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時期的文化動員及其啟示

2019-12-26 01:51王志峰劉娟娟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19年6期
關鍵詞:抗日戰爭啟示中國共產黨

王志峰 劉娟娟

〔摘要〕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化動員達到史無前例的高潮,尤其是戲劇動員,在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運動、鼓勵群眾生產交糧、動員群眾擁軍參軍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戲劇動員促發了群眾對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喚醒了群眾的民族意識,促進了群眾對抗戰的支持。新時代,堅持黨的領導,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自覺承擔起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既是中國共產黨文化動員的要旨,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標。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文化動員;戲劇動員;啟示

〔中圖分類號〕K26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203(2019)06-0045-04

文化動員是動員系統的一種獨特形式,是指政黨、政府等動員主體,為了實現特定的政治目的,采用多種文化方式,對人民群眾這一客體進行動員,以獲得民意支持、凝聚社會人財物資源、促進重大決策實施的行為和過程。文化動員的最大優勢在于它能夠在短時間內調動人們的情感支持和物質支持,并將其聚集在一起形成強大的合力。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化動員達到史無前例的高潮,尤其是戲劇動員,不僅對加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動員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供了有益啟示。

一、抗戰時期文化動員的形式和內容

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意識到“要支持長期的戰爭,要促成各部門的進步”,“必須動員群眾,喚醒他們,教育他們”, 〔1 〕480-481戲劇便是文化動員中強有力的武器之一。為更好地利用戲劇宣傳共產黨的政策,達到動員群眾的目的,根據地的戲劇作品大都和當時人民的生產生活、根據地的中心任務緊密結合?!懊總€劇本要以它所觸及的那個問題的政策為核心,通過我們的創作,向群眾宣傳和解釋革命的政策”,“要適合當時當地的具體要求,服從當時當地的政治任務”。 〔2 〕這些戲劇作品激發了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熱情,并掀起了宣傳動員的熱潮。

(一)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

戲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深刻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野蠻罪行。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主要展現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迫使人民群眾離開家鄉、到處流亡的場景,以此喚起人們抗日救亡的熱情。這部劇從城市演到農村、部隊演到機關,場場都座無虛席。劇中“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在群眾中反響強烈,因其極具宣傳動員效果,被當時戲劇界稱為“好一記鞭子” 〔3 〕?!斗畔履愕谋拮印肥强箲鹌陂g觀眾反響最熱烈、影響最大的一部歌劇作品。1937年8月,西北戰地服務團把民間流傳的秧歌改編成《打倒日本升平舞》,在廣場和舞臺分別演出,號召全國人民總動員,打倒日本侵略者和漢奸。在1940年“五卅慘案”紀念日,遼縣組織了30次農村劇團大會演,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極大地鼓舞了群眾抗日斗志。諸如此類的戲劇作品,不僅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罪行、宣傳了抗日救國思想,而且激發了社會各階層群眾的抗日熱情。

(二)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運動

各根據地發動群眾大力開展減租減息運動,戲劇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動員和宣傳作用?!墩諟p不誤》以華中根據地初建時期減租減息斗爭為主要內容,成為當時鹽阜許多地方在減租減息運動前動員群眾的主要劇目。眉戶劇《王德鎖減租》反映了晉綏根據地減租減息運動的狀況,中間穿插了變工互助和民兵建設等話題,在七月劇社二隊首演之后,幾乎所有根據地的每個劇團都演出過。該劇通過對劇中人物的生動刻畫,使根據地減租減息運動的實際情況得以再現。1944年,山東解放區創作的《群策群力》,描寫了解放區的減租減息運動。這些劇目喚起了根據地人民的斗爭精神,促進了根據地減租減息運動的順利開展。

