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千年前刻在峭壁上的道碑

2020-01-07 14:08李貴平
旅游 2020年10期
關鍵詞:棧道古道

李貴平

我隨茶馬古道命名人、北大中文系教授陳保亞等人深入橫斷山腹地考察茶馬古道。在雅安市滎經縣滎河畔峭壁上,驚喜地看到了珍貴的摩崖石刻何君閣道碑。這塊道碑,近兩千年來藏臥于凹陷巖壁,周圍長滿蘆葦荊棘,才意外被保存下來。何君閣道碑是銘記東漢何姓太守在此修建驛道落成記功的字碑,是我國現存最早記載“官道”修建的道碑。立碑時間是建武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

道碑附近,遺存著許多罕見的碩大棧道鑿孔(木樁坑)。曾多次考察滇藏川“大三角”的陳保亞認為,這極可能是早期南方絲綢之路運輸黃金、銀器、礦石、砂器等重物的馬車棧道遺址,是古代西南地區商貿往來的實物見證,巖壁間“上去下回”的單行線立體棧道模式,更是罕見。

道碑真跡

發現這塊道碑,是個意外。陪同我們去現場查看的滎經縣文史研究者吳阿寧,講述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2004年3月15日,《滎經歷史文化》編寫組在城西一農家樂開會,參會的秦啟華說,民建鄉小學教師劉大錦曾兩次向他反映,該鄉一處巖石上有刻字,古奧難認,希望去鑒別。根據劉老師在電話里勉強能識讀出的“蜀郡太守何君”“五十五丈”等字眼,曾是《滎經縣志》編委的秦啟華估計:山崖上的刻字,莫非就是失傳上千年的何君閣道碑?

秦啟華和吳阿寧等人趕忙去鑒定。他們來到民建小學辦公室,看到桌上赫然擺著一張邊長兩尺(實為72cm×63cm)的宣紙拓片。拓片拓得雖不好,但完全認得出字來??粗艠愕臐h隸,吳阿寧他們興奮起來。細看,上面“將徒治道,造尊楗閣”等字樣,符合宋代大金石家洪適在其《碑式》里記載的“其文七行”“或六字,或九字”“共52字”等特征,更與1928年版《滎經縣志》所載完全相符。

幾個人隨即驅車去看原碑,地點在縣城西北方向的民建、烈士二鄉之間,也就是108國道滎河畔。他們在現場看到,那是一塊摩崖石刻,邊長約兩尺,位于離河面高十五六米高的山巖間,每字2寸見方,陰刻在一塊完全自然、未經打磨的巖石上。這塊巖石,以前沒修公路時是從幾十丈高的山上直插下來的,到距水面約4丈高的地方深陷進去,形成一個天然“雨棚”。修路后,棄置的石塊從河底堆積上來,離刻石只有1.5米高了。

再細細辨認,這塊52字的石刻道碑,不屬于精雕細刻一類,但字大,每一個都看得清清楚楚。線條粗糙,尤其是邊框很隨意,可以想見當年的石匠握著尖鏨甩著大錘疾走一圈的力道。想不到這么多年過去了,它歷經歲月塵封還如此傳神有力。

滎經縣文物部門立即上報國家文物局。很快,來自北京、重慶和四川的書法、碑刻、文物專家趕來考證。通過對行文格式、用筆風格的判定以及碳化檢測,確定該刻字就是大名鼎鼎的漢代何君閣道碑原版真跡,其碑文所揭示史實遠遠超越了書法本身的意義,它應該是國內現存最早的書法碑刻,也是現存最早記載古人修路的書法碑刻。這樣的道碑,在整個西南地區都是唯一的,在全國也罕見。

中國隸書的巔峰之作

何君閣道碑究竟是個什么寶貝?何君閣道碑又稱何君尊楗閣刻石,是東漢建武中元二年(57年)嚴道史官銘記的驛道修建落成記功石刻。何君閣道碑是書法中的國寶,為歷代書法家推崇,典籍多有記載并評價極高?!峨`釋》《碑式》《墨寶》《金石索》等古代書法名著,更是對何君閣道碑稱道不已。宋人洪適在《隸釋》中把它推上了中國隸書的巔峰。他評價:“東漢隸書,斯為之首。字法方勁,古意有余,如瞻冠(guàn)章,甫而衣(yì)縫掖(yè)者,使人起敬不暇。雖敗筆成冢,未易窺其藩籬也?!币馑际钦f,東漢的隸書,它算是開頭,字形方正遒勁,古雅的韻味最為醇厚……。

