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戰略思考

2019-12-23 07:15沈靜楠陳佳音
校園英語·中旬 2019年13期
關鍵詞:學術英語大學英語教學教學改革

沈靜楠 陳佳音

【摘要】本文探討了國際化背景下我國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應對策略——從通用英語到學術英語。通過對近十多年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回顧,梳理了改革方向、改革內容及途徑;分析了國際化背景下大學學術英語學習的需求;并通過對大學英語學習方向、學習內容和英語能力發展的探討,闡釋了學術英語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學術英語;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沈靜楠(1980-),女,長春理工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教學; 陳佳音 (1978-),男,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大學教育改革。

【基金項目】吉林省高教科研課題項目“學術素養視角下校本學術英語讀寫課程研究”(JGJX2019D70);春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理工類普通院校學術英語能力培養研究”(xj1410)。

一、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回顧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的目標。2016年,《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指出:“在注重發展學生通用語言能力的同時,應進一步增強其學術英語或職業英語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以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專業學習和職業崗位等不同領域或語境中能夠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流?!?/p>

二、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學習需求分析

作為交流媒介的重要工具之一的語言不可避免的卷入全球化進程之中。而英語作為使用最為廣泛使用的語言,自然地走進此進程。Modiano根據能否有效地使用英語在全球化語境中進行國際交流,提出了國際英語向心圓理論:處于內圈的是能有效使用英語進行全球跨文化交際的人;第二圈包括以英語的某種方言為母語或第二語言;第三圈包括正在學習英語的人。Modiano把英語的熟練使用者置于內圈,這些人并不一定將英語作為母語或第一語言。相反,那些將英語作為第一語言的使用者,如果由于他們的英語方言或口音過重而不能運用于全球跨文化交際,就不屬于內圈。第二圈和外圈的英語使用者為了進行成功的國際交際,不得不調整和改變自身的語言而進入中心圈,成為能熟練使用英語進行國際交際的人。由于國際交際需要,廣大處于第三圈的理工科背景的英語學習者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掌握國際學術英語的規律和規范,快速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打入英語內圈,其結果必然是進一步提高與國際科學技術研究相接軌的能力,從而提升本國的科技競爭力,學術英語也是國際大環境對高校英語教學的要求。

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戰略思考

學術英語是表達學術思想、承載學術內容的英語。新形勢下,如何積極有效開展學術英語本科教學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不可回避的問題。

1.大學英語學習方向問題。國際英語向心圓理論表明:全球化語境下,英語的地位和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而英語全球化給英語自身及我國語言帶來了巨大變化,也對我國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英語學習方向必須要隨著全球化發展而發展。楊惠中(2010)指出“我國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通過英語獲取專業所需要的信息、表達自己的專業思想,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在性質上就是專門用途英語”。但有著強烈學術英語需求的普通高校理工類本科生卻長期接受通用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教育。所以,蔡基剛明確地提出綜合英語應該逐漸削弱,大學英語的主要方向是學術英語,創造中國學生與國際化接軌的條件。

2.大學英語學習內容問題。吳鼎民指出:當前大學英語課程功能單一,就語言學語言,過分注重聽說讀寫等語言層面上的微技能,不能給廣大有理工科學術背景的同學提供真實的學術語境,從而影響了他們語用能力的提高。Sinha 和Sadorra認為:“EAP 是提供給學生的一種手段,用以滿足他們使用英語達到專業課程學習的要求?!?EAP是以學生的相關專業知識為內容,而英語只在學生的知識構建過程中起到了媒介的作用,為大學英語的深化改革提供了一條可行性出路。

3.英語能力發展問題。中國學者研究發現,約有5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差。原因是英語教學都定位在通用英語上。國外學者也指出,書面學術交流能力在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要。處在國際化語境的今天,很多普通高校的理工科大學生都會有參加學術講座,寫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等學術論文的課業,但由于缺乏相關的技能技巧,使得這些對于歐美學生不是問題的學術英語能力成了阻擋我國大學生進行與國際接軌研究的絆腳石。

四、結語

在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教學領域中學術英語是我國教育教學研究的新領域。社會發展對21世紀人才的學術英語能力要求日益增強的形勢下,在我國基礎教育中英語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形勢下,普通高校大學生學術英語學習需求的特殊性,中國大學生EAP能力的發展將關系到我國未來的科技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高低。

參考文獻:

[1]Modiano, M. Ideology and the ELT practition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2):159-173.

[2]楊惠中.EAP在中國:回顧、現狀與展望,“中國EAP研究高端論壇”[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0.

猜你喜歡
學術英語大學英語教學教學改革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思考
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