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儀式:增強紅色文化認同 的重要載體

2019-12-26 01:51萬秀麗劉晶瑩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19年6期
關鍵詞:宣傳教育黨史

萬秀麗 劉晶瑩

〔摘要〕 紀念儀式是增強紅色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紀念儀式可以喚起紅色集體記憶、構筑感染性場域、強化紅色文化信仰,進而達成增強紅色文化認同的目的。當前,依托紀念儀式增強紅色文化認同面臨著紀念儀式本身的固有局限、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以及不良思想和網絡信息的干擾等挑戰。為此,我們應當樹立創新意識,優化紀念儀式設計;注重歷史與現實的結合,提高紀念儀式的說服力;完善保障機制,凈化紀念儀式的生存環境,從而使紀念儀式這一載體有效增強紅色文化認同。

〔關鍵詞〕 紀念儀式;紅色文化認同;黨史;宣傳教育

〔中圖分類號〕D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203(2019)06-0040-05

紀念儀式是以重要節日、事件、人物為紀念對象,借助于規范的儀式操演和具有象征意義的政治符號來凝聚人心的一種活動 〔1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和規范一些禮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 〕。紀念儀式有助于我們有效整合社會價值認同、傳遞主流價值觀念。紅色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流價值的重要內容,加強人們對紅色文化的認同,離不開形式多樣的紀念儀式。

一、紀念儀式是增強紅色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

紅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中國共產黨人、一切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 〔3 〕。紅色文化對于闡釋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增強中國共產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紅色文化認同,就是引導“社會群體認可與接受紅色文化蘊含的價值,并將其內化為一種思想理念和行為約束的內在力量” 〔4 〕。紅色文化認同的過程分為了解、認知、信仰三個階段,是一個由情感層面上升到理性層面的過程。紀念儀式的作用機理契合這一過程,能夠喚起紅色集體記憶、構筑感染性場域、強化價值認同效果,進而實現增強紅色文化認同的目的。

(一)紀念儀式能喚起紅色文化的集體記憶

“對于集體文化認同來說,共享的記憶和共同的命運感一樣,對其生存非常重要” 〔5 〕。紅色文化是革命戰爭年代的文化產物,增強紅色文化認同離不開社會群體對紅色文化集體記憶的共享。紀念儀式可以喚起集體記憶,“它們通過描繪和展現過去的事件來使人記憶過去。它們重演過去,以具象的外觀,常常包括重新體驗和模擬當時的情景或境遇,重演過去之回歸” 〔6 〕90。具體來說,紀念儀式喚起紅色文化集體記憶的過程表現為:精心設置展品、場景、語言、行為等象征符號,在象征符號組成的特定氛圍中重現過去,使不能被直接感知的革命精神、政治信仰具體化、形象化,通過對象征符號的反復操演強化儀式參與者對紅色文化的集體記憶。

(二)紀念儀式能構筑紅色文化的感染性場域

“儀式的展演往往局限在一個特定而富有象征意義的時空,以形成一個神圣的儀式情境,從而激發起儀式參與者對某種情感和意義的共享,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儀式展演的某種目的” 〔7 〕。紀念儀式能夠構筑紅色文化的感染性場域,具體表現為三方面:第一,紀念儀式具有跨時空性和相對獨立性,抹平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隔絕了外界的干擾,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充分調動了儀式參與者的集體情緒并引發情感共鳴,使其自發形成一個共同體;第二,紀念儀式具有可重復性,能夠串聯起儀式參與者的共同記憶,可以使當下的儀式參與者在特定情境中產生與先前儀式參與者同質性的情感體驗;第三,紀念儀式具有物質與文化的協同性,紅色紀念館、烈士陵園等設施雖然是紅色文化的物質載體,但其本身并不會自然使人們產生紅色文化認同,只有根據紀念的人物和事件等選擇恰當的物質載體舉辦紀念儀式,才能有效構筑紅色文化認同場域。在紅色文化的感染性場域中,儀式參與者不僅能夠在感性層面體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崢嶸歷史,獲得心靈慰藉感和集體歸屬感,而且能夠在理性層面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自覺認同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最終確立并堅定自身的精神信仰和道德追求。

