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陳列展示空間的設計

2019-12-02 07:19王欣欣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19期
關鍵詞:展示空間視覺設計空間設計

王欣欣

摘 要:博物館陳列展示空間的設計涉及建筑學、工程學、美學、博物館學等多個學科體系,是一門極具魅力而又復雜的學科。鑒于此,文章首先對博物館陳列展示設計的內涵進行了介紹,然后分析了博物館陳列展示設計的要素,最后就博物館陳列展示空間的設計策略提出了幾點看法,旨在為一線工作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展示;空間設計;展示空間;視覺設計

博物館是人類歷史文明的精華,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產物。博物館不僅僅體現其在當代的現實作用,更重要的是將人類的記憶、思維等延續到了遙遠的過去時空。陳列是博物館展示工作成果最為重要和直接的環節,我們在對博物館的物品進行保護、研究的同時,應將這些成果通過陳列設計的方式展示出來。

1 博物館陳列展示設計概述

對于博物館來說,陳列是其最為原始的職能,在博物館學理念尚處在萌芽階段時,所有的收藏品都采取了不同的展示方式[1]。在中世紀的中國和歐洲,雖然收藏家們的藏品在大多數時候“秘不示人”,但在一定范圍內也存在觀摩研究活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陳列工作的萌芽[2]。隨著近代博物館的產生,各種藏品從私人走向社會,這一方面標志著博物館發展的新階段,另一方面也標志著陳列方式的重大變革。在這一時期,展室和庫房還沒有嚴格的區分,陳列也只是藏品的羅列。例如,一些博物館在羅列展品時,采取的是從大到小、不分種類的排列方式,這時候的陳列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概念,缺少設計,觀者的觀賞體驗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從1851年倫敦首屆世博會開始,到2005年日本愛知縣第41屆世博會,可以清晰地看到歐美日等國家對博物館陳列做出的重要貢獻[3]。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在幾代設計大師的不懈努力下,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展示設計正式作為一門學科登堂入室。在《展覽與博物館設計的面貌》一書中,現代平面設計的先驅赫伯特·拜耶提道:“展覽設計已經發展成一門新的學科,作為大眾傳播與集體努力和影響的力量與多種媒體的頂點?!盵4]在西方社會走出神學、走向現代的過程中,以博物館為代表的民族學、考古學探險活動廣泛收集文物,開拓了民眾眼界,積極推動了教育事業與科學研究的進步。從近代博物館發展至今,研究、收藏與陳列這三個方面就有機融合在一起,這也構成了博物館的基本職能。

博物館陳列是傳播科學、文化的重要途徑,是進行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其以實物為基礎進行形象化教育傳播。有的學者主張將博物館陳列稱作“形象化的教科書”,其以形象、真實、生動的實物為基礎進行知識的傳播和教育[5]。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陳列實物為主的教育具有照片、電視等媒體所無法比擬的直觀性優勢,贏得了高度的社會評價。越來越多的學者主張,將博物館陳列作為衡量一個地區和國家社會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標[6]。

迄今為止,我國人民為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奮斗了很多年,幾經波折之后,我國博物館事業也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勢頭。從1997年開始,公民個人興建博物館,不同地區、社會組織、行業團體等興建博物館的積極性高漲,我國博物館的數量以突飛猛進的速度發展,各類博物館建設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7]。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高新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大博物館積極推進自身的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數字博物館事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截止到目前,我國博物館事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各類民辦博物館為補充,不同地方、行業、各種所有制的博物館協調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博物館事業體系[8]。在博物館界的倡導和努力之下,博物館的特色化和多樣性越來越濃厚,民間合法收藏文物展示越來越多,館際之間的交流穩步增加。在這種大背景下,博物館迫切需要提升陳列展覽的藝術水平。

2 博物館陳列展示設計的要素

2.1 展品

在展示場所陳列出來,被觀眾參觀的物品均被稱為展品,展品是博物館展示的主要內容和載體。博物館展品可分為立體展品和平面展品兩大種類,雕塑、實物、多媒體屏幕等立體展品既可以單獨放置展出,也可以懸掛在空中和墻上,還可以陳列在展柜和展臺上,而平面展品多陳列在展板上或懸掛在墻上[9]。博物館中的展品均屬于歷史的見證和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比較珍貴,因此在陳列過程中必須保證展品的安全性。陳列室中展品的布置可以分為三大類:①獨立式陳列。這種陳列方式是將展品直接陳列到陳列室中,或者獨立放置展品,其特點是靈活性比較強,很適合隨機觀賞。②周邊式陳列。這種陳列方式是將展品沿著墻面或與墻體連接的展板放置或懸掛安置,具體可分為雙線陳列和單線陳列兩種形式,這種陳列方式的優點明顯,室內部內容連貫,參觀路線明確。③混合式陳列。這類陳列方式既有獨立式陳列也有周邊式陳列,兼具兩種陳列方式的優點,靈活陳列和三線陳列均屬于混合式陳列類型。

