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美術館的幾個問題(上)

2019-12-24 11:17謝小凡中國國家畫院北京100048
中國博物館 2019年4期
關鍵詞:藏品美術館博物館

謝小凡 /中國國家畫院 北京 100048

公元前500年,世界上諸多先賢如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留下了“真理”,例如重量、大小、高低這類先驗的法則。但是,關于藝術的討論,從公元前500年至今,都似乎與真理無關。這為做藝術工作的人,提供了可以發揮的空間,也帶來了很多模糊和迷惑的東西。事實上,準繩和規則是不存在的,或者說它是在不停地變化的,需要將關于藝術的問題放在變化的過程中去考慮。

一、什么是美術館

(一)從中國第一家美術館說起

民國政府1936年在江蘇省南京市建造了國立美術陳列館,即江蘇省美術館的前身,這或許是中國20世紀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美術館。

1955年,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建成,由張開濟先生設計。這座位于王府井的原中央美術學院的建筑,可能是新中國第一個美術館。1963年,中國美術館建成。

以1980年為界,全中國有命名的美術館不超過10家。這10家在硬件和軟件上并不都能達到美術館的標準。改革開放后到現在,全國的省級城市和地市級城市,甚至有些縣已建起了、或正在建、或打算建美術館。2000年后,全國各地美術館的建造更加繁榮。

(二)美術館的一般共識

建美術館首先會碰到“什么是美術館”的認識問題。找到“美術館”概念的邊界,才能解決“為什么要做美術館”的問題。1986年,文化部頒布的《美術館工作暫行條例》給美術館下了定義,這個定義演化到今天,就成為:“美術館是關于收藏、展覽、研究、公共教育的視覺類的藝術博物館”。美術館被歸納到博物館的范疇之中。

視覺類的藝術博物館首先是關于看。德國的寶馬汽車設計博物館、美國的槍械博物館,是不是關于“看”的,又是不是藝術類,難以回答的根源在于藝術的不可定義,尤其是在各種藝術形式風起云涌的今天,視覺藝術的邊界也處于建構與解構的不斷反復之中,于是美術館工作就具有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從命名上看,美術館是關于“美”的。這似乎是所有美術館存在的前提:展現人類創造的“美”的東西。但仔細想來,什么是“美”,在歷史上其實也變化劇烈,進入現代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后,更有了顛覆性的演變趨勢。

美術館屬于博物館的范疇。博物館起源于私人收藏,收藏的目的是給極少數人看,這是一個極其小眾的行為。后來在工業文明、民主社會的推動下,私人博物館演變為公共空間,如盧浮宮、故宮。美國在法國的基礎之上把博物館做得風生水起,完成了博物館大規模地從私人收藏變為公共財富的第一次轉換,實現了美術館功能的轉化與擴大化。這段歷史也逐漸發展成為建設藝術館和博物館的標桿與方向:關注美術館的社會貢獻和人的獲益。

美術館和博物館也有顯著區別。博物館關注去世的人,美術館關注去世的,也關心在世的人。在這個分界點上,怎么關注在世者的當下行為,就是美術館必須關心的內容。這個似乎是區別,但卻并不可靠。后面遇到的難關,都是這個不確定的定義導致的。

比如藏品問題。首先什么是藏品。評判畫沒有客觀標準,也涉及什么是藝術。其次是藏品分級問題。美術藏品是沒有定級的,沒有像文物那樣分一級、二級、三級。美術藏品的創作者大部分是活人,很難分高下。這可能是個社會層面的問題,卻導致收藏時會面臨各種問題。比如政府有獎勵捐贈者的基金,但獎勵的具體數目不相同,也不對外公布。因為一公布,就會有質疑。

美術館的管理沒有確定的事業標準。沒有確定標準,就不能確定每個崗位的職責;制度定不出來,就不能妄議是非。美術館行業當中,典藏部、展覽部、研究部等各個部門,幾乎都不能量化出關于做事的具體指標。美術館的制度因此是一個松散的制度。這和前面提到的美術館定義的不確定性有關,確定不了事業的邊界,就沒有辦法確定制度。

