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前期堅昆(結骨)國與唐朝的交往

2019-12-14 14:53賈衣肯
歐亞學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突厥

賈衣肯

堅昆(結骨)國與唐朝自貞觀六年(632)至天寶末年保持著交往。其間,二者的交往多受漠北、西域局勢影響,突出表現在漠北新興游牧部族政權與唐朝之間的關係對於堅昆與唐朝之間交往的影響。此外,唐朝對外采取的與隋朝一脈相承的“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策略,以及堅昆與漠北新興游牧部族之間的關係,對二者的交往都有影響。

一般認爲,文獻所見堅昆、結骨爲Q?rq?z 族稱的對音譯寫。aE. G. Pullyblank, “The Name of the Kirghiz”,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 Vol. 34, No. 1-2, 1990, pp. 98-108.“堅昆”一詞始見於《漢書》b(漢)班固:《漢書》卷七〇《陳湯傳》,中華書局,1962 年,第3008 頁。,唐中後期猶見於載籍;“結骨”之名隋朝既有c(宋)董逌撰,趙偉校注:《廣川畫跋》,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 年,第75—77 頁。(宋)王溥:《唐會要》卷一〇〇《結骨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第2120 頁。,至唐高宗時期仍延用。Q?rq?z 一名在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又作鬲昆、隔昆、契骨、居勿、紇骨(子)、紇扢斯、黠戛斯、戛戛斯等。d“鬲昆”見(漢)司馬遷《史記》卷一一〇《匈奴列傳》(中華書局,2014 年,第3498 頁);“隔昆”見《漢書》卷九四上《匈奴傳》(第3753 頁);“契骨”見(唐)令狐德棻《周書》卷五〇《突厥傳》(中華書局,1971 年,第908 頁);“居勿”見(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九九《黠戛斯》(中華書局,2007 年,第3821—3823 頁);紇骨(子)見(唐)魏徵等撰《隋書》卷八四《鐵勒傳》(中華書局,2019 年,第2114 頁作“紇骨”)和《唐會要》卷一〇〇《結骨國》(第2120 頁作“紇骨子”);“紇扢斯”、“黠戛斯”、“戛戛斯”見《唐會要》卷一〇〇《結骨國》(第2120 頁);另參閲E. G. Pullyblank, “The Name of the Kirghiz”,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Vol. 34, No. 1-2, 1990, pp. 98-108。下文述及相關史實時,分別使用契骨、紇骨(子)、堅昆、結骨等相應稱謂。

據文獻記載e《周書》卷五〇《突厥傳》記:“其一國於阿輔水、劍水之間,號爲契骨?!保ǖ?08 頁)同傳載:“俟斤又西破囐噠,東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諸國?!保ǖ?09 頁)俟斤即木桿可汗(553—572),其破囐噠,走契丹,并契骨之武功,《資治通鑑》係之於梁敬帝紹泰元年(555),即西魏恭帝二年(《資治通鑑》卷一六六“敬帝紹泰元年”,中華書局,1956 年,第5238頁)。阿輔水爲今之阿巴坎(Abaqan)河,劍水即今之克姆(K?m, Kem)河(參閲韓百詩撰,耿昇譯:《謙河考》,鄭炳林主編,耿昇譯:《法國西域史學精粹》[2],甘肅人民出版社,2011 年,第481—504 頁,原刊《蒙古學信息》1999 年第1 期,第7—18 頁)。,西魏、北齊時契骨在阿輔水、劍水之間,即今南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包括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薩彥嶺以北地帶a韓儒林:《唐努都波》,氏著:《韓儒林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 年,第557 頁(原載《中國邊疆》1943 年第3 卷第4期);韓百詩撰,耿昇譯:《謙河考》,鄭炳林主編,耿昇譯:《法國西域史學精粹》(2),第481—504 頁。;隋朝時期,紇骨(子)b《唐會要》卷一〇〇《結骨國》,第2120 頁。與鐵勒諸多部落交錯雜居於伊吾以西,焉耆以北之白山一帶c《隋書》卷八四《鐵勒傳》,第2114 頁。伊吾在今新疆哈密附近,焉耆在今新疆焉耆西南一兩公里處,白山即今新疆準格爾與塔里木盆地之間的天山山脈(參閲李錦繡、余太山:《〈通典〉西域文獻要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69 頁;段連勤:《丁零、高車與鐵勒》,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年,第265 頁)。,即今新疆博格達山以西,至焉耆以北的薩阿爾明山河谷、綠洲和草原地帶d段連勤:《丁零、高車與鐵勒》,第265 頁。。

唐朝與結骨國的聯係,始於貞觀六年(632)。e《唐會要》卷一〇〇《結骨國》,第2120 頁。結骨國自貞觀十七年(643)遣使唐朝,至天寶末年,與唐朝交往不斷。其間,漠北薛延陀汗國、突厥第二汗國的興起,對堅昆(結骨)國與唐朝的交往無不具影響。

