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治理視域下社區廣場舞管理策略

2019-12-11 21:48
江西社會科學 2019年3期
關鍵詞:舞團廣場主體

從社會治理的角度研究社區廣場舞管理,是一個比較新的研究視野。對廣場舞社區管理制度框架進行分析,尤其是對社區居民關系等管理主體從系統論角度分析,研究其在系統中的狀態以及構成的系統秩序,解析和評估社區廣場舞管理;運用結構化理論,既重視行動者的策略行為,也重視其建構的結構力量,對廣場舞外部環境因素、問題提出可行性方案,提出對社區廣場舞管理人員選拔、培養的管理,特別針對年輕管理人員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勵措施,有助于深化社區廣場舞管理人員培訓的多元化、一體化、個體指標差異化。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廣場舞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被我國人民群眾所接受,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需要。人民群眾不但是廣場舞的接受主體,更是廣場舞的創造主體,人民廣泛參與其中,從社會學角度來分析,廣場舞已然成為我國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從社區以及公共管理角度分析,社區廣場舞有著從城市到農村、從市政廣場到社區廣場的發展趨勢,社區已基本成為廣場舞發展的第一線,社區管理的服務水平,不僅關系到社區本身與廣場舞的發展,同時也關涉到社會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边@一新的社會治理模式要求政府、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社會治理,進而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愿景。不僅如此,十九大報告還指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保?]這為社區廣場舞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政府、社區、廣場舞參與者以及社區居民都應該參與到廣場舞的管理中來,才能實現社區和諧發展。

一、相關文獻述評

通過探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明晰廣場舞研究的脈絡,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社區廣場舞的問題和政策進行了探討和闡釋。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現狀研究,有學者認為“廣場舞的現狀主要是人民群眾以健身為目的的活動方式,具有組織的隨意性等特點”[2](P24)。二是問題研究,如對“產生的噪音污染、廣場舞舞蹈場地的隨意占用等”[3](P132)進行研究;再如參與者社區活動區域學校場地“對外開放率較低”[4](P46);在廣場舞矛盾治理中,相關部門不作為,部分居民處理廣場舞矛盾時不夠包容等。三是對策研究。關于社區廣場舞的對策研究,主要有三:(1)廣場舞推廣策略;(2)廣場舞管理策略;(3)廣場舞的可持續發展策略。雖然有一些研究進一步從政府公共治理、公民自治以及社會協同治理提出相應的策略對策[5](P56-57),有一定的深度,但多數研究理論性不足、實踐性不強、理論研究與實踐需求脫節,更少有立足廣場舞社區管理制度框架下進行內部結構特征分析與社區分析研究。盡管許多研究涉及廣場舞外部環境[6](P77)、管理制度的缺陷與完善[7](P110)等等,但由于缺乏對該制度的系統研究和整體思考,導致研究不透徹、不全面,特別是未將其置于中國特殊的社區環境中進行整體考量,因而對策沒有正確把握廣場舞社區管理制度的發展方向,可行性較差,同時對廣場舞社區管理制度的創新機制跟進不足,以至于個別方案實施以來,許多地方的廣場舞社區管理制度創新大多未能取得成效。

二、社區廣場舞的特征分析

(一)參與主體的整體性、層次多樣性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人口從年齡構成來看,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972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4.3%;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6658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1.9%。[8]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加快,中國廣場舞的參與主體由三五個人的舞蹈團體,逐漸演變成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廣場舞團,不但每次的廣場舞時集體出動,甚至由廣場舞所聯系上的其他興趣愛好團體也經常集體活動。因此廣場舞參與主體具有明顯的整體性,且有“整體性增大的趨勢,由于跳廣場舞的種種利處,參與的人員也越來越多”[9](P25),從參與主體結構來看,有退休干部、退休職工,有教師,有工人,也有農村居民,由賣菜大媽到退休教授,幾乎涵蓋各個社會層面。從欣賞層次來看,有的喜歡節奏感鮮明的“小蘋果”,有的喜歡舞姿優美的民族特色舞種。因此,廣場舞的參與主體越來越體現出明顯的層次性。

