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創項目運營模式淺析
——以舞劇 《易·文》為例

2019-12-22 22:09王穎頔
人文天下 2019年4期
關鍵詞:舞蹈創作文化

王穎頔

自2016年起,中演院線與山東省藝術研究院依托山東省會大劇院建立起長期戰略合作,創造了藝術研究、創作機構創作出品,國際化主創力量支持,整合社會資源組建演出隊伍,專業藝術制作機構運營,專業院線制作推廣的立體藝術創作模式。先后合作并共同出品了中英聯創舞劇 《欞·花姑子》以及中捷聯創舞劇 《易·文》,并借助由中演院線發起并運營的 “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將演出推向國際市場,形成了 “產學研”三位一體的良性創作模式。

一、聯合制作模式的全新探索 (合作立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關鍵是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在文化產品對內合作以及對外交往的創新性實踐中,中演院線與山東省藝術研究共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

聯合制作及聯合出品是中演院線近些年項目研發的新嘗試。依托直營劇院延伸觸角,通過整合國際、央地等多重院線資源、集合平臺優勢,吸引及搭建優質合作伙伴,通過院線渠道,實現演出項目的獨家管理與低成本運營,盤活與嫁接地方直營劇院優質資源,直面觀眾口碑與參與市場風險,錘煉專業隊伍的同時,為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的外海成員輸送優質國內演出項目。該種方式可以有效實現社會效益及劇院聯動效應的雙效結合。聯合制作、共同出品是演出優質內容運營實現業務增長、參與市場競爭與掌握核心演出資源的有效抓手,也是中演院線近些年項目開發及工作的重點之一。

與山東省藝術研究院的合作恰逢其時,依托其在山東省內的強大科研與藝術號召力,集結舞蹈領域的有生力量,中演院線依據中方創作主題及內容要求,提前一年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征招國際制作團隊,以實際工作踐行 “構建講好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新格局”。

與國外藝術家團隊合作的道路充滿了觀念的激蕩與文化的碰撞。如何讓國外藝術家團隊更好的理解中國故事的同時,又極大程度上展現其國際先進創作理念是雙方共同探索的課題。 《欞·花姑子》取材于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聊齋志異》,在前期創作階段,雙方團隊秉持“內容為王”,樹立精品的意識。在中方導演確定題材及創作方向后,與國外主創深入挖掘故事精髓,經過十幾輪反復溝通及深入研究后,中外雙方終于將創作的切入點鎖定在解讀恩與愛,喚起向善、至美的人性追求這一普世價值主題上。國內外團隊通力合作,以激發舞者內在情感及爆發力為主要創作方式,融合中國民族民間舞特色,一部傳遞愛情與恩情,探尋和思考生命本質、講述傳統文化 “陰陽”對立卻又融通的當代舞劇應運而生。

二、緊跟國家號召,講好中國故事 (運營模式)

伴隨中國的國際輻射力、現實感召力和文化影響力在逐年擴大,與中國有關的各種話題以及大大小小的中國故事,在世界舞臺上與日俱增。中國故事是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新理念,講好中國故事,既包括同一語境的對內傳播,又包括對外的跨文化傳播,但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需要解決一個根本問題——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很容易陷入以下兩個誤區,一是有故事,沒中國,生搬硬套導致作品兩張皮。二是有中國,沒故事。中國人講中國,往往過于注重中國理念的傳達而缺乏世界共性的表達,難以引起共鳴。對于舞臺藝術的國際傳播而言,舞蹈藝術是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最佳表達載體。我們強大的傳統文化魅力吸引到國際知名編創力量,與中方主創們一起解讀中國傳統題材,并借助舞蹈的語匯表達普世價值是雙方不謀而合的聯創訴求。中演院線借助其長期積累的廣泛國際資源,提前一年組建國際編創團隊,吸引了來自英國、捷克以及德國等眾多國際化新力量,在世界舞臺上更好地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傳統文化”。在題材搜尋、劇本翻譯及跨文化融合等方面不斷打磨,為后期實戰排練打下堅實理論基礎。這種運營模式不僅是一次全新的實踐與開拓性的嘗試,也是在央地合作、跨國交流中所罕見的,資源整合程度之高,國際編創力量介入之深入,在中方總導演的把控下,中國故事的筋骨被打磨得愈加堅韌,灼灼其華。