自西魏廢帝元年(北齊文宣帝天保三年,即552 年)至北周明帝二年(北齊文宣帝天保九年,即558 年),突厥人建立起“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今里海)萬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五六千里”f《周書》卷五〇《突厥傳》,第909 頁。,西南跨越阿姆河的龐大游牧帝國g吳玉貴:《突厥汗國與隋唐關係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年,第22 頁。,包括契骨在內的漠北、西域諸國皆臣屬之。隋開皇元年(581),龐大的突厥游牧帝國分裂爲東、西汗國。h一般認爲,龐大的突厥汗國後來分裂爲東、西兩個汗國。朱振宏《西突厥與隋朝關係史研究》(稻香出版社,2015 年,第44頁)認爲西突厥汗國自始是獨立建立發展的。契骨在東突厥汗國西北,受其役使,“切齒磨牙,常伺其便”i《隋書》卷八四《突厥傳》,第1866 頁。。東突厥汗國在沙鉢略(581—587)、始畢(611—619)、處儸(619—620)和頡利(620—630)可汗在位時期j關於上述可汗在位的時間,參閲吳玉貴《突厥汗國世系表》(《突厥汗國與隋唐關係史研究》,第449 頁)。,兵馬強盛,威臨中國。隋朝采取“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策略,在較短的時間裏解除了東突厥汗國的威脅k吳玉貴:《突厥汗國與隋唐關係史研究》,第81—113 頁。。貞觀四年(630),唐朝聯合漠北鐵勒諸部,擊潰以頡利可汗爲首的東突厥汗國,頡利部下或走薛延陀,或入西域,降唐的十餘萬人被安置在河南地(今河套地區),鐵勒諸部之一薛延陀取代突厥,在漠北建立了“東至室韋,西至金山,南至(唐屬)突厥,北臨瀚?!眑(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一九九下《鐵勒傳》,中華書局,1975 年,第5344 頁。的汗國,進而西敗西突厥肆葉護可汗(貞觀六年,632)和東突厥殘部阿史那社爾(貞觀八年,634),控有今天山以北準格爾盆地m段連勤:《丁零、高車與鐵勒》,第332 頁。。

起初,唐朝爲了抑制突厥頡利可汗,積極籠絡漠北鐵勒諸部,冊封薛延陀酋長夷男爲真珠毗伽可汗,賜以鼓纛,力挺薛延陀。東突厥汗國滅亡後,薛延陀日漸強大,唐恐其爲後患,力謀削弱之策a馬長壽:《突厥人和突厥汗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年,第52 頁。。貞觀十二年(638),太宗“遣使備禮冊命,拜其二子皆爲小可汗,外視優寵,實欲分其勢”b《舊唐書》卷一九九下《鐵勒傳》,第5344 頁。。翌年七月,冊封唐屬突厥之右武侯大將軍、化州都督、懷化郡王李思摩爲乙彌泥孰俟利苾可汗,封阿史那忠爲左賢王,阿史那泥孰爲右賢王,令思摩率所部度河北上,遷居漠南塞外地區。貞觀十五年(641)思摩“帥衆十餘萬,勝兵四萬,馬九萬匹始度河”c(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二一五上《突厥傳》,中華書局,1975 年,第6040 頁。,入居漠南,遂引發薛延陀與漠南突厥之間衝突。

是年,唐太宗出巡洛陽,封泰山,夷男率軍攻襲漠南突厥,遭唐軍反擊,五萬士卒被俘,逃回漠北的士卒途遇暴風雪,傷亡慘重。貞觀十六年(642),夷男遣使謝罪并請婚。唐朝許其婚,遂以聘禮不備,次年絕其婚d《新唐書》卷二一七下《薛延陀傳》,第6137 頁。,表明唐朝不再扶植薛延陀。於是,漠南突厥攻襲薛延陀,漠北臣屬於薛延陀的鐵勒部落開始騷動。貞觀十九年(645)夷男可汗死後,薛延陀汗國內亂迭起,諸屬部起而反攻,唐朝乘機出兵,迴紇酋長吐迷度殺薛延陀多彌可汗,屠其宗族。至此,薛延陀汗國潰散。

