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受眾理論的漢語線上學習情況調研分析

2019-11-28 17:44錢西雯臧曉雨
成才之路 2019年32期
關鍵詞:留學生媒介漢語

錢西雯,臧曉雨

(南通大學文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新月異的互聯網發展引發了一場新媒體技術革命。目前,在漢語國際教育領域,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線上學習方式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大批數量可觀的漢語學習網站和手機軟件應運而生,有效促進了漢語國際傳播的發展。

對于所有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而言,漢語學習網站和手機軟件無疑是最重要的漢語學習輔助工具,使用網站和手機軟件進行漢語學習逐漸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漢語線上學習正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存在的問題較多,不能完全滿足漢語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文章基于傳播學的受眾理論,從受眾的構成、群體特征、個人使用動機及反饋機制四個方面對漢語線上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優化建議,促使漢語線上學習平臺增強受眾意識,選擇更為有效的傳播策略,多方面滿足使用者的學習需求。

一、漢語線上學習的受眾構成

在傳播學中,“受眾是指傳播活動的對象,與傳播者共同構成了傳播過程的兩極。在傳播過程中,受眾是信息產品的消費者、傳播過程的參與者、傳播符號的‘譯碼者’、傳播效果的反饋者”。漢語線上學習的受眾,即指接受漢語線上學習這一傳播活動的所有對象。也就是說,漢語線上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受眾,是所有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

1.受眾定位

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范圍廣泛,他們無論是所處的外在客觀學習環境,還是自身的學習目的都存在著各種差異。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本文選取南通大學印度留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這主要基于以下考慮:在留學生國籍統計中,印度留學生占全部留學生的56%,另外,南通大學印度留學生數量一直在穩定上升。因此,以他們為例進行研究,具有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本次調查的120位印度留學生就讀于南通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他們通過2年~3年的漢語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漢語基礎。南通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采用六年學制,包括五年的專業課學習和一年的專業實習。第一學年至第四學年,學校開設基礎漢語課程以滿足留學生日常生活的需求,第五學年開設緊扣專業知識的漢語課程,為留學生提供較好的漢語學習環境。

2.受眾調查

為深入了解留學生漢語線上學習的使用動機、需求、目的和使用效果,本調查設計了“漢語線上學習情況調查(Survey on Chinese Online Learning)”(中英版),調查內容包括學習者的基本信息、使用情況、反饋建議三部分?;拘畔⑸婕傲魧W生學習漢語的時間、當前漢語水平等問題;使用情況分為網站和APP兩個部分,每個部分均涉及常用網站及APP的名稱、使用目的等情況;反饋建議則包含學習者對線上學習資源的使用感受及建議。

本調查共分發120份調查問卷,回收120份,有效樣本量為118個,樣本有效率為98.3%。參與問卷調查的118名印度留學生均有手機與電腦等設備,具備使用漢語線上學習資源的客觀條件。

二、漢語線上學習的受眾特征

受眾作為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個體,必然會在行動時受到群體規范和群體壓力的影響。群體里的成員會不斷地影響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相互影響的傳播模式,形成良性群體網絡。一個班級的學生可以看作一個群體,來往頻繁、關系密切的同一個國家的學生圈或朋友圈又可以看作一個群體,群體的共性會影響漢語線上學習平臺在群體成員中的普及程度。本調查通過線上調查和線下采訪,了解了留學生使用漢語線上平臺的接觸渠道和班級推廣等基本情況,總結出以下兩種受眾群體的特征。

1.漢語線上學習者擁有共同目標

受眾對于其所在的群體擁有認同感、歸屬感,群體的價值和力量在于所有成員思想和行為上的一致性。接受異國的文化教育需要一個過程,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時,既擁有共同的學習目標,也更傾向于信任相同國籍學習者的幫助。在一個班級中,留學生們為了達到漢語學習目標,在完成學?;镜臐h語課程以外,大多數人會嘗試使用漢語線上平臺作為輔助課堂學習的工具,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漢語學習能力。

2.漢語線上學習者之間相互影響

受眾在群體中需要與其他成員保持一致,以獲得認可和接納,且群體會對個體的態度與行為造成影響,從而引起傳播環境的改變。在漢語線上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會充分利用從眾心理(或稱作遵從性心理)的積極作用。在一個班級中,熱衷于嘗試新觀念的留學生會不斷向同學們分享漢語線上學習平臺,班內同學隨之互相推薦各自滿意的漢語線上平臺,從而形成較好的學習氛圍,對群體共有的漢語學習資源進行有效補充。早期使用者和后續跟隨者的不斷推廣,可以帶動班內滯后者使用漢語線上學習平臺,從而形成一個環形的擴散傳播鏈條,喚醒更多潛在的受眾,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三、漢語線上學習受眾的個人使用動機