(三)鼓勵群眾生產交糧

為動員根據地群眾大力發展生產,積極繳稅納糧,戲劇工作者創作了許多鼓勵群眾生產交糧的劇目?!缎置瞄_荒》是魯藝文工團以群眾生產生活為素材創作的第一個小型的秧歌劇,1943年春節演出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該劇生動表現了邊區熱氣騰騰的大生產運動,熱情歌頌了“邊區人民吃得好來,穿也穿得暖,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4 〕,毛澤東也稱贊他們“像個為工農兵服務的樣子” 〔5 〕?!兑欢浼t花》《互助好》利用群眾所熟悉和愛好的形式鼓勵生產開荒和宣傳自衛政策,表揚勞動英雄?!秳訂T起來》號召群眾“還要多送些公糧,給咱政府隊伍上。人人參加自衛軍,準備力量,打日本鬼和那反動分子,保衛咱豐衣足食的好家鄉” 〔6 〕。晉察冀獨幕劇《糧食》真實地再現了抗戰最困難階段敵后斗爭形勢的復雜局面,歌頌了敵后廣大群眾按時按量上繳公糧,為抗戰勝利和抗日根據地發展壯大提供了可靠保障。這些戲劇“不但娛樂了群眾,而且教育了群眾,使那些原來積極勞動的人們更加提高生產的熱情” 〔7 〕。

(四)動員群眾擁軍參軍

抗戰期間,很多戲劇作品都是根據當時的人物、事件或中心任務而創作,與邊區的社會生活、抗戰的現實、廣大群眾的生產和斗爭緊密相聯,而動員群眾參軍參戰無疑是一以貫之的核心任務。在聯歡會、宣傳周、慶祝大會等各種重大的節日和場合,都能看到專業和民間劇團的精彩演出。延安“魯藝”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就創作出30余部反映抗戰的劇目,組織了100多場公演晚會。如太岳陽城的固隆劇團編演的《參軍去》《擁軍》,使群眾對共產黨的民主政權更加認同,對共產黨的政策更加了解,對八路軍更加擁護?!肮伯a黨是咱的救命人” 〔8 〕231這樣的唱詞反映了群眾的心聲,表達了群眾對共產黨的擁護??谷辗搭B斗爭時自編的《血染口子里》,歌詞更加通俗,“慰勞車隊最應當,八路軍前線把敵抗,鞏固咱們的后方,安居樂業把幸福享” 〔8 〕102,表現出邊區人民對于英勇八路軍的熱愛與擁護的心情。這些劇目不僅僅在動員參軍和擴軍之前進行,而且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進行演出,配合征兵工作進行,達到了很好的宣傳動員效果。

二、抗戰時期文化動員的影響和效果

“當前,政治形勢所要求于戲劇運動的,是如何啟發、團結廣大民眾士兵,在克服困難、迎接光明的這一主題下動員起來” 〔9 〕。經過中國共產黨改造、發展后的戲劇,被賦予了新的主旨和內涵,已經成為其構建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在根據地的戲劇動員中,群眾成為劇中的演員,其民族意識和思想覺悟被充分調動,抗戰救亡熱情被大力激發,大家充分“意識到原來打鬼子冷槍,摸偽軍崗哨,支前抬傷員,生產公糧對整個民族和國家有如此大的意義” 〔10 〕。

(一)促發了群眾角色的重新定位

抗戰期間,華北根據地的戲劇團有意識地大量吸收農民參與演出。1944年,山西遼縣五里墩村在排練秧歌《翻身樂》時,146戶家庭參與演出的就達122戶,接近村里總戶數的84% 〔11 〕。1945年,在河北平山縣回舍鎮的秧歌大會上,青年壯漢身穿紅色大褂、畫著臉譜,青年婦女則身著色彩鮮艷的戲服,拿著紅旗一對一對地向會場集中。會場人山人海,場面威武震撼,人們不再是劇目的旁觀者,而是創作者和演出者,其生活、情感與劇中人物和情節融合在一起,從而更容易認同和接受戲劇所要傳達的思想、宣傳的政策和介紹的形勢,“這樣的組織民眾,其進程是無形無影的,因之效果比較大” 〔12 〕。因此,戲劇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通過充分發揮意識形態功能,把黨的執政理念逐漸滲透到群眾的思想中,成為他們實現自我教育的有力武器。

