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刀鋒看筆鋒

2019-12-02 07:19馮茜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19期
關鍵詞:拓本

馮茜

摘 要:《張猛龍碑》是魏碑的代表,有不少精良的拓本,是碑帖刻、拓對比研究的良好范本。文章列舉了《張猛龍碑》的各種拓本,并從刻、拓的角度分析了《張猛龍碑》在此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變化,以進一步了解其原貌,這也是對啟功先生“透過刀鋒看筆鋒”學碑方法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張猛龍碑》;啟功;刻碑;拓本

啟功先生《論書絕句》有云:“題記龍門字勢雄,就中尤屬《始平公》。學書別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盵1]這里雖然只講到魏碑的代表作《始平公造像記》,但“學書別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是對魏碑學習方法的精辟總結。他認為在魏碑的學習中,要結合書法墨跡中的用筆方法,來還原拓本上的字在未經鐫刻成石前的書丹效果,這也被不少碑帖學習者奉為書法學習的箴言。

學習碑帖多是參照拓本,但拓本在傳移原石的書法時,有直接在碑刻原石上拓下的拓本,也有翻刻后再制作的拓本,而后者又一次經過刻工的轉載,距離真跡就更遠了。即使是原石上直接制作的拓本,由于拓本的傳拓時間早晚、工藝高低、裝裱精粗等差別的存在,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所以要想真正學習到碑帖的精髓,就必須“透過刀鋒看筆鋒”,還原碑刻書法最為原始的面貌。具體來說就是要將數種早期的善、拓進行比對,如果原碑還存世的話,還要與原碑、原石進行比較,以互相彌補不足,更加全面地呈現出碑刻書法的信息,還原其比較原始的面貌。同時,原石和拓本的比較也是考據、研究和鑒定拓本真偽的重要手段。

《張猛龍碑》(圖1)是魏碑的代表,向被世人譽為“魏碑第一”,碑石存于山東曲阜孔廟,也有不少精良的拓本,因此可作為碑帖刻、拓對比研究的良好范本。201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黃憲之的《〈張猛龍碑〉刻拓對勘》一書,就以《張猛龍碑》與原石與明拓精本進行對勘。全書主要對比了原石照片與楊思勝藏本高清圖片,并在書末后記中,采取五種版本原拓與原石對勘,列舉了原石尚完整、清晰,而拓本已看不清的字和一些早期拓本尚能見、而原石已損的字,說明原石、拓本對勘來復原碑石書法原貌的重要性。更有新意的是該書在文末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系統結合大數據的多重微處理器及同步高速運算技術,構建日趨完整的原石和拓片大數據庫,同時再利用反向推理運算,還原碑刻未損之前的情況。另外,也大致介紹了如何利用科技進行研究的步驟,并提出原石取像存檔的迫切性??梢?,該書的寫著有很大的新意,為我們研究碑帖提供了更深、更寬的視野。

1 《張猛龍碑》簡介

《張猛龍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全稱《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記載了張猛龍任魯郡太守時的政績,特別是興辦教育推行教化的成就。碑上并無書寫者的姓名,碑陽二十六行,正文二十二行,題名與時間占四行,每行四十六字,碑陰刻立碑官吏名計十二列。碑額正書“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三行十二字,現存于山東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并大力提倡民間刻碑紀事,在中原各地留下了大量的民間書法碑刻作品。魏碑作品種類、數量巨大,但藝術價值卻長期沒有被重視?!稄埫妄埍返挠涊d最早見于趙明誠的《金石錄》,一直到明末,趙崡著《石墨鐫華》評其:“正書虬健,已開歐、虞之門戶。碑首正書大字十二,尤險勁,又蘭臺之所自出也?!盵2]之后才開始被推崇(圖2)。