在南昌市青山湖區某居民區的調查發現:經常參加廣場舞活動的人員中,退休干部占60%,外來務工人員占15%,外來人員中農村人口比例在8%左右。通過調查發現其主體的需求也具有多樣性,“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比較喜歡節奏明快”的音樂[10](P64),對廣場舞的場地沒有太大的要求。時間一般集中在晚飯后,時間的長度一般持續3小時以上,而“受教育文化程度相對比較高的參與主體則更喜歡節奏平緩”[11](P53-54)、旋律優美的音樂,對伴奏音樂要求較高,喜歡在僻靜之地的舞蹈場地,尤其是在綠色植被覆蓋率高的范圍內,舞蹈的時間一般在早晚兩個時間段,每次都不超過1.5個小時。對于“廣場舞的特殊性,需要也具有動態性”[12](P25-26),體現在對舞場的選擇、伴舞音樂的選擇上,等等。

因此參與主體的動態需求決定著公共資源的現代化管理。對場地的需求是廣場舞參與主體最大的困擾,既要考慮場地的開闊空間,又要保證場地的外部環境的衛生條件;除了對場地的需求和要求,又要保證舞曲的風格,既要保證參與主體的接受程度,又要考慮廣場舞活動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既要考慮活動性還要兼顧舞團的形象,“一部分廣場舞團是還要統一服裝的”[13](P87-88)。因此,廣場舞的參與主體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是全面性的。

(二)廣場舞參與者選擇的無序性

由于廣場舞參與主體的層次結構多樣,有的廣場舞伴舞曲目選擇是純節奏的,從頭到尾都是“咚次咚次”?,F代實驗研究表明:“長時間地使人處于強烈的單純的節奏音樂中,受體會精神壓力增大,憤怒、急躁情緒會增加,從而會導致神經衰弱,內分泌紊亂?!保?4](P76)這種伴舞音樂,不但會影響到周邊環境,更會對該廣場舞的舞者們帶來健康隱患。加之,個別廣場舞組織者不專業,導致廣場舞活動時,僅僅是晃晃胳膊、轉轉圈,不但起不到廣場舞健身的目的,也得不到廣場舞能帶來的精神享受?!锻〞飞现v:“樂聲淡則聽心平,樂辭善則歌者慕,故風移而俗易矣?!睆V場舞作為一種在公眾場合中進行的活動,它的影響面是比較大的,而其伴舞歌曲的選擇首先就應該具有藝術性、公眾審美上能夠接受理解。由于很多廣場舞參與者對舞曲選擇比較盲目,甚至隨意選擇加入廣場舞隊伍,導致鍛煉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造成噪音污染,對廣場舞參與者及周邊居民帶來負面影響。

三、社區廣場舞的管理困境

社區廣場舞管理執行中,有三個普遍的問題:一是社區管理角色的尷尬,有名無權導致難有作為。如果從社區管理的角度看,社區管理人員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為本社區廣場舞操作環境創造實惠;從決策者的角度看,在任用或者選拔社區管理人員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選拔對象的自身優勢(專業、特長等),以及分配地點的特殊需求。二是社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結構整體,外來的廣場舞參與主體難于融入其中。三是社區管理人員的管理普遍存在缺陷。一些社區管理人員雖然安排分配了管理廣場舞的任務,但是卻干不了、做不好、留不下。有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管理人員,由于社會實踐經驗不足,對于復雜的廣場舞主體的需求無法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有些社區管理人員對于社區廣場舞管理制度理解不透,操作不熟,沒有詳細了解自己轄區內的工作環境,對待問題往往生搬硬套,做不好社區廣場舞的管理工作。還有一些管理人員,社會經驗豐富,善于思考,能夠有效領會制度本身的基本含義,又能因地制宜,靈活運用,對本轄區內的工作進行得井井有條,然而由于各種因素往往把目前的工作當成跳板,很快便離開了社區廣場舞的管理系統。此外,由于廣場舞的諸多特性,也導致管理的困難。