(二)喚醒了群眾的民族意識

抗戰期間,反抗日本帝國主義、實現民族獨立的主題一直貫穿于戲劇創作的始終。以戲劇這種“藝術的武器來教育廣大民眾,與敵人的奴役文化展開無情的斗爭”,“廣大人民的智慧是空前地提高了,對民族的觀念,有了新的認識;對敵人的仇恨,逐步提到有我無敵,有敵無我的地步”, 〔13 〕廣大群眾的民族意識在不同程度上被喚醒。秧歌劇《松花江上》是由傳統劇目《打漁殺家》改編而成,故事情節也由“抵制官僚”變為“殺敵抗日”。該劇將簡單的個人復仇上升到民族大義的高度,切實突出了戲劇動員的新主題。劇情也更加貼近群眾生活實際,能夠引起群眾的共鳴,使他們認識到在與漢奸、惡霸、舊官僚斗爭的過程中僅憑一己之力難以成功,要想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必須加入革命的浪潮中,緊緊依靠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才會贏得最后的勝利??梢?,戲劇不僅僅是鄉村群眾的消遣娛樂,更是喚起他們民族意識的動員手段,為根據地各項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三)促進了廣大群眾對抗戰的支持

為達到廣泛動員群眾、加強群眾對抗戰支持的目的,必須“把戰爭的政治目的告訴軍隊和人民” 〔1 〕276,必須使每個人“都明白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們有什么關系” 〔1 〕276,才能“造成抗日的熱潮,使幾萬萬人齊心一致,貢獻一切給戰爭” 〔1 〕276。通過戲劇動員,廣大群眾不僅以各種形式積極支持抗戰,主動捐款捐物,而且自覺自愿參軍入伍,使軍隊不斷發展壯大,為持久抗戰提供了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1943年,隨著延安新秧歌運動的出現,秧歌劇成為進行政治宣傳的主要形式,其中很多劇目均有送家人參軍的情節,街頭劇《當兵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觀眾在觀看此類劇目后,上前線光榮、逃避當兵可恥的思想被不斷強化,廣大青年踴躍報名參軍,過去那種“好男不當兵”的流言,被“好男兒上前線”的豪言壯語所代替。在延安的一次戲劇演出過程中,受到感染的觀眾紛紛傾囊相助,一個小女孩“手撐到募捐箱前,五分,兩毛,一元,喂著募捐箱的肚子” 〔14 〕473,一個工人“把今天得來的工錢捐給前方將士” 〔14 〕473。以上類似的場景經常出現在演出現場,充分發揮了戲劇動員的社會效應。

三、文化動員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現實啟示

戲劇文化在抗日戰爭年代發揮著活躍軍民身心、動員組織群眾、凝聚根據地人心、提高八路軍素質的重要作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可以從抗戰時期戲劇動員工作中汲取經驗,得出有借鑒意義的重要啟示。

(一)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

抗戰時期,根據地的戲劇動員之所以影響廣泛、成效顯著,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對戲劇工作的有力領導。在利用戲劇動員群眾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構建了覆蓋邊區各鄉村的、健全的文化動員領導機構,制定了嚴格的組織章程和政策法規,組織嚴密、紀律嚴明、計劃周詳,為持久抗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要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前進,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 〔15 〕。一是必須切實擔負起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治責任,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動權,明確文化工作的綱領目標,確保文化改革發展沿著正確道路前進,這是推進文化建設改革的必然要求和思想保證 〔16 〕。二是加強文化領域黨組織建設。我們要毫不放松地加強文化領域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其在文化建設中的核心領導和戰斗堡壘作用,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文化建設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實施。三是加強黨委對文化工作的統一領導。各級黨委要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來謀劃文化建設,把文化建設納入黨委議事日程,建立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使命。

