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提升軍隊后勤保障能力的幾點思考

2019-12-07 13:35段志云陳錦華
國防 2019年7期
關鍵詞:聯勤編組后勤保障

段志云 彭 嘉 陳錦華

內容提要:軍隊后勤,是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新時代軍隊后勤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保障打贏的根本方向,采用模塊化的后勤力量編組模式,發展與作戰任務相匹配的戰時聯勤保障力量,構建支撐全域作戰的后勤裝備體系,確保新時代軍隊后勤保障能力與軍隊履行使命任務要求相適應。

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打仗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打保障。軍隊后勤從來都是建軍之必要、打仗之必爭。新的時代條件下,后勤已成為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軍隊后勤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保障打贏的根本方向,著力提高核心保障能力,確保新時代軍隊后勤保障能力與軍隊履行使命任務要求相適應。

一、采用模塊化的后勤力量編組模式

為了適應信息化戰爭后勤保障的需要,后勤力量編組必須針對傳統編組模式中存在的編成較為固定、戰場指揮幅度過長、機動靈活性不足等問題進行優化重構,采用模塊化的編組模式。我軍新一輪的改革中,已將“后勤部隊”改建為聯勤保障部隊,其運作模式已初步具備模塊化保障的能力。模塊化后勤力量編組,突出了保障功能模塊化、指揮層級一體化、后勤攤子小型化的特點,使得后勤保障部隊像拼組“積木”一樣,能夠基于任務和能力需要進行快速靈活拆分組合,保障力量可以分階段、分區域投入戰斗,從而形成“剛好夠用”的保障能力。

指揮層級一體化,是指信息化條件下的指揮系統合成化、指揮手段網絡化、指揮決策科學化。合成化,是基于信息合成下的系統指揮,且是建立在作戰全局的維度上對后勤保障的綜合把握;網絡化,就是要通過“網狀”的指揮控制系統,達成實時互動的后勤指揮控制,不斷拓展信息網絡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在作戰指揮領域的應用,使得戰場信息在后勤指揮的各個層次可以進行高速傳遞和實時共享,以構建一種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網狀”指揮結構,實現指揮信息流的快速流通、后勤力量的快速反應;科學化,就是要建立基于后勤保障方案的指揮決策系統,借助仿真技術、兵棋推演等方式模擬戰時后勤保障全過程,來幫助后勤指揮員進行科學判斷與決策。

小型化,是指后勤攤子鋪開要小。信息化條件下,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御,作戰行動多為機動作戰,而一支部隊的整體機動能力取決于整個部隊中“最慢的那一部分”。如果部隊拖著一條“大尾巴”,則難以實現信息化條件下的靈活機動。后勤力量編組,是戰時后勤體制的重要內容,未來的全頻譜行動在對手、樣式、地域和環境等方面將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對手既有可能是具有“區域拒止”能力的強勁對手,也有可能是以非傳統方式制造威脅的恐怖勢力;沖突既可能發生在交通便利的城市街巷,也可能爆發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荒漠。各種非常規戰斗樣式對后勤力量的反應力、機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戰爭中,模塊化編組的后勤力量更有利于在復雜陌生的環境下遂行多樣化后勤保障行動。

二、發展與作戰任務相匹配的戰時聯勤保障力量

聯勤保障力量,主要包括軍需保障、營房保障、衛勤保障和采購保障等一系列保障業務。當前,部隊開展跨區域實兵對抗訓練、實彈綜合演練等貼近實戰的高強度訓練已經成為常態,但打仗意識不強,保障水平較低,仍是后勤保障在實戰化訓練中的通病。后勤保障力量,必須緊盯“一切為了打仗”這一核心目標,徹底清除“不會打仗、不想打仗、輪不到我打仗”的錯誤思想,強化現代戰爭不分前方后方、聯勤部隊是戰斗隊的理念。按照緊貼實戰、緊貼任務、緊貼需求的要求,對參戰參訓部隊實施全維度、可持續、精確化保障。

軍需、營房、衛勤作為部隊基礎后勤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融入實戰化訓練當中。但是,戰時采購力量卻一直不能有效地融入聯戰聯訓聯保體系,主要表現為:難以順暢銜接國防動員體制機制,缺少具體可操作的戰備工作標準,戰備方案預案不夠完善、針對性不強等。戰時采購保障在主觀認識、情況處置、裝備配備等方面,距離實戰化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為此,必須深入研究采購保障聚焦作戰、支撐作戰、服務作戰措施辦法,在聯勤保障模式下,重點建設與作戰任務相匹配的戰時采購保障力量和制度。

