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談結合,以打促談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停戰談判

2019-12-07 13:35
國防 2019年7期
關鍵詞:朝鮮人民軍分界線戰俘

武 軍

內容提要:2019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66周年。透過歷史煙云,回顧戰爭過程,能夠清晰體會到毛主席、黨中央作出抗美援朝戰爭決策的英明偉大,體會到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意義深遠。其中,軍事斗爭和政治斗爭交織進行,邊打邊談,打談結合,對最終結束戰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爭取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樹立了一個范例。

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人民志愿軍為援助朝鮮人民抵抗美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保衛中國安全而進行的正義戰爭。在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規模最大的國際性局部戰爭中,軍事斗爭和政治斗爭交織進行,邊打邊談,打談結合,對最終結束戰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爭取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樹立了一個范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后,美國和蘇聯以北緯38度線(三八線)為臨時軍事分界線,分別進駐朝鮮半島南、北部地區,接受侵朝日軍投降。1948年,南、北朝鮮分別成立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半島形成南北分裂局面。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后,美國立即派軍隊進行武裝干涉,并令海軍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接著,美國又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非法決議,組成“聯合國軍”擴大侵朝戰爭,進而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朝中邊境,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

朝鮮與中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愿軍于1950年10月入朝后,與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至1951年6月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役,共殲敵23萬余人,把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三八線附近地區,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戰局。交戰雙方在三八線南北地區形成了戰略相持局面。

此時,美國已將其三分之一的陸軍、近一半的海軍和五分之一的空軍作戰力量投入朝鮮戰場;耗費了一百多億美元的軍費,相當于戰前美國全年的軍費總額①1950年美國國防預算為135億美元,見[美]阿倫·米利特、彼得·馬斯洛斯基、威廉·費斯:《美國軍事史(1607-2012)》,409頁,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4。;物資消耗平均每月85萬噸,相當于援助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年半物資的總和;付出了十萬余人的傷亡代價,卻絲毫看不到勝利的希望。美國統治集團曾考慮進一步增兵以打破戰場僵局,將戰爭擴大到中國本土,甚至揚言不排除使用原子彈的可能。但又擔心:即使再次打到鴨綠江邊,也可能要遭受數以十萬計的慘重傷亡,“所付出的代價將遠遠超過我們所能獲得的好處”①[美]馬修·邦克·李奇微:《朝鮮戰爭》,152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3。;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境內,將陷入“無底深淵”,與美國以歐洲為重點、以蘇聯為主要對手的全球戰略嚴重相悖,更有可能引起蘇聯干涉,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擴大戰爭的想法也遭到盟國的強烈反對。經過反復權衡,美國政府不得不放棄武力占領朝鮮全境的企圖,明確提出在朝鮮打一場“有限戰爭”的指導方針,進而作出通過停戰談判、爭取在有利條件下結束朝鮮戰爭的決定,并解除了公開發表聲明極力主張擴大戰爭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職務。1951年5月底,曾任美國駐蘇聯使館代辦、時任美國國務院顧問的喬治·凱南,受國務卿艾奇遜委托,向蘇聯常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轉達了美國當局愿意通過談判,沿三八線一帶實現朝鮮停戰的意圖。6月初,美國通過聯合國秘書長賴伊等渠道,作出同樣的表示。

從我方情況看,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在兵力總數上占有一定優勢,具有高度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充分發揮了近戰、夜戰特長,發揚了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戰斗精神。但是,武器裝備處于絕對劣勢,缺乏機械化裝備,特別是沒有空軍、海軍支援配合,制空權、制海權完全被對手掌握,后勤運輸補給能力較弱,部隊隨身攜帶物資只能維持一周左右,加之朝鮮半島南北狹長、三面環海、總面積小的特殊地理環境,使我志愿軍的機動作戰能力嚴重受限,難以充分發揮兵力優勢殲滅敵重兵集團,甚至對美軍一個整團以上的建制部隊都難以完成聚殲任務。第四次戰役期間,毛澤東在給斯大林的一封電報中就明確提出:“朝鮮戰爭有長期化的可能……我軍必須準備長期作戰,以幾年時間,消耗美國幾十萬人,使其知難而退,才能解決朝鮮問題?!雹凇吨芏鱽碥娛挛倪x》,第4卷,162、16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經過五次戰役的實踐,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志愿軍總部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依靠現有裝備和條件,不可能大規模殲滅敵重兵集團,將“聯合國軍”全部驅逐出朝鮮半島。在美國方面作出愿意通過談判沿三八線一帶實現朝鮮停戰的表示后,經過與朝鮮方面商議,中共中央于1951年6月確定了“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方針③參見《彭德懷軍事文選》,412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即打談結合、以打促談,爭取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結束朝鮮戰爭。

