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詩詞大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2019-11-29 08:45
科技傳播 2019年16期
關鍵詞:中國詩詞大會類節目大會

趙 衎

1 《中國詩詞大會》的文化傳播功能

《中國詩詞大會》是央視2016 年重磅推出的一檔大型文化類節目,該節目以詩詞為載體,以文化為根基,讓受眾在特色鮮明的電視競技中賞析古詩詞,品味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該節目對文化的傳播主要表現在以下4 個方面。

1.1 形式上鋪陳傳統文化中的“中國風”意境

節目巧妙運用了大量的“中國元素”和“傳統符號”,片頭及宣傳片均以大氣磅礴的中國水墨畫為鋪墊。節目名稱“中國詩詞大會”采用中國傳統的書法字體樣式,印在一輪白色滿月上,搭配浩瀚星空的背景,營造出一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悠遠意境。舞臺大屏上不時還出現翠竹、茅屋、小橋、竹筏等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視覺符號,讓人無限遐想。笛、蕭等民族樂器配樂悠揚婉轉,觀眾在古典音樂的縈繞下,似乎穿越到古詩詞里所描述的唯美畫卷中。此外,選手、嘉賓的服飾用料考究、古色古香,向觀眾們展示了中國古典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些“中國味”十足的視聽符號不僅給節目奠定了古樸典雅的中國風基調,同時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弘揚了優秀的傳統文化。

1.2 釋放節目文化價值,提升受眾文化素養

在傳播學當中,大眾傳媒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文化傳承,在“娛樂至上”的年代里,大量只求收視率,而無實際教育意義的娛樂節目充斥著電視熒屏,《中國詩詞大會》的出現無疑是一股清流,它帶領著受眾一起品味經典古詩詞,重新回歸文化的本真,喚起人們的文化自信。節目并非說教式的灌輸,也不是單純的背誦詩詞,而是從不同層面將蘊含在古詩詞里面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儒家哲學,潛移默化地傳遞給觀眾,文化氛圍十分濃厚,令觀眾回味無窮。

《中國詩詞大會》將傳統文化的展示置于充滿懸念的綜藝競技之中,最大程度釋放了電視節目的文化價值。在專家點評環節,受眾就像在上一堂生動的古典文學課,在節目呈現的文化意境中感受古人的情懷,品味文化的魅力?,F場主持人的臨場發揮一般都與專家的點評相呼應,也能引導受眾更深刻地理解詩詞的精髓。受眾在對節目釋放的文化符號進行解讀的過程中,也是在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進而能夠更好地去弘揚、傳播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1.3 受眾參與度提升,文化認同感增強

隨著時代的發展,受眾在大眾傳媒中的角色和地位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僅是受者,更是節目的參與者、互動方,發揮“傳”的功能。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參賽者均為普通受眾,不論職業、年齡,均可報名參賽。節目比賽規則采用“以一敵百”的內循環競賽機制,現場設置的“百人團”觀眾中,答對最多且最快的前五位選手可成為下一場比賽的參賽者。此外,最佳參賽者的評選,也融入了觀眾的意見,這樣一種賽事規則提高了受眾參與度和節目的可看性。

自古以來,中國詩詞與個人情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傳統文化彰顯親情、愛情、友情等一切情感中的真善美,全國受眾在節目觀看中分享詩詞之美,品味生活哲學,引起情感共鳴,通過吸收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養分來涵養心靈。廣泛的受眾參與度促成了全民傳播,也增強了受眾的文化認同感,從而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

1.4 新媒體互動融合,全媒體傳播格局凸顯

傳統文化節目在新媒體平臺上的呈現,是一種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表達。在宣傳、報名階段,節目組就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渠道邀請、選拔“百人團”選手和現場觀眾。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社等各大主流媒體賬號也在發布有關節目臺前幕后的消息。在節目播出過程中,受眾可通過掃描電視屏幕下方的二維碼來下載央視影音客戶端,跨越空間距離,同舞臺上的參賽者同步答題。一些網絡互動社區也刮起了一股強勁的“詩詞風”,全國的詩詞愛好者在上面一起賞析詩詞,表達個人觀點,增加了節目的品牌影響力。一時間圍繞中國傳統文化、古典詩詞展開的“微話題”在新浪微博上如雨后春筍般大量出現,引起廣大網民的熱議,一些知名“大V”也紛紛發言點評節目及選手,不少話題觀點更是成為網絡輿論熱點?!吨袊娫~大會》整合電視及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實現了多位一體的全媒體傳播格局,拉近了受眾同電視節目的距離,讓受眾完成了從“觀眾”到“用戶”的角色轉換,最大程度釋放了傳統文化資源的傳播潛力。

