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及有效性分析

2019-12-27 09:00胡博李立莉李居獻
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9年4期
關鍵詞:循證溶栓心肌梗死

胡博,李立莉,李居獻

(江蘇省沛縣人民醫院,江蘇 沛縣 221600)

本文筆者為了觀察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效果,通過對78例患者進行分組比較,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在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1月-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雙盲法進行分組,設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9例。對照組共39例患者,男性占21例,女性占18例,年齡最小41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56.81±4.58)歲。研究組共39例患者,男性占24例,女性占15例,年齡最小37歲,最大79歲,平均年齡(55.12±4.89)歲。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數據分析發現,差異不大,P>0.05,可分組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39例給予常規護理,密切監測生命體征,進行簡單的健康宣教,關注患者心理狀態并進行適當干預。研究組的39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配合循證護理干預,具體方案如下:(1)組建循證小組。由護士長、責任護士以及主治醫生等組成循證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小組成員培訓,要求其熟練掌握循證護理的基本原則及相關知識,提高其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強化其責任意識,秉承著嚴謹、認真的態度,高效開展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提出循證問題。小組成員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詢問專家學者,結合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護理愿望及病情,提出循證問題,并且根據問題檢索資料和文件,找出可行的解決措施,制定護理方案,指導護理實踐。(3)循證護士綜合素質的培養。循證護理人員對心肌梗死的定義、各種誘發因素、診斷標準、各種臨床表現、治療方案有深刻認識。針對心功能分級,制定各項護理措施?;A護理、健康宣教有效且各有特色,技術操作水平過硬。熟悉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標及潛在風險表現,提高潛在風險預測性。訓練肢體語言,加強人性化護理。加強溝通技巧,心理護理到位。訓練各種搶救技術,提高搶救成功率等。(4)實施循證護理。第一,病情護理: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且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特別是心律失常,對此,護理中,應該加強對病人的病情監測,提前做好搶救等準備,觀察臉色及脈搏有無異常,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通知主治醫生,對癥處理,以免出現嚴重后果。第二,基礎護理:保持皮膚干凈整潔,協助患者翻身,預防壓瘡。長期臥床患者,叮囑患者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預防便秘。便秘者,必要時予以灌腸治療。第三,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食用營養價值高的食物,遵循少量多餐的基本原則,以半流質、流質飲食為主,且多吃易消化的食物。第四,便秘護理:患者便秘,排便時會用力,易誘發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所以便秘護理對于心肌梗死病人尤為重要,具體措施:給予心理護理,預防恐懼造成的大腦皮層抑制便秘作用,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易消化飲食,少食多餐,以流質、半流質逐步過渡到軟食,溫水泡腳每晚一次,一次15 min,以刺激足底小腸、結腸、肛門等反射區血液循環,促進腸蠕動。給予腹部順時針按摩,早晚各一次,促進腸蠕動。每日評估便秘情況,根據便秘程度,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如輕度每日早上飲蜂蜜30 mL或香油30 mL加溫開水適量,嚴重者用開塞露通便或口服通便藥:便塞停、舒秘膠囊等或灌腸。必要時人工取便。第五,疼痛護理:立即肌內注射50 mg-100 mg杜冷丁,觀察疼痛的部位以及性質,記錄持續時間,按照2 L/min-5 L/min標準給予鼻導管吸氧處理,早期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癥狀,減輕心臟負擔,而且可縮小心肌梗死的范圍,對改善預后有積極作用。第六,溶栓護理:密切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如心律、血壓、心率、體溫等,準確判斷各種心律失常,指導臨床用藥,特別是溶栓后2 h內,監測溶栓暢通狀況,溶栓后,胸痛癥狀基本消失,溶栓后2 h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酶學改變,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到14 h內或者16 h內。密切留意溶栓的各類并發癥,其中,出血是常見并發癥,檢查皮膚黏膜是否可見出血點、紫斑,穿刺局部有無出血,特別是腦內、消化道以及泌尿道。第七,心理護理: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的特點,很多患者一時難以接受自己的病情,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因此,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介紹疾病知識,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回答其提出的問題,盡量滿足患者合理需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保持樂觀心態,穩定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告訴其成功案例,增強其抗病信心。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且觀察患者住院時間,另外調查滿意度(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滿意)。

1.4 統計方法 將相關數據錄入SPSS 20.00軟件中進行分析,均數±標準差(Mean±SD)和例(n)、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予以t和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并發癥 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n=39)

2.2 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住院時間(8.91±1.38)d,護理滿意度(92.51±4.58)分,對照組分別為(12.47±2.78)d、(87.34±5.83)分,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研究證實,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時,NT-proBNP水平可輔助危險分層,也可判斷預后,是一個敏感指標。一般情況下,急性心肌梗死胸痛3 h內,NT-proBNP水平開始升高,胸痛后24 h-36 h,達到高峰[1,2]。另外有研究顯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FGF21)水平明顯比非急性心肌梗死者高,隨后發現,30 d內再發生心肌梗死者在首次心肌梗死后7 d血清FGF21水平比未再發心肌梗死者高,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高血清FGF21水平是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的一個獨立影響因素[3,4]。急性心肌梗死診治中,合理的護理對改善預后有積極作用[5]。循證護理是指護理計劃中,護理人員明確地、審慎地、科學地融合科研結論、臨床經驗以及患者愿望,獲取結論,為臨床護理正確決策提供依據[6,7]。循證護理屬于新型護理模式,強調以人為本,注重護理的系統性及連續性[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采用循證護理,在成立循證小組的基礎上,提出循證問題并制定可行的護理方案,著眼于多個方面進行護理干預,促使患者早日康復。本研究通過比較發現,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而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循征護理的應用價值高,建議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循證溶栓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的臨床特征分析
《循證護理》稿約
循證護理在新生兒靜脈采血中的應用
急性腦梗死動脈溶栓治療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精確制導 特異性溶栓
急性腦梗死早期溶栓的觀察與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
中醫藥防治心肌梗死:思考與展望
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作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