英國學者麥奎爾認為,“受眾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由個人的需求和興趣來加以解釋”。研究媒介對受眾產生的效果和具體功能,首先要了解受眾的使用動機和期待程度。一般而言,受眾使用媒介的動機主要有三個:第一,獲取信息,了解外部世界。第二,娛樂消遣,滿足精神和情感的需求。第三,獲取知識。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各類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長,而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能使人們非常便利地利用傳播媒介接受教育。將這一理論引用在漢語線上學習領域,可以理解為學習者在漢語線上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動機是獲取知識。

1.受眾的選擇性接觸

從媒介選擇上來講,受眾一般喜歡接觸符合自己使用習慣的媒介,具體體現在受眾會自由選擇使用何種媒介以及接收媒介上的何種信息。

根據統計,南通大學印度留學生使用的APP主要有Hanping Chinese Lite、谷歌翻譯、百度翻譯、Pleco、Papago、多鄰國、Hello Chinese。其中,Hanping Chinese Lite和Pleco是詞典類軟件,谷歌翻譯、百度翻譯和Papago是翻譯類軟件,這兩類軟件的使用人數最多,而教學類軟件多鄰國和Hello Chinese的使用人數則最少??梢?,學習者在漢語學習平臺上主要使用翻譯功能,忽視了對教學類軟件的使用。另外,由于學習網站與手機客戶端不兼容、電腦攜帶不便等問題,留學生很少選擇使用網站進行漢語學習,這使得大量優質網絡學習平臺與受眾形成斷層。顯然,留學生更喜歡使用能夠隨時隨地學習、易于操作、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手機,這已經成為這一群體漢語線上學習的一大趨勢。因此,手機APP的漢語教學開發設計應該得到重視和改良,充分發揮其優勢。

2.受眾的動態性需求

正如卡茨的“使用與滿足”理論所述,“受眾是基于自己的選擇和需求主動從媒體上獲取信息的,隨著以互聯網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出現,受眾的個人主動性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和發展”。在漢語線上學習的過程中,這體現為學習者的內容需求與形式需求。

(1)內容需求方面:在調查問卷“您最希望學到什么內容”一題中,有50.85%的留學生選擇“漢字”,有49.15%的留學生選擇“口語”,有36.44%的留學生選擇“語法”,有30.51%的留學生選擇“詞語”。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習者想通過漢語線上平臺獲得漢字、口語、語法、詞語等學習內容的練習,以彌補自己在漢語學習過程中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占少數比例的學習者所選擇的“聽力”“閱讀”“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也是不可忽略的潛在需求。

(2)形式需求方面:在調查問卷“你希望線上學習資源具有以下哪些優點”一題中,大多數留學生除了需要豐富的學習內容、詳細的學習指導以外,還需要線上學習平臺提供趣味的學習形式、簡潔明了的界面??梢?,漢語線上學習資源雖然繁多,但內容較為枯燥、功能較為單一,且界面更新緩慢,不夠美觀,趣味性仍需加強,否則難以吸引學習者長期使用。

3.受眾的使用滿足

受眾對媒介的使用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媒介接觸的可能性,即身邊是否有接觸媒介的物質條件;二是媒介印象,即媒介能否滿足自己的需求。當身邊的媒介能夠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后,受眾就會開始接觸媒介,否則就會放棄媒介接觸。

在調查問卷“放棄一款APP或學習網站的理由是什么”一題中,有35.59%的留學生認為其“學習效果不如傳統課堂”,有33.05%的留學生認為其“互動性較差”,有26.27%的留學生認為其“功能不全”,有25.42%的留學生認為其“娛樂性大于知識性”。由此可見,線上學習平臺如果教學內容更新緩慢、教學形式缺少互動性、設計過于陳舊和呆板、娛樂性過強,那么學習者的使用體驗就會很差,進而放棄對該平臺的使用。學習者期望通過漢語線上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如果能達到此目的,他們就會經常使用學習平臺。如果達不到此目的,他們就會選擇陸續放棄使用漢語線上學習平臺。