美國人的管理經驗是通過制度推動事業的發展。這不是最理想的選擇,諸多現代性問題也是制度帶來的,但就目前而言,制度還是有效解決問題的最優選擇。

要制定制度,就要找到概念的邊界,就必須給美術館下定義。

美術館是什么?也許可以這樣描述:美術館是以收藏研究作為支撐,集中展示藝術品的一個場所;它不同于博物館之處在于,美術館既面對過去,也面對未來;既具備教育功能,也具有傳播作用;更重要的是,讓公眾獲得享受,激發人們的創新意識。從21世紀的國際藝術潮流看,敘述性的藝術不是主流,最受關注的是能夠激勵人們向前走的藝術。

二、美術館在中國

(一)美術館的制度傳統

一百年來,美術館在中國作為一個行政機構發展起來。凡是利用財政資金辦美術館,都有司局級、廳局級、縣處級、科級的分類。行政級別是我國美術館的行業特征。同時,在功能上,各地美術館實際上承接了傳統畫院的職責。

畫院形成于五代,盛行于兩宋,當時是為皇家服務的機構?,F在很多地方的畫院和美術館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例如重慶美術館、內蒙古美術館。全國31個省市,目前沒有建美術館的省級城市大概有六個,但是建了美術館的省級城市,美術館多數和畫院有關聯。由此引發的問題是,我國的美術館非常重視臨時展覽,幾乎很少有固定陳列,美術館成了一個展示當地畫院創作的場所,成為一個極其小眾的、自娛自樂的空間。這進一步導致美術館沒有固定陳列的藏品,藏品的研究、征集、保管等一系列問題無法推進。這是整個行業的現狀。再加上受商業化的驅動,美術館越來越變得像市場、商場,這個問題在全國很突出。省級藝術家想進省美術館展覽,表現他個人的風采,背后是商業目的的驅動,美術館也由此變成一個證明藝術家市場價格的機構。

藝術與市場結合,西方國家做的更天衣無縫。追索藝術這一精神活動外化為商品的過程是極為復雜的,它與14-18世紀世界的變化有關。概括講,文藝復興使藝術品在收藏與交換上發生了非常不同于中世紀的變化,藝術家的地位也得到史無前例地提升。航海時代使歐洲人發現了美洲的金山、銀山,這些貴金屬礦藏以極其低廉的代價流入西歐,催生了這一地區的整體富裕、奢華的風格,以及更重要的工業革命的發展。而與啟蒙運動關系緊密的市民社會的興起,使一個至今仍被認為是任何成熟社會之中堅的布爾喬亞階層崛起,加之城市迅速發展、資本主義消費的繁榮,藝術品不可避免地與其他許多東西一樣,成為要靠價格才能獲得價值的東西。比如巴黎的勒鵬馬歇百貨公司作為相當高端的商業空間,它不是靠人頭攢動、熱鬧來制造商業氣氛,而是通過櫥窗里、柜臺上的藝術和設計的手段,極盡全力地調動人對好東西的渴望、欲望。這里的商品跟它的空間一樣,從材質到樣子,從擺放到價格,都像極了藝術品。商品和藝術品的界限已經混淆,而在這個時刻,即使那些自以為很獨立的藝術家,也難逃資本主義市場的隱秘邏輯。

這一百年來的變化更加劇烈??萍寂c金融突飛猛進,聯手推動創新成為衡量事物的新標尺,藝術自然也在這個上下文里。從歐美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美術館的博物館性質在弱化,展覽會性質有領跑的趨勢,公共性被精英性壓倒,像大英博物館這樣的老牌紳士也彎下身子接納了當代藝術。按照傳統觀念,非贏利的美術館,不受藝術明星與一時之潮流的左右,但目前逐漸順從是事實,卻總讓人心生不安。公共美術館關注的焦點應該是公眾(觀眾)而不是藝術家(明星)。從目前國際、國內主流的展覽看,策劃人關注藝術家遠遠超過關心公眾,普遍的現象是開幕式上明星閃耀,網紅登場,媒體報道的重點是藝術家、藏家、買手、評論家和中間商;真正意義上的觀眾、絕大多數人的感受是根本不在受關注之列。這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藝術家、藏家、買手、評論家和中間商是交易鏈上的,而觀眾卻離“錢”很遠。