唐朝與結骨國的聯係即發生在漠北突厥汗國滅亡,薛延陀取代突厥而興起之時。結骨國人口數十萬,“勝兵八萬”e《唐會要》卷一〇〇《結骨國》,第2119 頁。。薛延陀稱霸草原時,常派一名頡利發f頡利發(Elt?b?r, Elteber),又作俟利發、俟利伐、俟列發等,指從屬於最高君長的部落首領(Clauson, 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pre-thirteenth Turkis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p.134)。監統其國。當時,結骨國由紇悉輩、居沙波輩、阿米輩三名酋長共理國政。g《太平寰宇記》卷一九九《黠戛斯》,第3820 頁。貞觀六年(632)唐太宗派遣偃師縣尉王義宏出使結骨國h《唐會要》卷一〇〇《結骨國》,第2119 頁?!短藉居钣洝肪硪痪啪拧恩镪┧埂纷鳌巴趿x弘”(第3820 頁)。有學者認爲,王義宏(弘)此行旨在廣布突厥汗國降服唐朝之事,并召呼包括結骨在內的原突厥汗國屬部歸附唐朝(E. G. Pullyblank, “The Name of the Kirghiz”, Central Asiatic Journal, Vol. 34, No. 1-2, 1990, p. 120)。,而結骨國十一年後即在貞觀十七年(643)回應唐朝,遣使入貢,與其受周邊強勢所控不無關係。當時,除了南邊的薛延陀汗國,西邊的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及西南邊居金山(今阿爾泰山)一帶的突厥乙注車鼻可汗都牽制著結骨國i《舊唐書》卷一九四上《突厥傳》載:“貞觀中,突厥別部有車鼻者,亦阿史那之族也,代爲小可汗,牙在金山之北。頡利可汗之敗,北荒諸部將推爲大可汗,遇薛延陀爲可汗,車鼻不敢當,遂率所部歸於延陀。爲人勇烈,有謀略,頗爲衆附。延陀惡而將誅之,車鼻密知其謀,竄歸於舊所,其地去京師萬里,勝兵三萬人,自稱乙注車鼻可汗。西有歌羅祿,北有結骨,皆附隸之?!?(第5165 頁)同傳載:“(貞觀)十二年,西部竟立欲谷設爲乙毗咄陸可汗?!载试绞?、拔悉彌、駁馬、結骨、火燖、觸木昆諸國皆臣之?!保ǖ?184 頁)另參閲吳玉貴:《突厥汗國與隋唐關係史研究》,第376 頁。。貞觀十七年,唐朝不再扶植薛延陀,漠北迴紇、僕骨、同儸等鐵勒部落紛紛脫離薛延陀。這一年,結骨國遣使入唐,獻貂裘及貂皮a《太平寰宇記》卷一九九《黠戛斯》,第3820 頁。,其國使者面貌、服飾及其國風物產被繪入《王會圖》b《舊唐書》卷一九七《東謝蠻傳》記:“(貞觀三年)中書侍郎顏師古奏言:‘昔周武王時,天下太平,遠國歸款,周史乃書其事爲《王會篇》。今萬國來朝,至於此輩章服,實可圖寫,今請撰爲《王會圖》?!瘡闹??!保ǖ?274 頁)從文獻所記唐朝周邊國家朝貢時間來看,《王會圖》始作於貞觀三年(629),成於貞觀十七年(643),其作者爲閻立德(參閲湯開建:《唐〈王會圖〉雜考》,《民族研究》2011 年第1 期,第77—79 頁)。,寫進《王會篇》c《新唐書》卷二一七下《黠戛斯傳》載:“宰相德裕上言:‘貞觀時,遠國皆來,中書侍郎顏師古請如周史臣集四夷朝事爲《王會篇》。今黠戞斯大通中國,宜爲《王會圖》以示後世?!保ǖ?150 頁)又,《廣川畫跋》記:“顏籀請比周之王會,作圖以敘傳後世,使諸事得以考焉,又爲《王會篇》上之。今其書具存,可以察也?!保ǖ?6 頁)由此知,顏師古曾集四夷朝事爲《王會篇》。從《王會圖》和《王會篇》可知,堅昆(結骨)國人“長大、赤髮白面綠睛……耳貫金銀小環,王及國人露首捲髮,衣服同於突厥,貂鼠爲帽,而又以金裝帽頂,卷其末”(《廣川畫跋》,第77 頁),其國用於製作刀劍的鐵“異于常鐵”(見《太平寰宇記》,第3822 頁引《王會圖》內容)。。

薛延陀汗國滅亡後,唐朝著手經營漠北。d楊聖敏:《迴紇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年,第43 頁。貞觀二十年(646)八月,夏江王道宗與薛萬徹遣使詔諭鐵勒諸部,迴紇、拔野古、同羅、僕骨、多濫葛、思結、阿跌、契苾、跌結、渾、斛薛等十一部各遣使至涇陽(今陝西涇陽)拜見唐太宗。九月,太宗至靈州,鐵勒諸部俟斤遣使數千人來覲見,尊太宗爲“天可汗”。十二月,迴紇俟利發吐迷度等鐵勒十二部酋長來朝,太宗盛情款待。e《資治通鑑》卷一九八“太宗貞觀二十年”,第6351—6355 頁。貞觀二十一年(647),契苾、迴紇等十餘部因薛延陀亡散殆盡,相繼附唐,太宗以其地置六府七州f《資治通鑑》卷一九八“太宗貞觀二十一年”:“丙申,詔以迴紇部爲瀚海都督府、僕骨部爲金微都督府、多濫葛部燕然都督府、拔野古部爲幽陵都督府、同羅部爲龜林都督府、思結部爲廬山都督府和渾部爲皋蘭州、斛薛部爲高闕州,奚結部爲雞鹿州、阿跌部爲雞田州、契苾部爲榆溪州、思結別部爲蹛林州、白霫部爲寘顏州?!保ǖ?357—6359 頁)《新唐書》卷四三下《地理志》:“其大者爲都督府,以其首領爲都督、刺史,皆得世襲?!保ǖ?119 頁),設都督,設刺史,由各部酋長擔任,隸屬於燕然都護府,并賜各部酋長金銀繒帛及錦袍g《資治通鑑》卷一九八“太宗貞觀二十一年”,第6358 頁。。