四、漢語線上學習受眾的反饋機制

在傳播學領域,受眾的反饋是傳播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受眾可以主動選擇接觸傳播內容,通過媒介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將反饋信息傳遞給傳播者。傳播者會根據受眾的反饋修改傳播內容,以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因而受眾的反饋是影響傳播過程的一大因素。在漢語線上學習過程中,傳播者是平臺方,受眾是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學習者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意見與建議是兩者之間的反饋信息,而這種反饋可以歸為以下兩類。

1.學習過程的反饋機制

據統計,在調查問卷“你希望通過哪種形式學習”一題中,有51.69%的留學生選擇“社交平臺的互動”,有44.07%的留學生選擇“線上課程”。由此可見,在漢語線上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希望能夠最大化模擬或還原傳統課堂的反饋模式,將自己的學習效果及時回饋給學習平臺,同時與其他學習者加強溝通,互相協助。

2.學習平臺的反饋機制

在調查過程中,近三成的留學生曾因為“更新緩慢”“功能不全”“互動較差”等放棄對APP和學習網站的使用??梢?,在漢語線上學習的過程中,雖然學習者發現了不少問題,但是缺少反饋建議的渠道,平臺方不能及時接收到學習者的建議,無法對軟件和平臺的內容與形式進行改進、創新,從而導致部分使用者流失。

五、優化漢語線上學習的路徑選擇

針對上述受眾的構成、群體特征、個人使用動機、反饋機制的情況分析,本研究嘗試從受眾角度提出相關優化漢語線上學習的路徑選擇。

1.配合受眾的使用追求,提供趣味學習服務

在目前的“觸屏時代”,學習者習慣使用攜帶方便、存儲快速、互動性強的產品,因此,平臺開發商應該重視手機APP線上漢語學習平臺的開發與設計。根據受眾的學習習慣,學習平臺可以模擬現實學習氛圍,構建群體學習網絡。比如,學習平臺可以設計“學習幫”“尋找同桌”等功能,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與擁有共同學習需求和目標的學習者進行交流與分享,互相激勵,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再者,平臺可以設置學分獎勵榜單,學習者通過闖關完成學習任務后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學分。通過積累學分,學習者可以不斷更新自己在排行榜中的排名,從而產生成功感,提高漢語學習的積極性。

2.挖掘受眾個性化的動態需求,發揮教育功能

漢語線上學習平臺應該充分了解學習者的使用需求,對預期受眾、現有受眾、潛在受眾盡可能進行線上抽樣問卷調查,了解其真實需求。同時,漢語線上學習平臺要發揮媒介的教育功能,總結傳統課堂的系統性教學經驗,并將其運用于平臺的設計中,為學習者提供漢字、拼音、詞匯和語法四方面的學習內容。平臺可以針對漢語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專項訓練,添加聲調練習、拼音認讀、筆畫練習、日常會話等功能,有效地完善現有漢語線上學習知識體系,提高學習者的參與度,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習者的知識需求。

3.重視受眾的反饋建議,提升使用體驗感

與傳統的課堂學習相比,線上學習的反饋性較差。一方面,平臺方應改善學習過程中的反饋機制,提供線上課程,添加在線教師直播環節,讓學生在線上課堂環境中獲得“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感。同時,平臺方可以添加自動檢測學習者每天學習情況的功能,并繪制出學習曲線,讓學習者更加方便地把握學習進度,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平臺方應當改善使用軟件過程中的反饋機制,開設“星級評分”和“給我意見”等反饋通道,提高漢語線上學習平臺和學習者之間的互動頻率,設置24小時在線的智能客服,及時與用戶進行溝通,將學習者對平臺的使用反饋傳達給平臺開發商,開發商再根據反饋數據及時完善軟件功能,從而讓學習者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感,提高學習效率。

六、結語

在現有漢語線上學習的相關理論研究中,前人的研究大多是站在教學者的角度,將學術領域的專業知識引入在線教育平臺的設計中,探索新型的漢語教學模式。然而,學習者的需求是提高漢語學習質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平臺方只有站在學習者的角度思考,才能設計出實用性強、受歡迎的線上學習平臺。綜上所述,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利用手機軟件和網站平臺的漢語線上學習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平臺方應不斷改進與完善漢語線上學習平臺,滿足學習者的使用需求,從而推動我國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發展。

猜你喜歡
留學生媒介漢語
學漢語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留學生的“撿”生活
書,最優雅的媒介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