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性腸息肉病惡變1例報告

2020-01-14 03:55方錫才彭勝建丁美勝趙世明范新宇
安徽醫專學報 2019年6期
關鍵詞:癌變造口腺瘤

陳 銀 方錫才 彭勝建 丁美勝 趙世明 范新宇

家族性腸息肉?。‵AP)又稱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多在青少年時期發病,主要有大便習慣改變、血便、黏液便等非特異性表現,惡變率極高,后期可發生遠處轉移,如果治療不及時,患者的生命將會受到嚴重威脅。我院近期發現1例FAP惡變患者,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性,58歲,因“排便習慣改變伴腹脹不適1月余”于2018年6月27日入院?;颊咴V1個月余前無明顯誘因下即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3~4次/天,伴黏液血便及腹脹不適。查體: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心肺聽診無異常。腹部平坦、對稱,未見胃腸型和蠕動波,腹部柔軟,全腹無明顯壓痛及反跳痛,未觸及包塊。肝脾肋下未觸及,無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正常,4次/min。肛門指檢于肛管內可及數十枚息肉,質軟,有蒂,指套無明顯血染。腸鏡檢查提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密布大小不等息肉樣隆起,結腸黏膜水腫、可見散在充血點。乙狀結腸可見一潰瘍性腫塊,大小約7 cm×5 cm,表面糜爛,活檢易出血。腸鏡病理結果提示:乙狀結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癌變不除外。腹盆腔CT檢查提示:乙狀結腸管壁增厚并周邊多發淋巴結顯示,考慮占位。其父兄皆有腸息肉病史,父親因直腸癌去世(未見病理報告)。故考慮為FAP惡變。各項術前檢查均未提示明顯手術禁忌癥,予積極完善術前準備后于2018年7月4日在全麻下行乙狀結腸癌根治術+全結直腸切除術+末端回腸造瘺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后予抗感染、營養支持、對癥治療,恢復順利。術后病理結果顯示:乙狀結腸低分化腺癌,潰瘍型,大小約為7.0 cm×3.0 cm,癌組織侵及外膜層,未見神經及脈管侵犯,腸周淋巴結陰性(0/30)。結直腸管狀腺瘤,腺上皮呈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多發性,符合:家族性腸息肉病。術后大體標本見圖1。

圖1 術后標本

2 討 論

2.1 發病機制 FAP是一種少見的常染色體顯性疾病,具有家族遺傳性,發病率約為1/10000~1/5000,男女發病概率基本相同[1]。其特征是在嬰兒期并無息肉,青年期之后開始出現息肉,主要為不同大小和分化程度不等的多發性腺瘤,多數有蒂,數量從100左右到數千個不等,全結腸和直腸均可累及,極少累及小腸[2]。大約50%的FAP患者會在15歲前發展成結直腸腺瘤,95%的患者將在35歲前發展為結直腸腺瘤。如果不及時行預防性手術治療,隨著病程的延長,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會發展成為結直腸癌[3]。目前認為,FAP的發病主要與APC和MYH兩種基因突變有關[4]。APC基因位于第五對染色體的長臂上(5q21-22),存在于腸道、皮膚、免疫系統、骨組織和腦組織中,一旦發生突變,其抑制Wnt信號傳導通路來調控細胞增殖和分化的功能喪失,引起細胞過度增殖并最終導致腫瘤形成[5]。另外,還有5%~30%的FAP患者是由于MYH雙等位基因突變引起的,其位于染色體1p34.3-p32.1,稱之為MYH基因相關性息肉?。∕AP),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是FAP的一種特殊類型,通常病情較輕,息肉的數目一般為5~100個,發病年齡也較晚,平均55歲左右[6]。