(三)紀念儀式能強化紅色文化信仰

涂爾干認為“儀式是為維護這些信仰的生命力服務的,而且它僅僅為此服務,儀式必須保證信仰不能從記憶中抹去,必須使集體意識最本質的要素得到復蘇” 〔8 〕。紅色文化認同的終極目標是把紅色文化內蘊的精神價值追求轉化為文化主體的信仰。紅色文化紀念儀式主要包括“對國際共運、近代中國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特殊節日的紀念,對中國共產黨自身主要節日、重大事件、革命先烈與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紀念” 〔9 〕17。這些紀念儀式超越了紀念的具體人物、事件和節日本身,最終服務于紅色文化信仰的強化。紀念儀式使儀式參與者暫時脫離了原來的社會生活,彌合了彼此之間的差異,讓不同的社會群體可以在精心渲染的氛圍中得到共通的情感體驗,自發聚合為共同體以接受群體意識塑造,在追憶、緬懷歷史的過程中學習革命先烈的優秀品質,體悟自己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使儀式內蘊的精神與價值得到迅速共享。紀念儀式結束之后,人們帶著對儀式意義的體驗返回社會生活,在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強化了自身的紅色文化信仰。

二、依托紀念儀式增強紅色文化認同面臨的挑戰

紀念儀式是增強紅色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但由于受紀念儀式本身的固有局限、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以及價值多元化背景下不良思想和網絡信息的影響,紀念儀式增強紅色文化認同的獨特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一)紀念儀式本身存在的固有局限

紀念儀式能夠在周期性重復操演中喚醒、鞏固人們對特定歷史的記憶,強化人們對文化、民族以及國家的認同,但紀念儀式的固有局限仍會影響其發揮增強紅色文化認同的功能。第一,紀念儀式有重復性,在多次重復后其內容形式容易失去新穎性。在紀念革命先烈、重大歷史事件和節日的紀念儀式中,儀式設計者大多選用升國旗、奏唱國歌、領導人講話、敬獻花籃等活動形式,這種程式化的設計是必須的,有助于強化集體記憶,但也容易產生“形式主義”傾向,降低紀念儀式的吸引力。第二,紀念儀式是面向大眾設計的,缺乏對具體人群的針對性。例如,國家級的紀念儀式“畢竟是一項‘宏大的集體活動,往往側重于普遍性的價值傳遞,淡化了有針對性的分層傳播” 〔10 〕。這就導致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成長經歷的儀式參與者雖然能從紀念儀式中獲取信息,但卻難以完全正確地解碼象征符號,理解其承載的深層意義,使紅色文化認同的實際效果難以達到理想狀態。第三,紀念儀式是在某個時間節點進行的非日?;顒?,其效果會隨著時間逝去逐漸淡化。紀念儀式可以為人們帶來即時的狂歡或沉痛,但紀念儀式結束之后,隨著宣傳力度的下降與媒體聚焦點的轉移,人們的目光會隨之轉移,紀念儀式所引起的情感共鳴會不斷淡化,所蘊含的深刻意義也會逐漸被遺忘,這就導致紀念儀式所喚醒的紅色文化認同會在時間的侵蝕下從人們的頭腦中逐漸淡化甚至消失。

(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解構紀念儀式的內容和意義

“歷史虛無主義本質上是一股反動的政治思潮,其核心指向是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 〔11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與紅色文化天然對抗,會干擾紀念儀式喚起紅色集體記憶的過程,破壞紀念儀式所建構的紅色文化認同場域。一方面,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干擾了紀念儀式喚起紅色集體記憶的過程。紀念儀式具有“明確涉指原型人物和事件” 〔6 〕70的特征,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披著學術研究的“外衣”,通過歪曲解讀革命歷史、抹黑戲謔英雄人物、詆毀污蔑黨的領袖等方式解構紅色文化,使人們對相關紀念儀式的解碼出現障礙,干擾了紀念儀式喚起紅色集體記憶的過程,增加了紅色文化認同的難度。另一方面,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破壞了紀念儀式所建構的紅色文化認同場域。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者在黨和國家舉行重大紀念活動的時間節點,屢屢以新媒體為傳播平臺,斷章取義地使用歷史資料,進行所謂“揭秘”“爆料”以混淆視聽,分流各網絡平臺對紀念儀式報道的流量,鼓吹“告別革命論”,質疑紀念對象的時代價值,消解紅色文化紀念儀式的嚴肅性、崇高性,破壞了紀念儀式所構建的場域,削弱了紀念儀式強化紅色文化認同的作用。