2.2 展示空間

展示空間是一種立體與平面相結合的空間設計形態,一切利用實物陳列、色彩、道具、燈光等多媒體方式引導人們身心的訴求方式,均屬于空間設計范疇。按照空間的功能不同,可將博物館空間劃分成四大類:①核心空間。通常情況下,核心空間直接與門廳相連,位于博物館參觀流線的前面部分,屬于博物館空間的高潮環節。核心空間屬于博物館的交通樞紐,能同時在垂直和水平層面組織人流,對觀眾起到導向作用。對于有足夠大面積的博物館來說,可以將核心空間作為舉行各種社會活動、集體活動的禮儀空間。對于一般性的博物館來說,可將核心空間作為一個展現博物館文化、主題、藝術感染力的展現空間。例如,華盛頓大屠殺紀念館的核心空間是一個三層高的見證廳,設計人員詹姆斯將其稱為“反省的舞臺,記憶的共鳴器”。在這一核心空間中焚尸爐式的門洞、扭曲的屋架、探照燈具均強烈彰顯著法西斯大屠殺的歷史主題。②交通空間。交通空間起著引導觀眾參觀、組織參觀人流的作用,坡道專用空間、自動扶梯、樓梯、走道等均屬于獨立的交通空間。以走道等為主的一般性交通空間,大部分以曲線、直線或折線等空間形式展現出來[10]。大部分走道直接將觀眾引入展廳,也有部分走道通過收窄、放寬等變化改變線性空間的單調性。③陳列空間。陳列空間屬于博物館最為重要的功能性空間,這類空間的數量最多,占地面積最大。一般來說,博物館空間設計主要指的是陳列區域的設計,這一空間肩負著觀眾活動與陳列的雙重重任[11]。陳列空間起著烘托展品的重要作用,若空間形象過于強烈,則會破壞陳列主題的展出效果,喧賓奪主。因此,博物館陳列空間均為功能空間和中性空間,其設計必須與展品特性、光線等要素緊密結合。④服務空間。服務空間是指博物館中的各類輔助空間,餐飲處、紀念品銷售處、小件寄存處等均屬于服務型空間。在博物館的整個空間序列中,服務空間起著配角功效,在發揮自身服務功能的同時,還需要滿足觀眾娛樂、休憩的心理需求,所以服務空間的設計要避免單調乏味、千篇一律。筆者建議,應將休息空間設計在合理的參觀位置,方便觀眾休息。若博物館的休息空間是獨立的,則需要充分考慮空氣、水面、綠化和陽光的配合,從而為觀眾提供更為舒適的環境支持。

2.3 展示設備

展示設備是展品的重要載體,是用于吊掛、維護、承托展品,或說明展品和指示方向的設備。其一方面可以起到保護展品的作用,另一方面還能有效展示道具。展架、展柜、展臺、展墻、展板等均屬于展示設備。展柜種類繁多,是放置和展示展品的重要道具,需要按照展品的規格來設計,一般采用玻璃、木材、金屬等材料。木質展示柜是博物館最常用的展柜類型之一,我國20世紀90年代之前的博物館展柜大多是實木的,一些大型博物館還會采用楠木作為展柜制作材料。當前,金屬展柜是博物館的主要展柜類型,展柜內具有光照調節、溫度調節等功能,柜門有傳動機構,玻璃均為高強度玻璃,具有防蟲、防霉、防塵等功能。高檔金屬展柜往往自帶溫濕度調控設備、空氣過濾設備等,這些集成在金屬展柜里的設備,便于工作人員對藏品所處的小環境進行監測、調整,確保文物在最適宜的光照、溫度、濕度條件下保存。展臺是突出展品、承載展品的重要道具,展臺的造型和色彩對博物館的陳列空間設計起到了重要作用。展墻由展架和展板構成,主要用來垂直分割陳列空間。其中,展架不僅可以用來承托展品,還可以用作隔斷、頂棚等立體造型;展板主要起到說明文字和承載圖片的作用,以平面為主,展板的造型設計需要配合整個空間序列氛圍。博物館展墻并不局限于對展板和展架的搭建,鑒于其自身永久性的特性,可選擇膠合板、石膏板等裝飾材料來搭建。

3 博物館陳列展示空間的設計

3.1 設計理念

3.1.1 以人為本

傳統的博物館陳列展示均強調“以物為本”的概念,但隨著國民文化水平及審美能力的提高,現階段的博物館在陳列展示空間的設計上更加關注“以人為本”的理念。從陳列設計、陳列內容到陳列形式等各個維度,都非常關注“人”的因素。我國很多博物館在以往“以物為中心”的理念下,收藏了大量的珍奇物件,這為博物館的館藏奠定了良好基礎。在現今社會,博物館應當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文化意義上的論證以及與之相吻合的思維方式。博物館不僅要肩負起傳播人類文明的重任,還要肩負起塑造人類社會未來的重擔。