綜上所述,朝鮮戰爭由雙方軍事較量轉向邊打邊談、軍事斗爭與政治斗爭并舉的新階段,是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在戰場上擊退了敵人的進攻,交戰雙方力量相對平衡、形成戰場對峙局面,均有通過談判實現停戰的基本意愿的結果。

1951年6月23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發表演說,建議朝鮮交戰雙方談判?;鹋c休戰,把軍隊撤離三八線作為解決朝鮮武裝沖突的第一步。25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表示中國人民完全贊同馬立克的建議。1951年6月30日,“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奉美國政府之命發表聲明,表示愿意進行停戰談判。次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彭德懷復電,同意進行談判。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三八線附近的開城地區正式開始。

對美國而言,朝鮮停戰談判是其第一次在沒有取得戰爭勝利的情況下,迫于國內國際壓力而不得不進行的停戰談判,是反復權衡利弊得失之后作出的無奈選擇,是很不情愿的。因此,在醞釀停戰談判之際,美國就決定在達成停戰協議之前繼續進行軍事行動,并力求在談判桌上爭取有利條件,實現所謂“光榮的停戰”。為此,美國不僅一再在談判中提出種種無理要求,設置重重障礙,破壞和拖延談判進程,更在談判期間不斷發起軍事挑釁、摩擦乃至局部進攻,企圖迫使我方接受城下之盟。這就注定了朝鮮停戰談判是一個迂回曲折的過程,談判期間軍事斗爭和政治斗爭始終在交織進行。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停戰談判開始后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早有充分估計,深知要同蠻橫驕狂、武裝到牙齒的對手進行談判,把和平的可能變為現實,沒有雄厚的軍事實力作后盾,不在軍事上給予進犯之敵以堅決回擊,是萬萬不行的。因此,在決定進行停戰談判的同時,中共中央決定在軍事上采取“持久作戰、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利用有利地形構筑堅固陣地,加強正面和側后翼防御,防備敵人發動大規模進攻或在朝鮮半島蜂腰部東西海岸登陸,在作戰指導上采取“零敲牛皮糖”,由打小殲滅戰逐步過渡到打大殲滅戰的方針,積小勝為大勝。據此,志愿軍適時進行戰略轉變,由運動戰為主轉變為陣地戰為主,由軍事斗爭為主轉變為軍事、政治(外交)斗爭“雙管齊下”,為持久作戰、以打促談進行了充分準備。

停戰談判伊始,雙方圍繞談判議程的談判就一度陷入僵局。朝中方面提出了包括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和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問題在內的議程草案。美方拒絕將“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和“確定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列入議程,并借口朝中方面不允許美方單方面召集來的20位新聞記者到會采訪,而中斷談判。朝中方面在駁斥美方無理要求的同時,為推動談判順利進行,在非原則問題上作了適當讓步,決定集中解決以三八線為界停戰這個核心問題,而將撤退外國軍隊問題留待停戰以后解決。經過半個月談判,雙方于1951年7月26日確定了五項談判議程:通過議程;確定軍事分界線,以建立非軍事區;實現?;鹋c休戰的具體安排;關于戰俘的安排;向雙方有關各國政府建議事項。

停戰談判開始前后,“聯合國軍”為改善局部地區的防御態勢,即在戰線的中、東部地區,向志愿軍和人民軍據守的一些戰術要點發動試探性攻擊,主要是爭奪金化以北的雞雄山陣地和華川水庫以東的大愚山陣地。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進行了頑強抗擊,在消滅敵一部分有生力量后,主動放棄不易據守的一線陣地,撤向二線陣地進行防御。其他地區的志愿軍部隊,也進行了一些小規模的反擊作戰,初步穩定了防線。

