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棵銀杏樹的隱喻
——讀徐懷中的《牽風記》

2019-12-15 05:21牛蘭學
陶山 2019年3期
關鍵詞:親歷者大別山銀杏樹

◎牛蘭學

年初翻閱新來的報刊時,偶然讀到關于徐懷中先生《牽風記》的采訪錄,就對《牽風記》有了印象。當手捧著先生的題簽本時,懷著激動的心情,利用兩天的時間讀完了它,既感動又震撼,心情久久不得平靜,由衷驚嘆這部作品的創新和溫度,帶給我許多啟發和思考。

長篇小說《牽風記》首先刊發于2018年12期的《人民文學》,并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腰封上介紹說:挺進大別山親歷者,九旬高齡,以“國風”式的書寫,再續五十余年前未竟之作。徐懷中是邯鄲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是解放軍藝術學院首任文學系主任,少將,曾獲魯迅文學獎?!稜匡L記》以解放軍1947年千里躍進大別山為背景,寫出幾個人物的命運和思考,為中國軍事文學創造了新的典型。

“大”與“小”?!按蟆笔钦f《牽風記》寫的是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大事件,但卻沒有宏觀寫戰爭場景,而是從“小”處寫了幾個“小”人物的命運和思考,同樣表現出了戰爭的殘酷和對和平的期盼。有評論家說,是三個半人和一匹馬的故事,即文化教員汪可逾,通訊員曹水兒,首長齊競等三人,加上劉春壺“半個人”和戰馬“灘棗”。曹水兒尤其成為一個復雜的新典型?!稜匡L記》以“小”見“大”。

“實”與“虛”。作者是挺進大別山的親歷者,自然許多故事、細節是非常真實的。譬如工作隊進村的第一天,就被敵人“圍剿”和交換“戰俘”,就是作者曾經講述過的故事。再如,曹水兒智躲山火就寫得活靈活現。作為“虛”,在我看來三處的女性裸體描寫就是代表,汪可逾的裸睡、黃河渡口百名女民工裸體的“桃花汛”等。正是“虛”表達了對于美麗、清純的向往?!稜匡L記》“實”“虛”輝映。

“真”與“幻”。小說以一條“愛情線”貫穿始終,卻又是一出悲劇。前半部是“真”、是“物”,后半部多“幻”、多“心”。如果說,齊競被“除夜權”絞殺是“真”,被“看不起”,那么,汪可逾的犧牲和“灘棗”的托運以及“汪可逾”在銀杏洞里的站立,幾近就是“幻”,但是卻明白無誤的表達了作者的“心”?!稜匡L記》“真”“幻”升華。

“顯”與“隱”。在書的扉頁作者寫到:獻給我的妻子于增湘。作者說,這是按照西方的慣例。我猜測應該更有深意。我想《牽風記》其實寫了一個人(汪可逾)、一張琴(宋代古琴)、一匹馬(灘棗)、一棵樹(銀杏樹)?!八膫€一”構成了完整的“自然生態”“文化生態”“社會構成”“精神靈魂”。銀杏最早出現于3億年前,曾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至50萬年前,地球突然變冷,絕大多數銀杏類植物瀕于絕種,只有中國自然條件優越,才奇跡般的保存下來。所以,被科學家稱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貓”。國外的銀杏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入的。銀杏氣勢雄偉、活力倔強、蔥郁莊重、壽命極長。宋代文化發達,馬是人類最早的朋友,加上汪可逾的真善美,以銀杏樹體現我中華民族多難興邦,生生不息?!稜匡L記》“顯”“隱”深刻。

在我和徐老通電話時,他說有些內容我們這一代人可能不好理解,通讀后,我卻沒有這樣的感覺,但肯定是無法全部了解一位九十高齡老人深邃的內心世界。徐老說,牽風記就是牽詩經的“國風”,牽解放戰爭戰略轉折之風。是不是也牽軍事文學新典型之風,牽文學作品前進的號角之風,我不得而知,但腦海里仿佛回蕩著古琴“渾厚而又深沉”的空弦音。

猜你喜歡
親歷者大別山銀杏樹
秋天的銀杏樹
大別山的早晨(油 畫)
初心如磐
又見大別山
銀杏樹
汶川地震 十年十人
別再問我“為什么”
銀杏樹下咖啡香
踐以諾 行以誠——習近平全球婦女峰會講話之際訪1995年“世婦會”親歷者林文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