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感生神話”天命觀及其歷史書寫

2020-01-02 10:09許珂
信陽農林學院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始祖黃帝司馬遷

許珂

(淮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旅游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所謂感生,即感天而生?!笆侵概硬⑽磁c男性交合,而是有感于(或感應、或接觸、或目睹、或吞食)動物、植物、無生物等,竟神秘地懷孕生子?!盵1]126-130《史記》中所記載的感生神話有:簡狄生契、姜原生后稷、女脩生大業、褒姒出生、劉媼感天生漢高祖以及由感天而生演變的薄姬夢蒼龍據腹生文帝和王夫人夢日入懷生武帝。清代學者梁玉繩曾對司馬遷將感生神話寫入《史記》表示質疑:“一似帝王豪杰俱產生于鬼神異類,有是理乎?”[2]45實際上,殷周始祖的感生神話都能在古籍中找到歷史淵源,司馬遷只是在表述上稍作修改;而秦始祖和漢高祖的感生神話卻是太史公根據時代需求自己創造的。本文以《史記》中感生神話為考察對象,通過研究司馬遷對感生神話材料的處理,窺探司馬遷的天人思想、大一統的歷史觀及其文化形成。

1 商周秦始祖的感生神話

《史記》關于商周秦始祖的感生神話主要記載在《殷本紀》、《周本紀》和《秦本紀》中: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3]91

“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盵3]111

“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3]173

由上述材料可知,殷秦始祖都是吞鳥卵而孕。關于殷始祖誕生的記載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詩經·商頌·玄鳥》)[4]1030“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詩經·商頌·長發》)[5]512而關于秦始祖的記載僅見于《史記》,殷起源于東方,有鳥圖騰崇拜的習俗,而秦為西方民族,且為后起部落,亦以玄鳥隕卵而生,冷德熙先生認為:“秦祖大業感生神話顯然是為了‘寵神其祖’而對商始祖神話的仿造?!盵6]99《史記·秦本紀》記載伯益曾幫助禹治水,為舜調訓鳥獸,鳥獸大多被馴服。其后人也多與鳥關系密切,大業與舜結成聯姻生下大費,大費的大兒子俗稱“鳥俗氏”,其后裔孟戲、中衍是“鳥身人言”。因此,秦始祖也是以鳥為圖騰崇拜的。所以司馬遷認為殷秦始祖都是吞玄鳥卵,這兩個氏族都是玄鳥的后代。

關于周始祖最早記載在《詩經·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螈。生民如何?克桎克祀,以弗無子?!B乃去矣,后稷呱矣?!盵4]800今人孫作云先生在《釋姬——周先祖以熊為圖騰考》中認為《史記》中姜原踩踏的“巨人跡”為“熊跡”,得出周應該是熊圖騰崇拜。[7]1-12

司馬遷以經典著作《詩經》為原型,將上古傳說經過加工寫入正史,將商周秦始祖的誕生與民族起源聯系起來,殷始祖契由簡狄吞鳥蛋而生,周始祖棄為姜嫄履巨人跡,秦始祖大業亦源于玄鳥遺卵。司馬遷又分別為商周秦始祖安排一個生父,契的母親簡狄,為“帝嚳次妃”;棄的生母姜嫄是“帝嚳元妃”;大業的生母女修是“帝顓頊之苗裔孫”。司馬遷把不同族源的種族說成同父異母兄弟,如不借助神話是無法解釋的;當然,商周秦始祖身份承襲之間的矛盾,顯示司馬遷對“圣人無父,感天而生”現象產生懷疑,但司馬遷還是將其如實記載下來,是其信以傳信、疑以傳疑的實錄精神的展現。

《史記》還反映出司馬遷大一統的歷史觀。在《史記》之前的史書,如《春秋》、《左傳》、《國語》等記載的歷史都較短,而司馬遷從中華民族的起源開始敘述,將整個中華民族都本于黃帝,認為中華民族都是黃帝的子孫,甚至周邊的匈奴、西域、西南夷都是黃帝的旁系子孫?!疤饭浭?,始于五帝,重種族也。蓋五帝始于黃帝,為我國種族之所自出?!盵8]5正是以此大一統觀念為據,《史記》敘事順序由五帝、夏、商、周、秦、楚、漢依次相襲。郭沫若先生也曾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運用氏族理論作出解釋:認為三皇五帝是感天而生,是因為當時社會仍是雜交或者群婚的時代,處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階段;而將三皇五帝解釋為一家,是為了消除民族隔閡,適應漢朝建立大一統民族國家的需要。[9]222-223從黃帝到漢武帝,統一和分裂貫穿中華幾千年歷史:黃帝時期,各部落相互征伐,民不聊生,黃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日方”[3]3而統一天下;春秋戰國,諸侯爭霸,連年征戰,百姓渴望和平統一;秦統一六國,使社會經歷短暫統一,然而秦施暴政,導致短命而亡,國家很快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況,飽經戰亂的人民渴望擁有統一和平的生活環境;西漢建立后,經過楚漢戰爭、七國之亂,社會逐漸安定下來?!妒酚洝穼懽饔跐h王朝建立百年后,當時漢王朝處于蓬勃發展時期,國內空前統一,各民族以及與其他國家民族之間廣泛的文化經濟交流,促使司馬遷大一統觀念形成。

