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課本里的愛:感恩生命,感謝有你

2019-12-30 01:43葉紹繼何翠
意林繪閱讀 2019年12期
關鍵詞:賈平凹桃樹名師

葉紹繼 何翠

人生之路走得堅實,只因我們心中有愛。愛是延續的河流,流淌著人與人之間的綿綿情意。就像樹葉對于根的感謝,花朵對于陽光、雨露的感謝,人懷感恩之心,讓生命中接收到的哺育,得到的溫暖,蒙受到的無私,都成為照耀在生命中的光芒,折射到人間,在感恩的表達中真切地活著。感恩節到來之際,讓我們跟著名家的成長經歷,用文字書寫感動,用生命創造價值,用智慧追尋夢想。

老王(節選)

文/楊 絳

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么高。也許他平時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他“嗯”了一聲,直著腳往里走,對我伸出兩手。他一手提著個瓶子,一手提著一包東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么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名師對對碰:楊絳的《老王》是一篇回憶性文章,記敘作者過去同老王交往中的幾個生活片段。老王是一個不幸的三輪車夫,因為在北京解放后沒有加入組織而落伍,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他物質上艱苦,精神上凄苦。因為是單干戶,沒有組織,思想上懷有極大的恐懼,這是老王最大的不幸。老王也是一個極其善良的人。他愿意給作者家送冰塊,車費減半;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接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總覺得欠了人情,以至在去世前一天,“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還硬撐著拿了香油、雞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上門感謝作者。這里節選的就是這一情景。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不幸而善良的老王,是不是值得我們深深地思考?

一棵小桃樹(節選)

文/賈平凹

雨還在下著,我的小桃樹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扎起來,一樹的桃花,一片,一片,濕得深重,像一只天鵝,眼睜睜地羽毛剝脫,變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剎那,我突然看見那樹兒的頂端,高高的一枝兒上,竟還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嫩黃的,嫩紅的,在風中搖著,抖著滿身的雨水,幾次要掉下來了,但卻沒有掉下去,像風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燈,閃著時隱時現的嫩黃的光,嫩紅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小桃樹??!我該怎么感激你,你到底還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會開嗎?你開的是灼灼的嗎?香香的嗎?我親愛的,你那花是會開得美的,而且會孕出一個桃兒來的;我還叫你是我的夢的精靈兒,對嗎?

名師對對碰:賈平凹的《一棵小桃樹》描寫一棵在逆境中誕生,在逆境中成長,經歷風雨仍然頑強生存的小桃樹,贊頌小桃樹同命運頑強抗爭的精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一棵小桃樹的頑強生長,抒寫自己的理想和情志。作者明寫一棵小桃樹及其生存環境,卻很自然地讓人聯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臨的那個年代,讓讀者從中品味到小桃樹的成長經歷與賈平凹成長經歷的相似之處,從而揭示了一個生活哲理:不屈不撓地奮斗,定會戰勝磨難,創造出美好的未來。作者對小桃樹頑強生命力的贊美,反映了自己對美好未來、對人生理想的執著追求。

這里節選的是文章結尾兩段,描寫小桃樹在暴雨中“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扎起來”,但“那樹兒的頂端,高高的一枝兒上,竟還保留著一個欲綻的花苞”,“在風中搖著,抖著滿身的雨水,幾次要掉下來了,但卻沒有掉下去”,堅強地挺立著,這讓作者非常感動,也深受啟發,感悟到人生哲理。因此,我們不僅要感恩給我們幫助的親人、同學、老師及其他所有人,還要感恩社會和自然,感恩生活給我們的啟迪。

母親,我不識字的文學導師(節選)

文/梁曉生

我心里內疚極了,一轉身跑出去。我沒有用母親給我的那兩元錢買《紅旗譜》。

幾天后母親生了一場病,什么都不愿吃,只想吃山楂罐頭,卻沒舍得花錢給自己買。我就用那兩元錢,幾乎跑遍了道里區的大小食品商店,終于買到了一聽山楂罐頭,剩下的錢,一分也沒花。

母親下班后,發現了放在桌上的山楂罐頭,沉下臉問:“誰買的!”

我說:“媽,我買的。用你給我的那兩元錢為你買的?!闭f著將剩下的錢從兜里掏出來也放在了桌上。

“誰叫你這么做的?”母親生氣了。

我訥訥地說;“誰也沒叫我這么做,是我自己……媽,我今后再也不向你要錢買書了!”

“一聽罐頭,媽吃不吃又能怎么樣呢?還不如你買本書,將來也能保存給你弟弟們看……”

“我……媽,你別去做活了吧!”我撲在母親懷里,哭了。

今天,當我竟然也成了寫書人的今天,每每想起兒時的這些往事以及這份特殊的母愛,不免一陣陣心酸。我在心底一次次呼喊:我愛您,母親!

名師對對碰:文章情感真摯,運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刻畫出偉大母親和知恩兒子,使得讀者深深為故事所打動。母親雖不識字,但她崇尚文化,生活再艱辛也支持孩子讀書。沐浴在這樣偉大的母愛中的孩子,自然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如饑似渴地吸收一切有營養的知識,最終成為一位作家。由此可見,父母的文化程度在家庭教育中固然起著重要作用,但絕對不是決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指引正確的人生方向。母親用微薄的工資,全力支持培養孩子讀書的熱情,懂得感恩的孩子,會把父母之于自身的愛回報給父母,并且努力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回報父母,報答父母。

多年父子成兄弟(節選)

文/汪曾祺

父親對我的學業是關心的,但不強求。我小時候,國文成績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時得佳評,他就拿出去到處給人看。我的數學不好,他也不責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畫畫,我小時也喜歡畫畫,?但他從不指點我。他畫畫時,我在旁邊看,其余時間由我自己亂翻畫譜,瞎抹。我對寫意花卉那時還不太會欣賞,只是畫一些鮮艷的大桃子,或者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瀑布。我小時字寫得不錯,他倒是給我出過一點主意。在我寫過一陣“圭峰碑”和“多寶塔”以后,他建議我寫寫“張猛龍”。這建議是很好的,到現在我寫的字還有“張猛龍”的影響。

名師對對碰:本文作者記述了父親與自己、自己與兒子之間那種親近、溫馨、平等的關系,文章提出了許多頗具教益的觀點,對于招待人們如何“做父親”,如何處理好家庭父子關系提供了良好的借鑒。語言生動、簡練,體現了“短篇高手”汪曾祺先生一貫的幽默風趣風格。做父親的能盡量保持一點童心,與兒女處成兄弟一般的關系,或許是父子人倫一種較高的境界。那么,推而言之,多年夫妻能否成兄妹?多年母女能否成姐妹?倘如是,人間親情將更溫馨、更融洽。

其實,父子關系是很微妙的。中國的父子一般是缺乏溝通的,大多時候是互相的心領神會。就這樣在沉默中,雙方度過一生。臨了,回頭一看,說是父子,莫若兄弟!

猜你喜歡
賈平凹桃樹名師
落葉
捉魚摸鱉的人
河邊的桃樹
桃樹秋管 來年豐收
桃樹咋樣冬剪好
西安這座城
月跡
桃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