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探索與實踐

2020-01-13 09:49杰,妮,盼,穎,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9年12期
關鍵詞:貴重分析測試儀器設備

王 杰, 王 妮, 李 盼, 張 穎, 石 影

(1.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國有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 北京 100083;2. 清華大學 實驗室設備處, 北京 100084)

0 引 言

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是高校教學科研、創新人才培養以及服務社會的重要物質資源,是高校辦學實力與科研水平的重要標志。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加大了對高等教育的投入,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修購項目、“211工程”“985工程”項目等建設實施,有力地促進了高校學科和實驗建設,尤其是實驗室大型儀器設備數量得到了大力充實,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1]??梢哉f,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是體現實驗室水平的“重器”,是實踐者培養綜合能力“武器”,是創造者進行科學探索的“利器”。

近年來,國家對大型科研儀器設備使用管理的力度在不斷加大,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明確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覆蓋各類科研設施與儀器、統一規范、功能強大的專業化、網絡化管理服務體系,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制度、標準和機制更加健全,建設布局更加合理,開放水平顯著提升,分散、重復、封閉、低效的問題基本解決,資源利用率進一步提高。為落實該意見,推動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的開放共享,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門2017年9月共同研究制定了《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為此,推進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的開放共享得到高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1 高校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現狀

總結多年來的實踐經驗,高校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存在著如下問題,簡單概括為“一無六不”。

“一無”即為無場地設施。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需要占用一定的場地,需要操作儀器的技術和維護人員,需要良好的管理制度,設備正常使用所需要的水、電、氣、通風、排污等配套條件設施不能滿足需要[2]。這就好比一座廟宇,既要有房子,又要有傳經的和尚,同時還要有經文。高校在用房(場地)、人員沒到位,管理使用制度尚未建立的情況下,盲目引入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情形并不少見,配套條件的缺失,使得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成為了“撐門面”的擺設。

“六不”即:① 不必要購買。貪多求大心態作祟,造成重復購置,盲目追求儀器設備的“卓越”,因需求不大成為“花架子”;② 不理性購買。設備購買中調研不足,造成選型失策,所買的設備沒有結合自己的研究對象,針對性不強;③ 不合理購買。所購設備價高質次,供應商以次充好,存在一定的廉政風險;④ 不科學管理。設備買后無專人管理,或者主要功能使用嚴重不足,造成降檔使用。也有的運行保障經費不到位,使儀器設備不能處于良好狀態;⑤ 不高效使用。儀器設備使用率不高,對外開放不足,或者對設備過度保管,成了實驗室的“特供品”;⑥ 不合理淘汰。只要有經費,就買高精尖的設備,對原有尚能使用的設備沒有實行分級淘汰,未進行科學評估,實行有序流轉,造成設備資產的浪費。

2 北京地區高校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現狀

2.1 貴重儀器設備概況

貴重儀器設備是指《高等學校固定資產分類及編碼》的03類(儀器儀表)中單價在人民幣40萬元(含)以上、使用方向為教學或科研的儀器設備。分析2006/2007學年~2014/2015學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實驗室信息統計上報數據可知,近9學年,北京地區48所高校的貴重儀器設備總體呈穩步增長趨勢(見圖1),其中2007/2008學年~2011/2012學年間增長較快,年增幅超過20%,之后3年增速放緩;截至2014/2015學年末,貴重儀器設備已近7 400臺套,總價值逾80億元,相當于2006/2007學年的3.5倍。

根據2014/2015學年末北京地區48所高校的貴重儀器設備分布情況,可知貴重儀器設備高度集中于“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臺套數分別占總數量的57.77%、83.41%,金額分別占60.98%、85.97%;其中“211工程”高校中僅有北京工業大學為北京市屬高校,其余21所均為中央部委直屬高校。從學校類型看,綜合類、理工類、師范類、農林類和醫藥類高校的貴重儀器設備相對較多,財經類、民族類、語言類、藝術類以及體育類高校相對較少。

圖1 2006/2007學年~2014/2015學年北京地區48所普通高校貴重儀器設備情況

2.2 貴重儀器設備使用機時分析

分析2006/2007學年~2014/2015學年北京地區普通高?!毒苜F重儀器設備表》(表1)數據,以使用機時數據完整的40所高校為研究對象,40所高校貴重儀器設備總使用機時逐年增加,變化趨勢與總臺套數的增長基本一致;使用方向以科研為主,教學和社會服務基本相當,分布情況較為穩定(見圖2)。2013/2014學年,各高校的總機時為681.35萬h,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分別占8.49%、83.08%、8.42%,比上一學年增加108萬h;2014/2015學年,各高校的總為734.62萬h,相當于2006/2007學年的3.4倍,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分別占8.42%、82.82%、8.76%,其中社會服務機時增長0.34%,增加6.97萬h。

