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夔州竹枝歌舞的當代表現與傳承*

2019-12-17 22:36劉曉娟
黃河之聲 2019年14期
關鍵詞:文化部門夔州竹枝

劉曉娟

(重慶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重慶 404000)

夔州竹枝歌舞是巴渝地區特有的民間歌舞,據《樂府詩集》八十一卷記載:“《竹枝》,本出巴渝?!盵1]上千年的流傳使竹枝歌舞吸收了大量巴渝地區的民俗文化和藝術特征,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面對大量外來文化的沖擊,夔州竹枝歌舞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隱退到奉節、巫山等偏遠山區。后經奉節縣基層藝術工作者的挖掘、整理,2009年,夔州竹枝歌舞被納入重慶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至此,這項隱匿于巴渝地區偏遠山區的民間舞蹈藝術再次走出大山,走進眾多巴渝人的視線,使巴渝子孫們再次感受到其古老質樸的藝術魅力。

一、夔州竹枝歌舞的當代表現

(一)文化背景

巴巫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巴渝地區的主流文化。古代巴人粗獷大氣、驍勇善戰,這種精神也是族群的重要標志。巴人歷來以白虎為圖騰崇拜,認為族群為白虎化身?!逗鬂h書》卷86《南蠻傳》載:“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卑腿艘运罏榛貧w,認為死便是回到祖先那里,心中充滿對祖先的崇拜與敬仰。同時,他們也希望通過祭祀以求得到祖先的庇佑??梢哉f,巴人對白虎既有親緣上的認知,又有源于本能的懼怕,而這種矛盾的關系最終被神話并世代流傳,成為巴人的文化——巴巫文化。幾千年來巴渝地區的人們在巴巫文化的浸潤下,生活、生產、勞動、歌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風格,創造了大量文化藝術瑰寶,而竹枝歌舞便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形成,成為了巴渝地區重要的文化符號,并在唐宋時期大放異彩。

到了明清時期,巴渝地區經歷了兩次人口的大遷徙,即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同時也帶來了大量外來文化,這些外來文化與巴渝文化相互影響、互相融合。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歷史上政治與經濟的交往,會增加文化間的互動,一些強勢的文化在自身濡化的同時,也不斷在滲入外來文化,從而發生“涵化”(acculturation)。涵化可以使“持續接觸和影響而造成的一方或雙方發生大規模文化變遷?!盵2]而接受和適應也可稱為是“涵化”的表現。即當兩種不同的文化存在差異時,就會產生“同化”或“融合”現象。巴渝地區的原生文化在這些外來文化的影響下,不斷涵化,具有了多元化的藝術風格。至此,巴渝地區形成了以巴巫文化為主流,移民文化和外來文化遍地開花的繁榮景象。這種多元化的繁榮景象一直持續到近現代,豐富了當地百姓的文化生活。

(二)藝術表現

1.音樂表現

竹枝歌舞的音樂主要體現在唱詞,即《竹枝詞》、伴奏樂器和曲調等三方面。竹枝歌舞的唱詞為《竹枝詞》,自劉禹錫在夔州創作《竹枝詞九首》之后,這種文學體裁便風靡全國,幾千年來,文人騷客相繼創作了大量《竹枝詞》,這些竹枝詞為竹枝歌舞提供了豐富音樂素材,推動了竹枝歌舞的發展。當代的竹枝歌舞仍舊以《竹枝詞》為唱詞,但在稱詞方面進行了部分改變,使竹枝歌舞的唱詞更生動。竹枝歌的稱詞原本僅有“竹枝”“女兒”兩個二字稱詞,當代為了配合人們的語言習慣和當代的音樂風格,稱詞在原有的“竹枝”和“女兒”基礎上增加了“竹枝葉兒青喲”等多字襯詞;在伴奏樂器方面,當代的竹枝歌舞保留了原始的笛子和鼓,同時增加了電聲樂的伴奏,使音樂更加受當代老百姓喜愛;在曲調上,竹枝樂作為竹枝歌舞的伴奏音樂,一直都具有祭祀音樂的巫覡風格,哀怨、婉轉,寄托思念。當代的竹枝樂早已沒有了祭祀的風格,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進步,巴渝地區早已不在貧困,經濟、文化得到飛速的發展,祭祀、求偶再也不是竹枝歌舞的社會功能。如今的竹枝歌舞的主要社會功能是自娛自樂,同時具有健身的功能。因此,竹枝樂的節奏、也變得歡快明朗,曲調則借鑒了當地民歌的風格特征,調式以宮調、商調、徵調和羽調為主;配以二度、三度為主的級進音階,唱起來輕松活潑,完美的表達了新巴渝人幸??鞓返纳顮顟B。

2.舞蹈表現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如今的巴渝百姓生活富足,身體健康和身心愉悅才是人們追求的目標。在這種背景下,竹枝歌舞的社會功能已轉變為自娛自樂和強身健體,成為了當地百姓廣場舞的寵兒。

