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設真實情境 有效測評素養

2020-01-06 03:35戴婷婷
中學數學雜志(初中版) 2020年6期
關鍵詞:三腳架命制線段

【摘 要】 呈現一道PISA試題的命制過程:抽象簡化,創設問題情境——觀察調整,修正問題情境——追根溯源,還原真實情境.提出應還原現實問題的真實結構,才能命制出有效的PISA試題.

【關鍵字】 PISA試題;問題情境;命題

PISA2021數學測評框架將數學素養定義為:個體在真實世界的不同情境下進行數學推理,并表達、應用和闡釋數學以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包括使用數學概念、過程、事實和工具來描述、解釋和預測現象的能力,它有助于個體作為一個關心社會、善于思考的21世紀建設性公民,了解數學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做出有根據的數學判斷和決定[1].數學素養的定義要求PISA試題是真實的,盡可能地呈現給學生應用數學時遇到的挑戰,就像在現實世界中遇到的一樣.本文通過呈現一道PISA試題的命制過程,與同行們分享如何從現實世界情境出發,研制一道真實有效的PISA試題.

1 抽象簡化,創設問題情境

命制PISA試題,首先要找到與真實情境相關的數學內容,讓參加測試的學生都容易理解和參與.重要的是簡化現實世界背景,相關的情境和其內在的數學信息,使其容易接近,同時也保持它真實的一面[2].

手機三腳架是現實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將它作為素材編制PISA試題,能讓學生產生熟悉感,有利于數學測評的公平性.首先觀察手機三腳架的結構如圖1,它主要通過改變中間鎖扣在主軸上的位置來調節三腳架的高度.再慢慢滑動鎖扣的位置,主軸和支架的長度都無變化,因不考慮支架的立體結構,可將其簡化抽象成數學線段如圖2,即線段AB,CD,CE,ED和BE的長度都不變.收攏三腳架后,主軸AB與支架CD重合,支架BE與支架DE重合,得出AB=CD,BE=DE.用米尺測得AB=50cm,DE=20cm,CE=30cm,可得點E是CD上的固定點且CE=1.5DE.將點C的位置從A點出發往B點滑動,變化的量有:①線段AC的長度增大,BC的長度減小;②∠BCE和∠CEB的角度逐漸減小,∠CBE的角度逐漸增大;③△BCE的形狀發生改變.充分挖掘素材中的變量和不變量后,選定△BCE作為研究對象,因其形狀變成特殊圖形時,便可編制出幾何問題.滑動點C的位置尋找支架的特殊結構,首先考慮當點B跟點D都觸及地面的狀態如圖3,畫出圖形后發現產生了科學性錯誤:已知△CBD是直角三角形,DE=BE,則∠D=∠DBE,推理可得∠BCE=∠CBE,所以CE=BE,因此點E是CD的中點,這與條件CE=1.5DE矛盾.CE=1.5DE是由測量得出,應該無誤,所以問題肯定出在點B處:①重新測量BE和DE發現,BE的長比DE多1cm;②仔細觀察三腳架結構,發現支架BE并不是直接連在主軸上,而是有個底座連結著.根據BE和DE收攏時能重合,判斷問題不在條件BE=DE,而是底座的原因,因此進行了第二次修正.

2 觀察調整,修正問題情境

將底座抽象成線段BF,中空部分由原來的三角形變成了四邊形,四邊形仍可轉化成三角形解決.滑動點C的位置,畫出三腳架的特殊狀態:①當點B觸及地面時,即點D,F,B在同一直線上,如圖4,此時△DEF是等腰三角形;②當EF⊥CD時,如圖5,根據∠CEF=90°可構造K型全等圖形;③當點B,F,E在同一直線上時,如圖6,可構造A型相似圖形;④可設置特殊角如∠BCE=45°,如圖7,構造出特殊直角三角形.試卷細目表對這道題的定位是考查三角函數和勾股定理,因此選用圖5和圖6作為兩個特殊狀態命制問題.圖4圖5圖6圖7

本題的命制思路是抓住情境中的不變量,即支架的長度不變,來考查學生變中尋找不變的思想方法.將圖5和圖6作為兩個變化的特殊狀態,讓不同支架的長度之間形成數量關系和等量關系.當EF⊥CD時,增設tan∠BCE=34的條件,讓各個線段都產生數量關系,將其中一條線段的長度用字母表示后,其它線段長度都可用這個字母表示出來.當點B,F,E在同一條直線上時,△BCE會變成直角三角形,根據勾股定理,將代數式建立等量關系可解出字母的值.為考查A型相似三角形,并考慮到改變點C位置的目的是調節三腳架的高度,因此最后設問點A離地面的高度.