表1 北京地區40所高校近九學年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業績統計表

注:數據來自2006/2007學年~2014/2015學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實驗室信息統計

圖2 2006/2007~2014/2015學年北京地區40所高校貴重儀器設備使用機時統計

根據2014/2015學年北京地區40所高校的貴重儀器設備使用機時分布情況,可知各高校的貴重儀器設備利用程度差異較大。按照教育部貴重儀器設備效益考核規定,通用設備與專用設備的年使用機時標準分別為1 400 h、800 h,其中平均機時數超過800 h的高校僅有17所;“985工程”或“211工程”建設的中央部委直屬高校有13所,“211工程”建設的北京市屬高校有1所(即北京工業大學),非“211工程”建設的北京市屬高校有3所(即北京工商大學、北京農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可見中央部委直屬高校和“985、211工程”建設高校的貴重儀器設備利用情況相對較好,北京市屬的非“211工程”建設高校還存在較大差距。此外,各高校的貴重儀器基本以服務科研為主,社會服務多于教學機時數的高校有14所。

2.3 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業績

近9個學年,上文所指北京各高校依托貴重儀器設備廣泛開展實驗教學項目和科研項目,培養了大量高水平高素質人才,取得豐碩成果,具體業績見表1。

3 成效與特色

經過多年的開放共享探索和發展,北京高校逐漸提高開放共享意識,創新開放管理機制,大型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鮮明特色。

3.1 制度體系趨于成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北京地區各高校在開展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中,逐漸形成了特色的管理理念和健全的制度體系。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地區近90%的高校已頒布了貴重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包括貴重儀器設備采購論證、招標驗收、管理使用、開放共享、維護維修、效益考核、人員職務評審激勵等;部分高校在建立綜合管理制度的同時,還針對收費標準、開放測試基金的使用等內容制定了單獨的辦法;個別高校還專門成立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管理委員會、效益考核評價委員會、儀器設備收費標準審核委員會等組織協助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管理。

北京地區部分高校的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制度體系已趨于成熟,在全面保障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獲得了校內外的一致認可。2015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實驗室管理工作分會與“高等學校儀器設備和優質資源共享系統”專家委員會共同編印《高等學校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制度選編》[3],共擇優收錄全國高校的83項規章制度,其中北京地區有7所高校14項規章制度獲得收錄,涉及開放基金相關制度,有償使用經費管理制度,貴重儀器設備管理綜合制度,效益考核評價制度等。

3.2 智慧化共享平臺得到普及

智慧化的共享平臺有利于打破空間限制、地域界限和部門界限,便于整合各級實體平臺和分散使用的可共享資源,能為用戶提供充分的使用便利,也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地區至少有19所高校建有校級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其中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高校充分利用校內技術力量,自主開發建設各有特色虛擬共享平臺,滿足儀器的信息查詢、網絡預約、信息采集記錄、效益考核、數據統計、收費管理、授權管理、視頻監控和交流互動等需求,切實做到管理全程化、分析智能化、流程自動化、維護簡單化、運行環?;?。

例如,清華大學于2015年投入使用自主研發的新版儀器共享服務平臺,將其作為學校統一的管理平臺和服務窗口。通過部處協同管理,實現了人事、財務、科研項目、資產庫的數據共享互聯;通過學校、實驗室、設備管理員進行分級管理,為不同角色實施多級授權;通過網絡支付、后付費月結算等手段簡化付費結算流程,為用戶提供使用便利。以校級平臺設備為開放主力,整合鼓勵院系分散資源參與開放。此外,清華大學還開發儀器共享服務平臺的手機客戶端、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網上評價系統,這些智慧化的共享平臺和強大的系統功能正不斷為用戶提供最大程度上的便利,為提高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服務水平和管理效率提供了強勁助力[4]。