美術館在數字時代、在中國的今天就這么演變過來了。

(二)公共美術館的實際運行狀況

從統計數據看,全國的公共美術館共有418個,這個數據與藝術管理部門和財務管理部門統計出來的數字不一樣。在確定三館免費開放政策之前,全國只有一百多家美術館,在中央財政要撥款維系免費開放后,地方上突然出現大量美術館,有些很貧困的省卻有非常多的美術館。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辦一個美術館就意味著可以拿到中央財政的補助資金,再加上省級財政的配套支持,這就能解決一些人的就業問題。各地上報的美術館資料有模有樣,但經調研工作組實地調查后發現,基本上是少兒美術培訓班的變體??鄢蠄竺浿刑环弦幘氐臒o效數據,紙上符合條件的有334家,如果一一核查可能不到100家。

吳作人先生在世時捐贈給蘇州105件作品,建設部副部長戴念慈先生在蘇州最好的場地建立了吳作人紀念館。館內沒有展出吳作人先生的畫,卻變成了三個畫家畫畫賣錢的地方。吳先生的太太蕭淑芳先生和子女們要求把吳先生的作品退回。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館近兩年才有了些變化。

即使有很好的硬件,同樣也會面臨難題——何為美術?市、縣建美術館要展覽什么?怎樣展覽?這些問題沒有答案,導致地方美術館的運行狀況、藏品狀況以及機構經費投入方面都遇到了很多困難,尤其是經費投入方面。一方面是美術館建設如雨后春筍,另一方面是邊界不清造成實際運行困難。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背后,各地在文化設施投入上的浪費是巨大的。很多地方將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廳、歌劇院和圖書館或者科技館建在一塊場地上。

2013年,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建設部和文化部下達了編制《全國公共美術館建設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任務,由中國美術館負責,該《標準》2017年通過住建部審查,2018年11月1日起實施。

三、美術館建設標準的形成

(一)實體的美術館建設需要標準

按理說應該是先有事業定義,才可以編制建設標準,接下來才有建筑設計規范,最后是使用規范。中國美術館的設計師戴念慈先生,在建完中國美術館之后,寫了非常厚的一本說明書——《使用報告》。1960年的《建筑學報》發表了這篇報告的主要內容。戴先生寫的這份文件很讓人受益。而今行業在沒有給出定義的情況下,編制《標準》就有突出的困難。然而作為實體的、具有物的形態的美術館必須要有標準,沒有標準就無法建造一座美術館。在這兩難之中,就從一種“節制”的立場出發,開展工作。

(二)《標準》的立足點

美術館是文化設施,因此制定《標準》的基本依據是《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侗U戏ā返闹髦际俏幕O施要為人民服務。美術館要為人口服務。以服務人口為建設美術館的依據,即人口多的地方要大建或多建美術館。美術館是城市的產物,既考慮人口的規模又考慮城市的行政級別,從此突破就形成了美術館建設標準編制的基礎,也叫“雙控”。

同時,制定《標準》也涉及到美術館到底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的問題。直接關系到是不是每個縣都得建美術館?!稑藴省诽岢?,美術館不是必須要建的。必須要做的是道路、橋梁、廁所、街道,這是城市必須提供給人民的。所以,《標準》不是強制性標準,但是如果要建美術館,必須按照這個《標準》來。

建設標準必須與其他先行出臺的規范吻合,如關注消防標準。自1950年以來,我國的防火規范就是全世界最嚴格的消防標準。中國美術館曾為著名雕塑家曾竹韶先生準備了一百根燃火蠟燭祝賀壽辰,但防火規范通不過,公安部門不批準。最終解決辦法是,美術館派出四名保安手持滅火器,現場一旦有燃火趨勢,立即撲滅。

