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背景下博物館數據的價值應用與風險控制

2019-12-02 07:19王歡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19期
關鍵詞:風險控制博物館大數據

王歡

摘 要:文章針對網絡背景下博物館數據的價值應用以及風險控制展開研究,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首先從網絡背景下博物館數據的應用入手,在探究了博物館數據應用風險的基礎上總結出網絡背景下博物館數據應用的風險控制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博物館;價值應用;風險控制

1 前言

網絡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還來很多便利,但與此同時,網絡技術也使我們面臨的風險有所增加。尤其是大數據技術,它會使我們很平常的互聯網使用行為呈現出規律性,進而使分析網絡行為具有價值,當然也會產生風險?;ヂ摼W行業對于大數據的特點有“四個V”的說法,也就是“Volurne、Variety、Value、Veloeity”。具體而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數據的體量非??捎^,能夠由TB級提升到PB級。其次,數據的種類非常豐富,例如,無論是網絡日志、圖片視頻,還是地理位置信息等,都屬于大數據的一種。再次,價值密度不高。我們以視頻舉例來看,在連續不間斷的監控當中,有意義和作用的數據可能只有幾秒鐘的時間,甚至更短。最后,數據的處理速度非??捎^。大數據的產生已經在全世界領域開展技術和商業變革。從技術本身的角度而言,大數據能夠令提取信息的常規方式發生轉變;從領域的角度來看,過去通常會借助模型,但到了現在,可以借助大規模的數據,通過語音識別以及機器翻譯等各類方式在大數據領域取得新的進步。

2 網絡背景下博物館數據的應用

2.1 學術研究方面

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而言,大數據始終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可以實現針對博物館藏品的數字化處理以及3D建模等工作,以便于實現結構化信息的精準獲取。然后,就過去的研究記錄開展數據分析以及挖掘工作,實現各類博物館數據的交叉對比工作,進一步發現其所具有的聯系,從而產生新的學術成果。同時,還應當注重與社交媒體和網絡用戶之間的互動,傾聽各方面的意見與建議,同樣有助于博物館學的發展,促使這門學科的廣度與深度得到進一步發展。

2.2 資源分配方面

人們參觀博物館的具體行為是有比較鮮明的時間特點。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博物館的訪客會增加。這也促使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積極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當訪客較少時,應當避免資源浪費,從而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當訪客較多時,則應當進一步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從大數據的角度而言,應當針對資源分配的情況開展預測,從而實現訪客需求的滿足。例如,江西省博物館?;韬钫褂[在展出的初始階段訪客數量遠遠超出了場館的承載量。在這種情況下,就應當注重合理配置資源。具體在操作方面可以提前進行資源的調配和整合,實施合理化的布局安排,增加專業化的工作人員,以便讓更多的人第一時間一覽珍貴文物的風采。

2.3 訪客服務方面

博物館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針對觀眾的喜好與參觀的具體行為數據開展進一步分析,使觀眾需求得到進一步適應,完善跟蹤、精準、知識關聯以及具體的宣傳推廣服務。具體來說,像企業對消費者行為進行統計的過程類似,針對每個博物館,甚至具體到不同的展覽或展區、具體時段的觀眾數量及其特點,隨后進一步細化出相應的受眾層次與客源特征,最終實現能夠吸引人群的行為。同時,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提升受眾群體對于文創產品的購買效率,實現展品有效陳列和參觀路線的進一步優化。最終實現為觀眾提供帶有個性化的服務體驗過程。

2.4 展覽和文物保護方面

在博物館開展社會服務的過程中,展覽是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對于訪客的分析,勢必能夠實現對于觀眾喜好的預測。例如,2011年發布的權威報告表明:國家83個一級博物館所具有的原創性不足,很大程度上出現了選題相似、數量較少的問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博物館的原創性展覽,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支持,同樣能夠實現就特定主題所開展的策劃方案。此外,也可以針對不同的群體而言,開展與社會發展趨勢相符的原創性展覽。例如,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的場館對于文物的保護從“搶救”向“預防”方向轉型,也就是在展廳中布置更多的環境因素傳感系統,借助大數據技術,構建館藏文物保護環境的整體平臺,對溫濕度以及光照等各類因素實現監測以及調節、控制。借助上述數據的分析,可以對不同時段和相應的季節變化進行調整,降低對于景區環境和文物的不良影響。