《滎經舊縣志》主編清末舉人汪元藻、《民國縣志》主編張趙才等,對此碑也記錄甚詳。如今,滎經縣博物館把該道碑(復制品)已作為鎮館之寶。

那天下午2點過,我們離開縣城,沿108國道驅車半個小時來到烈士鄉道碑保存現場。這里,山環水繞,林木繁茂,空氣清新,風景秀麗,時有白鷺從青綠河面掠過。十多名工人正在修建一條景區公路,架設棧道的木板橫七豎八堆碼在河邊,來此觀瞻的人都必須戴上安全帽。

仰頭看去,這塊道碑鐫于高約3.5米、寬約1.5米的頁巖自然斷面,上面巖石呈傘狀向前伸出約2米,形如屋頂,也就是“雨棚”,有效保護了刻石免遭日曬雨淋。滎經人不打算將這塊“長”在崖壁上的道碑切割下來,而是用一塊玻璃罩護著,雖然看上去有些晃光,但字跡基本上認得清楚。

考察隊里的歐德順,是著名甲骨文書法家,他指出,這些刻字,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率性、自然,其章法,豎看行距大致齊整而略有旁逸穿插,橫看則完全無行,錯落參差,灑脫大度。一行中少者六字,多者九字,尊重并根據字的個性來決定張弛。比如“郡”字長9厘米,而緊承其下的“大”字卻僅4厘米,不及二分之一?!白稹弊肿铋L,14厘米,竟與“九十八”三字相等,非常大氣,這就是早期漢隸特有的開張氣,與晚期隸書“布如算子”的拘謹呆板章法毫不相同。從字形結構上看,它還明顯帶著由篆向隸過渡的痕跡,如“舒”和“鮪”的右邊都是地道的篆體。他還特意指出,何君閣道碑刊刻時間為公元57年,超過之前被認為最早的開通褒斜道刻石(漢永平九年即公元66年落成),應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書法碑刻,極為珍貴。

銘記東漢筑路之事

滎經,古稱嚴道,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邊緣、“橫斷七嶺”中邛崍山脈南麓,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這兩條古代國際商道在今天的雅西高速沿線交集重疊上百公里(俗稱旄牛道),在國內絕無僅有。

滎河,古稱滎水或邛水。地方志記載,西漢時期,司馬相如開建西南夷古道經過滎經時,今民建鄉、烈士鄉之間的滎河之畔是一處水陸要沖,崇山峻嶺中古道逶迤,貨運頻繁,號子林立,人頭攢動。他們中有行色匆匆的官吏,有專司祭祀的巫師,有負責筑城的工人,有制造青銅器械的匠人,有一路吆喝趕路的商賈,忙碌的身影攪動了滔滔滎河,生命的氣息撼動萬水千山。

這塊道碑的發現,也證明了西南夷古道線路的變遷:南方絲綢之路滎經段是從花灘向西,經泗坪、三合、大礦山,然后折而向東南到漢源縣宜東鎮,而不是長期被史學界認定的花灘、黃泥、大相嶺、清溪一線,更證明了這條官道至少在東漢還在維修使用。

現在看來,這塊銘記西南夷修路軼事的何君閣道碑原文是怎么說的:“蜀郡大(讀“太”,tài)守平陵何君,遣掾(yuàn)臨邛舒鮪(wěi),將(jiàng)徒治道,造尊楗(jiàn)閣,袤(長)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陳春主?!睖罱浛h博物館提供的譯文是:蜀郡太守平陵人何先生,派遣他的下屬官吏臨邛人舒鮪,率領著服徭役的隊伍(來此)修路。這是一項龐大而艱苦的工程,共建造了高腳柱棧道,南北共長55丈,用了工作日1198個,到光武帝劉秀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完成。嚴道地方官任云、陳春主(記)。

為什么到了東漢還要動大工程維修此道?這是因為,早在西漢司馬相如開發西南夷之前,蜀布、邛竹杖等“四川造”就已流向印度、阿富汗等國(見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中外民間出口貿易暗流般流過千山萬壑,滎經是西南夷驛道的水陸重鎮,古道上人來車往,川流不息,塵灰滾滾,吱嘎吱嘎不堪重負,連水面倒影都重重疊疊,加之洪水不斷沖刷巖基,時日一久就需要修繕加固。