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美術館事業的界定一直不確定。編制建設標準的現實意義是約束投資行為,用這個硬件標準去促使事業規范的出臺仍然是權宜之計,在這方面是有積極意義的。

(三)編制《標準》的現實意義

編制《全國公共美術館建設標準》的目的是為決策提供依據,即花納稅人的錢,就應該合理安排投資?!稑藴省烦雠_后,就要約束建造者們不能亂干。審批立項時,《標準》要對各級發改委和財政部門起到約束作用。

建多大面積是第一問題。在國家層面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帶來美術館在全國各地普遍開花。這些美術館當然有繁榮地方文化的作用,但同時出現的問題是浪費。

(四)公共美術館現狀

目前,全中國美術館的分布不均衡(表1)。美術館事業的發展和經濟有必然關聯,經濟好的地方,例如北、上、廣,美術館就做的好。

那么是否可以在美術館和GDP之間建立關聯?未必如此(表2-4)。例如新疆、甘肅很窮,但是美術館很多。全國美協會員多、歷史名人多的地方美術館是不是多呢?把這些類別的統計表和美術館數量做比對,也不能形成關于美術館的具體指數。在這種情況下,以服務人民為核心,根據服務人口的數量,結合城市的行政級別來對美術館進行規定,就成為我們的突破口。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主題先行,主題的根本意圖是節制。

表1:全國公共美術館的分布(2012年數據)

表2:美術館與經濟關聯性分析——省級館(2012年數據)

表3:美術館與經濟關聯性分析——副省級館(2012年數據)

表4:美術館與經濟關聯性分析——市館(2012年數據)

2008年我在《展覽美術館》一書中對國內十幾家典型美術館做了評價,現在的《標準》把關更嚴,符合要求的美術館應該有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上海美術館(老館)、廣東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北京畫院美術館、江蘇美術館、浙江美術館、常熟美術館和國家級館中國美術館。其他美術館大部分的情況是有房子,沒藏品,靠賣場地維持,沒有專業化的人員。近幾年文化部藝術行政管理部門加大了對地方美術館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情況有所改善。

關于美術館達標的問題可以舉個例子?;窗舱浵霝榛镉严壬雒藢p^,但因缺乏藏品、缺少專業人員和日常維護人員等問題,最終沒有成立。所以,美術館一定要當一個系統來做。

美術館達標的關健,一是有沒有專業的館長,二是有沒有像美術館的房子(不論大小、不分新舊),三是有沒有藏品,四是有沒有專業人來管理。說到根本這行是奢侈品,投入的錢和精力多,回報則是長遠和無形的。

另外,在中國,私人美術館的蓬勃發展是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這些私人美術館對公立館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五)《標準》的基本內容

美術館的建設規模分類

基于經驗和調研,《標準》按地方人口規模,把美術館的建設規模分為五個等級(表5)。

表5:公共美術館建筑面積指標

盧浮宮、大都會博物館以及故宮博物院,參觀容量大、強度高,部分觀眾的身體根本對抗不了。所以,美術館建大了是有問題的。

昂蒂布的畢加索博物館不到500平米,看完作品可以坐下來喝一杯咖啡,再瞭望大海。威尼斯的古根海姆美術館也不到500平米,只有340件作品,全是當年古根海姆夫人的收藏,內容是二戰以后重要藝術家的作品。她死后,這些畫連同別墅一塊兒送給威尼斯政府,威尼斯政府把這兒當成了寶貝。在這里,一般一次只能看到30-40幅正在展出的畫,但這個信息量已經足夠了。巴黎的德拉克羅瓦博物館不到200平方米,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據經驗及數據分析統計,15,000平方米是最合適的面積,既避免參觀疲勞,也能防止浪費。過去總是集約化,總是想把美術館建大,建大就變成了一座城市,一定會使人疲勞。

