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班額效應的大學小班化選擇影響因素分析

2019-12-26 02:45姜英來竇慧麗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班額大班額小班化

姜英來,竇慧麗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杭州 311112)

0 引 言

隨著我國教育市場的不斷發展完善,公眾對教育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和教育產品的競爭性導致教育產品的配置越來越不均衡。其直接表現是班級規模越來越大,小班化教學越來越難以實現。這種現象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擔憂:相對于大班額教學,小班化教學真的喪失了優勢嗎?實際上,小班化教學是否更好是一個班額效應問題,在國際上已有多年的研究。班額效應是班級規模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雖然理論上而言,該效應可以是正效應,也可以是負效應,但通常語境下,是指班級規模增加是否對教學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班額效應是影響教育投入產出決策的重要因素。對于有限的教育資源而言,投入產出比越高,資源的使用效率越高。如果班額效應不明顯,需要更多資源投入的小班化教學便沒有必要,反之,則應追加更多的教育投入,降低班級規模。

從國內外研究文獻的結果來看,班額效應的存在具有廣泛的理論基礎和實證數據支持,然而,我國現有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條件下,關于班額效應和小班化教學的具體分析仍然鮮有文獻涉及。本文將結合現有研究成果,對這一問題進行闡述和分析,以期引起關注和深入研究。

1 班額效應的研究沿革及表現形式

班額效應問題很早就在英美等發達國家引起了關注,并進而產生了很多與此相關的研究。這一問題之所以引起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興趣,離不開已深深根植于西方管理文化中的成本效益思想。雖然對社會發展而言,教育產品具有正外部性,然而,無論是公辦教育還是私立教育,無疑都非常關心教育產品的投入產出比,從而催生了班額效應問題的相關研究。

班額效應研究最初發端于中小學教育領域,因為中小學教育的教學效果容易測量,并且具有較為統一的標準。此后,隨著研究方法和技術的進步,班額效應的相關研究逐漸擴大到高等教育領域。班額效應具體表現在以下各方面。

1.1 班額與學習成績

作為普遍接受的評價指標,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夠直接反映教學質量,在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教學質量的可靠性評價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不僅被家長和社會公眾所關注,也是政府教育支出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而其中最重要的評價因素就是學習成績。因而,班額效應研究最先關注的問題就是班級規模對學習成績的影響。盡管國外學者從不同角度測量和反映學習成績,很多研究文獻依然表明班級規模對學生成績有顯著影響。Glass et al.(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on Class Size and Research[J].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979)總結了早期77篇文章中班額效應和學生成績的相關研究,進行元分析后發現小班額學生的成績更好,在此后的研究中,也不斷有學者發現二者之間的相關關系,如Theall( Grade inflation and student ratings: A closer look.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2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Chicago, IL. 1991)和Light (Making the most of college: Students speak their minds[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的研究都發現班額和學生成績呈現穩定的負相關關系。除了利用客觀成績外,Chapaman & Ludlow(2010)利用學生自報成績研究了班額與學生成績的關系,也發現了二者之間的負相關關系[1]。Borland et al.(2005)進一步研究發現,班額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并非線形關系,而是存在一個最優班級規模,大約為22人左右[2]。國內由于實證研究較少,這方面提供的證據不多,現有研究中,梁英和趙艷華(2013)研究了班級規模和專業課及格率、畢業率、學位授予率、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以及計算機二級考試合格率的關系,發現班額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客觀存在。方征和李婕妤(2013)研究了學生心理學成績和班級規模的關系,發現學習成績和班級規模正相關,然而,受制于取樣和多種因素的影響,作者認為不能就此認為大班額比小班額更好[3]。

1.2 班額與教學過程

雖然學習成績是班額效應研究最受關注的變量,然而,隨著相關研究越來越深入,很多學者逐漸將注意力轉向學習過程方面。這一重要轉變主要源于兩方面考慮。其一是基于班額與學習過程中間存在中介變量的傳導機制。如果存在中介變量和傳導機制,那么班級規模與學習成績之間的不確定性可以部分得到解釋,一些研究所發現的班機規模與學習成績之間的弱相關或不相關便不足為怪。其二是學習過程對最終教育質量的控制日益的到重視,甚至教學過程本身也被視為教學質量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

