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時期崔國因外交思想認識

2019-12-13 07:13宋晨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21期
關鍵詞:議院晚清

宋晨

摘 要:崔國因出身望族,經科舉入仕,復躋身翰林,如此經歷大多發展為守舊派的“鐵桿”,但崔國因卻成了從改革層面反思國家衰敗的“先驅”,同時也是向清政府明確提出“早設議院”,希圖改革弊政、挽救國家的第一人,其思想無疑是進步的。但另一方面他也很難擺脫傳統思想的禁錮,導致各種“外交趣聞”的發生。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近代中國邁向現代化道路的艱難。

關鍵詞:晚清;崔國因;外交思想;議院

1 提出“早設議院”

光緒九年(1883),崔國因在《奏為國體不立后患方深請前車速籌布置恭折》中,詳細地向清政府提出了開設議院的建議。他強調設議院是“通上下之情”的必須手段:“議院之設,分為上下。其上議院由王公大臣議之,所以率作興事,慎憲省成,知其大者遠者也。下議院由各省民間公舉之人議之,所以通幽達隱,補弊救偏,興利除害,知其小者近者也。夫搢紳之族,食祿之家,其分近于君而遠于民,患其不知民隱也,則有下議院以通之。草茅新進之氓,其于閭閻之利病知之至真,禍亂之倚伏見之最近。其所短者,唯恐其見識見拘墟,不適于用也,則恃上議院以裁之?!雹偻?,他上奏提出設立上、下議院,“上議院由王公大臣議之”“下議院由各省民間公舉之人議之”。上、下議院的換人更代“定限以三年,使上議院無權重之弊,而下議院之新舉自民間者,于民事知之至悉也”。明確指出“設議院者,所以因勢利導,而為自強之關鍵也”②。

崔國因認為:“設上、下議院。凡練兵籌餉各舉,使斯民身居其中,悉其原委,而后兵可增,而不以為抽丁;餉可增,而不以為重斂?!薄霸O議院,則財之不足者,可集眾議以籌?!迸c成立議院相適應,崔國因還反對由極少數人裁決國家大政,建議將政事公開,指出:“講洋務交涉之事,宜明白宣示,使盡人而知之,不宜秘密?!雹坳P于崔國因要求設立上、下議院的建議,議復折回奏:“臣等查,外洋以商務為重,上、下均得其利,而中國政體迥殊,若仿其議院之制,無論擾亂政治之大患,即欲增兵增餉,民間有重斂而無分潤,蚩蚩之氓,安能盡明大義,其事斷不能行,擬毋庸議?!标P于公開政事的議復謂:“臣等查,所陳洋務宜講各節,頗為切當。擬請嗣后酌度機宜,凡可以宣布中外者,勿須事事秘密。至于有關操縱機權,不可令敵人聞之轉生枝節之處,仍宜慎重從事,勿稍泄露,是在總署考復講求,相機辦理?!雹?/p>

除了崔國因,時人張樹聲(時任兩廣總督)也有相當認識,他在遺折中聲稱:“夫西人立國自有本末,雖禮樂教化,遠遜中華,然馴致富強,具有體用。育才于學堂,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一心,務實而戒虛,謀定而后動,此其體也。輪船、大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步趨,常不相及,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足恃歟?”⑤以上表明張樹聲已經清晰地認識到經濟上的改革才是根本,政治上則需同時調整,否則概無出路。

此外,崔國因又將西方的議院與上古三代的議政方式做了比較,指出上古三代的議事制度雖無議院之名,卻有議院之實,“三代以上,君民之氣相通,民好好之,民惡惡之,惟其通也。三代以下,上下之情日格,官不親民,民不愛官,惟其隔也”,而三代之所以上下之情相通,是因為“三代立政,無議院之名,卻有議院之實”,而“《虞書》載:‘稽于眾,舍己從人,《大舜》‘樂取于人以為善,《洪范》言‘謀及庶人,《周禮》‘外朝詢眾庶,凡此,皆議院之明征”①。出使美國之后,崔國因通過對美國議會制度的詳細考察,更是認為西方各國富強的根由,就源于“設立議院”,并再次向清廷提出“早設議院”的請求。

2 崔國因的駐外經歷

由于1848年初美國加州發現黃金,工人的需求大幅增長。故1852年前后去往美國的華工數量日益增多,當地人抱怨“廉價的中國勞工”搶奪了他們的工作。鄭觀應在《致廣州拒約會同人書》亦有“美之待我中國人種種苛政,視若仇人,賤如牛馬,聞者傷心,見者下淚”②的記述。崔國因則在其日記中寫道:“華人居美,誠遍地荊棘矣。難矣哉!”美之苛禁華工之例,“嚴且酷也”,對華人的虐待,“肆行無忌也”③。由此,也是崔國因為國為民思想的涌現。駐外使節是走向世界的官僚士大夫代表,走向世界成為使節變革思想產生飛躍的重要外在條件。崔國因說:中國多聰穎之士,但他們“足跡囿于方隅之地,聞見限于耳目之前”,而事實上,“士大夫欲淹通而致用者,固非僅恃伏案之功矣”。他還指出:“古人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又謂百聞不如一見,否則以膠柱鼓瑟之見,而測月異日新之機,未見其中肯也?!雹艽迖虻男袆雍透惺苌羁痰伢w現了堅定與世界接軌并向先進文明學習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之路。

崔國因在駐外期間,也曾發生過一件事情,但其背后體現出的問題卻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教育需要反思的。按西方國家官場人員,都駕雙馬車,稱為“朝車”。而尋常商民所乘者,則大多駕一馬而已,其價減半。但崔國因任駐外公使時,從來不乘雙馬車,時人評曰:“所省之錢有限,而所失之體甚大?!雹莶唤钊烁锌肮澕s與失節”、眼界與見識這些思想也應與世界接軌。

李鴻章曾贊崔國因“惠人究心時事,樸健耐勞,洋務西學,尤所熟悉,洵為翰林中不可多得之才”⑥。宗人府府丞吳廷芬則于光緒十年閏五月十七日上書保薦稱“詹事府左中允,今升翰林院侍講崔國因,仆簡耐勞,澹于榮利,考究夷務本末,尤能得其要領,可備出使之選”⑦。

3 結語

駐外四年的使臣身份使崔國因對西方國家的富強強兵之道有了更深入的調查,對此,他提出必須盡快發展工礦業,引進西方生產方式及先進技術,捍衛國家金融主權,重視中國傳統農桑,提倡建立新型海軍等積極主張。此外,他還利用近代外交理念處理國際爭端、解決晚清教案與華僑問題,其“抵制”作為其思想并付諸實踐,雖結果不甚滿意但也屬正常。崔國因一生緊跟歷史發展的潮流,并能及時更新自身思想,總體上在晚清官僚中是開明、進步的。

參考文獻

[1]使美崔國因奏折,光緒十七年正月初六日[M]//王亮,王彥威.清季外交史料:卷八四.臺北:文海出版社,1963年影印本,第14冊.

[2]崔國因.出使美日秘國日記[M]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

[3]夏東元.鄭觀應集(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4]郭嵩燾.郭嵩燾奏稿[M].長沙:岳麓書社,1983.

[5]薛福成.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5.

[6]張慶松.美國百年排華內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7]梁碧瑩.艱難的外交——晚晴中國駐美公使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議院晚清
清末民初國家監督制度體系近代轉型探析
晚清師范教育發展的制度變遷分析
論晚清民間戲曲中的“皇權隱退”
有情總被無情惱
最早提出在中國設立議院的晚清官員崔國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