浙江安吉縣的一條山區公路上,過去道班的養路工人使用的茅草屋被做成了道路博物館,展示養護公路的工具、圖片。這個博物館雖小,卻與空間相容,所以美術館一定要對城市有貢獻,不能大而無當。而且一大就有緊張感,就有停車、安檢、買票、排隊等諸多問題,無形中給人們在美術館空間中的體驗帶來破壞性的東西。

美術館應該分解成諸如德拉克羅瓦博物館一樣規模的館,一個個單體,像毛細血管一樣,生發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F在很多縣級城市里,洗腳房、按摩店遍布城市,如果讓美術館替代這些場所,遍布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至少就多了另外一些選擇。

美術館的功能分區

由于東西方社會形態與人的生活方式的差異,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唯一。針對我國的現狀,提出以下美術館各類功能用房使用面積的比例(表6)。這也參照了西方著名美術館,尤其是美國幾百家美術館的建筑圖紙和流線圖紙。

分析:美國博物館空間功能分區與比例的依據是(表7):1、是否放置藏品;2、是否向公眾開放。這兩個依據背后所隱含的空間要求是:1、是否需要控制溫濕度;2、是否需要達到展示的要求。這個規定分類清晰,而且便于操作。

表6:公共美術館各類功能用房使用面積比例(%)

威尼斯古根海姆美術館門票學生和老人10歐元/張,普通大眾12歐元/張,這是古根海姆美術館所有分館的通價,永遠不降價。在中國辦美術館,受到經濟和市場的影響,美術館越來越像追名逐利的場所。美術館人甘不甘心做一個名利場的棋子,這個問題值得大家去思考。

《標準》的展廳面積指數制定得比較高,決策層一再要求強調展覽用房比例要高,為的是多把藏品拿出來展,因為中國有基數龐大的畫家群體。

現在美術館辦展覽大都短平快,這是藏品過于集中,分布不均造成的。而國際上做一個展覽,要經過一兩年的工夫。研究不到位,說出來的事情就經不起推敲。所以在美術館里經常有以訛傳訛的現象,假話連篇的趨勢,說大話,說虛話,這些情況都比較普遍。因為沒有做深入的研究,沒有足夠的時間對展覽進行策劃,所以展覽像走馬燈似地頻繁更換,這一現狀導致展廳的使用率必然很高。

21世紀的美術館,給大家提供的是享受,是信息的傳播,是沉思和交流多種感受的機會,不再是灌輸或學習。美術館需求與功能的改變,導致建筑各分區的面積指標不得不變。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大趨勢。

美術館的投資計算(表8)

目前建一座標準形態的辦公樓,全國平均是1平方米5,000元,要建一個好的美術館,投資至少要在辦公樓的基礎上翻一倍。因各地情況不一樣,《標準》中已經刪除這一章。

表7:美國博物館空間功能分區與比例(%)

表8:公共美術館投資估算指標①② 投資估算不包括土地費、專業展陳設施、美術館專業設備等;

(六)《標準》的適用范圍

由于現在各地大多也只有傳統的藝術品,在建的美術館也都是傳統形態,所以《標準》的設計就是適用于傳統藝術或者說經典藝術的美術館。今后新藝術與美術館的沖突一定會越來越大,《標準》是否能指導21世紀新藝術普及后的美術館建設,還有待時間檢驗,并靠未來發展出的事實推動《標準》的修訂。

四、藏品的利用與保護

藏品是立館的根本,博物館的建立來源于收藏。國際上建館是按照有多少藏品來測算的,一件藏品需要多少平米也有標準。18年前,我與國家發改委評審中心的專家經調研后形成了1平米放20件作品的標準,沿用至今。但是,中國很多美術館在建設前是沒有藏品的,沒有藏品就很難立館,建成的館,像個展覽館,靠把空間租給別人運作下去。世界上優秀的美術館,都要有自己獨立的主張,一定不是靠收場租維持的。一般來說,國際上有一套基金會制度來支持美術館的公益事業,政府也通過稅收制度來調節和安排。