貞觀二十二年(648)正月朔h(宋)王欽若等《冊府元龜》卷九七〇《外臣部·朝貢三》載:“貞觀二十二年正月朔,結骨、吐蕃、吐谷渾、新羅、高麗、吐火羅、康國、于闐、烏長、波斯、石國,并遣使朝貢?!保P凰出版社,2006 年,第11231 頁),結骨國“聞鐵勒等已入臣,即遣使者獻方物”i《新唐書》卷二一七下《黠戛斯傳》,第6149 頁。。二月,其俟利發失鉢屈阿棧入朝,唐太宗於天成殿設宴款待,失鉢屈阿?!罢埑还?‘執笏而歸,誠百世之幸’”j《資治通鑑》卷一九八“太宗貞觀二十二年”,第6365—6366 頁。。戊午(七日),太宗以結骨地爲堅昆都督府,授失鉢屈阿棧將軍印k傅璇琮、周建國校箋:《李德裕文集校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第21 頁。,拜其爲左屯衛大將軍、堅昆都督,隸屬於燕然都護府l《新唐書》卷二一七下《黠戛斯傳》,第6149 頁;《資治通鑑》作“右屯衛大將軍”(第6365 頁)。。

高宗永徽元年(650),唐朝對車鼻可汗的戰爭告捷,將車鼻本人押至長安,遷其舊部於郁督軍山,置狼山都督府,又以車鼻長子羯漫陀所轄拔悉密部置新黎州,由瀚海都護統領。以迴紇爲主的漠北鐵勒部落,則隨唐軍出征西突厥、高麗,務於征伐。同時,唐朝對漠北諸部以羈縻府州的形式分而治之。而西突厥自永徽二年(651)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反叛,自稱沙鉢羅可汗後,戰火頻仍。永徽四年(653)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死,其子頡苾達度設稱真珠葉護,聯合五弩失畢攻打阿史那賀魯,又開戰局,自顧不暇。是年,結骨遣使唐朝,使者言其“國內大有中國人,今欲放還,請一使受領”a《太平寰宇記》卷一九九《黠戛斯》,第3820—3821 頁。。隋末天下大亂,中原投奔突厥汗國的人衆多。b《舊唐書》卷一九四上《突厥傳》載:“始畢可汗咄吉者,啟民可汗子也。隋大業中嗣位,值天下大亂,中國人奔之者衆?!保ǖ?153 頁)結骨國境內的中國人,或爲突厥汗國時期流離漠北的中原人。高宗知道後“遣范強多齎金帛往仍處分,云但有人即須贖”c《太平寰宇記》卷一九九《黠戛斯》,第3821 頁。。上元年間(675—676)堅昆來朝,獻名馬。d《舊唐書》卷五《高宗紀下》:“三年……二月……乙亥,堅昆獻名馬?!保ǖ?01 頁)《冊府元龜·朝貢三》:“二年二月堅昆獻名馬?!保ǖ?1233 頁)吳玉貴《突厥第二汗國漢文史料編年輯考》(上冊,中華書局,2009 年,第437 頁)認爲,《冊府元龜》“三年”誤作“二年”,係此條於儀鳳元年(676)。本文暫時并取《舊唐書》、《冊府元龜》之說。

調露元年(679)十月,漠南單于都護府以阿史德溫傅和奉職爲首的突厥部落反叛,擁立阿史那泥熟匐爲可汗,漠南二十四州酋長皆響應,擁衆數十萬。永隆元年(680)三月唐朝平叛,奉職被俘,阿史那泥熟匐被殺。同年七月突厥餘衆立頡利可汗族侄阿史那伏念爲可汗。開耀元年(681)正月突厥攻擊元州、慶州,九月唐朝再平突厥,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溫傅被斬。永淳元年(682)頡利可汗族人阿史那骨咄祿召集亡散,建牙黑沙城(內蒙古呼和浩特),稱頡跌利施可汗(682—691)。骨咄祿最初輾轉作戰於唐、契丹、奚、三十姓韃靼、鐵勒諸部和堅昆之間,後頻擾唐朝,東擊契丹,北征九姓鐵勒,建北牙於于都斤山,控有大漠南北,再建汗國,史稱第二突厥汗國。骨咄祿死後,其弟默啜繼任可汗,對外擴張,東討契丹、奚,北征堅昆,西敗拔悉密、突騎施,降服康國,拓地萬里。e馬長壽:《突厥人與突厥汗國》,第60—76 頁。

第二突厥汗國的興起及其對外擴張,使唐朝、突騎施等西突厥諸部以及堅昆等漠北未降服者受到很大衝擊。譬如,武則天聖曆元年(698),突厥默啜盡殺所掠唐趙、定等州男女萬餘人f《資治通鑑》卷二〇六“則天后聖曆元年”,第6651 頁。;長安元年(701)g吳玉貴:《突厥第二汗國漢文史料編年輯考》(中冊),第778 頁。又掠走隴右諸監馬萬餘匹而去。而自垂拱元年(685)以後,西突厥十姓部落“頻被突厥默啜侵擾,死散殆盡”h《舊唐書》卷一九四下《突厥傳》,第5190 頁。。堅昆亦難免。i耿世民:《古代突厥文碑銘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 年,第156—159 頁。神龍元年(705)唐中宗復位後,默啜又寇掠唐靈州鳴沙縣,殺官兵六七千餘人,進而侵盜原、會州,掠走隴右牧馬萬餘匹。j《舊唐書》卷一九四上《突厥傳》,第5170 頁。中宗遂斷絕與默啜和親,購募能斬獲默啜者,封國王,“授諸衛大將軍,賞物二千段”k《舊唐書》卷一九四上《突厥傳》,第5170 頁;《冊府元龜》卷九八六《外臣部·征討五》作“賞物二萬段”(第11415 頁)。,“詔訪群臣禦寇計策”l《唐會要》卷九四《北突厥》,第2005 頁。。於是,右補闕盧俌上疏曰:

