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續護理在慢性傷口患者出院后護理中的效果

2019-12-27 09:00閔靜
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9年4期
關鍵詞:傷口出院家屬

閔靜

(武漢市武昌區中華路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湖北 武漢 430061)

慢性傷口的主要表現是潰瘍,可分為靜脈性、動脈性、糖尿病性、壓力性和創傷性5種[1]。這些傷口受多種因素影響,愈合較為緩慢,治療周期較長,部分患者直接在傷口稍微好轉的情況下選擇出院在家護理,但因缺乏專業的護理經驗,導致延誤患者康復,甚至引發傷口惡化,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一定的影響[2]。對此本院選取48例患者進行研究,觀察對此類患者實施延續護理的應用效果。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本院收治的慢性傷口患者納入本次研究,選取48例出院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就診時間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間。依據患者出院后護理方式的差異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4例。兩組患者的男女性別比例分別是13:11、14:10;年齡范圍在16歲-48歲、18歲-50歲,平均年齡為(32.1±3.3)歲、(31.9±3.5)歲。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經統計學檢驗提示P>0.05,可以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性護理干預,即在患者出院時予以患者日常傷口護理的必需品,教會患者正確的護理方式,加強對患者的出院指導和健康宣教;而研究組則予以延續性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①由社區內的在職護士組成延續護理小組,在患者出院前先依次對患者的傷口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根據每位患者的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并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護理計劃中的每項措施的實施步驟,教會患者及其家屬日常換藥、護理的具體步驟,先讓患者家屬參觀整個換藥的過程,然后實際操作一遍,由護士在旁進行糾正和指導;②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換電話、微信或QQ等聯系方式,教會患者家屬如何測量患者傷后的長度、面積,待患者出院后定期向護士上傳患者傷口的圖片,護士根據患者患者傷口的情況予以一定的建議和指導,而患者及其家屬也可向護士咨詢傷口護理方面的困惑;③護士按照每位患者制定的護理計劃定期對患者實施上門回訪,考察患者的傷口愈合的實際情況,及時修改或調整患者的護理計劃。

1.3 觀察指標 參考壓瘡愈合評估表(PUSH)對患者護理前后的傷口愈合情況進行量化評分分數的高低與愈合情況呈負相關性;結合護理前后傷口的面積大小計算傷口面積縮小率,公式=(前后面積差÷護理前面積)×100%。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21.0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Mean±SD)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數據有差異。

2 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傷口縮小率和PUSH評分間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傷口改善情況更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情況的比較(Mean±SD)

3 討論

慢性傷口是指患者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創面在經過長達1個月的治療后仍無法愈合的傷口,該類傷口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傷口感染、靜脈功能不全、全身性疾病和周圍血管性疾病等,嚴重干擾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于此類患者如何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促進傷口的愈合尤為關鍵[3]。

延續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干預模式,它讓護理工作不再受地域的限制,直接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為重點制定系統化、個性化的護理方式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如今,已被廣泛運用在康復護理中。本研究發現,對研究組患者實施延續護理后,患者的傷口縮小率和PUSH評分均得到顯著的改善,且改善效果遠優于對照組。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出院后可通過公共信息平臺與醫護人員之間取得聯系,咨詢慢性傷口患者日常護理中的存在的問題和方法,也方便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傷口愈合情況進行追蹤調查,及時調整護理計劃,維護患者健康。另外護士還可以根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定期對患者上門回訪,實時考察患者的愈合情況,對患者日常護理情況起到監督的作用,促進患者遵醫行為的提高;同時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充分發揮社區醫院的作用,促進服務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對慢性傷口患者實施延續護理可以有效地促進患者傷口愈合,改善患者生活和生存質量,應用價值顯著。

猜你喜歡
傷口出院家屬
為什么傷口愈合時會癢?
擋風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屬訴至法院獲賠償
為什么在傷口上撒鹽會疼?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個月后復診結果分析
南平市婦聯關愛援鄂醫護人員家屬
河北鄉村端午文藝活動慰問農民工家屬
那只給我帶來傷口的大橘
傷口“小管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軍人傷病員出院跟蹤隨訪的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