(三)不良思想和網絡信息侵蝕紀念儀式的生存環境

“我們保持回憶的方式,是把它們和我們周圍的物質環境聯系起來” 〔6 〕37。紅色文化認同必須植根于現實社會環境,但在現實社會環境中卻存在一些弱化紀念儀式效果的因素。一方面是價值觀多元化背景下不良思想帶來的挑戰。市場經濟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提高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國家綜合國力,但其趨利性等特征使功利主義、極端利己主義、泛娛樂主義等不良思想傾向也隨之蔓延。這些不良思想傾向滲透到紀念儀式活動中,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紀念儀式營造的嚴肅而神圣的氛圍。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多元化,容易陷入信仰缺失、精神迷惘的狀態,以致紅色文化所蘊含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社會主流價值遭到質疑,削弱了人們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弱化了人們參與紅色文化紀念儀式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是信息化潮流帶來的挑戰?;ヂ摼W強大的信息存儲和檢索功能可以把紅色文化的資料信息記錄下來供人們隨時查閱,但與每天爆炸式增長的娛樂信息相比,有關紅色文化的資料信息只是滄海一粟,而且網絡信息更新速度快、碎片化的特征使人們的思維習慣與情感體驗也變得快餐化,這無形中弱化了紅色文化紀念儀式的吸引力,加大了構建紅色文化認同的難度?;ヂ摼W高度開放且去中心化的特征使每個個體均成為集體記憶的生產者,個體傳播的方式增加了紅色文化信息的生產數量,但同時造成了部分信息的失真與缺失,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紅色文化紀念儀式的儀式感及權威性,弱化了主流媒體紅色文化宣傳的影響力。

三、依托紀念儀式增強紅色文化認同的對策選擇

(一)樹立創新意識,優化紀念儀式設計

“所有紀念儀式必須在某個時候創造,其構成的細節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發展或在內容和意義上有所變化” 〔6 〕65。紀念過去是為了照亮現實和未來,而對紀念儀式加以適度創新,優化具體設計,能夠增強其吸引力,從而更好地發揮其增強紅色文化認同的作用。為此,要優化紀念儀式的設計,規避紀念儀式的局限性,創新紀念儀式話語表達,增強紀念儀式的針對性和持續性。

1.創新話語表達,增強紀念儀式的情感體驗。要結合時代特點創新紀念儀式的話語表達。新時代我們所面臨的世情國情黨情與革命戰爭年代相比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要把紅色文化與現今生活結合起來,在紀念儀式的話語表達中強調紅色文化與現今生活精神層面的聯系,強調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縮短儀式參與者與紀念對象的時間距離。此外,還要注意增強紀念儀式的情感體驗。系統完整的理論宣傳教育是在理性層面強化紅色文化認同的重要手段,但理論話語的表達較為抽象,而紀念儀式卻可以激發共同的情感體驗,喚起儀式參與者對紅色文化的集體記憶,通過生動的故事、感人的事跡,以故事性的話語強化儀式參與者在紀念儀式中的情感體驗,增強其學習紅色文化理論的興趣,進而強化其對紅色文化的認同。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生動地講述了“半截被子”的故事,使長征時期軍民團結的場景生動地浮現在儀式參與者眼前,強化了此次紀念儀式參與者的情感體驗,啟示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長征路上要繼續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系,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不懈奮斗,譜寫魚水情深新篇章。