臣聞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長算,故陳湯統西域而郅支滅,?;萦脼鯇O而匈奴敗。請購辯勇之士,班、傅之儔,旁結諸蕃,與圖攻取。a《舊唐書》卷一九四上《突厥傳》,第5170—5171 頁。

從相關記載看,唐中宗是準備與西邊的西突厥十姓、突騎施和西北的堅昆聯合攻擊默啜可汗。西突厥阿史那懷道“神龍累授右屯衛大將軍、光祿卿,轉太僕卿兼濛池都護、十姓可汗”b《舊唐書》卷一九四下《突厥傳》,第5190 頁。,突騎施酋長烏質勒於神龍二年二月受封懷德郡王,其長子娑葛繼之封爲嗢鹿州都督、左驍衛大將軍、懷德(郡)王c參閲《新唐書》卷二一五下《突厥傳》,第6066 頁;《冊府元龜》卷九六四《外臣部·冊封二》,第11171 頁;《資治通鑑》卷二〇八“中宗神龍二年”,第6725 頁。,都應是唐朝在這方面采取的具體措施?!蛾沼缺憽废嚓P內容也説明了這點d《暾欲谷碑銘》東面第19—22 行:“唐朝可汗是我們的敵人,十箭可汗是我們的敵人,再有堅昆(q?rq?z)強大的可汗是我們的敵人。那三可汗要會師阿爾泰山林。他們這樣商量:‘讓我們首先出兵(攻打)突厥可汗。如果不向他們出兵,早晚他們要把我們消滅。因其可汗是勇敢的,其顧問是英明的。讓我們三傢聯合出兵吧!讓我們把他們徹底消滅吧!’突騎施可汗這樣説道:‘我的人民到那裏時,突厥人民將亂,他的烏古斯(人民)將渙散?!保ü⑹烂瘢骸豆糯回饰谋懷芯俊?,第99 頁。書中將碑銘中的q?rq?z 譯作“黠戛斯”,現據漢文史籍中相關記載寫作“堅昆”)。堅昆結黌蠶匐膚莫賀咄之左威衛大將軍兼堅昆都督的官銜或許受封於神龍初年。e參閲陳國燦《唐乾陵石人像及其銜名考》(林幹編:《突厥與回鶻歷史論文集》,中華書局,1987 年,第381—382 頁;原載《文物集刊》第二集,1980 年9 月)。唐武官左、右威衛,初爲左、右屯衛,乃因襲隋制。龍朔二年(662),改左、右屯衛爲左、右威衛。光宅元年(684)改爲左、右豹韜衛,神龍元年(705)復爲左、右威衛([唐]李林甫撰,陳仲夫點校:《唐六典》[下],中華書局,2014 年,第621 頁)。故結黌蠶匐膚莫賀咄受封左威衛大將軍兼堅昆都督應在龍朔二年至弘道元年(683)間或神龍年間。武則天聖曆三年(700)堅昆都督府似猶存(參閲吳玉貴:《突厥第二汗國漢文史料編年輯考》,中冊,第771頁引《唐會要》之聖曆三年三月六日敕及《新唐書》相關內容),景龍中(708)堅昆遣使獻方物,再結合神龍元年中宗復位後唐欲與西突厥、突騎施和堅昆聯手共擊默啜而冊封西突厥、突騎施的情形來看,不排除結黌蠶匐膚莫賀咄於神龍初受封左威衛大將軍兼堅昆都督的可能性。相較拙文《唐代堅昆與堅昆都督—兼談乾陵石人像左威衛大將軍兼堅昆都督結黌蠶匐膚莫賀咄》(《乾陵文化研究》[一二],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三秦出版社,2018 年,第156—160 頁)關於結黌蠶匐膚莫賀咄受封時間在龍朔二年至弘道元年的推測,這種可能性似更大??傊?,關於堅昆結黌蠶匐膚莫賀咄何時封爲唐左威衛大將軍兼堅昆都督的問題,還有待在發現新史料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探討。景龍二年(708)三月唐朔方道大總管張仁愿乘默啜率衆西擊突騎施,奪取漠南地,在今黃河以北修築東、中、西三受降城,以防禦突厥南下寇盜。f《資治通鑑》卷二〇九“中宗景龍二年”:“三月,丙辰,朔方道大總管張仁愿築三受降城于河上。初,朔方軍與突厥以河爲境,河北有拂雲祠,突厥將入寇,必先詣祠祈禱,牧馬料兵而後度河。時默啜悉衆西擊突騎施,仁願請乘虛奪取漠南地,于河北築三受降城,首尾相應,以絕其南寇之路?!苑麟呾魻懼谐?,距東西兩城各四百餘里,皆據津要,拓地三百餘里。于牛頭朝那山北,置烽候千八百所,以左玉鈐衛將軍論弓仁爲朔方軍前鋒游弈使,戍諾真水爲邏衛。自是突厥不敢渡山畋牧,朔方無複寇掠,減鎮兵數萬人?!保ǖ?737—6738 頁)是年十一月,堅昆遣使獻方物,“中宗引使者勞之曰:‘而與我同宗,非它蕃比’”g《新唐書》卷二一七下《黠戛斯傳》,第6149 頁;《冊府元龜》卷九七〇《外臣部·朝貢三》,第11234 頁。。十二月丙申(八日),“宴堅昆使於兩儀殿,就其家弔焉”h《冊府元龜》卷九七四《外臣部·褒異》,第11275 頁。。景龍三年七月庚辰(二十六日),唐封突騎施娑葛爲化可汗,賜名守忠。i《資治通鑑》卷二〇九“中宗景龍三年”,第6753 頁?!秲愿敗肪砭牌咚摹锻獬疾俊苑舛份d:“景龍三年(709)七月,遣使持節策授左驍衛將軍兼衛尉卿、金河王突騎施守忠爲歸化可汗?!保ǖ?1171 頁)唐、突騎施、堅昆三方聯盟似初步形成,這從景龍四年五月十五日蘇頲撰《命呂休璟等北伐制》可窺知。茲引相關內容如下:

