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域國防動員指揮機構建設初探

2019-12-07 13:35陳文剛
國防 2019年7期
關鍵詞:省域動員國防

陳文剛 侯 彪

內容提要:加強省域國防動員指揮機構建設,應當按照堅持軍地聯合、兼顧應戰應急、突出政府主體、強化信息牽引的要求,重點完善決策指揮機構、協調機構、執行機構和監察機構。同時,注重健全指揮法規、細化指揮權責、完善指揮機制,強化指揮機構法制保障。

在戰區聯合作戰體系基本架構內,國防動員系統由戰區聯指中心國防動員要素、省級軍地聯合指揮機構的國防動員部門、國防動員力量和資源,以及國防動員制度機制組成。多年來,國防動員一直是軍地共管,具體工作始終是“上軍下民”,主要表現在“需求主體在軍、任務落實是民、指揮軍民融合”。當前,戰區沒有設立國防動員委員會,只有國家和省、市、縣四級國動委,國防動員系統主要體現在省域,即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各級國動委和省軍區系統。在新的形勢任務背景下,研究省域國防動員系統如何適應信息化戰爭國防動員特點,構建權威高效的指揮機構,有效融入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是一項現實而迫切的任務。

一、當前省域國防動員指揮機構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994年,國家在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建立國防動員委員會以來,國防動員體制有了很大發展,在遂行作戰支前、非戰爭軍事行動方面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作戰樣式深刻變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入推進,現行國防動員體制職能定位不夠準確、機構設置不夠合理、工作協調不夠順暢等問題日益顯現。

融入主戰體系有差距。省軍區系統在戰區統一指揮下,參加聯合作戰行動和反恐維穩、搶險救災等軍事行動,遂行任務的主要方式是參戰支前?,F體制下,從受領動員任務到完成動員支前,實際按照戰區指揮機關向省軍區下達作戰參戰支前保障任務,再由省軍區系統協調各級國防動員委員會部署落實動員任務的流程進行。國防動員指揮沒有直接融入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鏈路,中間環節多、協調復雜、落實困難。

依法構建機構有差距。作為國防動員工作基本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動員法》,沒有對戰時國防動員指揮作出明確規范,構建國防動員指揮機構沒有法理依據、上下貫通困難。

平戰轉換銜接有差距。國防動員現行的指揮體系工作運行機制沒有實現常態運行,各部門職能權責不夠細化明確,平戰轉換機制不完備,軍地之間、職能部門之間建立聯絡不緊密、情況溝通不經常,遇有緊急情況難以統一組織協調、快速高效順暢完成平戰轉換。

指揮信息平臺有差距。信息主導的理念不牢,軍隊、地方、不同行業系統沒有統一兼容的信息平臺,網絡信息系統建設自成體系,系統集成度、功能整合度、信息共享度較低,“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運用不充分,影響和制約了國防動員指揮效能。

二、構建省域國防動員指揮機構的原則要求

構建省域國防動員指揮機構,必須認真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以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為統領,以軍事斗爭國防動員準備為牽引,堅持緊跟信息化發展步伐,緊貼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需求。

堅持軍地聯合。省軍區系統履行應急應戰的指揮部、地方黨委的軍事部、后備力量的建設部、同級政府的兵役部、軍民融合的協調部等重要職能,具有聯結軍地、服務三軍、保障聯合的特殊作用。省軍區系統的主責主業是國防動員,其任務來源是戰區部隊作戰需求和轄區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落實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各職能部門和相關行業系統完成。堅持軍地聯合構建國防動員指揮體系,就是要充分發揮省軍區系統橋梁紐帶作用,最大限度凝聚軍地合力,調動和指揮區域潛力資源。

兼顧應戰應急。國防動員不僅能夠積蓄戰爭潛力,而且具有聯系戰時和平時、協調國防和經濟、整合軍用和民用的特殊功能。信息化條件下,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發生顯著變化,軍與民的界限更加模糊,應戰與應急的機理更加接近。兼顧應戰應急構建國防動員指揮體系,就是順應發展趨勢,做到應戰力量與應急力量一體建設、聯合指揮,戰爭動員體制與應急動員體制聯合運作,實現平戰轉換無縫對接。

突出政府主體。開展國防動員工作,實施國防動員行動指揮,軍隊和地方均發揮重要作用,但職能的側重點存在明顯差異。軍隊職能重在提出動員需求,依托國防動員指揮機構協調地方職能部門落實動員任務。國防動員指揮和協調的對象主要是地方職能部門和行業系統,動員潛力的掌握,動員物資的籌措供應主要依靠地方職能部門和行業系統完成,國防動員工作的一線、落實的末端主要在地方。突出政府主體構建國防動員指揮體系,就是要賦予地方政府最大權責,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實現國防動員指揮與行政領導一體,提升國防動員整體效能。