3.3 檢驗檢測資質認定及計量認證深入高校

近年來,高校間的競爭核心已逐漸從一般轉向高精尖,隨著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深入開展,高校與企業之間也面臨著合作與競爭并存的局面,因此作為衡量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指標之一,實驗室的分析測試能力和水平顯得尤為重要,而國家檢驗檢測資質認定和計量認證正是它的唯一評價標準,是提高公共測試服務質量的有力保障[5-6]。

北京各高校充分認識到國家資質認定和計量認證的重要性,并以此為目標,規范檢測行為,強化內部管理,提高檢測技術水平和工作質量,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保障測試服務的公正性、科學性和權威性,為提高公共測試服務質量嚴格把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京地區已有19所高校成立了校級或院級分析測試中心,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9所高校的分析測試中心已通過國家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和計量認證,能夠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標志著這些分析測試中心已與世界接軌,進入了全國高校分析測試中心的優秀行列,也為學校進一步提升科技平臺的綜合實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和良好示范。

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依托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雄厚的師資力量與技術力量,于1993年首次通過計量認證,可對物質鑒定、藥品、食品三大類8小類的13個項目進行權威檢測,長期為校內的化學、物理、環境科學、工學、交叉學科、生命科學以及醫學等學科提供測試服務;中心通過北京地區協作共用網和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開放實驗室,積極開展社會開放服務,為各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冶金、醫藥衛生、材料、食品等部門和行業提供大量可靠的分析測試數據,服務質量得到客戶的高度認可[7]。

同樣通過國家計量認證的還有北京師范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它組建于1983年,是原國家教委直屬高校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引進貴重理化分析儀器而建立的第一批分析測試中心之一,于1994年首次通過國家計量認證。中心始終堅持發揮“四中心一窗口”的作用,即“科研儀器中心、教學實驗中心、人員培訓中心、交叉研究中心及高校服務地方建設的窗口”,在提供高水平分析測試服務的同時,致力于儀器功能開發、改造和分析方法的研究;中心人員曾多次獲得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獎)等獎勵,也曾多次參與國家標準的撰寫與修訂,擁有多項專利。

3.4 為社會開放服務開創了新平臺

為打破高校內的體制壁壘,北京部分高校大膽進行體制、機制、管理模式創新,依托學校優勢學科建立第三方分析測試服務中介機構,全面托管學校實驗檢測資源,支撐企業技術創新,開創了高校面向社會開放服務的新平臺。北京科技大學依托大學科技園及孵化器,成立北京科大分析檢驗中心有限公司,并于2008年6月獲得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實驗室計量認證(CMA)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認可(CNAS)檢測資質,成為獨立的第三方[8];它是北京科技大學唯一面向社會開展分析檢驗服務的窗口,可提供材料制備與分析檢驗、分析檢驗技術咨詢、分析檢驗人員培訓等服務,同時依托學校新材料領域的豐富科技成果資源,廣泛開展新材料產品及測試設備的開發與產業化工作;它是“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首批機制創新試點單位之一,承接“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北京科技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建設及運營項目,先后被認定為“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并于2012年正式掛牌成為“中關村開放實驗室”。采取相似開放機制的高校還有北京大學,授權具有測試服務資質的北京燕達微構測試中心作為校內開放資源的專業服務機構,并以此面向校外獨立開展測試服務。

3.5 校內外共享平臺緊密關聯,促進區域資源共享

北京地區高校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實體平臺的建設模式主要有校級共享平臺、院級共享平臺、依托重點實驗室或學科共建的獨立機組三類,各高校在實現校內各級平臺的互聯共用外,還積極與校外共享平臺緊密關聯,共同為促進區域資源共享貢獻力量。

(1) 參加教育部“高等學校儀器設備和優質資源共享系統(CERS)”。在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以支持和推動“211工程”高校建立或完善貴重儀器公共服務體系為目的的校際互通項目——“高等學校儀器設備和優質資源共享系統”得以實施,北京地區共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11所高校順利完成儀器共享平臺對接,累計向CERS系統推送開放的儀器設備1 920臺套(見表2),清華大學為該項目牽頭單位,負責該項目統籌協調,指導并落實共享系統的開發、對接。

(2) 參加北京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網。為充分發揮各類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儀器設備資源優勢,鼓勵各類貴重儀器設備資源開放共享,提高儀器設備資源的使用效率,促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北京市建設運行首都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即北京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網。目前北京已有28所高校的1 514臺套儀器設備接入該共享服務網。