清代以來,隨著金石學和考據學的快速發展,對此碑的研究逐漸深入和全面。清初帖學家以“書法之眼”來看待《張猛龍碑》,在注重其史料價值的同時,亦認可其審美價值,這個時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討其筆法的歷史淵源。乾嘉時期,阮元在理論上提出了“南北書派”“北碑南帖”的論斷,極力推崇北碑,認為碑版都是原刻,且下真跡一等,比南帖更加可靠。到了晚清,書家對《張猛龍碑》進一步推崇和取法,康有為更是推崇到極致,認為此碑是“正體變態之宗”[3],言:“其筆氣渾厚,意態跳宕;長短大小,各因其體;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變化于整齊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內,皆極精采。作字工夫,斯為第一,可謂人巧極而天工錯矣?!庇终f:“《張猛龍》如周公制禮,事事皆美善?!薄拔嵊谛袝 短m亭》,于正書取《張猛龍》,各極其變化也?!盵4]啟功先生也極力贊揚《張猛龍碑》,其《論書絕句》云:“出墨無端又入楊,前摹松雪后香光。如今只愛張神冏,一劑強心健骨方?!备潎@道:“張猛龍碑于北碑中,較龍門造像,自屬工致,但視刁遵、敬顯雋等,又略見刀痕。惟其于書丹筆跡在有合有離之間,適得生熟甜辣味外之味,此所以可望而難追也?!盵5]

《張猛龍碑》在魏碑中屬于中性書風的代表作,在筆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剛健勁拔、縱逸雄強,用筆以方為主,兼用圓筆,方圓兼備。其結體以縱取勢,略呈鼓側之態,中宮緊密,四周筆畫伸展幅度大,結體嚴謹,字形趨長,橫畫堅實,方起方落。筆勢呈左低右高、左緊右松狀,正中見奇,斂而能縱,剛峻險勁,精能造極,姿態翩翩,秀麗而含蓄。其碑額、碑陽、碑陰書法各不相同,力求變化而相互輝映。同時,此碑書寫技巧豐富,獨具風格特征,包含了魏碑中的典型筆法與結構。它上承東漢《張遷碑》、三國《孔羨碑》的方嚴峻利的書風,具有龍威虎震之勢;同時又以俊利剛健的風格,開唐歐陽詢、虞世南一派書法之先導,是北朝碑刻書法中難得的精品。

2 《張猛龍碑》拓本的分類

《張猛龍碑》石質細密,雖經近1500年風蝕摹拓,但多數字仍然字口清晰,神完氣足。該碑傳無宋拓本,所見最早為明初拓本,現所能見到的舊拓本均為剪裱本。關于傳世現存的《張猛龍碑》的善本,據孟憲鈞先生[6]所見,大致可以分為四等。

第一等為明拓本,除紙張、墨色、題跋等因素外,考據上稱“蓋魏”不連本,即碑的第十八行“冠蓋魏晉”四字之“蓋魏”二字間雖有石花,但尚未連及二字本身,此種拓本罕見,有故宮博物院本(圖3 左一)、國家圖書館本、日本三井聽冰閣本、石刻大觀本。

第二等為“蓋”連、“魏”不連本,學界一般認為是明末拓本,有北京大學本、啟功先生舊藏本、上海圖書館本。

第三等為“蓋魏”二字上下均連石花,但二字基本完好,尚清晰可見,一般稱為明末清初本,有上海圖書館本(圖3右一)、沈塘(學廬)舊藏本。

第四等為“冬溫夏清”本,此本原碑第十八行“蓋魏”二字殘損幾不成字,但第十行“冬溫夏清”四字尚完好,故亦屬善本之列。前人甚至有“冬溫夏清不損,即可稱明”的說法,但現代學者基本不予采信,這種拓本一般稱之為清乾隆拓本,目前有兩本出現于拍賣市場中。

《〈張猛龍碑〉刻拓對勘》一書中所列的楊思勝藏本屬于第二等,系明末拓本,即所謂“蓋”連、“魏”不連本,這種拓本存世稀少,極其珍貴。此本分別有趙之謙、王崇烈、羅振玉的三條題簽,鈐有“王戟門平生真賞”“選青山房珍藏”等印,知其為王錫棨舊藏,又有夏蓮居、楊思勝藏印。據《東方雜志》載王錫棨孫王維樸《東武王氏商盉堂金石叢話》云:“《張猛龍碑》明初精拓……乃楊墨林故物?!薄澳帧睘榍宕貢覘钌形?,可見此本是經楊尚文、王錫棨、夏蓮居、楊思勝遞藏。