金山道前軍大使、特進、賀臘毗伽欽化可汗突騎施守忠,二庭貴緒,…… 思立大功,志勤於中國,兼遣弟右監門衛將軍守節,長驅沙漠,直指金徽,默啜舉其種類,來相抗拒,近殪於鋒鏑之下,已若亂麻,遠憑于廟堂之上,將同破竹。堅昆在右,犄角而東,并累獻封章,請屠巢穴?!?右領軍衛將軍、兼檢校北庭都護、碎葉鎮守使、安撫十姓呂休璟,…… 可爲金山道行軍大總管,北庭副都護郭虔讙、安處哲等,…… 并可爲副大總管,領瀚海、北庭、碎葉等漢兵及驍勇健兒五萬騎,金山道前軍大使、特進、賀臘毗伽欽化可汗突騎施守忠領諸蕃部落兵、健兒二十五萬騎,相知計會,逐便赴金山道。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右武威大將軍、攝右臺大夫、同中書門下三品、上柱國、韓國公張仁愿,…… 與副大總管、右監門衛大將軍魯受信等將蕃漢兵募健兒、武勇絕群飛騎城傍等十五萬騎……a參閲(宋)宋敏求編:《唐大詔令集》卷一三〇,中華書局,2008 年,第705 頁。堅昆“累獻封章”,説明之前堅昆與唐朝有過若干次聯係。但默啜先發制人,在三國出擊之前,北襲堅昆,西討突騎施,殺其可汗,攻剋西、北邊的勁敵,遣使唐朝請和。b《資治通鑑》卷二〇九“睿宗景雲二年”,第6779 頁。

唐玄宗開元四年(716)默啜可汗死。阿史那骨咄祿之子闕特勤發動政變,誅殺默啜之子小可汗及其親信,擁立其兄左賢王默棘連爲可汗,是爲毗伽可汗(716—734)。此時,隸屬於突厥的契丹、奚和拔野骨、同羅、僕骨等九姓鐵勒部落相繼附唐,突騎施自稱可汗,脫離突厥控制。

毗伽可汗即位第三年(開元六年)春正月遣使請和,“帝以不情,答而不許。俄下詔伐之,乃以拔悉蜜右驍衛大將軍金山道總管處木昆執米啜、堅昆都督右武衛大將軍骨篤祿毗伽可汗、契丹都督李失活、奚都督李大酺、突厥默啜子左賢王墨特勒、左威衛將軍右賢王阿史那毗伽特勒、燕山郡拔石失畢等蕃漢士悉發,凡三十萬,以御史大夫、朔方道大總管王晙統之,期八年秋并集稽落水上,使拔悉蜜、奚、契丹分道掩其牙,捕默棘連”c《新唐書》卷二一五下《突厥傳》,第6052 頁?!顿Y治通鑑》卷二一二“玄宗開元六年”:“春,正月,辛丑,突厥毗伽可汗來請和;許之?!保ǖ?850 頁)。開元八年(720)“朔方道大總管王晙奏請西發拔悉密,東發奚、契丹,期以今秋掩毗伽牙帳於稽落水上”d《資治通鑑》卷二一二“玄宗開元八年”,第6861 頁。。這次掩襲毗伽可汗的計劃,因三方行動不一而流產,突厥趁機打敗拔悉密,乘勝劫掠甘、涼等州而歸。從玄宗征突厥制所舉蕃漢將領有堅昆都督、右武衛大將軍骨篤祿毗伽可汗來看,此時堅昆國當獨立於第二突厥汗國。次年,突厥毗伽可汗遣使請和,“請父事天子”,玄宗許之。毗伽可汗“又連歲遣使獻方物求婚”,玄宗只是厚加賞賜而不應允。此後,雙方和平相處,突厥在漠北的宗主地位延續至玄宗天寶初年。其間,堅昆來獻馬或市馬,似多與突厥使臣同時,突厥與堅昆的關係似改善;而堅昆隨突厥與唐朝關係好轉,其與唐朝交往的內容更多地表現在互市上?,F舉例説明?!秲愿敗份d:

