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感恩教育缺失現狀與對策探賾

2019-11-28 17:44
成才之路 2019年32期
關鍵詞:意識家長學校

周 越

(吉林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因此,公民道德素質的培養和提升至關重要。青少年階段是成長的關鍵期,學校針對青少年學生開展感恩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感恩意識,能夠對他們健全人格的養成和未來的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感恩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代就強調百善孝為先,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流傳下來的感恩美德故事更是比比皆是。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看望兒童福利院的殘疾兒童時強調“有一顆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懂得感恩,尊重與善待他人,寬容與理解他人是當今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因而感恩教育勢在必行。當前,開展感恩教育不僅具有理論意義,更具有實踐上的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當前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表現及其原因的基礎上,提出開展感恩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一、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表現

一些家長和教師有時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現在的很多孩子似乎失去了感恩的能力,他們是怎么變成這樣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缺乏感恩意識。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感恩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家里,不懂得體諒父母的付出,比較任性。這些孩子在家里常常對父母發號施令,不管父母多么辛苦勞累,他們都認為照顧自己是理所當然的,不懂得體恤和心疼父母。甚至有一些孩子連穿衣吃飯等相關生活自理的事情都要父母包辦,認為父母就是為自己服務的,缺乏獨立生活、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的孩子出于攀比的心理,不顧自己的家庭條件,向父母提出過分的物質方面的要求。

(2)在學校,愛發脾氣,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分享。這些學生在學校以自我為中心,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接受同學的幫助時認為是應該的,不知道感謝,更不懂得感恩。而當那些幫助過他們的同學需要得到幫助的時候,他們卻表現出冷漠的態度,甚至有人會歧視和挖苦對方。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們只顧自己,而且經常因為不開心的事情隨意向別人發脾氣,不喜歡與他人分享,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差。

(3)在社會公共場合,大吵大鬧,蠻橫無理。這些學生在公共場合要么大聲喧嘩、大吵大鬧,要么不遵守公共秩序,還蠻橫無理。他們不考慮公共場所的清潔工人勞動的辛苦,隨意亂扔垃圾,不但不懂得感恩清潔工人的辛苦付出,甚至還對他們頤指氣使,不尊重別人。

二、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原因

一些學生感恩意識淡薄,其實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主要與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密不可分。

(1)家庭方面,重智輕德,認為學習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家庭教育方面,一些家長缺乏對教育的正確認知,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他們認為孩子的分數最重要,只要孩子的分數高、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以致忽視對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忽視對孩子的“成人”教育。這導致很多孩子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辛苦付出,認為父母為自己做一切事情都是應該的。

(2)學校方面,分數至上,缺乏對孩子正確的德育引導。雖然我國大力倡導實施素質教育,但是一些學校并未有效落實,依然專注于學生的分數,教育目標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學生的成績快速提高。這種教育帶來的最大弊端,就是所開展的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流于形式,使得思想品德教育缺乏實效性,使學生難以形成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難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社會方面,感恩教育弱化。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社會上一些人存在利益主導一切、功利思想嚴重的現象,這容易使學生在社會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變得自私自利、功利性強。在個別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下,甚至一些家長教育孩子不要相信他人,更不要幫助他人,否則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久而久之,來自社會方面的感恩教育就會逐漸被弱化,使得學生感恩意識淡薄。

三、開展感恩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了人類心理社會發展的八階段理論。他認為第四階段是“學齡期”,也就是小學階段,本階段孩子的感知覺不斷發展,邏輯思維能力也不斷提高,他們能夠聽取別人的建議,能夠提高自身的能力,能夠不斷調整和優化自我,以求得成功應對社會化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因此,家庭、學校和社會要抓住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對其有效開展感恩教育。對這一階段的學生開展感恩教育,可以從家庭層面、學校層面和社會層面入手。

(1)家庭層面:轉變家長的觀念,讓家長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首先,家長應該轉變教育觀念,不以分數作為評判孩子成才與否的標準,而是正確引導他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和行為,更加關注孩子道德方面的成長。其次,家庭環境氛圍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長要從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做出有關感恩的舉動。例如,家長可以通過給老人捶背洗腳、與老人聊天、幫老人干活等日常生活行為來孝敬長輩,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傊?,家長首先要懂感恩、會感恩,才能教會孩子如何感恩。

(2)學校層面:加強素質教育,將感恩教育真正落實。首先,學校應該摒棄以成績評價學生的評價機制。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日常表現。對于日常表現突出的學生,學校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才能使學生和家長真正意識到思想品德素養的重要性。其次,學校應該將感恩教育落到實處,而不是流于形式。學校應根據學情開發適合的校本課程,并定期給學生宣講。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討論中,激發學生對感恩話題的興趣。在課后,教師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聽取學生的意見,進而不斷完善感恩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再次,教師應規范自身言行,充分發揮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通常,教師的言行舉止會被學生模仿和學習,所以教師應該在提升自己專業教學水平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另外,學校應該注重營造充滿感恩氛圍的校園環境,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感恩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如為父母洗腳、看望福利院的兒童等,在潛移默化中轉變學生的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感恩意識。

(3)社會層面:應加強監管,形成對感恩行為的獎勵和支持機制。首先,國家應該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政策,對社會上的道德缺失現象加大懲罰力度。同時,國家應健全獎勵制度,對社會上發生的好人好事加大精神和物質方面的獎勵。在這樣的政策支持下,越來越多的人會肯做好事,樂于做好事,公民的整體思想道德素質會得到提高。其次,社會應該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輿論督導,營造良好的感恩風尚。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越來越多,獲取的信息量越來越大,社會應通過各種信息媒介加大感恩事跡的傳播力度,加強輿論引導,在社會上形成濃郁的感恩風氣。

總之,學生感恩意識的淡薄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家庭、學校和社會要共同努力,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把感恩教育落到實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問題,才能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猜你喜歡
意識家長學校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學校推介
家長請吃藥Ⅱ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