強化信息牽引。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推動戰爭形態、制勝機理發生變化,作戰指揮、作戰保障、作戰實施的要求更趨精確化。強化信息牽引構建國防動員指揮體系,就是要充分認清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國防動員工作的影響,加快國防動員智能化發展,建立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國防動員指揮體系,不斷增加國防動員指揮的精確化,進而實現“精確動員—精確保障—精確作戰”。

三、構建省域國防動員指揮機構的幾點設想

完善的國防動員指揮機構,是動員工作的組織制度保證,關系到動員工作的成效,對武裝力量作戰和戰爭進程具有重大影響。構建國防動員指揮機構,應把動員指揮的重點轉到適應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的特點要求上來,力求建立一個運轉更加順暢、控制能力更強、功能更加全面的動員指揮機構,以提升國防動員組織落實效益。

決策指揮機構。在省級黨委領導下,省域軍地聯合指揮部負責轄區應戰應急國防動員活動的決策指揮和組織領導。該機構由省國動委主要領導擔任指揮員,省政府、省軍區主要領導擔任副指揮員,下設協調聯絡部門、指揮控制中心、動員中心、政治工作部門和保障部門。

協調機構。區分不同層級編設相應協調機構:一是綜合協調機構。由省域軍地聯合指揮部下設協調聯絡部門負責,主要用于協調軍隊與政府之間的關系,著重解決動員需求與動員保障之間存在的矛盾問題。二是跨部門協調機構。由地方政府辦公廳等綜合部門和國防動員委員會綜合辦公室負責,主要用于協調政府機關各部門和軍事機關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著重解決各自應負的動員職責和相互配合的問題。三是行業協調機構。具體組成根據行業系統內部組織實際確定,主要用于協調同一行業經濟組織之間的關系,平衡動員保障負擔,解決資源配置和任務分配的問題。

執行機構。與國防動員關系密切的政府部門均設立動員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動員工作,地方政府辦公廳等綜合部門直接參與國防動員的總體籌劃和組織協調。凡與國防動員有關的工業、科技、社會服務等行業部門,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團體,指定相應的機構或人員負責動員工作。與國防密切相關的信息工程、交通運輸、機械制造等行業的大型企業,均設立專門的動員執行機構,確保動員工作落實有實體。

監察機構。主要由軍隊和地方紀檢/監察、司法部門人員組成,對國防動員指揮機構直接負責,參與平時國防動員準備和戰時國防動員任務落實情況的督察,按照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能,對國防動員工作中失職、瀆職、不盡職和違規違紀問題進行追責問責,通過從嚴執法執紀,推動國防動員工作依法開展、依法落實。

四、強化省域國防動員指揮機構建設的法制保障

所謂“名正才能言順”,構建國防動員指揮機構必須加強配套法制建設,從“法”的層面作出明確規定,為平時進行動員準備,戰時組織指揮動員實施提供法規依據。

健全指揮法規。加快國防動員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完善,對國防動員指揮機構的編成,國防動員指揮機構與國防動員委員會的關系,國防動員指揮機構和相應協調機構、執行機構、監察機構之間的關系,以及國防動員指揮機構融入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系等相關問題作出詳細具體的規定,確保國防動員指揮機構的建立具有合法性,國防動員指揮機構對動員活動的領導指揮具有權威性,使其下達的動員指令暢行無阻,順利實現對人力、物力、財力的統一調配。

細化指揮權責。通過法律法規條文,對國防動員指揮機構具備的指揮權責,各層級動員協調機構協調的對象、事項范圍、方式渠道,動員執行機構的責任義務、任務標準,動員監察機構的監督執紀權限、范圍、程序等問題進行具體明確,確保將國防動員指揮活動納入法治軌道,使各項國防動員工作有序推進。

完善指揮機制。制訂完善重大問題例會商議制度、成員單位責任制度、牽頭單位推動制度、定期通報動員情報制度、協議文件會簽制度等常態工作制度,以便充分聽取各方面對動員活動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解決在動員活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加強動員活動的統一性和整體性,保證動員指揮體系高效常態運轉和動員工作的順利開展。

猜你喜歡
省域動員國防
全民國防 筑夢國防
國防小課堂
國防小課堂
江西省初步建成教育省域網骨干網
知國防 愛國防 等
音樂迪斯尼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省域流通產業競爭力評價體系構建與實證分析
中國省域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分解研究
“缺少衣物難過冬,動員親朋送春風”等十二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