3 《張猛龍碑》的刻與拓

刻碑一般是先由書家用朱砂將字寫在磨平的石面上,再由刻工用斧鑿或刻刀等工具將石上的筆畫部分鏟去。還有一種是用毛筆寫在紙上,然后用另一張紙將書法勾勒描摹下來,再將這張摹下來的紙鋪到石頭上,再在石頭上弄出輪廓,然后由刻工進行鑿刻,這樣一來,就已經經過六、七道工序了。因鑿刻的工具是刻刀,與毛筆的性質全然不同,在很多筆畫的表現上會產生差異,所以將書法轉化成碑石上的文字,難免會有一些失真。比如在鑿刻圓筆時,為了能更簡便一般會選擇使用方折。但方折并不全是由于工具的限制而導致的,沙孟海曾說過:“刻字,用刀刻,很正常的筆畫就會帶有方形的棱角。假設自身要保持毛筆本來偏于圓轉的面目,那可以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系數的,再進一步說想要實現柔和細致的筆意,那自然是難上加難?!币晃粌炐愕目坦饶軌蝾I悟書寫者的筆墨,也能精細地還原其書法的原本面貌。

由此細察《張猛龍碑》原石,應為高手所書、高手所刻的優秀作品(圖4)。此碑在筆法方面表現出很多為人稱道的地方,如方筆的堅挺厚重、圓筆的溫柔圓潤、方圓施兼、向背形勢各異、筆畫形態有別、粗細變化懸殊、顧盼牽連、婉轉流暢等,這些在筆法上的多樣性均在碑石之上被呈現出來。其起筆、收筆之處逆鋒、順勢、藏露、頓折、拖轉等用筆技巧皆有鮮明的表現。

拓本制作就是用紙緊覆在碑碣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紋上,用墨或其他顏色打出,或使其顯現出文字、圖形的印刷品。按用墨可分為墨拓本、朱拓本;按拓法可分為烏金拓、蟬翼拓。拓本實物最早見于唐代,拓法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特點。唐拓存世稀少,僅有幾件;宋拓十分講究,紙墨都十分精良;元拓拓得不好,沒有什么特色;明拓也比較講究,一般均按宋拓的具體要求來捶拓;清沿襲明代拓法,沒有更多的突破。拓本制作的過程是對碑刻書法的又一次轉載,碑石本身的情況,拓工的技藝,拓本在流傳過程中情況,如原石剝泐嚴峻、傳拓非易、裝裱時不慎割殘、遞藏失墜、淹漬污損、蟲蝕朽壞乃至射利者挖補填描作偽等緣故,都會影響拓本最終呈現的面貌。

由于刻碑和制作拓本的過程都會一定程度上改變原本書法的面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碑石本身的情況和不同時期拓本的情況也會非常的復雜。馬成名先生認為有的碑石尚能見筆畫,而拓本已損,這可能是因為碑石刻字有一定的深度,碑石表層已損,但底部筆畫尚能見,拓碑時紙張僅拓及上部或中部,則底部筆畫就拓不到,《張猛龍碑》原石上的字比明拓本完整清晰之處便有不少(圖5)。還有晚期拓本的筆畫多于早期拓本的情況,一是由于拓工的關系,拓工的細致與否直接影響到拓本效果,好的拓工能較好地還原原石的原貌,至少不會存在漏拓,且對于每個字的筆畫等細節部分都會照顧到;二是碑石本身的緣故,碑石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石花或污漬等,從而影響字的筆畫,對碑石的清理又可以還原一些字和筆畫,導致晚期的拓本可能比早期的拓本字數筆畫要多和清晰。如漢《石門頌》刻石,早期拓本一“高”字的下口部不見筆畫,俗稱“封口本”,但后來口部筆畫挖清楚,晚拓本筆畫比早拓本反而多了。

經過以上探討和分析,可見《張猛龍碑》的原石和幾種精良的拓本是刻、拓對比研究的優秀范本?!丁磸埫妄埍悼掏貙薄芬粫械膶Ρ群蛧L試,是用高科技方法介入碑刻書法研究的新領域,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值得借鑒和學習。而啟功先生“透過刀鋒看筆鋒”的精辟見解,始終是碑帖學習、研究的有效方法和寶貴經驗?!?/p>

參考文獻

[1]啟功.啟功的書畫世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趙崡.石墨鐫華[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4](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注[M].崔爾平,校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1.

[5]啟功.論書絕句注釋本[M].趙仁珪,注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

[6]黃憲之.《張猛龍碑》刻拓對勘[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

猜你喜歡
拓本
當代拓印類展覽研究分析
《始平公造像記》拓本審美探析
碑帖的鑒定
久易庵藏朱拓《多寶塔碑》真偽考鑒
石鼓與石鼓文探究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顏真卿《干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宋拓本)
“拓”字詞義考
拓本《唐多寶塔感應碑》的保護修復
會寧縣博物館藏《三希堂法帖》考辨
《爨寶子碑》泐文及校碑考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