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轉型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與 產教融合支持系統建立分析

2019-12-21 12:43劉凱
大眾投資指南 2019年8期
關鍵詞:產教人才發展

劉凱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0)

一、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現狀

(一)國外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現狀。相對于我國由于受歷史遺留因素的制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起步較晚,國外的創新創業教育就發展的比較早。尤其是美國,在二戰中借由世界戰爭使自身國家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的同時自身無論是社會人文還是教育行業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早在1947年就實現了高校創新與創業教育的起步與發展。到如今,經過近七十年的發展,已經有了1800多所高校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并在彼此的相互借鑒與磨合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對來說比較完善的體系。其他歐洲國家在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后也緊隨其后,大力發展民生,復蘇國內經濟的同時也在大力開展教育,例如英國,至今也有45%的高校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其次就是澳大利亞以及其他國家,例如日本,和新加坡等。都非常重視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這些國家的高校中有很多教師都是有著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有著扎實的理論基礎。不僅能夠言傳還能夠身教,使學生對創新創業這類課程保持著非常濃厚的興趣。除此之外,這些高校積極與科研團隊結合,以輸出高素質人才為基礎,在補充科研團隊新鮮血液的同時,促進了科研團隊的發展,和產業的發展。所以很多科研團隊也設立了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獎學金,以此來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加速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彼此互相獨立,互相扶持。形成了一個健康循環的優良系統。

(二)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這個概念在我國的真正提出,是在1989年。隨著我國對創新創業教育概念的大力宣傳以及支持,由清華大學于1997年創辦了首屆“創業計劃大賽”以求以點帶面。由我國首要學府進行宣傳,以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飛速發展。結果喜人,黨和國家的這一策略取得了完滿的成功。創新創業教育以此為分界點,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全國范圍內開始流行。至2002年,我國教育部將清華大學在內的9所著名高校設為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科學試點。由此開始進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多元化發展時代。2008年,我國教育部與我國財政部強強聯手,成立了30個創新創業教育的試驗區。2010年我國學生司和高教司聯合其他司局,下到基層,全面指導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到2012年我國教育部下達的通知中明確指出了要各個高校面向全體學生,全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設置為基礎課程。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教學目標也主要集中在創業教育的重要性,意義和目的,教學模式,具體內容,保障和支持評價體系等。由于教職人員本身就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使得再多的理論基礎也成了紙上談兵,內容過于淺顯,單調。并且在缺乏理論基礎的同時嚴重與社會實際脫節,存在著很多不足。下文會詳細講解。

二、在高校轉型背景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一)符合國家的方針政策和高校發展潮流。任何的發展都不能故步自封,要從全局的觀點去看,在現如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立足于世界的角度觀察,創新創業教育是整個世界各個高校的整體發展趨勢,并且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視。我國也不能例外,所以高校轉型的背景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部門開展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二)適應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處在經濟轉型的必然時期。在我國發展初期,由農業大國轉為資源型國家,但是現如今的生態環境已經對全世界的各個國家敲響了警鐘,要想使我國的經濟再次實現一個飛的跨越就要實現經濟轉型。由資源輸出國家轉為知識經濟技術型國家,靠科技帶動產業和經濟的發展,這就對科技技術型人才的要求要提高很多。所以高校要適應國家經濟的發展,就要立足于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立足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以培養具備高素養、高技能的高科技人才為己任,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三)深化高校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高校轉型,要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實踐經驗,以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都強的人才為基礎,而創新創業教育要求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這些都與高校轉型的要求不謀而合,所以兩者結合起來可以實現強強聯手,事半功倍。以此來培養出更加適應經濟型社會的人才。

(四)提高大學生在巨大的就業壓力面前的核心競爭力。目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不同于以往,巨大的就業壓力也擺在各個畢業生的面前。而高效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就是為學生的就業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使學生可以打破常規,激發出自身的潛能,在巨大的就業壓力面前積極的展示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并且可以使廣大高校在面臨就業壓力時也可以另辟蹊徑,使自身得到良好的發展。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研究