3.1.2 “無設計”

真正意義上的陳列設計是對展覽氛圍的塑造、對陳列內容的升華,讓觀賞者進入展廳就能感受到身心震撼,被濃郁的展覽氛圍吸引乃至震撼,不自覺地把思緒和注意力放到展覽內容上來,在愉悅、輕松的環境中領略藝術之美、體驗歷史文明之美。在博物館陳列展示空間設計上,劉建敏先生曾提出了“無設計”這一理念?!盁o”指的是陳列藝術無處不在,又不獨立存在,無即是有,它已完全融入整體的陳列內容與主題中去[12]。越是樸素的東西就越能讓人感到自然和親切,越能打動觀眾,這也是博物館陳列設計的至高境界。

3.2 設計方法

3.2.1 空間設計

空間設計主要包括如下要點:第一,清晰的空間格局。博物館屬于空間大舞臺,空間就需要有開端、高潮等情結特征,需要具備節奏感和序列性。設計師必須綜合動線、陳列腳本、時間軸等要素,將其組合成有序的展示空間。第二,合理的動線設計。動線指的是人們在博物館空間中的運動軌跡。研究顯示,很多人只會注意一面墻的展品,并隨之離去[13]。觀眾對方向的這種盲目性,還是導致其疲勞和心理不安的重要因素。而重點突出、方位明確的動線布置,能有效延長觀眾停留觀看的時間。第三,合適的陳列氛圍。不同類型的博物館的主題往往不同,藝術類博物館傾向于藝術表達,歷史類博物館傾向于教育傳播。優秀的博物館設計,能讓人們一走進博物館,就感受到其特有的文化意境,并激發出強烈的參觀欲望與好奇心。這就需要設計人員根據博物館主題,充分利用燈光、色彩、造型等組合,創設出合適的陳列氛圍。

3.2.2 光環境設計

自然光柔和但是不具備穩定性,博物館的光環境還需要人工照明的補充。不同展廳的展示內容不同、平面位置不同,對于燈光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應在區別對待自然采光的基礎上,合理設計人工照明。另需注意,燈光應以突出陳列品為主,切忌產生眩光和紫外線,以免對展品造成損害。

3.2.3 視覺設計

從本質上來說,博物館陳列解決的是人與展示信息之間的關系,故而,設計人員應充分利用視覺心理,以全面提升陳列質量,改善展品信息傳達效果[14]。例如,盡可能采用明確的信息符號,加快人們的視覺認知速度;著眼于大的造型特征和整體設計,以滿足人們視覺簡化的認知需求。

3.2.4 新技術運用

在博物館展示設計中,工藝制作的水平,以及材料的選擇和使用,直接影響到整體的展示效果和視覺效應。充分利用新技術,善于發現新材料和新工藝,對全面改善展示效果有重要作用。

4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博物館陳列展示設計概述為切入點,探究了博物館陳列展示設計的要素,并從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等角度,詳細論述了博物館陳列展示空間的設計,多角度入手,旨在全面提升博物館陳列展示空間的設計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樂.博物館陳列展示柜內設計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5(5):201-205.

[2]樂圓.地學博物館展陳設計研究——以中國地質博物館為例[J].地球學報,2017(2):304-312.

[3]陳成軍,郝寅祥.國家博物館展柜設計和使用中的幾點思考[J].中國博物館,2013(1):97-103.

[4]黃曦.超越“展”與“藏”——博物館展柜陳列形式設計的創新[J].藝海,2013(5):223-224.

[5]王越,劉志成.后現代語境下“無設計”場所的構建[J].城市建筑,2015(5):186-187.

[6]張晟熙.博物館展覽陳設細部設計要素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27(3):37-41.

[7]馬萌.虛擬現實技術在博物館展陳設計中的應用[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5):123-125.

[8]化越.新理念下博物館室內環境中的展柜設計研究[J].戲劇之家,2019(1):151-151.

[9]鐘旭.博物館展陳設計的形式與空間布局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5):124-125.

[10]孫士博.幾何符號對建筑設計的意義——解讀西方現代建筑語匯中的幾何符號學傳統[J].城市建筑,2019,16(7):78-79.

[11]何文剛.文獻閱讀中如何尋找科學問題——以構造變形研究為例[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9(3):101-103.

[12]劉向東,高建偉,王增祥,等.實物地質資料展覽實踐探索:以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為例[J].中國礦業,2018(4):28-32.

猜你喜歡
展示空間視覺設計空間設計
《室內空間設計》
《SOHO模式下的現代辦公空間設計—婚慶展示區效果圖》
高娜作品——合一園藝空間設計
展示空間設計中的情節策略
蚌埠市雙墩遺址對視覺符號的傳承與影響
基于新媒體的視覺設計研究
上海自然博物館展示空間與虛擬空間研究
電子商務網站視覺設計的策略
線上品牌視覺設計研究
劉鑫、葉滿波、劉穎空間設計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