目前班額效應在影響學習過程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習氛圍和學習態度等方面。Carbone&Greenberg (To improve the academy[J].Stillwater,Oklahoma: New Forums Press,1998) 通過對隨機抽樣產生的100名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普遍認為大班額教學降低了自己的學習體驗和質量,包括: 無法和教師有效溝通、缺乏互動以及教學設施欠缺等。Wulff,et al.(Teaching Large Classes Well[J].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1987) 發現大班額教學會形成一個不恰當的教學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普遍缺乏約束、紀律松散,并且會感到自己未被教師關注進而逐漸失去學習興趣。Graham Paul Shaw & Willy Pieter( The Use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 in Nutrition Education: Student Attitude,Experiences and Performance[J].JALN,2000) 通過比較學生對傳統授課環境和以ANLs 技術為核心的授課環境的態度差異和成績差異,發現后者明顯提高了學生的考試表現。Gunter,et al.(The effect of class size on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R]. ED382187,NASHVI LLE: MSEAR,1994) 通過比較不同班額對計算機課程的態度發現,小班額授課情況下,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態度更加積極。Milton,Polio以及Eison(Making sense of college grades[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6)研究發現在大班額教學的情況下,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學生在想和所學課程無關的事情,15%以上的時間是天馬行空般的胡思亂想。

1.3 班額與學生心理

班額對學生心理的影響主要分為興趣和自我效能兩個方面。興趣有兩個維度,分別是個體興趣和情境興趣,前者是一種相對持久的偏好,而后者則是由情境刺激因素導致的情感狀態。作為個體興趣,其要素要么是情感相關的,要么是價值相關的,這里的情感是指愉悅感和涉入感,而價值是目標對個體的意義或重要性體現(Ulrich. Schiefele, Interest, learning and motivation[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1)。作為情境興趣,刺激因素的識別非常重要。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對其為了達到預期目標而完成任務的勝任能力的自我評估(Bandura,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2),會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努力程度和堅持程度。顯然,無論是興趣還是自我效能,都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

現有文獻中,關于興趣與班級規模的文獻提供了可靠的證據證明班額從多個方面影響學生的興趣。Wulff,Nyquist,以及Abbott (Teaching Large Classes Well[C].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1987)研究發現由于班級規模較大而導致的學生和教師無法有效交流使學生感到非常不滿,顯然,這一發現說明班額效應通過降低學生學習的愉悅感而降低了學生學習興趣。Stones(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 size of teaching groups[J]. Educational Review, 1970)調查了1000名學生后得出結論,在大班額教學時,學生由于人數太多而不敢在課堂提問,即使教師鼓勵也難以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Carbone and Greenberg (To improve the academy[C].Stillwater,Oklahoma: New Forums Press,1998)的研究結果也發現大班額教學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都降低了學生和教師互動的機會]。上述這些研究結果意味著相對于小班額而言,大班額教學會降低學生對課堂活動的涉入度,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自我效能方面,班額效應主要體現在大班額教學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干擾,進而降低其對自我能力的評估。Hoyt and Perera (2000)基于多個教育機構研究發現,大班額教學時,教師多使用講授法,難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交流技巧,以及終身學習能力。Carbone and Greenberg (1998)通過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實施的一項研究發現,只有25%的學生認為大班額教學沒有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影響,換言之,7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能力受到了傷害。這些研究表明,班額從不同層面降低了學生的自我效能[4]。

1.4 班額與教師評價

班額效應也表現在學生對授課教師的評價方面。Ludlow(2005)和McPherson(2006)研究發現在學評教中,當班額較小時學生傾向于向授課教師打高分,盡管學生自己通常并未意識到班額效應的存在[5-6]。Kelly Bedard和Peter Kuhn(2010)進一步研究發現當班級規模小于80人時,班機規模的增加對學生降低教師評價非常敏感,而當班級規模在80至150人之間時,學評教的敏感度降低[7]。這些研究結果意味著教授大班額的教師得到的學生評價可能不公平。當教師的積極性被不公平感挫傷后,會影響其教學效果,最終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

