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教學中的課程思政探索

2020-01-11 01:11馬杰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

馬杰

【摘要】從課程思政的提出入手,探討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元素在教英語和學英語兩方面的設計構想,進而通過英語課教學案例分析課程思政的實施。

【關鍵詞】課程思政 教英語 學英語

一、課程思政的提出

2016年12月,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對實現教學目標、發展教育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從國家層面上提出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英語是目前高校教學的必修課程,無論專業不分學科的各級各類教學都需要實施的教育。高職院校也不例外,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需要守好英語這段渠、種好英語的責任田,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達到協同培育人才的目的。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英語知識和能力,還應注意思想道德、意志品質、家國情懷、優秀文化等內容的供給,與思政課程形成協同效應,在思想上、道德上、情操上加強對學生的培養教育引導,使學生在國際視野中充滿愛國愛黨的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英語教育與政治等其他學科教育共同擔當起做好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

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課程思政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條件,明確提出每門課都要挖掘思政元素、發揮育人作用。

在國家和教育部的指導下,課程思政作為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進入到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行的實質階段。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全面貫徹執行課程思政建設。英語作為高職教育的必修基礎課,作為交流語言類課程,必須將思政的元素融入到英語教育教學中,并且探討課程思政在英語教學中的開展方式、實施內容、實踐方式。英語課程思政有利于提升英語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提高教師育人的全面觀。英語課程思政在培養學生國際視野的同時堅定他們的政治理想,在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及時引導,從而切實提升立德樹人成效。英語課程思政建設也可以為其他學科的課程思政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教英語的課程思政

教英語的課程思政強調,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起到課程思政作用。教師的課程思政是指提高教師政治素養,轉變教師育人理念,提升教師育人能力,形成有思政導向的課程。英語教師除了具備專業英語知識能力外,在英語教學的課程思政中,應該從自身素質和教學元素兩方面加強鍛煉。

首先,英語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英語教師是高校眾多教師中的一員,是先進思想、知識文化的傳播者,是國家未來人才的培養者。教書育人、言傳身教是教師的職責,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就必須遵守教師職責,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牢固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理念,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習總書記說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作為英語教師,只有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立中國信念,才能不被西方的思想所左右、不會迷失方向、誤入歧途;只有堅定了思想,才能辨清國際紛繁復雜的形勢,不忘初心、堅守和更好的履行教育職責;也只有自己有堅定的思想,才能指導影響學生,從而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其次,教師應在英語教學發掘的特色思政元素。英語教學以語言、英美文化和習俗為講課內容,與中國的語言、文化和習俗有很大的差異,在教師的備課過程中,注意發掘中西語言文化差異點,將知識點和能力要求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在英語課堂中對文化的差異點、或是不同語境下的表述展開討論點評。在英語詞匯學習及用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中國的時政或環境造句或翻譯,使高職學生關注國情、心系國家大事。在英文語篇理解時,將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分析對比,使學生在了解西方語言文化的同時,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通過對英語的教學和比較,加深高職學生對中國語言文字、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切實提升立德樹人成效。

三、學英語的課程思政

學英語的課程思政是指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受到的課程思政影響。高職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使他們在英語學習中被課程思政的元素所圍繞,潛移默化的浸染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課程思政是對學生予以全方位、全過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與過程。在英語學習中,對學生的課程思政影響,可以從英語能力操練和英語競賽活動等方面入手。

首先,英語能力操練以英語課堂為核心,涵蓋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以主題為中心,主題的選取可以是教材內容、時事熱點、重大事件、國際新聞等中國發展和世界變化相關內容。根據高職學生不同的英語水平,對處于基礎階段的高職學生采用詞匯聯想造句、簡單句翻譯等方式,將英語新學的詞匯通過聯想、造句、翻譯等形式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不但可以強化單詞學習,還可以弘揚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優秀的道德品質;對提高階段的高職學生,采用根據主題用英語表述自己的看法、觀點等方式,對中國特色和國際形勢有科學的理解和正確的判斷。將高職學生置身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歷史實踐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在英語的學習中引導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其次,在英語競賽活動中,給學生創造在課堂之外的英語學習和使用機會,引導學生發揮主動性,用中國夢激揚他們的青春夢想,把學生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高職階段是學生身心由成長走向成熟的關鍵階段,從另一個視角——英語競賽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潛移默化的引導和強化他們對祖國的理解和熱愛。英語競賽活動可以以中國有意義的歷史時刻為背景設置:以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華傳統節日為題開展英語競賽或活動,鍛煉用英語描述節日習俗,增進學生對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理解,有利于促進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傳播;以國慶、建黨、兩會等國家重大歷史事件為題開展英語競賽或活動,用英語描述中國歷史變遷、抒發內心感想、感受中國的發展,從而使高職學生認識他們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英語活動還包括英語社團、英語角、志愿翻譯等內容,學生們通過勤奮學習、腳踏實地、鍛煉本領,相互影響、相互激勵,在英語學習和鍛煉中認識世界、服務社會。