[開元十年](722)九月己巳(一日),……突厥大首領可還拔護他滿達干來朝,授將軍,放還蕃。堅昆大首領伊悉鉢舍友者畢施頡斤來朝,授中郎將,放還蕃。

[開元十一年](723)十一月甲戌(十二日),突厥遣其大臣可邏拔護他滿庭干來朝,授將軍,紫袍金帶,放還蕃。堅昆大首領俱力貧賀(忠)志頡斤來朝,授郎將,放還蕃。a關於堅昆開元十年九月己巳和開元十一年十一月甲戌來朝,見《冊府元龜》卷九七五《外臣部·褒異二》,第11281 頁。

[開元十二年](724)十二月,突厥遣使裴羅啜來朝。堅昆遣使獻馬。b《冊府元龜》卷九七五《外臣部·褒異二》,第11239 頁。

堅昆在突厥西北,其遣使唐朝,當經過突厥汗國地域。堅昆與突厥使臣同來朝獻,或因突厥對其鄰國經由本國出使唐朝有所約束,或爲堅昆避突厥之嫌而如是c例如,開元十三(四)年唐朝在黑水靺鞨建黑水州都督府後,先黑水靺鞨與唐朝建立聯係的渤海靺鞨王武藝曰:“‘黑水入唐,道由我境。往者請吐屯於突厥,先告我與我偕行;今不告我而請吏于唐,是必與唐合謀,欲腹背攻我也?!财淠傅荛T藝與其舅任雅將兵擊黑水?!?(《資治通鑑》卷二一三“玄宗開元十四年”,第6893 頁)由此不難想見堅昆經由突厥汗國地域入獻唐朝的境況。,二者關係當有所改善。由於唐朝和突厥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緩解,堅昆與唐朝的關係亦有微妙的變化,其大首領來朝,唐朝授之中郎將、郎將,對堅昆有所防範d《元和郡縣圖志》卷四〇《庭州》記:“開元二十一年(733)改置北庭節度使,以防制突騎施、堅昆,斬啜?!保ㄖ腥A書局,1983 年,第1033 頁)王永興《唐代前期西北軍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年)認爲北庭節度使設於開元初期(第59 頁)。。

此外,堅昆還曾與突厥使臣來唐市馬,這從開元二十四年(736)夏末e吳玉貴:《突厥第二汗國漢文史料編年輯考》(下冊),第1314 頁。玄宗《敕突厥可汗書》可窺知一斑。其文曰:

敕兒可汗,比來和市,常有限約,承前馬數,不過數千。去歲以兒初立,欲相優賞,特勤欲(各)[谷]前至,納馬倍多,故總與留著,已給物市買。中間蘇農賀勒兼領堅昆馬來,朕以一年再市,舊無此法,哥解骨支去日,丁寜示意。又移健逹干後到,亦以理報知,不遣重來,須存信約。遂乃不依處分,驅馬直來,無禮無信,是何道理?朕緣兒義重,深爲含容,論其無知,豈能不怪。計兒忠孝,必無非理,未委此等,何故而然。念其遠來,磧路艱苦,勒令卻退去,似不相親,(今)[令]覩。都賜蘇農賀勒下及昆堅使下總二萬匹絹,任其市易,想兒知之。其馬今并勒令卻去,至彼之日,以理告示也。f(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卷四六八,中華書局影印本,1966 年,第2390 頁。

開元二十二年十二月庚戌(二十三日)突厥毗伽可汗爲其大臣梅錄啜毒死,國人立其子爲伊然可汗。伊然可汗病卒,其弟立爲登利可汗a《冊府元龜》,第11174 頁?!顿Y治通鑑》卷二一四“玄宗開元二十二年”,第6929 頁。。登利可汗即位初,堅昆隨突厥使臣蘇農賀勒來市馬。由於突厥、堅昆的馬匹數量大大超過以往數額,給唐朝帶來不便,故玄宗特致書登利可汗,説明情況,希望以後市馬,能如約交易。堅昆再次獻馬,是在第二突厥汗國滅亡兩年之後?!秲愿敗份d:

(天寶)六載(747)四月,突厥九姓獻馬一百五十匹,堅昆獻馬九十八匹。

天寶六載十二月,九姓堅昆與室韋獻馬六十匹,令西受降城使印而納之。b《冊府元龜》,第11243 頁?!短茣肪砥叨恶R》作“天寶六載十二月,九姓、堅昆與室韋,獻馬六十匹,令於西受降城使納之”(第1543 頁)。