(二)必須堅持群眾的主體地位

民眾的廣泛參與是文化動員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礎 〔17 〕??箲饡r期,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思想引領,找到了革命建設的科學理論和主體力量。在抗戰時期戲劇動員工作中,根據地軍民自編自導自演,使戲劇具有鮮明的群眾性和民間性。人民群眾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 〔18 〕。戲劇動員采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年節、廟會等節日進行演出,符合人們的欣賞習慣,成為當時廣大農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抗戰時期戲劇動員的實踐告訴我們,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要走群眾路線,與人民同行。一是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和依靠人民群眾的主體觀。只有以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立足點,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以人民為文化表達的主體,以人民的認可接受程度作為評判文化的一把標尺,才能使社會主義文化發揮最大的正能量。二是要注重文化建設的大眾化。離開人民群眾的生產與生活,文化就會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喪失發展的生機與活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出層次性、時代性的特點。文化工作者只有準確把握社會文化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才能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創造出更多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優秀文化成果。三是要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創造的主動性。相關部門要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參與文化創造的積極性,努力營造鼓勵文化創造的良好氛圍,及時總結來自群眾的生動鮮活的文化創造經驗,推廣大眾文化優秀成果,讓蘊藏于人民群眾中的文化創造活力得到充分發揮。

(三)必須自覺承擔起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

抗戰時期的文化動員之所以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是因其適應了全民抗戰的大背景,反映了抗日救國、民族振興的主題。戲劇動員作為文化動員的一種宣傳方式,以緊緊圍繞和服務抗戰為主題,從革命戰爭、生產勞動、反封建斗爭到學習文化、改造落后、破除迷信等,將抗戰與各種政治任務緊密結合。無論具體內容和情節如何變化,戲劇的主題幾乎是不變的,“就是對于抗戰勝利和新民主主義完全實現路程中物質和人類困難的克服” 〔19 〕。當時的知識分子創作了大量文藝作品,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戰政策,號召廣大群眾投入抗戰洪流中,從而使邊區的戲劇動員得到了蓬勃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5 〕的號召。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當今時代發展趨勢和我國文化發展方向的科學把握,體現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覺。當前,加強先進文化建設,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實現。我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必須形成與民族復興相適應的文化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文化建設必須密切關注和服務于這個時代的主題,充分發揮文化影響人們的思想和情感、更新人們的價值觀、激發人們的潛能和活力的社會功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期使社會主義文化在新時代大放異彩,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動力。

〔參 考 文 獻〕

〔1〕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孫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16.

〔3〕戴知賢,李良志.抗戰時期的文化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258.

〔4〕任 文.紅色延安口述·歷史系列:永遠的魯藝:上冊〔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4:85.

〔5〕劉 谷.晉察冀革命文化藝術發展史〔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103.

〔6〕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332.

〔7〕孫照海.陜甘寧邊區見聞史料匯編:第2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298-299.

〔8〕山西省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山西文藝史料第三輯:晉冀魯豫邊區太行、太岳部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61.

〔9〕劉桂林.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宣傳〔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53.

〔10〕晉察冀日報史研究會.1938-1948《晉察冀日報》通訊全集:1943年卷(上)〔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2:311.

〔11〕河北省文化廳文化志編輯辦公室.晉察冀、晉冀魯豫鄉村文藝運動史料〔Z〕.石家莊:河北省文化廳文化志編輯辦公室,1991:186.

〔12〕賈冀川.解放區戲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85.

〔13〕劉增杰,王文金.抗日戰爭時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據地文學運動史料〔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147.

〔14〕唐正芒.中國西部抗戰文化史〔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

〔1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

〔1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

〔1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428.

〔18〕本書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

〔19〕太行革命根據地史總編委會.太行革命根據地史料叢書之八——文化事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160.

責任編輯 芳 曄

猜你喜歡
抗日戰爭啟示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法作品選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9月歷史大事記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勝利閉幕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孩子們的抗日戰爭
孩子們的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紀念群雕的規劃創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