1951年7月26日,雙方達成談判議程協議后,即進入關于軍事分界線的實質性談判。

以三八線為界實現停戰,本來是雙方都贊成的,也是停戰談判得以開始的一個先決條件。停戰談判開始前,美方無論是國家安全委員會制定、杜魯門總統批準的內部文件,還是國務卿艾奇遜、國防部長馬歇爾、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等美國政要的公開表示,以及喬治·凱南對馬立克的表示,都是主張在三八線上?;?。停戰談判開始后,朝中方面提出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在其南北各后撤10公里建立非軍事區。美方卻出爾反爾,完全背棄曾作出的承諾,不僅堅決拒絕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合理建議,而且以補償其海、空軍優勢為借口,無理要求將軍事分界線劃在朝中軍隊戰線后方,要求朝中軍隊自當時戰線后撤38~68公里,企圖不戰而攫取朝中方面控制的1.2萬平方公里土地。這種軍事訛詐,理所當然地遭到朝中方面的駁斥。理屈詞窮的美國代表竟拍著桌子叫嚷:“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

8月中旬至10月下旬,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采取“逐段進攻,逐步推進”的戰法,連續發動了夏、秋季局部攻勢。并從8月開始,實施了長達十個月的“空中封鎖交通線戰役”即“絞殺戰”,企圖切斷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的后方供應。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以打促談,給予了有力的回擊,取得了1951年夏秋防御戰役的勝利,共殲敵十五萬余人,并在反“絞殺戰”斗爭中建成了“鋼鐵運輸線”?!奥摵蠂姟痹谙?、秋季局部攻勢中,以慘重的傷亡代價,占領了646平方公里的土地。這種得不償失的進攻,遭到了美國國內輿論,特別是國會的指責。據美國電通社1951年11月14日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也認為,李奇微“所施行的占領個別高地的戰術,不符合美國在遠東的全盤戰略……用這種戰法,李奇微至少要用20年的光景才能到達鴨綠江”。美國未能達到通過軍事壓力迫使朝中方面屈服的目的,不得不回到談判桌上來。

10月25日,停戰談判在板門店恢復。美方放棄了要求朝中方面退出1.2萬平方公里地區的荒謬主張,也不再炫耀其海、空軍優勢。但是,又要求朝中方面退出包括開城在內的1500平方公里土地,強調開城對于保障漢城(今首爾)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以北朝鮮西海岸若干小島和其他地區交換開城。朝中方面為打開談判僵局,先后提出根據雙方實際接觸線全面調整、就地停戰把實際接觸線稍加調整作為軍事分界線等新方案。在此期間,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為配合停戰談判,主動進行局部戰術反擊作戰、保衛開城和攻占島嶼作戰,收復許多前沿陣地和十余個島嶼。

經過會場內外的反復較量,11月27日,雙方在朝中方案的基礎上達成協議:以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各由實際接觸線后退2公里,以建立非軍事區;如停戰協定在本協議批準30天內簽字,所確定的軍事分界線和非軍事區不再予以變更;如30天內停戰協定尚未簽字,則按將來實際接觸線修正軍事分界線和非軍事區。根據第三項規定,1953年6月17日和7月24日,雙方對軍事分界線作了兩次校正,最終確定的軍事分界線比首次協議時南移332.6平方公里。

1951年11月27日,雙方就軍事分界線問題達成協議后,立即轉入第三項議程關于實現?;鹋c休戰的具體安排問題的談判。隨后,又于12月11日開始第四項議程關于戰俘安排問題的談判,1952年2月6日開始第五項議程關于向雙方有關各國政府建議事項問題的談判。

關于停戰的具體安排。雙方在實現?;?、建立非軍事區、成立聯合軍事停戰委員會以安排和監督停戰等問題上意見比較一致,但在沿海島嶼歸屬、增加軍事力量、監督與視察等問題上分歧嚴重。美方拒絕從軍事分界線以北的所有島嶼撤出,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為此組織4次渡海作戰,收復了黃海道近海的大部分島嶼,迫使美方放棄除白翎島、大青島、小青島、延坪島和隅島5個島嶼以外的軍事分界線兩側海面延伸線以北所有島嶼。美方企圖限制朝鮮修復和新建機場。朝中方面在這個問題上毫不退讓,迫使美方最終放棄自己的主張。美方主張由雙方組成軍事停戰委員會在朝鮮全境“自由視察”。朝中方面反對這個主張,認為這是干涉朝鮮內政和侵犯朝鮮主權,建議成立中立國監察委員會,負責去雙方同意的后方口岸進行必要的視察。美方最終接受了這一建議。朝中方面則在兵員輪換、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成員和口岸數目問題上,作了一定讓步。1952年5月2日,雙方就第三項議程全部達成協議。

關于向雙方有關各國政府建議事項。朝中方面提出,雙方司令官向雙方各國政府建議,在停戰協定生效后3個月內,召開雙方高一級的政治會議,協商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等問題。美方根本就不想在朝鮮停戰后召開政治會議解決朝鮮的和平問題,對此未作過多的爭執。雙方于1952年2月17日就此達成協議。