2.考慮受眾差異,增強紀念儀式群體針對性。在設計紀念儀式時要充分考慮受眾差異。當紀念儀式有明確的目標受眾時,可以在舉辦紀念儀式之前通過問卷調查、半結構式訪談等方式調查目標受眾對紀念對象的了解程度以及目標受眾的文化背景,繼而有的放矢地設計紀念儀式的內容和形式。當紀念儀式的目標受眾范圍較廣時,紀念儀式設計就要注意綜合考慮受眾差異,注重紀念儀式的情感導入過程,鋪墊情緒體驗,補充理論知識背景,使受眾群體的接受能力相對一致,進而提升紀念儀式的群體針對性。我們還要充分考慮受眾群體的代際差異,對于還未完全形成紅色文化記憶的青少年群體,可以以“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等為載體,通過故事、動畫片、漫畫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展開針對性的紅色文化教育,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感,引導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形成紅色文化記憶;還可以組織青少年群體參與紅色文化紀念儀式的設計,調動廣大青少年參加紅色文化紀念儀式的積極性。

3.設置紀念符號,增強紀念儀式的持續性。紅色文化紀念符號不僅是舉辦紀念儀式的必要因素,也是紀念儀式深入影響日常生活的重要載體。因此,提高紀念儀式持續性需要從設置紅色文化紀念符號入手?!吧鐣髁x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12 〕。要把紅色文化融入現有的文化框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準,推動紅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紅色文化紀念符號進行篩選、重構,使紀念儀式可以持續增強紅色文化認同的效果。例如,英雄人物就是一種紅色文化的紀念符號,要在紀念儀式營造的特定情境中,從英雄人物具體事跡出發,展現其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高貴品格,從而使儀式參與者在生活中見到類似的紅色文化符號時,能夠回憶起英雄的光輝事跡,進而得到啟發和激勵,發揮紀念儀式持續強化紅色文化認同的作用。

(二)歷史和現實相結合,強化紀念儀式作用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 〔13 〕。我們黨歷來重視通過舉辦紀念儀式來追憶歷史、塑造紅色集體記憶、促進紅色文化認同。為了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不良影響,增強社會各界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我們必須在內容和形式上提高紀念儀式的說服力,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尊重歷史事實,增強紀念儀式文化底蘊。針對歷史虛無主義者以學術研究之名歪曲革命歷史、抹黑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的問題,我們要加強學術研究,以澄清歷史真相駁斥謠言誹謗。在準備紅色文化紀念儀式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所要紀念的人物和事件,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跡、杰出貢獻,了解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社會背景、具體情境,在此基礎上以文字、圖片、視頻、音樂等多種形式再現人物事跡與事件場景,從而構建有說服力的紀念儀式場域。以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為例,如陳金龍所講,“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首先應當還原歷史真相,以強化對于南京大屠殺的集體記憶” 〔9 〕385。深入全面地搜集整理南京大屠殺的史料,可以有力地反駁日本右翼勢力自欺欺人否認南京大屠殺存在的言論,而在紀念儀式中具體呈現史實細節則有利于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的紀念儀式增添歷史厚重感,能夠號召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在汲取歷史教訓的基礎上珍愛和平。

2.回應現實關切,彰顯紀念儀式時代價值?!拔覀儗ΜF在的體驗,大多取決于我們對過去的了解;我們有關過去的形象,通常服務于現存社會秩序的合法化” 〔6 〕4。我們要從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角度來考察歷史,挖掘紀念對象的時代價值。紀念儀式可以建構集體記憶、凝聚社會群體共識,從而鞏固執政合法性、維護現存社會秩序。舉行紀念儀式的目的在于通過紀念特定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節日來回應現今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幫助人們確立文化身份和歸屬感,從而實現社會價值的整合。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就以走好今天的長征路的角度為長征精神做了注解,把弘揚長征精神與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背景結合起來,為我們這一代人繼續奮斗指明了方向。

3.借助網絡信息技術,拓展紀念儀式網絡空間。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人們的網絡生活中以各種隱蔽的方式消解著紅色文化認同。我們要以紀念儀式增強紅色文化認同,也應當積極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在網絡空間中有所作為。迅速發展的網絡信息技術使傳統紀念場所向網絡空間延伸成為可能,現代傳媒技術依托互聯網這一載體,“重組了傳統紀念空間固有的時空序列,紀念空間儀式及其操演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此時、此地的活動,而成為一種‘穿越時空的全球化、媒介化空間紀念儀式” 〔14 〕。例如,2014年上線的中國“國家公祭網”使網民可以隨時進入紀念空間追思歷史、緬懷先烈。此外,紀念儀式通過網絡直播同步呈現紀念儀式現場實況,突破了傳統紀念儀式中儀式參與者必須實際在場的限制,有效擴展了紀念儀式的輻射范圍。在構建網絡紀念空間時,要注重強化儀式感,加強網絡紀念空間與傳統紀念空間的聯系,盡量按照傳統紀念空間的陳設方式進行布置。此外,我們還可以積極探索使用VR、AR、全息技術等前沿視聽技術為紀念儀式情景和氛圍的營造注入新元素,幫助人們更有實感地接觸紀念符號,獲得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

