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 孕婦的健康飲食③

2019-12-09 09:31大連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
飲食科學 2019年11期
關鍵詞:母體體型發育

文/ 大連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 王興國

管理體重增長

孕期營養不良會導致早產兒和新生兒低于出生體重(<2.5千克)、先天畸形、圍生期死亡率高、胎兒體格和智力發育受損、宮內發育遲緩、生長停滯等,還會導致母體患貧血、骨質軟化、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

同時,孕期營養(主要指能量)過剩也對母子有害。造成巨大胎兒(>4千克),自然分娩困難,增加孩子成年后患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發病機會。母親則增加患妊娠糖尿病的機會,導致生育后肥胖。

因此,孕期飲食營養既不要缺乏,也不好過多,講究的是科學合理。如何才能做到科學合理呢?僅僅關注上述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是不夠的,因為每個孕婦的情況有很大不同,要做到因人而異還必須關注孕期體重的變化。

孕期體重增長的構成

體型變大,體重增加,是孕期最顯著的外觀改變。孕婦增加的體重包括胎兒、胎盤、羊水、增加的血容量、增大的乳房和子宮、貯備的脂肪等。它們顯然都是為胎兒準備的,但意義有所不同。除貯備的脂肪之外,其他部分的增長都是胎兒發育所必需的。貯備的脂肪是為產后泌乳做準備的,但是如果貯備脂肪過多(肥胖),將成為母體的代謝負擔,給母體健康帶來不良后果,導致2型糖尿病、高血壓病、血脂異常等患病率增加。

有不少人認為,母親吃得胖胖的,胎兒的營養才充足。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因為胎兒發育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都是胎盤從母體血液中攝取的,與母體皮下脂肪、內臟脂肪等幾乎毫無關系。母親儲備再多的脂肪,也不會被胎兒利用。由此不難理解,為何很常見的現象是孕婦很胖,但胎兒并不大或較輕,即所謂“長肉不長胎”。

與此相反的現象是“長胎不長肉”,即孕婦并不胖,但胎兒也不小。這也說明,孕婦身上儲備的脂肪與胎兒的發育并無關系,孕婦是否“長肉”(胖不胖),與是否“長胎”(胎兒輕重)沒有直接必然的關系。

當然,如果孕婦體重增長不足,那么通常意味著進食不良。進食不良有可能導致血液中某些營養物質如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C等缺乏,這會影響胎兒發育,所以孕婦也應避免體重增長不足。

確定自己的孕期體重增長總目標

保持孕期體重的正常增長是非常重要的。孕期體重增長不足或過多都是有害的。那么,孕期增加多少體重比較合理呢?

一般認為,孕前體重正常(不胖不瘦)的孕婦,整個孕期體重增長應為11.5千克~16千克(平均為12.5千克)。孕前超重者孕期體重增長合理范圍是7千克~11.5千克;孕前肥胖者為5千克~9千克;孕前偏瘦者為12.5千克~18千克(見表7-2)。

孕前體型直接決定了孕期增重目標。孕前越胖,則孕期體重增加值應該越小,反之則越大。如何準確界定正常體型、超重、肥胖、偏瘦呢?這就要引入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體質指數(BMI)了。

體質指數(B M I)的計算方法是用懷孕之前的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再除以身高(米),公式為:BMI=孕前體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假設某孕婦身高1.63米,孕前體重55千克,那么她的BMI=55÷1.63÷1.63=20.7。

在這里,采納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院(Institution of Medicine,IOM)2009年的推薦,凡BMI在18.5~24.9范圍內為正常體型,凡BMI在25.0~29.9范圍內為超重,凡BM≥30.0為肥胖,凡BMI<18.5為偏瘦體型(見表7-2)。上述孕婦BMI為20.7,則她的孕前體型為正常。

仍以該女士為例,她孕前體型正常,孕期增重目標是在現有體重(55千克)基礎上增加11.5千克~16千克。也就是說,她孕期末體重達到66.5千克~71千克的范圍內是比較合理的。

注意,這些數值只是一般的目標。有些時候,還要考慮特殊情況,如雙胞胎孕婦體重增長的總目標可設定為18千克;如果孕前即決定生產后不哺乳,那么體重增長的總目標要在相應數值基礎上減少2千克。

表7-2 孕前不同體型者體 增長總目標

猜你喜歡
母體體型發育
蒲公英
校車連體型主動式安全氣囊保護效果的研究優化
別忽視了小兒發育遲緩
體型最小的貓,竟然是個恐怖的大胃王
故鄉
冰川是發育而來的
我們正走向矮人世界
形美,人更美
動物變態發育知多少
正常兒童體格發育的衡量數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