(3) 參與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建設。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共建有27個研發實驗服務基地,其中13個為北京高校。北京師范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從2009年起參加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建設,牽頭建設了北京師范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該服務基地整合校內多學科的特色設備和資源優勢,能為北京市及周邊地區科研單位和中小企業提供生物醫學、節能環保、新材料和電子信息等領域的測試服務。目前,該校已加入首都科技平臺服務目錄的開放儀器設備超過500臺套,總價值超過2.5億元。

(4) 參加高校分析測試中心研究會。作為高校分析測試中心研究會會員,北京地區9所高校的10個分析測試中心(實驗室)相互共享儀器設備,交流管理經驗,共同探討分析測試中心發展繁榮的長效機制。

(5) 簽訂校際合作協議。為進一步提升貴重精密儀器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發揮高校貴重精密儀器設備資源優勢,緩解高校內貴重精密儀器使用機時緊張的現象,北京部分高校主動搭建跨校資源共享平臺,實現面向校校開放的貴重精密儀器協作共用網,輔助和促進校校教學科研的發展和人才與資源的共享互補,比如北京化工大學2008年與北京師范大學建立跨校聯合分析測試平臺、2011年與北京科技大學簽訂“精密儀器校際共享合作協議”,雙方師生可享受儀器使用與測試價格優惠,首批納入互惠共享范圍的貴重精密儀器分別有24臺、36臺。

3.6 有償服務收入反哺開放共享管理

貴重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是一種市場化行為,實行有償服務方能持續發展,但并非以營利為目的。北京各高校綜合考慮運行成本和市場化規律,制定合理的開放服務收費標準,并根據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效益考核結果,妥善利用服務收入反哺開放共享管理,提高開放共享效益的同時,也為學校緩解了經費壓力。

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服務的收入一般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相關部門統一管理,按學校規定的分配比例分別用作儀器設備運行、維護、維修,實驗室建設、改造,儀器設備管理人員參加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的費用支出以及儀器設備管理人員的加班勞務費等。如北京化工大學的收費由基本費與管理費(基本費的5%~15%)組成,校內收費原則上為校外收費標準的25%~50%;財務處設立專門的“貴重精密儀器有償服務收費國有資產管理處專戶”,統一管理,每學年結算一次;校內采用內部轉賬,校外按照實驗收費單到財務處交款;成立校貴重精密儀器使用效益考核委員會,對每臺儀器設備進行考核評價,合格后方能將總服務收入的25%用于勞務費,55%用于材料維修費,20%由學校管理使用。華北電力大學校內收費標準為校外的50%,服務收入的25%由學校提取,作為學校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基金;5%作為劃歸資產管理處發展基金用于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其余部分劃歸儀器設備所在實驗室或課題組實行專戶管理,其中操作人員勞務費支出不得超過總收入的25%。

3.7 考核與激勵措施并舉

貴重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是衡量開放共享水平的主要標準,也是各個管理層級最為關注的指標。為全面提高貴重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激發實驗人員開放共享的積極性,北京各高校出臺了相應的考核制度和激勵辦法,獎懲并舉,其中北京印刷學院將考核結果作為學校有關部門制定設備購置、維修經費計劃的依據,并與儀器設備所在部門和儀器設備負責人工作考核掛鉤;北方工業大學將共享服務納入教師的晉級和職稱考評體系;清華大學成立效益考核評價委員會,設立年度貴重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獎,實施關鍵崗的崗位激勵,以實驗技術成果獎和實驗技術人員獎作為拉動力,輔以實驗室創新基金的助推,系統提升實驗隊伍素質和專業服務水平。

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基金是學校鼓勵資助儀器機組以外的教師使用貴重儀器的主要經費來源,對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儀器的使用效益發揮著重要作用。2009年,清華大學將“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額度增加到1 200萬元,并出資8 000萬元新建高性能計算機平臺和電磁實驗室平臺,完善、增加開放共享的儀器設備資源;北京大學創立儀器創新研發基金,鼓勵科研人員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求申報項目,并對項目完成有明確的市場化目標;華北電力大學將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基金用于支持教師利用貴重儀器設備進行科研前期研究,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中的開放實驗項目。