(三)完善保障機制,凈化紀念儀式的生存環境

1.堅持黨對紀念儀式的主導權。紅色文化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我們黨必須掌握紅色文化紀念儀式的主導權,在紅色集體記憶塑造的過程中占居主導地位。我們要吸收借鑒傳統祭祀文化中的優秀成果以及建黨以來舉辦紀念儀式的經驗,圍繞與紅色文化相關的人物、事件、節日開展各項紀念活動,通過程序設置、紀念符號設置(如設置國家公祭鼎、頒發紀念章、頒發榮譽勛章等)、領導人講話等形式體現黨對紀念儀式的主導權,通過莊嚴肅穆的紀念儀式鄭重傳達黨的政治主張,使廣大群眾共享紅色記憶,進而使其自覺維護黨的領導、自覺投身實現中國夢的實踐。我們還要注意發揮地方主動性,促使地方黨委政府響應黨中央號召,為紀念儀式適當融入本地特色,在深挖本地紅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舉行地方性紀念儀式。

2.建立紀念儀式反饋機制。紀念儀式反饋機制能夠有力保障紀念儀式的設計者與參與者之間的交流互動,可以在了解儀式參與者體驗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紀念儀式設計。設置紀念儀式反饋機制有助于紀念儀式實施者及時收集、整理各種意見建議,充分了解紀念儀式實施效果,總結經驗教訓,提升下一次紀念儀式的效果。同時,要把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運用于紀念儀式反饋機制,及時掌握輿情動態,為紀念儀式增強紅色文化認同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

3.完善紀念儀式法律制度保障。紀念儀式的紀念對象、舉辦主體具有多樣性,必須嚴格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內容形式展開,因此黨和國家需要在總結歷史經驗、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訂相對統一的法律制度,使各類紀念儀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章可循。例如,以立法形式確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等相關紀念日,就是把紅色文化紀念活動上升到國家意志高度的有益嘗試,《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等法律則能夠以法律形式保護英雄烈士這一紅色文化的紀念符號。此外,相關政府部門要注意建立相應的預測、監督、問責機制,為開展紀念儀式、鞏固紀念儀式效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參 考 文 獻〕

〔1〕馬振清,蔣雪蓮.紀念儀式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價值呈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2):18-22.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5.

〔3〕孫和平,等.四川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2.

〔4〕劉波亞.紅色文化認同的政治邏輯〔J〕.甘肅社會科學,2016(04):168-172.

〔5〕安東尼·D.史密斯.全球化時代的民族與民族主義〔M〕.龔維斌,良警宇,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157.

〔6〕保羅·康納頓.社會如何記憶〔M〕.納日碧力戈,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閆伊默.儀式傳播與認同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118-119.

〔8〕愛彌爾·涂爾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敬東,汲 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518.

〔9〕陳金龍.中國共產黨紀念活動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10〕田旭明.發揮國家紀念儀式在涵育核心價值觀中的載體功能〔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7(01):64-68.

〔11〕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反對歷史虛無主義〔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7:234.

〔1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

〔13〕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

〔14〕翟光勇,李 婷.紀念空間的網絡化轉型及其文化影響〔J〕.中州學刊,2019(02):167-172.

責任編輯 王亞峰

猜你喜歡
宣傳教育黨史
廣泛開展“四史”宣傳教育
發揮地方志作用抓好黨史學習教育
紙游黨史碼上學習
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
黨史篇
金融風險防范宣傳教育
探析博物館發揮宣傳教育職能的路徑方法
黨史展廳設計
探析博物館發揮宣傳教育職能的路徑方法
新時期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要有所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