這其中不得不提到舞劇 《易·文》的創作,融合與共通是講好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的合作基礎。創作之初,在確定了以 《周易》為創作主題后,如何讓國外團隊深入淺出的理解 《周易》的內涵,可謂是難住了中方團隊。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 “大道之源”。這樣一部經典,如何在舞蹈中進行抽象與具象之間切換,我們開始搜尋各種可以代表中國自然哲學的符號,在眾多提供給外方創作團隊的素材與內涵解讀中,《周易》中投射出的中國的 “竹”文化吸引了來自捷克的編舞。竹,彰顯氣節,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儀態萬千,萬古長青。這與該劇的創作取材源泉——東方哲學經典《周易》有著不謀而合的思想契合,在世界語境下用現代化的表達方式呈現傳統的內容,以舞蹈語匯展現天地萬物或實或虛的紋理軌跡,寫意生命孕育之初品物流行、妙贊化育、文察時變、大明始終的生生不息。在舞蹈編創中,雙方編舞共同參與,通過演員的即興反映,把竹子的立意發揮的淋漓盡致,它不僅是舞者身體的延展,更是生命紋理不屈不折的舞動。

三、中國故事的國際表達與海外傳播 (海外演出運作)

《中國文化報》在 “做好 ‘中國故事’的國際表達”一文中指出: “新時代,中國文化走出去,如何走得更遠、更穩、更有影響力?……應當始終保持一個文化大國的開放胸懷,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立足本土,又面向世界,在汲取各種文明養分中實現創新發展。同時,要把握住當前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的歷史機遇,堅定文化自信,以更加務實有力的舉措,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睙o論是 《欞·花姑子》還是 《易·文》,始終堅持使用 “現代舞”的這一世界性的舞蹈語匯,兼容并蓄,加之中國傳統元素如燈籠、竹子等的舞臺設計的契合性融入,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舞蹈劇場作品。

與此同時,國際化團隊的加入并融入創作,為舞劇注入了多元靈感,項目結束后,國外參與人員紛紛表示,在他們接觸中國傳統文化之前,便對“來自東方的力量”充滿神往,而項目排練結束后,更是 “愛”上了我們的傳統文化,為中方的主創及演員的表現震撼。而這也是我們傳播中國故事的強大信心來源。憑借扎實的內容的創作,在項目籌備之初,我們便立足本土,不忘初心,充分汲取,相互借鑒。通過編創團隊,搭接國外藝術機構優質推廣資源,讓中國故事飄揚國外,沿著絲綢之路的足跡揚帆起航。無論是在古老優雅的英倫上演恩愛傳奇,還是在歐洲的心臟之都舒展紋理,中國故事通過一場場演出,一次次活動與工作坊,為一帶一路沿線觀眾送去了當代國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認知和新表達。

早在創作的過程中,中外團隊便考慮到海外傳播過程中的內容解讀問題,而這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要為我們的 “中國故事”起一個好聽、好記的名字。為更深層次解讀作品本身,劇目名稱選擇意譯的解讀方式更為貼近作品的精神內核。 《欞·花姑子》的中文名字取材于 《聊齋志異》,考慮到國際傳播中,外國人對于中國傳統作品缺乏了解,導演在排練過程中,不斷給外方參與人員闡釋主題,講述文化,創造性的將作品的精神內涵與創作過程中的思想碰撞結合在一起,以IN BETWEEN作為作品的英文譯名。IN BETWEEN的字面翻譯為 “在中間”,而在作品中,無論是創作過程中的中外文化激蕩還是故事本身所探索的陰陽、恩愛的主題,無不體現了尋求平衡與融合的創作理念。在海外傳播的過程中,我們將作品的名字作為線索,使國外的觀眾在觀看作品的同時,通過演前導賞等形式,生動地了解到中外聯合創作背后的故事,為舞蹈作品的海外傳播提供了全新的解讀方式。而 《易·文》的英文譯名FOLDING SHADOW則是在作品的舞美設計中被反復彰顯。FOLDING SHADOW的字面翻譯為 “折疊的影子”,黑與白,陰與陽,具象的竹與抽象的影都是世界在解讀 《周易》文化時最立體和標志性的符號。形神兼備的解讀,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畫卷徐徐展開,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與觀演后熱切的討論,成為我們不斷探索創新的最有利支持。

猜你喜歡
舞蹈創作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學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課
誰遠誰近?
《一墻之隔》創作談
校園舞蹈 多姿多彩
創作隨筆
創作心得
創作失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