司馬遷出身于史官世家,曾跟隨父親司馬談學《春秋》,又跟隨董仲舒學習《春秋公羊》,所以《史記》繼承了孔子的《春秋》精神,忠君尊王是大一統思想的核心。司馬遷在繼承孔子及前人思想的同時,又對天人關系進行思考,豐富了大一統的歷史觀。

2 褒姒的感生神話

《史記·周本紀》還記載著唯一一位感天而生的女子——褒姒。褒姒的出生十分富有傳奇性。相傳夏后氏衰落的時候,有兩條自稱是褒國先君的神龍降落在夏帝的宮殿上,夏帝令人占卜說“殺之與去之與止之”都不吉,只有“請其漦而藏之”才吉利?!褒垵k”便由夏傳到商,由商傳到周,“比三代,莫敢發之”。到周厲王竟然“發而觀之”,導致“漦流于庭,不可除”,周厲王便命令“婦人裸而噪之”?!褒垵k”變成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到厲王的后宮,碰到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在成年后竟然懷孕了,因無夫生子,她十分害怕就把孩子扔掉了。周宣王時期,有民歌“檿弧箕服,實亡周國”,周宣王派人追殺賣山桑弓和箕木制的箭袋的夫婦,他們在出逃的時候收養了被小宮女丟棄的孩子,并逃到褒國。后來褒國得罪了周朝,為了贖罪,就把當初被扔掉的小女孩獻給周厲王,這個小女孩就是褒姒。[3]147司馬遷在書寫褒姒感生的過程中,借周太史陽伯之口稱褒姒為龍妖子,將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清楚地介紹出來,并多次提到“周太史陽伯讀史曰:‘周亡矣?!?;“太史陽伯曰:‘禍成矣,無可奈何!’”以及當時的童謠“檿弧箕服,實亡周國”[3]147。

周亡看似是天注定的,但司馬遷卻認為周朝真正滅亡的原因在于統治者的荒淫無道。司馬遷通過考察歷史來把握社會演進的過程,認識治亂興衰的規律,為西漢封建政權尋求長治久安的“治道”。這也是司馬遷作史的出發點與歸宿點。司馬遷借褒姒的感生神話,實現對賢明君主的贊揚及對荒淫無道暴君的抨擊。

3 漢代三帝(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的感生神話

漢高祖“感生神話”主要記載在《史記·高祖本紀》:“(高祖)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盵3]341顯然,劉邦的“感天而生”受龍圖騰崇拜的影響。秦始皇自稱“祖龍”,故從秦朝開始龍便成為皇帝的象征。劉邦為證明其取代秦朝的合法性,聲稱自己是真龍天子,為推翻秦王朝積極地進行輿論準備。

3.1 高祖的神奇與劣跡

首先,劉邦用自己龍子身份造勢,制造了赤帝子斬殺白帝子的神話。劉邦斬白蛇本是一件普通的事,但是以赤帝子身份斬之意義便大不一樣。在秦襄公時期,秦就祠祖先少皞為白帝,并以白帝子自居,所以在當時劉邦斬白帝子的象征意義便不言而喻了。劉邦在建漢初“以十月為歲首,而色上赤”,以呼應赤帝子斬白帝子之說。所以劉邦斬白蛇具有反秦的政治性。

其次,秦始皇常說“東南有天子氣”,在巡游東方時想借此把它壓下去。高祖懷疑自己帶著這團云氣,于是藏身在芒、碭山澤巖石之間,呂后等人每尋必得,還說“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3]348。劉邦的輿論很快收到成效,當其領導的起義軍隊推舉首領時,眾人第一時間想到劉邦,“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當貴”[3]350。于是立劉邦為沛公,開始了反秦奪天下的大業。劉邦神化自己,以此達到為其政治服務的目的。

