南京舉行的第一次“國考”實際具有實驗性質,所以第一屆“國考”并沒有嚴格按照這個規則進行。

第一屆“國考”的大概流程是選手先要參加初賽,初賽內容包括刀、槍、劍、棍、拳的套路演練,演練及格后,再參加對抗項目。對抗項目有散手、短兵、長兵和摔跤等。

除此以外,別的制度臨時更改的還有不少。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初試之后,來自南方的參賽選手們全軍覆沒,不得已只好臨時重新劃分區域,南北方選手分開比試。雖然號稱南方實力最強的兩廣國術館沒有派選手參加,但還是能夠說明當時全國各地的國術考試發展很不平衡。

第二次“國考”于民國二十二年十月在南京舉行,這一次基本上就是嚴格按照已經出臺的《條例》和《細則》進行了。除了這兩次“國考”以外,不少省、市、縣國術館也都舉行過選拔賽和地方性的比賽,各地比賽項目不盡相同,但基本都是遵照中央國術館的有關規定進行的。

雖然“國考”只舉行了兩次,但它對于后續的武術比賽影響深遠。民國二十四年在上海舉行的第六屆全運會上,國術被正式列為比賽項目。并且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選取了拳術、器械、摔跤、射箭、彈丸、踢毽、測力七個比賽單項。

這種制度來源于當時的武術觀念,大家承認“國術”的結構是多元的,它不光包括了傳統武藝遺存在民間的多個獨立項目,比如拳械套路演練、有徒手和長短器械格斗,又將自古以來與武術相輔相成的摔跤納入其中,還包括了與傳統武藝有密切關系的射箭、彈弓、毽子和力量測試等項目。這些項目都是各級國術館訓練與傳播的內容,也是學校國術活動的內容。只是受“國術”普及水平的限制,參賽的大多數運動員只能選報其中一兩個單項,但也會出現兼報多項的情況。比如青島的楊為傅報了摔跤、測力、射箭、拳術四項,浙江王志華報了拳術、器械、摔跤、射箭四項,等等。

我們之前曾經提過的王子平,也在第六屆全運會上擔任了裁判工作,而且擔任的不是武術裁判,而是摔角裁判。那個時候,一個國術家,是不能只靠演練幾下套路來敷衍人的,如果拿不起大槍,不會摔跤,不懂擒拿,不能從事拳械格斗運動,沒有足夠的武學綜合素養,是稱不起“國術家”,更登不得武壇上座的。

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建國之后,1953年11月在天津舉辦的民族形式體育表演與競賽大會,項目設置和競賽制度等都保留了“國術大考”的某些特點,并且由于增加了很多“國考”所沒有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在管理和宣傳上也克服了國術館時期的許多弊端,從而使得這次大會的盛況空前。許多老武術家都是舉家參會,算是國考制度發展的高峰。

只可惜這種盛況只是曇花一現,1955年武術開始“收縮與整頓”,對“唯技擊論”的批判,一刀砍掉了所有的對抗項目,而以套路為主的競技武術也越走越偏,發展到極致甚至出現了“板凳破步槍”一類的對打套路,以及“反修拳”、“語錄拳”等奇奇怪怪的東西。民間把這些東西稱為“革命樣板拳”,這些“樣板拳”長期獨領武壇風騷,不但原屬于“國術”范圍的很多對抗性內容消失,連傳統套路都失傳了不少,武術變成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東西。

著實可嘆。

猜你喜歡
國術初試射箭
民國時期武術家群體的“國術觀”
——以浙江國術游藝大會匯刊為中心
考研初試高分未被錄取,且慢提“貓膩”論
小熊射箭
《時報》與民國國術傳播研究
運用心理學定律管理班級初試
學射箭
空乘招聘初試,走出“美丑”誤區
大眾視野中的1929年浙江國術游藝大會
——以《申報》和《益世報》相關報道為例
誰是射箭高手
南京國民政府國術推行工作述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