2 班額選擇決策模型

2.1 理論依據

教學組織中班額大小的選擇是一個決策問題。任何決策結果都取決于相應的決策依據,而決策依據則依賴決策屬性。就市場決策而言,決策主體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因而其決策依據必然是成本效益原則,只有經濟意義上的產出大于投入時,一項決策才是合理和可行的。然而,社會決策則復雜的多。由于追求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社會決策往往難以用純經濟因素衡量,決策的天平通常會倒向公共利益或社會福利,因而投入因素的考慮將被淡化。

班額大小的選擇屬于教育決策。就教育決策而言,教育產品并非純公共產品,但卻具有正外部性,因而,教育決策表現出一種混合屬性,該屬性決定了教育決策過程中既要考慮成本效益原則,更要考慮社會效益?,F實中,由于社會效益的正義性,政府往往愿意增加教育投入。

2.2 班額選擇決策模型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一個班額選擇決策模型(詳見圖1),解釋班額大小選擇的決策過程和影響因素。在該模型中,班額效應分為學習成績、學習過程、學生心理和教師評價四個方面,其對班額決策的影響大小通過兩個方面的標準進行評價,其一是教學效果,即班額大小是否顯著改變了教學效果;其二是成本投入,即是否需要大量增加資金投入。然而,在決策過程中,教學效果和成本投入的方向并不總是一致的,例如:增加師生比和教育設施能夠降低班級規模,進而顯著改善教學效果,但同時又需要大量增加投入,決策可能陷入兩難境地。為此,本文在決策模型中引入了一個決策環境變量,該變量包含教育目標、教育受眾、信息技術和資金約束四個因素。這四個因素從兩個方面影響班額決策,一方面影響決策者對班額效應四個表現形式的看法,另一方面影響教學效果和成本投入兩個評價標準在決策過程中的權重,最終影響決策結果。

與傳統的決策過程相比,該模型最大的特征是加入了決策環境因素,因而下面將結合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現狀,重點從決策環境方面分析實行小班化教學的優勢。

3 大學小班化教學選擇的影響因素

通過對班額效應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大班額教學帶來的消極影響客觀存在,而這些正是小班化教學的優勢。然而,根據班額選擇決策模型,除了考慮班額效應本身,還需考慮資金約束等其他決策環境因素。

3.1 資金約束與經濟發展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居民人均收入也不斷提高,這種經濟上的進步必然帶動人們對教育產品的更高要求,追求教育質量就成為人們購買教育產品的必然需求。同時,教育市場的變革和發展帶來了教育產品的差異化,一部分優秀的教育產品憑借其競爭能力脫穎而出,成為稀缺資源,吸引了眾多的教育產品消費者,最終,對高質量教育產品的追逐形成了典型的賣方市場。此外,文化因素對教育市場的賣方市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亞洲文化,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普遍非常重視子女教育,一旦具有經濟上的可能和市場的可行性,一定要購買最好的教育產品給子女。換言之,從私人市場的角度看,推行小班化教學的資金約束實際上已被消解,相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人們愿意投入卻無法買到想要的教育產品,大學教育同樣如此。

同時,從政府投入的角度來看,我國財政收入增長速度較快,具備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基礎,事實上我國近年來的投入也在不斷增長,盡管占GDP的比例絕對值不高,但由于GDP總量大且增速高,資金投入總量并不小,從而淡化了資金約束對小班化教學的影響。

3.2 信息技術高效發展因素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可以看成后工業化時代的典型特征,其最激動人心之處在于各領域不同行業的效率都得益于信息技術的應用而極大地提高了產出效率,其中包括教育產業。然而,信息技術對高等教育帶來的不僅僅是機遇,更是挑戰。