除了對設備、人員和機組進行考核與激勵,北京高校還對各級共享平臺進行考核評價,并予以優秀者政策傾斜和獎勵。比如北京大學根據校級科學儀器公共平臺運行績效考評結果,對于學科支撐能力突出、公共服務效果顯著、運行管理高效規范的平臺,予以公用房收費、貴重儀器開放測試基金支持、運行專項補貼分配、實驗技術系列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傾斜與獎勵。清華大學將貴重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作為院級平臺申請晉升為校級共享平臺的重要依據,開展“單臺貴重儀器設備效益評價、實體平臺年度考核、公共服務一級實驗室評估”的三層評價,實施“測試服務多勞多得,一級實驗室評估獎勵”等獎酬激勵制度;最終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共享平臺,如電鏡中心以“高水平的科研帶動高質量的共享服務”;材料中心積極落實“平等共享開放,全時全職提供測試服務”;分析中心努力做到“教學、科研、服務三結合”。

4 問題與建議

4.1 存在問題

(1) 開放共享意識不強,主觀上缺乏積極性。① 高校管理層的開放共享意識不強,對開放共享的意義認識不足,缺乏整體性和前瞻性,不能從社會進步、學校發展以及實驗隊伍成長的角度綜合看待設備開放問題,統籌建立開放共享管理機制,為落實開放共享工作提供動力。② 儀器設備管理者缺乏開放共享意識,仍抱有“誰買歸誰用”的錯誤觀念,視開放共享帶來的工作量和儀器設備維護維修任務為負擔,對開放共享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缺乏感知,因此主觀上不愿加入開放共享行列,行動上缺乏積極性,限制了貴重儀器設備發揮社會服務功能。

(2) 開放共享程度不均衡,發展改善的潛力較大。北京地區的高校類型豐富,歸屬部門復雜,管理標準和法規制度不統一,經費支持力度不等,因此各高校的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程度很不均衡。① 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制度建設程度不同,如制度的適用性、有效性、細化程度等差異較大,有的高校尚無明確的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制度,僅在固定資產管理辦法中簡要提及,沒有單獨成文;② 開放共享實體平臺和虛擬平臺的建設情況不均衡,體現在平臺的有無、數量的多少、入網儀器設備的比例、信息詳細程度、實體平臺的分析測試水平等方面,比如有的高校虛擬平臺只對校內用戶開放,校外用戶無法訪問,沒有實現徹底的開放共享。③ 貴重儀器設備的利用效益不均衡,表現為使用機時數差距大,達標率普遍偏低,其中年平均機時數最多的高校為1 400 h,最少的高校不足200 h,超過800 h的高校不足一半。雖然高校間的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水平存在顯著的差異,但發展改善的潛力比較大。

(3) 技術隊伍建設滯后,創新活力較為欠缺。專職技術人員不足,結構不合理。人員不足,管理人員難以同時顧及多臺貴重儀器設備,致使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受限;高才低用,研究型技術骨干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造成人才資源浪費;研究生頂崗管理流動性大,不能保證測試服務質量,不利于管理和追責。專職技術人員激勵機制欠缺。大多數高校未將貴重儀器設備的效益考核與實驗技術人員的績效評價、薪酬待遇、職稱晉升等關聯,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9];實驗技術人員在待遇低、晉升渠道窄、流動性大的情況下,很難對實施開放共享抱以積極熱情的態度,抑制了創新活力。專職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滯后,具體表現在分析測試、維護維修、儀器設備研發等能力欠缺。分析測試能力有限,比如院系購買到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儀器設備,若管理者只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功能及操作方法,便會出現“高級功能用不到,其他功能不會用”現象,從而導致“通用儀器專業使用”,造成了儀器設備的閑置和功能浪費,這一問題在行業性高校中尤為突出。維護維修能力欠缺,貴重精密儀器設備對技術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實際使用中若操作不當,極易造成數據準確度低,硬件損耗快,故障發生率高等問題,而大多數技術人員欠缺排憂解患能力,對故障束手無策,特別是對維修周期長、維修成本高的進口儀器設備。這些困難也是管理者不愿進行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顧慮之一。設備研發創新能力不足,雖然學校出臺一系列制度鼓勵實驗人員開展自制設備(軟件),如北京交通大學出臺《北京交通大學自制設備(軟件)項目管理辦法》,助力于現有儀器設備的升級、改造,推動學校的學科建設、實驗室建設、教學科研以及人才培養工作,但是儀器設備研發離不開實驗技術人員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極強的創新能力,大多專職技術人員平常疲于應對常規測試,沒有過多精力鉆研技術,參加高階培訓,提高技術水平,因而很難實現儀器設備的深度開發改造或者產出一流發明成果。

