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腸內排列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有效性

2019-12-27 09:00官小軍
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9年4期
關鍵詞:小腸腸梗阻排氣

官小軍

(高州市石鼓鎮祥山衛生院,廣東 高州 525252)

粘連性腸梗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急腹癥,在各類腸梗阻患者中占25%-40%[1],以往主要采用傳統腸梗阻術治療,該術式可解除粘連,緩解臨床癥狀,但很多患者術后發生了再粘連。近年來小腸內排列術的應用范圍逐漸拓展,在預防和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不僅手術成功率較高,同時臨床療效也比較好,因此目前臨床上建議采用該術式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小腸內排列術對其進行治療,現在對其治療過程與結果進行回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本文以50例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2018年3月-2019年3月之間收治。隨機對其進行分組,對照組25例與觀察組25例,對照組男性14例,女性11例,其年齡最小為23歲,最大為66歲,平均年齡為(44.25±3.56)歲;病程在1 d-4 d之間,平均為(2.7±0.6)d,觀察組男性13例,女性12例,其年齡最小為22歲,最大為64歲,平均年齡為(44.18±3.47)歲,病程在1 d-5 d之間,平均為(2.9±0.67)d。組間各項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等均衡性良好(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傳統腸梗阻手術,對患者實施麻醉后,切口選在左側經腹直肌,定位梗阻位置后松解粘連,以避免腹膜、腸壁漿膜層等位置再次受到破壞。觀察組行小腸內排列術,選擇與對照組相同切口,鈍性分離粘連腸段,從鼻腔將全小腸減壓管置入胃內,觸及腹腔胃外側。從十二指腸與屈式韌帶等位置沿小腸內將其排列置盲部位。反復沖洗腹腔,排列小腸,固定鼻部,探查后如無腸管扭轉則關腹。術后2周檢查恢復情況,如不存在腸梗阻,可拔除全小腸減壓管。

1.3 觀察指標[2]統計組間各項臨床指標,如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文中各數據均用t檢驗(計量資料),或行卡方檢驗(計數資料),分別將其表示為均數±標準差(Mean±SD)、率(%),使用統計學軟件為SPSS 20.0,如結果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指標對比 從本次研究結果(表1)可見,對比兩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觀察組均明顯優對照組(P<0.05)。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指標比較(Mean±SD)

2.2 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治療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1/25),1例患者出現了腹瀉,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8.0%(7/25),其中有腹瀉4例,新發腸粘連3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5.357,P=0.021)。

3 討論

在腹部手術中術后粘連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也是造成腸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癥狀嚴重的患者甚至需要手術才能治療,然而術后可能再次發生粘連,引發嚴重的惡性循環。目前該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本研究中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行傳統手術與小腸內排列術治療,治療后對比臨床療效與并發癥發生率可以看出,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同時兩組術后并發癥差異明顯,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與傳統手術相比,小腸內排列術用于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更加確切。從上述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腸梗阻導管具有較好的韌性,可保證排列的自然性,不會出現銳角、折疊等問題,因為固定腸管折角時可能會出現銳角,這是造成梗阻的重要原因。手術過程中實施鈍性分離過程中,應多注意對腸管的保護,并將支架管固定好,充分游離盲腸,術后早期于小腸管內行減壓處理,排列時要避免出現死角,術后要注意反復清洗腹腔,確保清洗徹底,以便降低術后腹腔粘連發生率[3,4],有利于提升臨床療效。

總之,采用小腸內排列術對廣泛粘連性腸梗阻進行治療,可獲得明顯臨床療效,同時操作簡單,安全可靠,可將其作為治療該病的首選術式。

猜你喜歡
小腸腸梗阻排氣
粘連性腸梗阻,你了解多少
一根小腸一頭豬
養好女人小腸經
成人先天性小腸旋轉不良長期誤診1例
小腸克羅恩病臨床診治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30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術后早期粘連性腸梗阻36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與護理腸梗阻28例
堀場制作所的新型排氣流量計
堀場制作所的新型排氣流量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