(一)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教育觀念不斷加強高校創新改革的力度。自古以來我國的教育模式都是以理論為主導,“格物致知”越來越多地被拋諸教育行業腦后?,F如今的高校教學更多的是以理論基礎為導向。缺乏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所以就出現了很多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在學校中是很多老師中的優等生,佼佼者,但是到了社會上以后,真正接觸了工作就會發展,其工作能力特別低,甚至不能理解單位領導交代的任務需求。最終失去就業機會。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國的高校教育以“適應性”為主要導向。針對這一現象也是基于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我國大力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加強實踐基礎,從而使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進行完美的結合。并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加強學生的創造力。能夠主動加入到就業實踐中,成為真正的高技能人才,并且最好是可以加強學生的創業意識,開發自身潛能。

(二)完善高校創新創業管理體系和考核評價系統。以黨和國家正確的方針政策為基礎,各個高校應建立有著自身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的管理體系。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立足于本市或者本省以至全國范圍內的經濟大體發展形勢,設立有著自身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以求在提高本校的就業率的同時,加強優秀人才的輸出,有效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加強對學生日常學習的管理,不僅要抓理論課程的教授,還要配合以有效的實踐課程,在課程人員安排和出勤率上實現制度化,以此來推動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并且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和授課人員的選擇上,校方在注重教師的師德以及課程設置內容外,還要注意到教職人員的實踐經驗,以及實操能力。并且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安全理論知識,以防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出現安全意外。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的同時,還要建立合理的學生、教師評價系統。對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色的學生可以給予獎學金的獎勵,以此來保持學生的高度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的考核評價系統,不僅僅是對于教師的課程設置上,學生的就業率也應作為教師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教師一定的鼓勵。

(三)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想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進程,高校畢竟更多的是只能提供理論知識傳授的平臺,想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就要與當地的本地企業相結合。由政府出面或者校方自身與企業洽談,以為輸出優秀的高技術人才為條件,實現產教的高度融合。搭建起一個完善的教學平臺,這也是本文著重講解的另一個重要環節,“產教融合”這是國家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下文會對“產教融合”這一概念的發展進行詳細講解。

四、產教融合的發展歷程

2011年,我國教育部提出了“高等學校創新教育提升計劃”以此來鼓勵高等院校與企業和科研機構進行深度合作。通過將有效資源和人才要素的高效有機結合促進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高速發展,從而提升高校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高效率循環發展。2015年我國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中提出了“全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五、高校轉型背景下產教融合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的意義

在黨的十九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入到創新創業當中去”。這就要求高校要緊抓實抓創新創業教育,深深扎根于社會主義的正確領導方針中,立足于實踐,將創新教育的發展加入到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來,并且作為工作重點。為培養更多的優秀的具有高度實踐能力和高技術高知識人才而不懈奮斗。培養多元化、多層次、高技能、高素養的人才的主要意義在:

(一)提高了我國的創新創業水平,增強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高校培養學生的最終目的是回饋社會,加強自身的學生就業率提高高校競爭力的同時,輸出具備更高素質的人才不但可以促進企業的發展,也可以更加深層次的加強企業和高校的合作,多維度的加深彼此了解,可以更多方面的開發彼此潛力。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學校通過向企業輸出需要實踐學習的學生,可以使學生提前面對一個嶄新的生存和工作環境。這個環境不同于自小接觸的校園環境,具備更多的多元化和多層次的交流體驗。也更加具備實際的生存競爭力。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可以提前適應社會的發展,以此來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二)融合創業教育于專業教育中,提高學生創業成功率。目前我國從整體經濟水平上來看,我國的大學生率普遍偏低。經調查,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后從事本專業的人員占比也不是很高。究其根本,高校的教學開展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各類產業的占比對學生的就業率也有一定的影響。而高校在教學中加入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激發學生拓展另一個視野,另辟蹊徑,使自身換一個角度去融入社會,這就是自我創業。并且針對大學生創業方面我國政府也一直有著相關的扶植政策,能夠幫助積極上進的畢業大學生實現自我更高的價值,為社會主義的建設添磚加瓦。