3 網絡背景下博物館數據應用的風險

3.1 數據泄露及版權保護

從根本上講,大數據的發展背景下,博物館內部的數據實現了互聯網連接,那么很可能帶來一個隱患,即一些不法人士會利用黑客的技術針對博物館的數據系統進行攻擊,那么勢必會造成博物館管理數據以及藏品數據方面的泄漏。這種情況的存在不僅僅會影響博物館的經營和管理,另一方面還會對國家的相關數據及信息形成泄漏,產生極大的威脅。通常情況,博物館內部文物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歷史性及不可復制性。但是在實現了大數據應用之后的博物館,常常會存在一些不法商人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針對博物館內部的文物進行拍照和復制處理,這樣一來不僅對文物的不可復制性造成損害,同時也容易產生版權方面的糾紛。

3.2 觀眾的隱私及安全

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數據安全以及相應的隱私工作已經能夠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當人們通過數據獲得便利的同時,也很容易產生對于個人隱私安全性的擔憂。而在博物館技術在大數據的使用過程中,勢必也會收集到一些包含客戶隱私的數據。這些涉及隱私及安全的數據在很大程度上會存在一定的風險。

4 網絡背景下博物館數據應用的風險控制策略

4.1 謹防泄密,從源頭實施有效把關

為了有效遏制非法分子對博物館數據的竊取和泄漏,在針對博物館的數據及管理和應用方面則需要從源頭上實施有效的把關措施:具體來講,也就是對博物館內部的電腦在日常的管理方面要設定最高等級的保密設定,并與公安機關的報警設施聯網處理,一旦發現或者疑似泄漏信息情況發生,則可以直接在網上進行報警處理。這樣便可以第一時間有效切斷數據泄漏的風險及后續事件的蔓延。

4.2 規范管理,加大針對盜版的打擊力度

現代社會的造假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突飛猛進的地步,而在大數據背景下的博物館的文物也難免受到造假現象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有效實現對于博物館的規范化管理,應當從源頭積極打擊盜版,利用重典重刑實現對于盜版行為的根本性遏制。

4.3 數據加密,建立等級保護機制

為了更好地確保受眾的隱私及安全可以得到保護,可以從幾下層面實施針對信息的保密工作:首先,對此類數據應當實行加密處理;其次,從事加密處理的工作人員實施保密協議的簽訂工作;最后,從源頭起逐漸地建立相應的等級保護機制,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對于博物館受眾隱私信息及安全的有效保護。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身份技術的應用來避免用戶隱私數據的泄漏。身份認證技術是收集用戶使用移動設備進行操作產生的數據,進而進行分析,得出該用戶的新行為特征。通過獲取行為特征在用戶使用移動設備時進行身份驗證,確定用戶身份。加強身份認證技術可以有效避免黑客攻擊,盡可能地保護用戶信息安全。

5 結語

目前,大數據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企業的經營與管理過程中。實現技術革命,將人、財、物等各個因素都投入大數據的處理工作中,促使固有的業務得到優化,并實現決策的制定。從博物館從業人員的角度而言,同樣希望能夠實現大數據技術在博物館管理過程的應用。目前,博物館的數字化事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通過GPS定位以及二維碼識別等多種渠道也可以實現訪客信息的記錄。對于此類數據信息而言,怎樣對其進行挖掘、整理與合理使用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章繼剛,許錄泉.構建智慧型數據中心 彰顯數據價值[J].網絡安全和信息化,2019(5).

[2]孫楠楠,趙志遠,季瑩,等.高效 可控——信諾瑞得數據中心及云計算的應用安全優化解決方案[J].網絡安全和信息化,2017(1).

[3]周爽.大數據時代高校數據中心的建設構想[J].時代農機,2018(7).

[4]顧蛟鵬.數據中心運維管理措施的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7).

[5]毛正雄.云數據中心安全防護挑戰與解決方案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7(8).

猜你喜歡
風險控制博物館大數據
博物館
論增強企業經營管理的風險意識
醫院財務管理風險及改進措施分析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露天博物館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