(一)活動組織的分散性導致占用場地的隨意性

目前廣場舞團多是私自組織,往往是在“同一個小區,同一個樓棟,甚至是住在同一個單元所熟識的人聚成一個臨時的廣場舞小團體”[15](P75-76)。往往剛開始,就會選擇一處比較滿意的空地,或許是公園一角,或是樹林中的空地,既安靜又舒適,很想下次再去,但是事與愿違,隨著其他舞蹈小團體的增加,其他組織者往往也會選擇這些場地,今天這個舞團在這里,明天那個舞團在這里,無法固定,甚至有時連一個合適的地點都找不到,只得去公園的路上,寬一點的馬路邊上,既忍受路邊的吵鬧,還給行人造成不便。這種場地的隨意性,給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二)廣場舞組織人員非專業性導致噪音污染

廣場舞組織者的隨意性、分散性,必然面臨著組織人員的非專業性。由于只能在寬一點的路邊進行活動,為了對抗路邊嘈雜,只能使用大功率的音響,并且把音量調到最大,這無意中就影響到了其他舞團的伴舞音樂節奏,往往惡性循環,舞團與舞團之間互比音量大小,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嚴重影響了周邊的居民生活,廣場舞者們也身心疲憊。這也是廣場舞招來“詬病”的主要原因。這種噪音污染,在當前的管理體制下,也是廣場舞管理的頑疾,至今無法根除。

(三)公共資源管理方式的滯后導致廣場舞活動時間的不確定性

隨著廣場舞參與的群眾越來越多,人民群眾的審美水平在不斷提升,加之社區規劃缺乏對公共資源的管理細則,對一些公共資源場地缺乏必要的管理,導致一些廣場舞團為了“占地”“搶地”就提前占場,并且不管附近的居民是否是休息時間,還是學生學習時間,也不管是否是中考、高考的重要的時間段,依然進場,“照?!辈シ?,對居民,對學生,對家庭造成嚴重的影響。如何有序分配社區有限的場地資源,對社區管理者而言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四、社區廣場舞管理策略分析

(一)打造社區廣場舞管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

由于廣場舞的隨意性、分散性等特點,導致廣場舞的管理困難重重。早在2015年,文化部、體育總局、民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就聯合印發通知,將廣場舞活動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立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依法管理、場地管理單位配合、社區及相關社會組織等廣泛參與的管理機制。[16]這一管理機制充分考慮了各個環節,盡量吸引更多的力量加入廣場舞的管理中來,應該說是一個比較科學的管理機制。但在實際運行中,這一管理機制并未完全發揮作用。各個城市也相繼頒布廣場舞的管理辦法,但并沒有有效解決城市廣場舞亂象。很多地方的廣場舞依然處于無序、隨意的狀態中,廣場舞的場地紛爭、噪音擾民、妨礙交通等頑疾依然存在。我們應在現有管理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更為有效的管理模式。在進一步發揮政府、執法部門、社區的積極作用的同時,應更多地重視老年協會、廣場舞團等社會團體的協調作用,并將廣場舞參與者、社區居民納入到共同管理的隊伍中來,發動廣大群眾,實現共建共治。

(二)加強公共資源管理的科學化

對廣場舞規模進行有序控制,解決公共安全隱患。大型廣場舞團常態性的長時間活動,必然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公共管理部門應該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盡量由大團縮成若干個中團,由中團縮成若干個小團,盡量避免超大型團的形成,嚴格控制中大型團的數量,從而最大限度地解決存在的社會公眾安全隱患。

科學實行廣場舞的“最小堆”及有序映射劃分。廣場舞的“最小堆”的意思是,中大型廣場舞團分散成若干個小團后的最小單位。最小團的有序映射的意義有二:一是小團的舞團風格容易多變,比起大團更能兼顧舞團參與個體的喜好和特點;二是小團對于安全方面比中大型團更有保障,對于突發事件的應急躲避,個人物品的監控管理等更為有利。因此科學實行廣場舞的“最小堆”劃分管理對于各方面都是利大于弊的。

社區內部對廣場舞團進行動態化調控。所謂對廣場舞團的動態化調控,是建立在高校教師、優秀學生的下社區服務基礎上的。通過高校教師對舞團的領舞、教舞、選曲等方面的專業化輔導,“從而引導開發出舞團參與主體的其他愛好特長”[17](P66),比如聲樂、朗誦、合唱、各類樂器的演奏等等,一可豐富社區文化生活,二也使舞團的成員開闊視野,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積極引導舞團成員的興趣愛好。