在舞蹈動作上,竹枝歌舞依然保留了大量傳統的舞蹈動作,如“擊鼓起舞”,“通天拜地”,“擺手踏節”,“村姑獻花”等,最值得慶幸的是“揚袂雎舞”依然保留在舞蹈中,雖然在舞蹈的動作形態上更現代化,但其主體形態仍清晰可見。從舞蹈的動律來看,竹枝歌舞以屈膝踏地為主,但動作輕快活潑,極富朝氣。上肢動作幅度較大,以生產勞動、踏青、男女愛情、節令為主要表現內容。由于竹枝歌舞當今的社會功能為自娛自樂和強身健體,因此,在舞蹈動作上有了相應的創新,如擊掌、擊腰、小跳、單雙手劃圓等動作,充分展現了巴渝百姓與生活緊密聯系的藝術創作能力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在表演場地方面,由于竹枝歌舞已成為當地老百姓廣場舞的一部分,因此,演出場地主要以空曠的公園、廣場為主,當地文化部門為豐富當地百姓的業余文化生活、傳承本土文化,每年會定期舉辦竹枝歌舞表演及比賽,因此,舞臺也是竹枝歌舞的主要演出場地之一。

綜上所述,隨著歷史的發展,竹枝歌舞的社會功能和藝術形態在不斷變化。新中國成立之后,巴渝地區早已不再是劉禹錫筆下的“巴山蜀水凄涼地”了;當代的巴渝人也早已不再是《巴氏廩君》中的“未有君長,俱事鬼神”之族群了。竹枝歌舞經歷了最原始的祭祀、祭祖功能、唐宋時期的婚戀繁衍功能,最終成為了人們自娛自樂的健身功能。這種歷史性的轉變有力的證明了,民族民間的藝術形式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嬗變的,但不管如何嬗變,其民族藝術的精髓和靈魂則會一直隨著族群的繁衍生息而不斷傳承。

二、夔州竹枝歌舞的傳承

竹枝歌舞起源于上古時期的巴渝之地,盛行于唐代,并風靡全國,但在民清時期便逐漸消亡,最后在起源地夔州的偏遠山區尚有少量遺存。21世紀,當地藝術工作者在非遺政策的支持下,走進山區,挖掘了此項民間藝術,命名為“夔州竹枝歌舞”,在當地大力推廣,并成功申報了重慶市級非遺項目。至此,“夔州竹枝歌舞”再次成為當地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藝術財富,廣為流傳。

(一)夔州竹枝歌舞的傳承現狀

目前,夔州竹枝歌舞的民間傳承主要在重慶市奉節縣。在非遺政策的大背景下,當地文化部門對該項民間藝術尤為重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不但對竹枝歌舞的遺存進行了深度挖掘,還根據當代老百姓的喜好,與時俱進,在保留了竹枝歌舞原始形態的基礎上,對音樂和舞蹈進行了創新,使竹枝歌舞的社會功能與百姓需求緊密相連。同時,當地文化部門安排專業人員在當地傳授、指導竹枝歌舞,使竹枝歌舞成為廣場舞的主要內容,擴大了竹枝歌舞的受眾面和影響力。與此同時,為了使更多的人參與到竹枝歌舞的傳承中,增強當地百姓對竹枝歌舞的興趣,也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竹枝歌舞的藝術魅力,當地文化部門每年都會在不同的節慶和固定的時間舉辦夔州竹枝歌舞的展演和比賽,這一活動大大促進了竹枝歌舞在當地的傳承,推動了竹枝歌舞的發展。

(二)夔州竹枝歌舞的傳承建議

近年來,隨著旅游經濟的不斷發展,本土民間藝術與當地旅游的結合,已經成為推動旅游項目發展的一項重要手段。2019年3月,由奉節縣政府邀請國內著名導演張藝謀打造的大型實景演藝項目《歸來三峽》在以夔門、白帝城、瞿塘峽為背景的奉節上演,演出節目選取了李白、杜甫、劉禹錫、蘇軾、陳子昂、李商隱6位詩人的十首詩詞,以中華傳統詩詞文化為支撐,對中國古典舞“翹袖折腰”“閃轉騰挪”等形態進行動態塑造,追尋文人墨客筆下從內到外,天人合一,水天共舞的詩歌意境。

這是奉節縣將本地文化與旅游結合的一次成功舉措,但筆者認為,作為當地民間藝術瑰寶的“夔州竹枝歌舞”在該項目中只有少量表現,而缺少大量完整劇目,更缺乏如《踏歌》、《麗人行》之類的代表性舞蹈。如果當地文化部門將“夔州竹枝歌舞”打造出一個經典的代表性劇目,則可實現使竹枝歌舞從“后臺”走向“前臺”的轉變,從而使更多人了解竹枝歌舞的魅力,而不再僅僅只是當地流傳而已。

三、結語

竹枝歌舞在經歷了上千年的流變之后,如今依然保存在巴渝夔州地區,并在當地文化部門的努力下流傳于當地百姓之中。這種源于民間、存于民間的保存形式使夔州竹枝歌舞的藝術價值得以較好的體現,也使竹枝歌舞的傳承工作能更為順利。相信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在當地文藝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下,在當地百姓的代代傳承中,夔州竹枝歌舞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猜你喜歡
文化部門夔州竹枝
地方群眾音樂文化開展中文化部門的作用及實踐研究
夔州精神與杜詩本色
苦竹
杜甫詠諸葛亮詩略論
杜甫夔州詩中所反映出的生活悲劇
高節臨風(竹)
運動會開幕啦
唐五代時期夔州軍事初探
非遺傳承人因技獲刑
年終總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