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與法治學科行為作業的設計路徑研究

2019-11-24 15:18王金東余訓敏
教育界·上旬 2019年8期

王金東 余訓敏

【摘要】道德與法治學科行為作業是依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深入生活、社會,開展踐行活動的一種開放性的作業形式,強調將所學理論知識深化理解并外顯為具體行為。布置行為作業時,教師應遵循踐行、思辨、提升的設計路徑。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學科;行為作業;設計路徑

一、行為作業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行為作業

行為作業是指在學科教學領域,將作業呈現指向學生外在行為表現的一種作業設計。區別于傳統的文本作業,它不要求學生以知識的再認或再現為主要任務,而是要求學生以一定的學科知識為支撐,達成某種外在行為目標,旨在更好地實現知識的學以致用。行為作業是相對于知識性作業而言的,是通過一定的觀察、實踐、體驗活動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達到提高認識、鍛煉能力、培養情感的目的的活動要求。作業不是簡單重復記憶課堂教授的知識,而是反映學生的真實生活和實際行為的寫照,通過設計出外顯的行為要求,替代傳統的書面作業,幫助學生找到提升內在品德素養的更好途徑。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行為作業是根據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的要求,遵循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在實踐、體驗、感悟中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內在品質,再通過行為實踐表現出來,能夠促進學生道德素養和行為習慣的養成,過幸福完整生活的作業形式。它是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在學生學習完相關的教學內容后,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生活和行為實際,設計和布置的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親身實踐的要求和任務,讓學生通過實際行動來踐行所學理論知識,內化為自己的道德品質。例如,學習了七年級上冊第7課“親情之愛”的內容后,設計學生回家主動幫父母做一件事,對父母說一句祝福語,給父母寫一封信等行為作業;再如,在學習九年級“親近社會、服務社會”以后,向學生提出“利用節假日為老師、同學和社會做好事,送溫暖”的行為要求。

二、要讓學生勇于實踐,懂得如何踐行

首先,要注意學生與課本的結合。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行為分配是教師在完成相關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生活和實際情況后,將學生所學知識轉化為個人實踐的一項任務。行為家庭作業是教材內容的延伸和拓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行為家庭作業的設計必須符合教材的相關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注重學生的關注,使行為家庭作業的設計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其次,要有方法補充,積極引導。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行為任務具有創新性和開放性,學生可能對如何執行行為任務的具體操作沒有明確的認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方法上做好工作,預測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做好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在實踐中有所借鑒。在行為家庭作業的實際操作中,學生有時很難做出決定。此時,教師應及時給予積極的指導,輔以方法,并合理解決。

再次,及時表揚和鼓起勇氣。行為家庭作業的實施具有挑戰性,它突破了原有書面作業的慣性思維,采用一種新的方式來理解和實踐書本理論。作為一名教師,在分配行為任務之前,必須對學生有深刻的理解,了解他們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學生應根據自身特點合理分組,在行為家庭作業實施過程中受到表揚和鼓勵。

三、要讓學生學會思考,懂得科學思辨

一是感悟情境,學會思考。道德與法治學科行為作業具有實踐性、真實性的特點?;谶@一特點,學生在進行作業實踐時,要通過感悟情境學會思考。例如,教學“親情之愛”這一課后,教師可設計“為父母做一件事———感恩父母”的行為作業。學生回到家后就要設身處地思考一下,該做一件什么事才能真正讓父母感受到自己對父母的愛和感恩之心。這種思考要讓每個學生根據自身的家庭環境來進行,要求學生進行真思考,真踐行。

二是價值取舍,科學思辨。布置行為作業,學生就會在各種復雜而又真實的情境中不斷進行思考和價值取舍。那么判斷的依據是什么?價值取舍的標準又是什么?這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讓學生去感悟,去總結,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進行價值取舍的重要依據。

三是學會求助,理性分析。行為作業的實施過程也是一個學生個體與他人、與集體、與家庭、與社會通力合作、相互協調的過程。在行為作業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為了實現行為作業的順利開展,學生要學會向他人求助。學生可以多尋求幾位求助對象,并理性分析每位求助對象給出的方法,挑選最科學可行的操作方法為己所用[1]。