四、英語課教學案例

以一節英語課為例,分析課程思政元素在英語課程教學中的實施過程。課程的思政元素,通過課程所屬知識體系的價值屬性、課程內容設置、課程教學實踐的方式方法等方面來體現。由于處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授課方式為網絡授課,講授課程為高職英語,授課對象是高職一年級學生。英語課主題是“body language”(肢體語言),本節課程主要內容為相關詞匯和課文大意。

根據課程主題,英語教師深入發掘課程思政元素,把學習主題與時事、風俗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戰疫精神、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選取全民抗疫作為時事切入點,在戰疫一線,醫護人員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救治患者,醫護人員及患者肢體語言的交流。例如,疫情初期許多黨員醫生主動請纓奔赴武漢,他們迅速集結,伸出右手,make a fist(握成拳頭),為彼此加油打氣;還有被網友譽為“the look of angels(天使的模樣)”的兩名醫護人員,因有6位患者治愈出院,醫護人員dance happily(開心的跳起舞來);治愈出院的老年武漢患者,bow to the doctors to say“thank you”(向醫生鞠躬,向他們說謝謝)。講解中的例子“握拳”“舞蹈”和“鞠躬”等詞匯都是肢體語言,是本節英語課程需要學習的詞匯,將這些詞匯與疫情時事結合,用醫護人員的真實事例來打動學生。引出學生對醫護人員的稱贊,They are heroes in harms way.(他們是偉大的逆行者)。在教學中,英語教師引導高職學生學習醫護人員精神品質:不顧自身安危、救死扶傷的英雄主義精神,勇于戰勝病毒的樂觀主義精神等。在課文講解中,除了分析西方肢體語言的表達,教師還進一步對比中西方肢體語言。通過舉例表明,相同的肢體語言在不同地區會表示不同的含義,還有些肢體語言是中國所沒有的。讓學生對世界有全面、更深刻的認識,通過對比也可以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習俗的了解、對禮儀之邦的認識和理解。

學英語的學生在課前會從網絡收到學習通知,是對即將進行的英語課的學習重點提示,提示關鍵詞是medical staff(醫護人員)和difference of body language(肢體語言差異),學生可以提前開始思考。在英語課學習中,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會有不同難度的英語操練。對英語基礎一般的學生,根據醫護人員相關的圖片提示,補全欠缺的詞匯,詞匯大多為本課的重點詞匯。例如,當醫護人員抗疫成功返回家鄉的時候,當地交警在他們乘坐的大巴兩側salute(敬禮致敬);醫生為了鼓勵重病患者戰勝病魔、增強信心,向他們thumb up(豎起了大拇指)。對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根據醫護人員的相關圖片提示,完成英語句子的表述,即看圖說話,其中包含本課重點詞匯。在學習英文知識的同時,將學生融入到戰疫的情景之中,借助詞匯句型的操練,他們對醫護人員心生敬仰崇敬的心情,抒發他們學習的激情。在課后趁熱打鐵,讓學生完成對醫護人員或戰疫事件的英文短評,把在課上對醫護人員的真摯情感融入到學習中,鞏固英語課所學內容,并引發他們的積極思考和向抗疫英雄學習。在學生完成作業后,通過評比把優秀的英文短評展示出來,這既是英語學習的激勵過程,也是弘揚英雄戰疫精神的過程,既可以將學習的知識固化為學生的英語能力,還加深了他們對抗疫精神的理解,激勵他們向英雄學習的勇氣,彰顯了立德樹人成效。

參考文獻:

[1]項波.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四個維度”[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4):152.

[2]何玉海.關于“課程思政”的本質內涵與實現路徑的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10) :130.

[3]趙志偉.我國高?!罢n程思政”的脫嵌性問題研究——以社會科學類課程為例[J].中州學刊,2020,(4) :88.

基金項目:

1.北京市職業院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項目。

2.中國職教學會課題《基于高端貫通培養的文化基礎課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編號:1910028。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
高校思政課程的現狀與改革措施研究
課程思政理念下英漢口譯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