天寶四載(745)第二突厥汗國滅亡,六載四月堅昆獻馬,似爲文獻所見最後一次與突厥同時朝獻。十二月堅昆再獻馬,不復見突厥之名。這次獻馬之所,在西受降城c在今內蒙古烏拉特中旗西南烏加河(黃河)北岸。一說在杭愛錦後旗北烏加河北岸、狼山南口。開元初爲黃河衝毀,開元十年(722)移於舊城東別建新城(史爲樂主編,鄧自欣、朱玲玲副主編:《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年,第930 頁)。。西受降城是當時唐朝邊州諸市馬場所之一d穆渭生:《唐代關內道軍事地理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 年,第179 頁。,是開元十五年(727)唐玄宗爲嘉獎毗伽可汗而特許設置的互市場所,朝廷每年拿出數十萬匹縑帛,與突厥易馬。e《舊唐書》卷一九四上《突厥傳》:“十五年,小殺使其大臣梅錄啜來朝,獻名馬三十匹。時吐蕃與小殺書,將計議同時入寇,小殺并獻其書。上嘉其誠,引梅錄啜宴於紫宸殿,厚加賞賚,仍許於朔方軍西受降城爲互市之所,每年齎縑帛數十萬匹就邊以遺之?!保ǖ?177 頁)《資治通鑑》卷二一三“開元十五年”:“丙戌,突厥毗伽可汗遣其大臣梅錄啜入貢?!霞沃?,聼于西受降城爲互市,每嵗賚縑帛數十萬匹市戎馬,以助軍旅,且爲監牧之種,由是國馬益壯焉?!保ǖ?898 頁)

從相關記載看,天寶六載後堅昆國似仍有使者來朝?!短茣肪砹而櫯F寺》記載:

天寶八載(749)三月二十七日勅:“九姓、堅昆諸蕃客等,因使入朝身死者,自今後,使給一百貫充葬,副使及妻,數內減三十貫。其墓地州縣與買,官給價直。其墳墓所由營造?!眆《唐會要》卷六六《鴻臚寺》,第1360—1361 頁。

大概堅昆使者來朝,不爲稀見。對於因公使而在唐境內身亡的使者或使者亡妻,朝廷從天寶八載三月二十七日始撥給喪葬費,并由所在州縣出錢爲之購置墓地,善其後事。勅令中提到堅昆,有可能是天寶初年堅昆來朝較爲頻繁或是來朝者相對多些??傊?,堅昆(結骨)國自貞觀年間開始與唐朝交往,“逮天寶季年,朝貢不絕”g傅璇琮、周建國校箋:《李德裕文集校箋》,第21 頁。。天寶十四載(755)中原爆發“安史之亂”後,唐邊將右武衛郎將楊預曾“北稅堅昆之馬”h(唐)楊炎撰:《四鎮節度副使右金吾大將軍楊公神道碑》,(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卷九一七,第4829—4830 頁。,助朝廷平叛。

堅昆(結骨)國位居漠北西北。因之,堅昆(結骨)國與唐朝的交往,多受漠北、西域局勢影響,突出表現在漠北新興游牧部族政權與唐朝之間的關係對於堅昆與唐朝之間交往的影響。薛延陀汗國是在以薛延陀部族爲主的漠北鐵勒諸部與第一突厥汗國的鬥爭中誕生,汗國的建立與唐朝的扶植分不開。在薛延陀與唐朝交好、稱霸漠北草原時期,堅昆(結骨)國與唐朝來往少;貞觀十七年(643),隨著唐朝棄絕薛延陀和薛延陀汗國的分化,堅昆(結骨)國始遣使來朝。薛延陀汗國滅亡後,漠北鐵勒諸部紛紛與唐朝建立聯係,堅昆亦如此。唐朝在漠北以各部族置羈縻府州,在客觀上促進了唐朝與北方包括堅昆(結骨)在內的諸族的交流。漠北這種局面隨第二突厥汗國的興起被打破。面對默啜可汗勢力的威脅,唐朝與西突厥、突騎施、堅昆結盟,以圖聯合攻擊之。其間,堅昆或“累獻封章”,或遣使,與唐朝保持著聯係。毗伽可汗繼位後,突厥改善了與唐朝的關係,二者由以往敵對關係轉爲父子關係(在名分上),唐朝與堅昆等的聯盟隨之失去意義。之後,堅昆與唐朝的交往多爲朝獻、市馬等具禮儀和經濟性質的互動。此外,唐朝與堅昆國的交往,還受唐朝對外采取的與隋朝一脈相承的“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策略的影響;而堅昆與漠北新興游牧部族之間的關係,對其與唐朝的交往不無影響,薛延陀強盛時期及之前第一突厥汗國時期,契骨(結骨)受突厥、薛延陀控制而無緣南交,則從另一方面説明了這一點。

猜你喜歡
突厥
一代英主李世民為何向突厥稱臣納貢12年?
一箭雙雕
西安新出《唐故回鶻白夫人墓志》疏證
隋初對突厥政策簡析
隋朝對突厥“近攻遠交,離強合弱”政策的背景及實施
淺議唐與突厥的和親
隋唐時期內地與突厥的人口遷移
再論漢譯“突厥”名稱之起源
再論漢譯“突厥”名稱之起源
一代英主李世民為何向突厥稱臣納貢12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