為證明漢是承天受命,劉邦改祀四帝為祀五帝。劉邦繼承秦祀白、青、黃、赤四帝外,因“聞天有五帝”,故在漢二年增“立黑帝祀,命曰北畤”[3]1378?!妒酚洝v書》中記載,劉邦說“北畤待我而起”后,就“自以為獲水德之瑞”[3]1260。按照五德終始說,水德,色尚黑,劉邦旨在利用宗教神學向世人宣揚漢朝是承天受命的。

司馬遷還多方面表現劉邦的生而不凡,“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劉邦醉酒而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3]343。高祖每次留在酒肆里喝酒,買酒的人就會增加,售出去的酒達到平常的幾倍;善于相人的呂公見到劉邦“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并把女兒嫁給劉邦;后來又有相面的老父說劉邦“貴不可言”;醉酒斬蛇后,有老婦夜哭“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3]347;藏匿于巖石之間,呂后等人求而得之,并說“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3]348。

凡此種種,司馬遷仿佛真的相信劉邦就是真龍天子,但又筆鋒一轉,說劉邦“無賴”的一方面:為泗水亭長時“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3]342-343;沛令設宴,劉邦不持一錢,名曰賀錢萬;被項羽打敗逃亡時,為了自己逃命,多次將兒女推下馬車;當父親面臨被烹殺的境遇,劉邦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爾翁,則幸分我一杯羹?!盵3]328辱儒生:“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盵3]2692當皇帝后,“枕宦者臥”、“擁戚姬”等,將劉邦刻畫成一個痞子無賴,這與其“天命龍子”形象形成鮮明對比。除此之外,《史記》中劉邦多了一個民間的父親,其用意值得深思。韓兆琦先生認為:司馬遷認為劉邦利用神靈怪異之說神化自身奪取天下,關于其身世的傳說已經是海內皆知,司馬遷作為史官有必要將其記錄下來,但司馬遷把“這些離奇的神話和劉邦其他的那些庸俗卑劣的行徑,和他陰刻丑惡的靈魂放在一起,于是就使人覺得劉邦這個人很滑稽,其效果就不是神化,而是把他漫畫化了?!薄懊菜普鎸嵉纳裨捗鑼?,在這里一下子變成了揶揄和嘲弄,九重天上的真龍天子原來就是這路貨?!盵10]82這是司馬遷對統治階級為達到某種目的不擇手段的暗諷。

3.2 延續神奇

劉邦將自己神化,認為自己是真龍天子。其后人受此影響,將“感天而生”多次實踐?!妒酚洝ね馄菔兰摇酚涊d兩條感生案例:漢文帝的母親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妃子,魏豹死后,劉邦見薄姬有姿色,將其據為己有,但“歲馀不得幸”,一次被臨幸后,薄姬對劉邦說“昨暮夜妾夢蒼龍據吾腹”,劉邦信以為真,說這是吉祥的征兆,于是“一幸生男”,是為漢文帝。[3]1971景帝為太子時,王美人夢日入懷,告訴太子,太子說“此貴徵也”,后來漢景帝繼位,王夫人生下男孩,為漢武帝[3]1975。這些后宮的女子“夢龍”“夢日”,恐怕未有其事,只是她們為了得到寵幸而編造的神話,但這種手段卻屢試不爽,被后人反復利用。司馬遷將其如實記載下來,不僅表現了實錄精神,而且是對天人感應的一種反思。

西漢王朝建立后,劉邦積極為承天受命尋找理論依據,鐘情于秦王朝宗教形式的劉邦更青睞于五德終始說。為了維護統治,黃老學說成為漢初的統治思想,黃老學說認為“黃帝是統一天下的圣王”[11]23,契合了西漢代秦后的大一統需要,這樣漢初“由尊崇黃帝到篤信黃老術,黃帝便成了西漢大一統的象征”[11]24。雖然黃老學說對安撫飽受戰亂的百姓有優勢,但是缺乏大一統意識的理論基石。隨著漢王朝的發展,劉邦認識到儒家思想對維護統治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從排斥儒學向重視儒學轉變。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為迎合漢武帝追求大一統的需要,將陰陽五行說及其他宗教神學與公羊春秋學說聯系起來,提出以“天人感應”為基礎,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新儒學。新儒學宣稱君主權力是上天授予的,上天將自己的意愿通過君王傳達給臣民,即“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為天子者”[12]286。司馬遷深受董仲舒天人思想的影響,但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將天與陰陽五行相區分,用科學解釋天象變化,認識到天和地是相對的,只是一種自然現象,“天則有日月,地則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則有列宿,地則有州域”[3]1342。因此他認為天象的自然變化都有其客觀規律,和人事沒有什么聯系,人們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3]3290。司馬遷在《史記》中多次表現出反天命的傾向,批評陰陽五行家“星氣之書,多雜札祥,不經;推其文,考其應,不殊”[3]3306。其次,通過人事分析,說明天道不可信。司馬遷對陳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高度贊揚;項羽將楚漢戰爭的失敗歸咎于天命,司馬遷進行批評說:項羽剛愎自用,想憑著武力征討來謀奪、統治天下,最終導致“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3]339。司馬遷通過對人事及自然規律的探討,形成樸素的唯物主義歷史觀。

