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之以德
——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干預策略

2019-11-27 18:28師藝珊
兒童大世界 2019年12期
關鍵詞:攻擊性教師應小朋友

師藝珊

(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馬塘鎮中心學校,云南 文山 663001)

對于幼兒攻擊性行為,一般家長并不重視。甚至認為,只是孩子之間的嬉戲、打鬧。但是研究表明,幼兒攻擊性行為,3-6歲是個高峰期。其集中表現為,推搡、踢打等行為。根據研究案例表明,70%的幼兒嬉鬧行為,都具備攻擊性。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干預糾正呢?今天我們結合教學經驗,來講一下如何糾正幼兒攻擊性行為。

一、家庭教育

(一)父母不當的教育觀念

幼兒階段是人類探索世界,接受世界教育的主要階段。該階段的幼兒,出現了攻擊性行為,我們要考慮的不僅僅是糾正問題,而是應該如何挖掘根源。找到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的根源,才能徹底解決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其中家庭教育,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

例如:我們班級有個孩子,吃飯的時候被小朋友打翻了飯碗,他就用凳子去打小朋友的腦袋。我當時問:“你為什么要打小朋友?飯碗翻了,我們還可以重新打飯???”這個孩子說:“小朋友是欺負我,欺負我,我就揍他?!边@樣的回答,卻引起了我和其他老師的重視。尋根問底之后,我們發現這是家長教育的問題。

解決策略:面對孩子表現出的攻擊性行為,我們首先應取得幼兒的信任。讓他明白意外和被欺負的區別,弄清楚同學間友愛的相處模式。同時也需從根源解決問題,要讓家長改變觀念,教育孩子并不是:“有人欺負你的時候,你狠狠的揍他?!边@樣不當的家庭教育,在這里要負主要責任。學校是一個教育的平臺,會公正地對待每個幼兒,當存在欺負幼兒的情況,老師有能力去解決問題,請家長停止宣傳暴力觀念。

(二)父母不當的行為表現

研究表明,缺乏溫暖的家庭、不良的家庭教養方式以及父母的暴力行為,都可能造成幼兒以后的高攻擊性行為的發生。如果父母雙方存在家庭暴力,而幼兒沒有正確的是非觀,會出現模仿父母行為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從幼兒父母入手解決根源問題。這種情況,遠比第一種教唆的情況更加惡劣。

例如:我們班級有個小女生,她不哭鬧,也不合群。當與其他孩子出現沖突時,她所表現出來的攻擊性行為,就算我們這些成年老師都感覺害怕。多次教育無果,我們找到孩子的父母,才知道父母之間的關系比較差。父母之間存在比較嚴重的沖突時,經常會出現打架情況。

解決策略:針對此類幼兒表現出的攻擊行為,我們需要進行及時、有效的干預,幫助他們學會恰當表達和調控情緒,讓幼兒看到正常家庭的相處模式是什么樣子的。并告訴幼兒這類行為是危險的,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及時與幼兒父母溝通,了解父母情況,無論幼兒父母是否能夠停止家庭暴力,至少不能在幼兒面前展示家庭暴力行為。

二、社會環境

幼兒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在各種社會情境中,特別是大眾媒體,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間接地習得了攻擊性行為。而在信息高度發展的今天,網絡視頻和信息的大發展可以說是泥沙俱下。沒有詳細規范的內容,很多都不適合幼兒觀看。有些幼兒觀看了視頻中的不良行為,從而出現了攻擊性行為。

解決策略:現如今,國民素質高度提升。新生代幼兒的父母,大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他們自身有著教育意識,但是容易忽視視頻的影響。如今政策上正在進行清網活動,但是政策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所以父母與教師應結合起來解決這種問題。加強幼兒育德教育,讓幼兒明辨是非。

三、校園環境

(一)校園的整體氛圍

學校教育,對于幼兒有著很大的影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營造校園和課堂氛圍,讓幼兒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和玩耍。例如:有段時間我們,我們教學旁邊,有商店播放比較刺激性的音樂。在那段時間力,我們幼兒園中的幼兒,攻擊性行為明顯提升。針對這個情況,我們發現原因后直接找到了商家,經過協商解決掉了音樂上的問題。

解決策略:針對此類幼兒攻擊性行為,教師應給予正確的的宣泄引導,讓幼兒明白音樂的用途,例如可以在音樂中跳舞或者體育鍛煉等。同時幼兒園應注意營造良好的氛圍,比較松散或沉悶的校園氛圍,都會導致幼兒不良行為的固態萌發。太松散的情況下,幼兒沒有自制力的情況下,會恢復原來的秉性。太沉悶的情況下,幼兒會在壓力下變得抗拒,從而回到自己的舒適區。

(二)教師的不當行為

教師應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而部分教師還在墨守成規,沒有轉變角色觀念,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問題,不會站在幼兒的立場上去思考。大多數教師總是對“調皮”幼兒帶有偏見,總會當著全班的面批評他們,當他們犯了錯,有的教師甚至還沒了解清楚事情的前應后果就批評孩子,事后也不加以引導。久而久之,教師這種不當的行為也會引發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解決策略:教師應以平靜的心態,平等的眼光看待這些“調皮”幼兒。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在教育攻擊性幼兒的過程中,可以強化他們的優點,淡化缺點,以強化優點來幫助他們克服缺點。優點充分肯定和表揚,缺點裝在教師心里,不在其他幼兒面前過分強調、批評。

結束語:

家庭、社會和幼兒園應共同努力,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學會遵守規則,形成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成人也應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樣作用,避免簡單生硬的說教。

猜你喜歡
攻擊性教師應小朋友
3-6歲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現狀及對策
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文本素質”
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誘因及干預策略
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找茬兒
Let’s DIY Poster
教師應上好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教師應首先在道德上成為教師
非攻擊性話語引發的沖突回應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