2.2 臨床特點 FAP患者常于青少年時期發病,以腹瀉、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而FAP惡變患者也是以腹瀉、便血為主,并且持續糞便隱血試驗陽性,這是癌變的早期預警信號[1]。由于FAP患者初期癥狀較輕,且均為非特異性表現,常常被患者和醫生忽視。本文中FAP患者的初始癥狀輕微,自己無法回憶起具體的初始發病時間,估計只有1月余。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出現腹痛、腹部不適等表現,并可能伴有貧血和極少數的腸梗阻癥狀。FAP的主要病理改變是在腸道內廣泛存在數十到數百個大小不一的息肉,嚴重時可達數千個[2]。除了結直腸的腺瘤,FAP患者的胃、十二指腸、空回腸也會發生腺瘤性病變,西方報道其發生率為30%~90%[7]。此外,FAP患者通常都會有一些腸外表現,如骨瘤、皮膚疾病、牙齒異常、先天性視網膜色素上皮增生、硬纖維瘤(常見于腸系膜、腹壁、四肢等部位)及其他腸外臟器的惡性腫瘤(如甲狀腺、肝臟、膽管及中樞神經系統的腫瘤)[5]。

2.3 治療方法 由于FAP具有高度惡變傾向,早期治療的意義至關重要。

2.3.1 藥物治療 目前治療FAP的藥物主要包括舒林酸和塞來昔布。由于FAP的高發趨勢,早期治療的重要性至關重要。舒林酸-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可以通過抑制環氧合酶(COX),進而影響前列腺素在腺瘤-癌序貫性事件中的作用,可有效減少FAP患者結直腸腺瘤的數量,并降低其大小[8]。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舒林酸在抑制癌變發生率方面并不起作用,反而會使結腸黏膜發生散在的少量小糜爛,并且停止使用舒林酸后會導致息肉的數量增加、體積增大,數目可以達到或超過服藥前的水平,但是再次服用舒林酸仍然是有效的[9]。塞萊昔布是COX-2選擇性抑制劑,與NSAIDs藥物相比,它能明顯避免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國外的研究證實塞來昔布能明顯減少FAP患者息肉的數量并呈劑量依賴性,但同時也增加了其在心血管方面的致死率[10]。

2.3.2 手術治療 由于藥物治療對FAP的遠期療效不佳,最終會發生癌變。因此,FAP一經確診,應盡早進行手術治療。最常見的手術方式有:①全結直腸切除+回腸腹壁造口術:該術式被目前的醫學專家們認為是最經典、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因為其去除了FAP發病的病理基礎,不會殘留結直腸黏膜,可以杜絕息肉復發,從而解除癌變之慮。但回腸造口糞便不成形,腐蝕性強,容易引起患者造口周圍皮膚的感染糜爛。此外,造口喪失了控制排便的能力,便次頻繁,患者的生活質量差,一般患者及其家屬難以接受。因此,該術式適用于直腸息肉較多、不能保肛或已發生癌變的患者。②全結腸切除+回腸直腸吻合術:這種手術簡單、安全,不需要對患者進行腹壁造口手術和盆腔解剖,術后患者不會出現排尿功能障礙或者性功能障礙。但是術后殘留的直腸容易復發腺瘤,進而導致癌變[11]。③全結腸切除+回腸儲袋肛管吻合術:所有危險的結直腸黏膜均可以通過該術式得到切除,保留了患者的肛門及部分排便、控便功能,具有一定的儲存糞便作用。既能滿足根治性要求,又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目前,有學者認為它是治療FAP的主要手術方式[12]。但是,對于手術方式的選擇應該根據患者息肉的分布情況、有無癌變、手術醫師的技術水平、患者及其家屬的訴求等進行合理地選擇。對于已經發生惡變的FAP患者,應當遵循結直腸癌的治療原則進行治療。本例患者就診時,因其腺瘤已發生惡變,故而施行根治性結直腸切除及末端回腸造瘺術。

總之,FAP的手術治療雖然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但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欠佳,因此,亟待尋找新的手術方式,提高FAP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癌變造口腺瘤
腎嗜酸細胞腺瘤與嫌色細胞癌的MDCT表現及鑒別
胸腺瘤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進展
皮橋造口在預防性回腸造口臨床中的應用及觀察
《癌變 ·畸變 ·突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收錄證書
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瘤癌變1例
后腎腺瘤影像及病理對照分析
微信授權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發癥預防中的應用
LC3和beclinl在口腔黏膜癌變過程中不同時期的變化及其意義
胸腺瘤放射治療研究進展
結腸造口并發癥類型分析及預防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