司馬遷將“天”與“德”結合在一起,并將“德”放在天人感應的首要位置,認為“德”是維護統治秩序的工具?!妒酚洝と辣怼罚骸包S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澤深后世,故其子孫皆復立為天子,是天之報有德也?!盵3]505殷始祖契“佐禹治水用功”[3]91,周始祖棄“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天下得其利,有功”[3]112,秦始祖大業生大費,大費“與禹平水土”[3]173。又舉紂王、厲王、幽王的例子告誡統治者,感生只是受命的開端,德治才是維護統治最有力的手段,人的主觀能動性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史記》中記載的感生神話并非完全意義上的君權神授,它與統治者的德行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旨在對德行的贊揚及君權德授的強調。

司馬遷對“天人感應”的認識也有其局限性。司馬遷生活的時代正是封建專制制度發展和鞏固的時期,公羊學派在思想上對其滲透,使司馬遷沒有完全擺脫神學觀念的束縛。司馬遷承認天人合一,認為天是至高無上、不可褻瀆的。他在《天官書》中指出天下興亂都是由天象變化引起的:“漢之興,五星聚于東井。平城之圍,月暈參、畢七重。諸呂作亂,日蝕,晝晦。吳楚七國叛逆,彗星數丈,天狗過梁野;及兵起,遂伏尸流血其下。元光、元狩,蚩尤之旗再見,長則半天?!盵3]1348-1349他還將天體運行的變化附會到人事上去:“夫天運,三十歲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載大變;三大變一紀,三紀而大備:此其大數也。為國者必貴三五。上下各千歲,然后天人之際續備?!盵3]1344司馬遷陷入“天命觀”和“非天命觀”的困惑中,使他在書寫感天神話時又突出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以“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之語”來考察所收集到的“放失舊聞,王紀所興”,并通過“考信于六藝,折中于夫子”的方式來考證,促使司馬遷廣泛吸收先秦典籍及諸子學說,造成他兼收并蓄的史學風格,也造成他天人思想帶有明顯的二元性。一方面,司馬遷強調天的自然屬性,認為天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天道的變化與人事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應當從社會本身考察王朝的興衰更迭;并站在“自然之天”的角度對“天道常與善人”的天命觀提出質疑,并對秦漢以來鬼怪迷信之說進行批評。對天自然屬性的認識,使司馬遷的天人觀部分帶有唯物主義的傾向。另一方面,司馬遷生活在宗教神學盛行的時代,他置身其中始終無法擺脫宗教思想牢籠的羈絆。他強調天人感應,認為天能夠決定國家的興衰,社會的嬗變;又認為天是崇高的,天變能夠引起人事的變亂。此外,司馬遷還將“受命”與“德治”聯系起來,即天人感應的另一方面是要以德配天,在司馬遷看來君主要想做到德天相配需要雨露均撒,澤被蒼生。

4 結語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闡述他寫《史記》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13]2735。也就是說司馬遷寫《史記》的目的是為了探討“天”與“人”之間的關系,把古今歷史的發展變化大勢弄清楚,成就自己的一家之言。司馬遷有意以黃帝為敘史的開端,整個中華民族置于黃帝之下,建構出一個大一統的完整譜系。感生神話一方面強化著司馬遷的大一統意識,另一方面又為司馬遷的大一統觀提供強有力的佐證。對天命與非天命的認識,使司馬遷的天人學說同時具備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的雙重內涵。但司馬遷的歷史書寫將兩者統一起來,在感生神話中突出人事在歷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傊?,司馬遷作為史官對遠古神話在漢朝的流傳及其演變的如實記載,將神話的歷史書寫與歷史的神話性生動地結合在一起,對后世史學與文學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猜你喜歡
始祖黃帝司馬遷
帛書《黃帝四經》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華簡”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黃帝之子
論中醫文化的守正與創新——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黃帝內針為例
『萬工始祖』魯班
華夏始祖
司馬遷還璧不猶豫
炎帝:中華農耕文明的始祖
假如司馬遷沒有《史記》
涿鹿黃帝泉(外三首)
司馬遷拒受玉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