4.2 建 議

(1) 強化開放共享意識,建立健全開放共享體制機制。① 要主觀上樹立開放共享意識,高校各級管理者應充分認識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重要意義,加強宣傳和督導,理解國有資產“取之于民,當服務于民”的用意,在全校形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開放共享氛圍。② 要以開放共享意識為主導,建立健全開放共享體制機制。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是個系統命題,必須獲得學校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才能做好頂層設計,建立相關職能部門的聯動機制,從預算、資產、財務、學科、人事管理等多方面著手,建立貴重儀器設備的購置論證、驗收使用、開放共享、效益考評、維護維修、技術人員激勵等機制,通過共享服務收入反哺管理運營,補貼運營成本,維護實驗環境和設備,形成開放共享的機制體系。管理過程中,要充分借鑒國內外一流高校的開放共享經驗,結合自身實際,逐步實現共享實體平臺和虛擬平臺的有機統一、高效運轉,特別是運行體制還不太完善的高校。

(2) 樹立開放共享先進典型,努力發揮示范引領作用。① 要建立科學的考核制度,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指標,提出明確的考核要求,評選優秀的集體和個人,樹立開放共享的先進典型;② 要不斷完善激勵機制,提高表彰獎勵力度,充分調動設備機組人員的積極性,變被動式的“要我開放”為主動式的“我要開放”。③ 加強先進典型的宣傳推廣,促進先進典型在校內校際開放共享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努力縮小高校間設備開放水平的差距,使各高校的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水平穩步提升。

(3) 加強虛擬共享平臺建設,推動全國儀器設備互聯共享。加強虛擬共享平臺建設,推動跨地域、跨行業、跨單位的全國儀器設備互聯與開放共享,① 要搭建統一的虛擬共享平臺作為服務窗口[10-11],提高儀器設備的入網率,豐富設備信息;② 建議教育部、科技部統一貴重儀器設備的界定、使用效益的考核標準以及共享平臺的建設要求,確保各平臺統計數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便于在統一標準下分析研究國內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狀況,同時方便各平臺之間順利對接。③ 鼓勵各單位在符合上級要求的前提下,增加個性化設計,豐富平臺功能,實現與實體平臺的相互補充。④ 加強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與儀器開放共享的關聯,利用計算機模擬操作或者開放課程(MOOC)創建遠程虛擬課堂來實現線上上機培訓考核,降低人力成本。

(4) 加強技術隊伍建設,保障開放共享智力資源。高校實驗技術隊伍是推進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提高分析測試能力、提升科研水平的智力源泉,必須保持其有高度的工作激情和豐富的創造力。學校應當通過一系列保障措施加強技術隊伍建設,穩定人心,留住人才,打破編制束縛,調整不同技術層級的人員比重,實施分級定崗,同崗同酬,促進技術隊伍結構合理化;充分考慮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發展訴求,建立合理的職稱評定體系,并將貴重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效益考核與實驗技術人員的薪酬待遇、績效評價、職稱晉升等有機關聯[12],獎懲并用,督促技術隊伍做好基礎工作,加強實驗室資質認定,保持工作熱情;注重人才培養,努力為實驗技術人員創造培訓、學習機會,提高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5) 把握國家“雙創”契機,促使開放共享創造更

大價值。國務院頒布《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全國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高等院校作為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擔負著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項國策、培養創業創新人才的重要職能,同時,也可以此為契機,吸引廣大創新創業用戶,在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技術支持和高水平再教育的同時,提高貴重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實現產學研的緊密融合,推進貴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進程,使其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5 結 語

整體來看,社會各方面都在關注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實施情況,并且為此進行了多種嘗試和探索,有的已取得了相對可觀的實踐成果,但由于各高校存在管理理念、管理水平、辦學規模、經費來源等多方面的差異,大多數高校的開放共享程度和效果還是遠低于要求。實現高校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和有利條件的共建共享,推進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的重要共識和必然選擇,逐步使其向規范化、科學化、效益化、信息化方向發展也是我國高校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管理的必然趨勢。

猜你喜歡
貴重分析測試儀器設備
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
高校儀器設備維修管理工作探討
不在現場
上海航征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最貴重的東西
鐵路通信網絡安全的分析測試與可信防御研究
手持棍棒敲打鼎——“敗”
關于分析測試中心在高校實驗教學中的思考
原子熒光分析中應注意問題及其儀器設備維護
重視建、配、管、用過程管理 發揮儀器設備效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