建設與作戰任務相匹配的戰時采購力量和制度,必須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根本標準,緊貼使命任務,提升戰時采購保障能力。隨著聯勤保障部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落地,作為軍種單位獨立出來的聯勤保障部隊也獲得了歷史性的發展契機,基本具備了全域聯勤采購保障的能力基礎,必須以聯合作戰不可或缺的成員積極投身部隊實戰化訓練中。堅持以作戰需求為牽引、以市場資源為依托,建立健全軍隊主導、政府協同、企業落實的應急采購機制,探索軍民融合、應急生產、快速配送的保障路子,真正實現實戰化條件下的軍地聯動采購。相對于平時采購活動更強調規范性和軍事經濟效益,戰時應急采購保障主要表現出任務的突然性、時間的緊迫性、保障時機的先行性、組織協調的復雜性和需求的精確性等特點。因此,實戰、實訓條件下,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戰時采購力量在規定的時間,將合格的物資通過精確采購和精確配送,準時送達指定地點,實現物資的精確保障。

三、構建支撐全域作戰的后勤裝備體系

全域作戰,是新時代適應國家利益和軍隊使命任務不斷拓展的內在需求,也是軍隊“能打仗、打勝仗”的客觀要求,而后勤裝備體系是支撐部隊全域作戰的重要基礎。后勤裝備體系,主要由戰略投送裝備、戰役支援裝備、戰術伴隨保障裝備三大類后勤裝備構成。其中,戰略投送裝備,是我軍實施全域作戰以及遂行海外軍事行動的后勤保障的重要支柱,戰役支援裝備、戰術伴隨保障裝備,都是以戰略投送裝備為基點進行細分的產物。欲全面履行新時代全域作戰使命,就必須著力構建現代化戰略投送裝備體系。早在2000年5月30日,美軍就在《聯合構想2020》中提出,4天把1個旅、5天把1個師、30天把5個師部署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戰略投送能力,作為領先全球軍力最基本的前提之一。

強大的戰略投送能力,是提高作戰效能的重要前提,是國家戰略能力特別是軍事能力的重要標志,是奪取和保持軍隊行動自由權的基礎。從近年來歷次局部戰爭的情況看,西方軍事強國都把戰略投送能力作為發揮軍隊效能的重要支柱能力,不斷加強戰略空運和戰略海運能力的建設,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將作戰力量和裝備物資投送到作戰地區,實施可靠的后勤保障。在大幅壓縮保障力量規模的同時,美軍正在努力建設輕型、合成、快速、高效的保障力量,并使其具備6種能力,即:戰略投送能力、快速反應能力、獨立保障能力、綜合保障能力、戰場機動與生存能力、后續補給能力。我軍后勤力量正處在轉型重塑的關鍵階段,精兵卻不能減力,這就需要強大的運輸投送能力作保證。只有這樣,才能應對多方向、多區域的復雜安全環境,實現全域作戰,才能實現由“屯兵駐防”向“兵力投送”跨越發展的轉型重塑。

當前,我軍必須以??胀端土α繛榻ㄔO核心,著眼于陸路、水路投送的銜接轉換,提高綜合運輸能力??罩羞\輸投送力量,主要依靠大型運輸機。我軍目前服役的先進運輸機主要是運-20,已經具有不俗的投送能力,但同世界先進運輸裝備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為此,亟須加大發展新型航空運輸裝備力度。海上投送力量,是遠程投送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依靠海外保障基地預置力量和海上運輸力量;海軍作為我軍主力發展軍種,隨著航母和大型運輸艦的服役,運輸能力呈幾何式上升,但防護能力還須強力提升。鐵路運輸,既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也是我國國防建設的生命線和后勤保障的中心環節。截至2018年底,我國鐵路總里程已經突破13萬公里,高鐵總里程占世界的2/3,隨著鐵路進入高鐵時代,其戰略地位更加凸顯。但就當前部隊實戰演習機動方案實施情況來看,仍然以選擇傳統的“綠皮車”機動為主,除經濟因素以外,動車組不具備運輸軍事特種裝備的能力,是限制其軍事價值的重要“瓶頸”,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猜你喜歡
聯勤編組后勤保障
事業單位后勤保障管理的創新與發展
軌道交通靈活編組運營模式能耗仿真方法研究
靈活編組動車組網絡實時顯示系統設計
扎實做好疫情防控檔案工作強化疫情防控后勤保障
多編組智軌電車高速工況下的穩定性能研究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后勤保障裝備走向智能化
一種自動生成某型部隊編組ID的方法
兩棲登陸作戰后勤保障研究
習近平授旗并致訓詞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
學聯勤有益 參賽趣無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