(一)藏品利用是重點

已有的藏品,要用它;不使用它,它就沒有意義。藏品對于大多數博物館來說,待在庫房里的時間是最長的,展示給人看是短暫的。以中國美術館為例,十萬余件藏品,即便把18個展廳全部用來展覽,也只能展600-800件作品,十萬件藏品全輪一遍,要花很長時間,所以很大比例的藏品就是在庫房里保存。中國美術館也在致力于提高藏品的使用率,尤其這幾年在推動藏品走出去的過程當中,形成與地方互動的體制。因為地方上大多數美術館藏品匱乏,所以中國美術館輸出了很多展覽到地方,例如重慶、寧夏、新疆、廣西等地,都有中國美術館輸出的展覽。

藝術家創作完成以后,決不是想把作品放在庫房里發霉,肯定是想拿給人看的。但是現在的體制和場所都有限制:故宮博物院兩百萬件館藏,國家博物館一百多萬件館藏,中國美術館十萬件館藏,這么大的量,讓藏品流動起來,還沒有形成機制。泰國國家美術館的經驗值得借鑒,它不是一個凝固的國家美術館,而是一種制度,每個城市的美術館都叫泰國國家美術館,相當于把藏品分解到每一座城市,形成一個國家美術館系統聯盟。這個聯盟運動起來,藏品游走起來,藏品的使用就相當充分了。解決藏品分布不均的狀況,只有靠制度與人的作為才能解決藏品不平衡、利用不充分的現實問題,各地的館才有存在的價值。

(二)藏品保護是難點

藏品到美術館后,保護就成了難點。

現在全國美術館的庫房條件大多是不好的,2000年以后建成的館在這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美術館、博物館的庫房是各家館都頭痛的事。藏品增加是一個活的趨勢,但空間容積又是死的定數。各大博物館的辦法一般是去郊外找儲藏的庫房,結果搬運就成了重大問題。另外,儲藏空間的溫濕度也是庫房保管不好協調的問題。按道理來說,庫房中每一空間的溫濕度需要按材質的類型來設置,例如金屬與木材、紙與布,可是沒有一家館能劃分這么細的小空間來儲藏不同材料的作品。嚴格地按材料和溫濕度的標準來布置博物館的庫房是做不到的。于是,各博物館、美術館一般做到大致按標準來管控。古根漢姆威尼斯館的庫房,不到50平米,雖然老建筑沒有很好的條件,但能做到藏品的整齊完好。所以,人是因地制宜、解決問題的絕對高手,標準只是文字,只是寫在紙上的痕跡。藏品的保管和保護要因時而變、因事而變。變的動力是對藏品好,這全憑館長對這件事的熱愛。愛,在根本意義上,比標準更管用。

全世界做藏品庫房最精密的是日本,日本的文物太少,所以特別重視文物的保護。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庫房是日本人設計的,在全亞洲范圍內非常先進。浙江、山東、江蘇等地的美術館都是沿用這套體系。簡單說來,日本人建的庫房就是在建筑內部再做了一個電冰箱,美國人建美術館是將美術館的所有空間視為一個大冰箱,都是恒溫恒濕的環境,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做法。中國美術館的庫房門是與銀行使用一樣的金庫門,防火防盜一流;日本人做的畫庫門,除了防火防盜,還要求氣密性好,不漏氣,溫度和濕度就不起變化。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人能做這種門。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庫房就像是一個冰箱,空間套空間,把藏品放置在最里面。庫房大門的氣密性特別好,如果因為突發原因(例如戰爭)停電,溫度和濕度在72個小時內不會改變,而72個小時足以將藏品全部運走。這道門的價值約等于一臺奔馳車,70多萬,耗資是巨大的。中央美術學院的美術館空間是一個正壓系統,內部壓力比外部壓力高0.5帕,所以總向外面鼓風,灰塵就進得少。美術館的空間有正壓系統,沒有窗戶,也很少開門,在這樣的空間里花這么大代價做一個這么精密的庫房,主要是為了建立標準案例?,F在看來,有沒有必要,值得探討。