關于戰俘安排問題。1929年締結、1949年8月12日修訂的《關于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第一一八條明確規定:“實際戰爭停止后,戰俘應即予以釋放并遣返,不得遲延?!钡谄邨l規定:在任何情況下,戰俘均不得放棄公約所賦予的一部或全部權利。日內瓦公約還規定,其條文適用于一切戰爭和武裝沖突,即使一方或雙方不承認存在戰爭狀態時也適用。美國是日內瓦公約的締約國之一。因此,朝中方面原本認為這一問題不難達成協議,談判一開始,即根據日內瓦公約的規定和國際慣例,提出雙方遣返全部戰俘的建議。但是,美方為了達到抹黑朝中方面的目的,打著保護戰俘人權的幌子,拒絕按照日內瓦公約規定全部遣返戰俘,進而提出所謂“對等遣返”“一對一交換”“自愿遣返”等主張,并唆使南朝鮮和臺灣的特務對朝中方面戰俘進行所謂“甄別”,強迫朝中戰俘刺字、寫血書等表示“拒絕遣返”。因此,1952年5月初,巨濟島上不堪忍受凌辱的朝中戰俘扣押了美軍戰俘營長官杜德準將,向世界輿論揭露了美方迫害、虐殺戰俘的罪行。美軍隨后進行血腥鎮壓。美方在其無理主張遭到朝中方面駁斥和拒絕后,于1952年10月8日片面宣告停戰談判無限期休會。同時,發動“金化攻勢”,企圖達到其扣留戰俘的目的。防守上甘嶺地區的志愿軍部隊貫徹“堅守防御、寸土必爭”的作戰方針,依托坑道工事,堅決抗擊“聯合國軍”的進攻,共殲敵2.5萬余人,取得上甘嶺戰役的重大勝利。

1953年1月,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上臺后,公開發出新的戰爭叫囂,威脅將戰爭擴大到中國境內?!奥摵蠂姟笨偹玖羁死藶榇酥贫艘粋€發動全面攻勢的計劃,并不斷進行登陸作戰演習。美國還采取“放蔣出籠”政策,鼓動臺灣國民黨當局對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發動進攻。針對美國的軍事冒險政策,毛澤東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堅定地指出:“我們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國主義一天不放棄它那蠻橫無理的要求和擴大侵略的陰謀,中國軍民的決心就是只有同朝鮮人民一起,一直戰斗下去?!赖蹏髁x愿意打多少年,我們也就準備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國主義愿意罷手的時候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勝利的時候為止?!雹佟督▏詠砻珴蓶|軍事文稿》(中卷),121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進行了大規模的反登陸作戰準備,加強了朝鮮東西海岸的防守兵力和防御陣地,正面戰場也構筑了堅固的防御陣地,志愿軍空軍與防空力量大大加強,后勤保障得到極大改善。美國被迫放棄軍事冒險計劃,同意恢復中斷六個月之久的停戰談判。

為促進停戰實現,中國人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一起,于1953年5月發起夏季反擊戰役。經第一階段、第二階段進攻作戰,迫使“聯合國軍”方面作出妥協。在談判桌上,朝中方面采取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策略,推動了談判的進展。雙方于1953年4月11日簽署《遣返病傷被俘人員協定》。6月8日,以朝中方面的建議為基礎,就戰俘問題達成協議。6月18日,南朝鮮當局以“就地釋放”為名,扣留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2.7萬余人,公然破壞協議。我志愿軍隨即發起以金城戰役為主的第三階段進攻作戰,重點打擊南朝鮮軍,向南擴展陣地140多平方公里,殲敵5.2萬余人,迫使“聯合國軍”方面作出實施停戰協定的保證,有力地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

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終于在板門店簽字。朝鮮戰爭成為“美國第一次沒有凱旋班師的戰爭”②[美]約瑟夫·古爾登:《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上),引言,2頁,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則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和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兩位將軍一定具有同感?!雹踇美]馬克·克拉克:《從多瑙河到鴨綠江》,1頁,臺北,臺灣黎明文化出版公司,1978。

猜你喜歡
朝鮮人民軍分界線戰俘
神回復
什么是戰俘?(答讀者問)
余有畫說
余有畫說
“西方”為何方?
也門交戰方兩天內交換224名戰俘
朝鮮舉行實彈演習
以哈有望交換戰俘
朝鮮戰爭交換戰俘的真實場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