歷史學家徐中舒先生在《試論岷山莊王和滇王莊蹻的關系》文中論證了一個史實:春秋時期的嚴道(滎經),是楚國重要的黃金管理轉運站。春秋時楚國的黃金之多在當時世界上都是空前的,這些黃金來自兩個地方:一是云南楚雄,一是四川雅礱江流域。當時山中的金塊,大的可重兩三斤。歷史地理學家任乃強先生在《四川上古史新探》中也指出:當遠古四川盆地還是一片汪洋時,先民們從元謀溯橫斷山河谷而上,選擇的理想之地是雅礱江流域。彼時氣候良好,水草豐茂,“遍地是金塊”,甚至金塊多得連牧童都將它放在投石索里擊打牛羊兒。

滎經素有“銅山”之稱,清乾隆《滎經縣志》說,漢代以前,“嚴道金,朱提(云南昭通)銀”即名滿天下。金即銅,是國家的戰略物資(造幣和武器)?!妒酚洝贰稘h書》載,漢文帝就曾賜寵臣鄧通在四川嚴道開銅山鑄錢。滎經縣三合鄉(大礦山腳下)至今還有廢棄的“金洞子”。這說明,滎河之畔這條古道的興與銅業的發達有關,廢也與銅資源的枯竭有關。

開創“立體”棧道修建模式?

我們在碑刻下方的巖石上,還驚喜地看到許多罕見碩大的古棧道石孔。這些石孔橫向排列,共十三四個,再往前就是伸向荊棘叢的斷崖。這些方形棧道孔很大很深,邊長多在50厘米左右,看上去黑洞洞的。

古人修棧道,多在離河床不高的懸崖峭壁上鑿出橫洞,穿以橫木為梁,并在相應河底巖石或巨石上鑿出豎洞,插以豎木(多為松木和楠木)作為橫梁中一端的支撐,然后在橫梁上鋪上木板成道。吳阿寧介紹,這些棧道石孔,極可能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一條“運金”驛道的遺址?!安恢螘r,當滎經的金子和銅礦枯竭了,古驛道也另辟新路線,這條路的歷史使命也基本完成?!彼f。

雅安市博物館負責人李炳中說,讓他吃驚的是,先民在滎河許多地段的崖壁間開鑿了上、下兩條道路,發明了“上去下回”的單行線立體棧道交通,解決了逼窄繁忙的棧道分流問題,這種古棧道工程技術非常聰明,也非常罕見。陳保亞教授也連連稱奇,說自己從沒看到過這么大、這么深的木樁坑遺址?!白C實了歷史上這里曾有重要的古道和車馬通過?!标惐啿孪?,這條古驛道,極可能是早期南方絲綢之路運輸黃金、銅器、銀器、礦石、砂器等沉重之物的馬車棧道,也說明在古代的滎經一帶,這條驛道就十分繁忙,運載量很大。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古代,于激流之畔、懸崖之邊修棧道,艱辛難以想象,人員傷亡不小,難怪古人要立碑銘記。

夕陽西下,望著石壁上的何君閣道碑,我無法想象,近兩千年前,高嶺大峽里那些穿著左衽細苧麻布衣、梳著椎型發髻的先民們,是如何用麻繩把自己拴在絕壁上作業的。半空中,他們扶住鋼釬鑿子掄錘一錘一錘地鑿孔鋪道。他們頭頂蒼天,下臨急灘,身上的肌腱被烈日曬得青銅般锃亮,不斷滴落的汗珠兒剛落到巖石上就被咝咝烤干。冬天,獵獵峽風將懸空的人兒吹得風箏般晃蕩。他們的孩子們長大后,接過父輩留下的鋼釬鐵鑿,繼續攀爬修建。一代代先民們薪火相傳,迎日出送晚霞,硬是憑血肉之軀鋪架出一條運金大棧道……

TIPS

交通:從成都出發,沿雅(安)西(昌)高速自駕2.5小時到滎經縣城,再往西北方向開20分鐘到烈士鄉滎河畔。

美食:

1.滎經棒棒雞,特色美食,始于1895年,當地名廚周銀發創制,佐料麻辣鮮香。

2.滎經涼粉,分大米、豌豆、綠豆等不同種類。

3.滎經椒鹽餅子,又稱千層餅,香酥干脆,入口化渣。

4.滎經撻撻面,又名手工寬面,民國時期創立的面食品牌,配七八種佐料,味道鮮美。

住宿:滎經縣城有各種旅游客棧,價位在每晚80-200元之間。

猜你喜歡
棧道古道
古道散茶香
沙溪古鎮:茶馬古道上的秘境
玻璃棧道
中國玻璃棧道
杉林古道
游玻璃棧道
玻璃棧道驚魂
玻璃棧道
茶馬古道
西班牙開通“世界最危險棧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