(三)促進了當地企業的發展。產教融合對于當地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培養的專業型人才,其更多的是服務于當地的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區域性。這一特性決定了當地高校在學科設置和學校專業設置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其主要以當地發展具有一定特色和規模的學科和專業為主。例如我國著名的鞍鋼,當地就有專門的鋼鐵冶煉教育學校。學校開辦以來為鞍鋼集團的發展輸出許多優秀的人才。由此可見,高校想要發展,要立足于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針對當地的區域產業鏈,在設置相對的學科和專業外還還要與當地的企業進行多元化多方面的深層次合作。這樣不僅緩解了本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還為企業注入了鮮活的思想與生命。

六、創新創業教育與產教融合支持系統的建立分析

從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史以及發展概況來看,我國的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與產教結合已經勢在必行,兩者相輔相成,彼此成就。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產業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而產教融合就為這一趨勢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一)立足實際,針對當地的產業發展設立學習內容。在高校轉型的背景下,要求高校培養的學生由“適應性”轉向“實用性”。畢竟人才的輸出,需要最終目的地。這個最終目的地就是企業。設置社會認可度高的學科與專業,在學校開展的日常創新創業實踐課程中要引入企業相關工作的考核體系,以此來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本專業的工作強度和日常工作注意事項,這樣在真正進入到企業后也能最快的速度融入到企業生活當中。

(二)高校、企業、政府三者要相互合作。無論是高校還是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正確方針的指引和領導。所以企業和高校在發展同時要積極與政府進行溝通交流。政府要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高校轉型的建設中,在督促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也要幫助高校,聯系企業,為學生的時間課程做好鋪墊和準備。企業有了高素質的人才供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自身的建設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并且能解決當地政府面臨的一系列就業壓力、GDP增長的壓力。為一個城市乃至一個省的發展帶來新鮮的經濟發展動力。

(三)崗、證、課缺一不可。為了推動職業規范化,在我國許多行業中都要求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按照崗位對從業人員的實際要求進行考核。高校在日常教學中要深深地立足于這一點,在教學中時刻以學生未來就業為目的,在教授理論課程的同時,認識到學生參與實踐課程的重要性。并且立足于科目日后的就業行業,進行知識傳授,實現人才鏈、產業鏈和教育鏈的有機結合。

(四)完善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在高校轉型的過程中,對學生技能素養的培養是創新創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在日常的學習中學生不可能隨時到產業車間或者是工作間中去實踐上課,這樣不僅擾亂了企業的日常生產秩序,對學生的人身安全也存在著一定的威脅。所以高校要加強本校學生試驗基地的建設,聯合當地企業,可以在校內建立專業相關的小型生產車間或者科研實驗室。并且由科目教師在旁進行科學指導。這樣既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學生的人身安全也可以科學化的設立學生實踐經驗教學的時間與課程。

七、總結

通過以上對高校轉型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與產教融合支持系統建立分析來看,我國在這一方面還有許多欠缺,相對于國外發展較早的創新創業教育,我國正處在一個不斷摸索的階段。在借鑒國外成功教學案例的同時,也在根據我國社會人文經濟發展的情況進行一系列的轉變。目前我國高校轉型,在創新創業教育領域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極富我國的社會主義發展特色。教育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伴隨的是我國社會經濟形態的巨大轉變。面向社會的人才培養必將更加適應高校未來的發展概況。所以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同時要積極地與企業進行融合,并且要拓展思維,不能將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里。高校自身也要積極創新,不斷的改進自身的教育方式,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出更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方式。教育只有時刻展時代的前沿,才能迸發出先進的思想火花。

猜你喜歡
產教人才發展
人才云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