此外,《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現場大規模運用了多媒體聲畫技術,將原本有些深奧的內容,通過多元豐富的方式呈現,生動再現詩詞背后的故事。舞臺主背景LED 大屏和百人團每名選手前方放置的100 片小LED 屏遙相呼應,演播大廳瞬間猶如一個巨幕影廳,給觀眾帶來極強的視覺沖擊力,營造出良好的現場氛圍。

2 文化類電視節目的發展策略

2.1 精準定位文化種類,實施差異化策劃戰略

近年來,電視熒屏上出現的《朗讀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都比較受觀眾喜愛,節目定位清晰是它們共同的亮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媒體在進行文化類節目創作策劃時,一定要采取差異化戰略。差異化屬性可謂是一檔節目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具有較高辨識度的節目才會被受眾牢牢記住。文化類節目選題廣泛,漢字、詩詞、家風、民歌、戲曲、風俗等范疇均可作為節目主題,因此,節目策劃者應該選取一個文化領域,精準發力,深度挖掘該文化的精髓,絕對不能搞“大雜燴”創作。同時做到形式創新,諸如競技、訪談、脫口秀等形式,策劃者應根據節目風格科學選取,最大程度彰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2.2 高度重視媒介的社會責任,占領文化推廣的新高地

《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使學習詩詞、鑒賞詩詞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該節目主打文化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它的成功經驗值得其他原創文化類節目學習。我國媒介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理應把社會效益放在重要位置。要積極承擔傳播優秀文化的社會責任,以全方位的視角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傳統文化推廣的高地。如今的受眾已經不再滿足于簡單、純粹的娛樂,而是希望得到精神上的充實和心靈的感悟,只有那些真正使觀眾在娛樂的同時有所收獲的節目才能可持續性發展。

2.3 打造節目親和力,推動文化傳播通俗化

作為一檔詩詞知識普及的文化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并沒有簡單、生硬地考查參賽選手的唐詩宋詞記憶能力,而是通過精彩的賽制,利用娛樂、競技等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詩詞文化加以傳播。選手的答題、專家的點評、主持人的解說,舞臺上的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在傳播文化,這種接地氣又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可以有效拉近受眾同節目的距離,激發受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原始印象。因此,原創文化類節目一定要注意迎合大眾化訴求,避免曲高和寡,要把高深、抽象的文化借助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傳播,讓節目實現學術性和大眾性的結合,這樣的文化輸出才會更有親和力,受眾也才能更好地理解。

2.4 實施新舊媒體融合,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

文化類節目在內容上需立足本土,在傳播路徑上則要放眼全球。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電視節目更應強化民族精神,提高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力。媒體必須打造全媒體傳播戰略,保證節目文化輸出與新媒體傳播規律相適應,以更好發揮其文化普及的功能?!吨袊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節目在宣傳推廣上,借助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主流媒體進行發聲,同時還運用百度、微博、微視頻、微信公眾號、手機客戶端等平臺進行大力宣傳。受眾不僅可掃描二維碼同步答題,使用微信搖一搖來贏取大獎,也可在各種微平臺、網絡社區上參與節目點評。文化是與時俱進的,是需要不斷創新的,傳統文化資源的多維展示離不開新媒體的參與,《中國詩詞大會》借助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聯動,提高了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

猜你喜歡
中國詩詞大會類節目大會
WAIC與WIC大會簡介
聲討大會
第39屆ISO大會擷英
電視訪談類節目的提問藝術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掀起詩詞狂歡
芻議電視訪談類節目的主持技巧
電視社教類節目編輯的幾點思考
如何主持好廣播談話類節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