(三)利用與保護的沖突

中央美術學院的一萬件藏品曾在王府井的陳列館里存放了50年,這個館是張開濟先生照搬了南京國民政府1936年建的美術館的圖紙而建的。這個館的面積一千多平方米,沒有庫房,環境變化大,老房子還漏雨,很多名作都保存在這里,包括吳昌碩、徐悲鴻、董希文、吳冠中、靳尚誼的作品。等這一批藏品搬進新館庫房之后就出了問題:畫變形,濕度上升油畫變松。

恒溫恒濕是一個實驗室狀態,是在不動的前提下,通過恒溫恒濕將物體的熱脹冷縮降到最低。但藏品要展出就要經常被搬動,不可能是實驗室狀態。

保護的意義在于有限度的保護,不是將藏品完全封閉起來。保護好不如利用好。使用時輕拿輕放,戴手套,免受污染,這是必要的保護措施,也是操作的規程,作為約束職業的規范。

(四)展示的習慣做法

藏品放入展廳慣用的辦法,一按時間排、二按類型排、三按故事情節排、四按篇章結構排、五是突出亮點混搭著排,最后是作品動人到《蒙娜麗莎》這個程度,什么都不排,掛在墻上就有一大堆人去看。當然,今天的當代藝術,多是按“事件”“景觀”來引起觀眾的注意力。

無論何種展覽方式,都會遇到一個空間里放多少件作品的問題。過去的展覽以架上作品為主,因“墻”而做,“展線”的概念因此重要。在展覽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展線”已經不適用了。所以,經過調研和統計分析,8-10放一件作品讓人觀看是最合適、最舒服的。

藝術學自19世紀以來,受到考古學很大的影響,從瓦爾堡到貢布里希,都是在講考據、證據。藝術學研究的趨勢,要求美術館也要把藏品的研究往深做,即是精英的需求。更多的普通觀眾希望展覽往寬做,往普及的方向去做。這是精英與公眾對美術館的不同期待。如中國美術館2017年舉辦的“首屆全國雕塑藝術大展”就是往寬了做,往廣了做;2015年典藏部策劃的“渾厚華滋本民族——黃賓虹誕辰150周年特展”,2016年“只研朱墨作春山——紀念魯迅逝世80周年美術展”,都是在藝術學的背景下,深挖作品。展覽要么往深做,要么往寬做。精英需要深度,大眾需要熱鬧,這對美術館來說,都是考驗。尤其是不能只做有深度的,不做大眾的,因為有這么多看熱鬧的人,美術館才能繼續存在與發展。

我國美術館的任務比西方的美術館更重。我國的觀眾喜歡追問畫的意思,意識較多停留在古典藝術的感受上。這是中國文化教育的問題,我國義務教育體系里缺少對耳眼鼻舌身即感覺的培養。關于“好看”的任務要靠美術館來完成。。

到美術館來看展覽應該尤其關注感受的部分,這樣美術館才能和大學拉開距離。比如北京大學是傳播知識的講堂,而美術館是提供感覺與享受的場所。要走一條國際級的美術館道路,就要重視關于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的誘發。

此外,在數字化時代可以轉播的內容很多,紅樓夢可以轉播,美術史可以轉播,但扎針灸等手藝很難傳播,因為技能傳播不了?;ヂ摼W可以傳播知識,但是不能傳播關于觀看的技巧,而這恰恰是美術館要面對的任務。上世紀初,中國在自立自強的道路上,為了改變國家積弱積貧的狀況,通過科學推動她走向強大,強大以后,我們就要加強情感教育,這是關乎國民和命運的千年大計。藝術、博物館、美術館要在這方面發揮作用。

猜你喜歡
藏品美術館博物館
鋼·美術館展覽現場
鋼·美術館二層展廳 鋼·美術館一層展廳
抱樸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國藏品
譚禮藏品
博物館
去美術館游蕩
美術館
露天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