(三)提高廣場舞伴舞音樂的藝術含量,發揮娛樂與教育的功能

目前的“廣場舞伴舞音樂大多都是組織者從網上自行下載,藝術品位參差不齊,有的甚至比較低俗”[18](P48)。以社區為單位,或以公共資源管理處為單位,利用高校音樂學院的資源對伴舞音樂進行篩選、整理,增加愛黨、愛國、愛生活等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的伴舞音樂,滿足廣場舞需要的各種節奏型音樂材料,建立專業的伴奏樂庫。既方便廣場舞團的音樂選擇、獲取,又保證藝術品質。

(四)進行廣場舞優化編配,提升廣場舞對各類人群的適應性、合理性

現實生活的廣場舞舞姿,一部分是“廣場舞愛好者從視頻中模仿而來”[19](P55-56),一部分則是模仿有舞蹈基礎的領舞人員,“大部分舞姿存在不規范、不合理、不規范的現象”[20](P32)。應以社區為單位,依托高校資源,對廣場舞舞姿、動作進行規范化設計,進行分曲目、分節奏、分風格的編排,設計出合理、相對規范又符合參與主體年齡層次的廣場舞舞姿,既滿足參與主體的健身、娛樂需求,同時又兼顧了科學性與藝術性。如改編后的蒙古族特色舞蹈,動作舒展,肩胯部位的鍛煉,改編后的新疆特色舞蹈,下肢、脖子部位的集中舒展鍛煉,等等。

(五)倡導高校舞蹈教師、學生、群藝工作者進行社會服務,下社區進行領舞、教舞

以高校教師、學生的智力優勢,通過下社區進行領舞、排舞,滿足廣場舞參與主體的需要,直接為廣場舞提供一系列服務?!案咝=處熢谶M行排舞、領舞的同時,還肩負著思想引領,文化藝術傳播者的角色?!保?1](P97)高校專業教師在排舞、領舞的同時還應在文化藝術思想傳播領域發揮出其春風化雨的作用。

(六)對舞曲進行統一編配,增加地方特色,增強本地文化認同

《鐔津集》云:“德,能正其生人者也。藝,能資其生人者也。德義,學之本;文藝,學之末。學末,故天下皆偽。學本,故天下皆厚?!保?2]廣場舞伴舞舞曲,雖說是一種音樂,對于廣場舞來說只是一個部分,但其功用卻是巨大的,舞曲一遍遍地重復,歌詞一遍遍地重復,久而久之,在使用它的主體心中就扎扎實實地積累了起來,甚至會影響主體的審美觀、價值觀。這也就是所謂的移風易俗莫善于樂。我們研究團隊曾經在某一個廣場舞團旁邊進行長時間調研,發現他們放的歌曲,甚至是沒有經過正規平臺發表、出版過的,歌詞大意竟是“老婆老婆,掙錢掙錢”之類,一遍遍地重復,路過小學生也都在模仿哼唱,不免讓我們不寒而栗。假使以社區為單位對舞曲進行統一編排、編配,所選擇的都是積極向上的舞曲,比如《天路》《菊花臺》《好日子》等優秀的作品,所收到的效果將更加正能量。在編排的基礎上,還應加入地方特色的小調,如江西的《阿呀來》等瑯瑯上口、耳熟能詳的曲調,在一遍遍地重復中,人們體會著生活、回顧著過去、憧憬著未來,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舞者的心境,健身與健心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五、結 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說:“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平安中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保?]在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廣場舞不僅遍布大街小巷,而且風靡城市與農村,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加入到廣場舞的隊伍中來,廣場舞已經成為與廣大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廣場舞已經不是簡單的社區文化活動,而且還是一個關系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的社會問題。如何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實現廣場舞管理的共建共治共享,達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幸福安康的目的,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猜你喜歡
舞團廣場主體
強化述職評議 落實主體責任
布魯塞爾大廣場
論碳審計主體
黑人舞者自爆被化妝成“白天鵝”
何謂“主體間性”
情報站
功 夫
廣場
略論意象間的主體構架
世界最“老”舞團:成員平均年齡達81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