問題呈現 圖1是一種手機三腳架,它通過改變點C在主軸AB上的位置調節三腳架的高度.已知支腳CD=AB,底座BF⊥BC且BF=3厘米,點E是CD上的固定點且拉桿EF=DE(DE>3).當EF⊥CD時,如圖2,tan∠BCE=34;若將點C向下移14厘米,則點B,E,F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如圖3,此時點A離地面的高度是厘米.

命題反思 試題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且蘊含的基本圖形豐富,有K型相似圖形和A型相似圖形,考查了將四邊形轉化成三角形的化歸思想,方程思想和變中不變的思想.研究的問題指向現實用途,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存在的問題有:一是表述不清,學生很難從題意中理解線段的關系;二是結果的方程數據較為復雜,勾股定理列出的方程是75a2-305a+126=0,雖然結果的數據不錯,但是很難用十字相乘法湊出來.

3 追根溯源,還原真實情境

為解決方程復雜的問題,首先是修改數據,但無論改變tan∠BCE的大小,還是BF的長度或是移動的距離,方程都很復雜不易計算.百般無奈下,重新觀察三腳架并測量數據,結果發現點C處其實也有一個跟BF一樣的底座,也就是原先假設的結構可能存在問題,于是第一次創設情境產生的矛盾也找到了原因.中空的部分既不是三角形,也不是四邊形,而是五邊形,但因為兩個底座平行且相等,還是可以將其轉化為三角形解決.重新畫出特殊狀態后,再次編制問題.如果選FG⊥DE的狀態,可以連線構造直角三角形,但解法與試卷中其它問題的考點重復.因此選用點B,G,E三點在同一直線上和點B,G,F三點在同一直線上兩個時刻,作為特殊狀態來編制問題.

試題呈現 如圖1是一種手機三腳架,它通過改變鎖扣C在主軸AB上的位置調節三腳架的高度,其他支架長度固定不變.已知支腳DE=AB,底座CD⊥AB,BG⊥AB,且CD=BG,F是DE上的固定點,且EF∶DF=2∶3.當點B,G,E三點在同一直線上(如圖2)時,測得tan∠BED=2;若將點C向下移動24cm,則點B,G,F三點在同一直線上(如圖3),此時點A離地面的高度是cm.

命題反思 修改后算得AB的長度是15+153,跟實際數據50非常接近,計算過程也較為簡單.不僅還原了手機三腳架的真實結構,還讓試題更側重于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而不是把時間消耗在計算上.有效地達到了測評的目的,體現了PISA試題的真正意圖.

4 小結

命制試題應盡最大可能體現真實情境中的問題結構,過度簡化或不留心觀察都會造成數學推理上的矛盾,產生科學性錯誤.試題的數據應盡量貼近現實數據,學生計算時才會感覺自己在用數學知識解決一個現實問題.

真實的,才是有效的.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方能有效地測評學生的數學素養,體現PISA試題的真正精神.

參考文獻

[1]曹一鳴,朱忠明.變與不變:PISA2000-2021數學測評框架的沿革[J].數學教育學報,2019(4)

[2]凱·斯泰西,羅斯·特納.數學素養的測評——走進PISA測試[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155-156

作者簡介 戴婷婷,瑞安市教壇新秀,溫州市優質課大賽一等獎,溫州市單元試卷命題一等獎,多次參與瑞安市期末試卷命制和中考適應性試卷命題工作.

猜你喜歡
三腳架命制線段
畫出線段圖來比較
例談不等式題的命制方法
怎樣畫線段圖
我們一起數線段
數線段
高中歷史試題命制中需把握的相關要素
延續經典 暢想未來 捷信百年紀念系列三腳架、攝影包
巧放三腳架
由命制唐朝使職選擇題引發的思考
美國麥格普公司新型M—LOK相機三腳架適配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