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媒介,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除了從教師教學過程中獲得知識,其他來源如查閱圖書或咨詢他人獲得知識的效率都比較低,因為學生的專業知識層次較低,而大規模查詢的技術手段尚缺乏使用條件。這導致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即使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也需要求助于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有利于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深入討論、分析等教學活動的時間。此時,實施小班化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班額教學的弊端,但在兩種模式都必須花費大量時間傳授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這種改善對效率的提高作用有限,換言之,受限于技術手段,小班化教育的優勢沒有充分得到發揮。

當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成熟之后,傳統教育的效率獲得了極大的提高。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的獲取可以不再依賴教師。數字資源的可獲得性和大規模信息查詢的便利性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學生獲取上述信息時由于自身專業知識程度不足的缺陷,極大地提高了效率,為師生之間進行深入討論、剖析知識點,從而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節約了更多的時間。此時,大學中推行小班化教學,其優勢更能得到充分發揮。

3.3 新生代教育受眾特征因素

以90后學生為代表的新生代學生與前幾代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征有顯著差異。根據唐昌維(2011)的研究,90后學生有強烈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意識,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強,主張平等,并且勤奮努力,具有明確的奮斗目標[8]。與前幾代學生傳統思想行為相比,新生代學生的這些特點反映出了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也從很多方面給現有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諸多嚴峻挑戰。

從班額效應的觀點來看,新生代學生的思想行為特征更適合小班化教學。首先,大班額教學通常意味著“滿堂灌”式的講授授課模式。對于崇尚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新生代大學生而言,這種授課方式是浪費時間,他們很快就會失去興趣。反之,小班化教學能夠給與他們充分的自我表現機會和發揮創新精神的平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大班額教學由于學生人數眾多,無法向學生提供暢通的溝通渠道,限制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而小班額授課恰恰彌補了這一缺陷,學生有充分的機會和教師溝通和討論,增強其學習的愉悅感和涉入感,激發其學習興趣。最后,大班額授課通常是教師主導的單向傳遞,學生只能被動的接收信息,很難反饋和獲得回應,使新生代學生追求平等對話的期待相悖,容易扼殺其求知欲望,而在小班額授課的情況下,信息雙向流動的渠道暢通無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學習目標的實現。

3.4 教育目標的發展轉變因素

教育是一個特殊產品,一方面與市場上的其他產品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也受到市場需求的重要影響。市場對教育產品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數量上,而且體現在質量規格上。精英教育的體系下,市場對人才質量和規格是被動接受的,因為需求遠大于供給。新興教育市場上,由于教育產業本身的擴張和膨脹,教育產品的供求矛盾緩解,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不再是標簽化的學歷等級要求,而是更注重其能力要求,強調知識應用能力和創造性。市場對教育產品質量規格的要求發生變化,催生了高等教育目標的發展與轉變。掌握知識的標準不再是重復和解釋,而轉變為應用和創造。

從班額選擇的角度來看,大班額教學的情況下,由于缺乏多樣化教學技術的實施條件,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難以得到培養,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和創造性能力發展受限。小班化教學為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有助于學生靈活運用其所學知識,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從而滿足市場對教育產品的要求。

4 結 語

從班額效應的角度出發,結合現有研究成果分析了班額效應的表現形式,提出了班額選擇的決策模型,并結合我國的現實條件,基于班額選擇決策的環境因素,重點分析了大學教育中推行小班化教學的促進因素。未來應在小班化教學優勢對大學教育層次及課程敏感性方面開展實證研究,并開展小班化教學實施條件和政策的相關研究。

猜你喜歡
班額大班額小班化
濰坊市小學大班額問題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聚類分析
小學低年級小班化教學的優勢及策略
如何提升農村小學小班化教學效率
農村初中小班化課堂分層教學策略
農村初中小班化課堂分層教學的思考
北海:消除“大班額”成效顯著
唐山: 2020年消除“大班額”
今年起將基本消除超大班額
我省出臺教育規劃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