四、要讓學生學會轉化,懂得境界提升

首先,學會將一件事轉變為另一件事。一個特定的行為任務可以產生理論知識的轉移,并能達到逐點和面對面的效果。例如,在課堂上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友好”的重要性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分配“每天從我做起”的行為任務。當學生實施時,教師應該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他們應該做得好?做好事的對象應該是誰?他們應該怎么做?通過這一提醒,學生將逐漸認識到行善有利于社會和諧,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其次,應該改變立場去思考和升華情感。學習思維調換有利于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有利于學生情感的升華。例如,在教授“深淺談友誼”之后,教師可以分配行為任務,比如讓學生幫助身邊有家庭困難的學生,同時讓學生同情地思考:如果我是一個有家庭困難的學生,我希望每個人都知道我的家庭很困難嗎?如果我想得到別人的幫助,我怎么能接受呢?學生能更了解困難學生的困難,升華自己的情感,更有利于實踐。

第三,知識與實踐的統一與境界的完善。行為家庭作業的實施意義不在于家庭作業本身,而在于讓學生通過行為家庭作業獲得真實的情境感知,然后通過生活實踐檢驗和豐富理論知識,形成螺旋上升狀態。這種知識—行動整合的結構模式為培養具有能力和道德的合格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要把握好這一結構模式,通過引導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成功[2]。

五、與社區實踐活動相結合

“有些研究需要在社區這樣的范圍內進行,社區中的許多公共機構和私人機構都收集并記錄了對提出教育目標有價值的資料?!薄懊绹喜康纳鐓^學校有許多課程材料正逐步把社區的需要分析當作基礎?!币虼?,學生參加社區實踐活動,也是完成道德與法治行為作業的重要途徑?,F在的社區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包括民俗文化傳承活動,尊老敬老活動,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活動,志愿者活動等。道德與法治行為作業可以融入社區實踐活動中,規模更大,效果更佳。比如寒假期間,結合九年級第二課所學的“弘揚中華文化”,我們布置學生參加社區民俗文化活動的行為作業。很多學生都參加了所在社區的迎新春活動,寫春聯,剪窗花,猜燈謎,還有詩詞大賽。同學們在活動中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懂得了很多傳統的習俗,培養了熱愛祖國的情感。重陽節的時候,我們設計的行為作業是要求學生到所在社區的養老院去慰問老人,幫老人打掃房間,給老人表演節目,唱歌,講故事等。通過這樣的行為作業,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增強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經驗和服務意識[3]。

我們會提前跟社區工作人員取得聯系,了解他們近期要開展的社區活動。有些社區為了方便交流,建立了社區活動QQ群和微信群。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將道德與法治行為作業與社區實踐活動相結合,使學生的實踐活動得到延續和提升。比如為了配合社區組織的獻愛心活動,我們設計和布置了舊物義賣獻愛心的行為作業作為社區系列活動的補充。同一社區不同學校的學生一起交流開展義賣活動的經驗,交流心得,活動帶來—定的推廣和影響,帶動社區其他單位、企業也加入到我們的行列。將初中道德與法治行為作業與學校德育活動相結合,與家庭教育活動相結合,與社區實踐活動相結合,打破了行為作業形式單一的局限性,將行為作業延伸到學生的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中去,使學生的行為具有延續性。通過完成行為作業,學生學會處理自己與他人、與家庭、與社會的關系,使行為主體社會化,真正從行為作業走向作業行動。

六、結論

有關行為作業、行為人、行動者這些概念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探索和研究,但是本課題的創新之處在于,基于對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行為作業的探究,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從行為主體走向社會行動者,從行為作業走向作業行動。作為青少年,不僅要明確自己作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樹立公民意識,而且要付出實際行為,成為改造世界影響社會的行動者,真正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實現人生價值。教師要在深層次上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更好地促使學生知、情、行的轉化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更好地發揮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德育功能;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行動意識,使其立志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行動者。

【參考文獻】

[1]張新顏,李敏.道德與法治課程“綜合性”的思考與實踐策略[J].中小學德育,2018(04):42-46..

[2]王慧.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行為作業的探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3]勞婷婷.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4):130-13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