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期”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防控與疏導

2020-01-14 12:44江潔蔡群青
中國德育 2020年24期
關鍵詞:后疫情時期立德樹人心理健康

江潔 蔡群青

摘要 疫情期間,全國中小學按照“停課不停學”的原則,積極開展線上教學,一方面,有效地解決了學生上學的燃眉之急,但另一方面,隨著學生居家時間過長,日益暴露出學生難以快速適應環境和角色的轉換、線上學習效果欠佳導致成績下滑和態度懈怠、情緒波動異常導致壓力增大等心理健康問題。詰究本末,其原因歸為疫情外部環境壓迫、學生信息辨識能力欠缺、關懷情感缺失和主體抗壓意志薄弱。因此,需要多方主體從提高學生的心理防控能力、建立互幫互助機制、培養學生的信息辨識能力以及構建“家校社”聯動共育網絡等方面勠力同心,協同施策。

關鍵詞 后疫情時期;心理健康;班主任;立德樹人

作者簡介 江潔,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二初級中學,二級教師;蔡群青,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

一、疫情引發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表征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國中小學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和教育部門的部署,教學部門按照“停課不停學”的原則,開展線上課堂教學,并通過各種云平臺提供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供給,組織學生開展身體健康狀況“日打卡”,即便是在線上,也盡量開設多種課程,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然而,隨著全球疫情形勢的加劇,全國中小學遲遲未能全面復學,學生居家時間過長,日益暴露出心理健康問題,這其中對學生心理健康層面的防控與疏導成了中小學立德樹人任務落實以及班主任工作的新挑戰。具體表征為以下幾方面。

(一)環境劇變導致學生角色轉換與調適困難

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中小學正常的學期教學安排,學生的學習計劃和生活方式受到較大的影響。相比疫情前的快節奏、高強度的生活方式,疫情期間的生活好似按下了暫停鍵,中小學生從每天規律、忙碌而又充實的學習者轉變成了整日待在家中、惶惶不可終日的“閑人”;從在校園里打鬧聊天的群體中人,變成居家隔離的“宅男”“宅女”?,F雖然已經全面復學,但學生在短時間內還未能成功完成角色的轉換與調適,容易產生思想意識波動。

(二)在線學習效果欠佳導致部分學生成績下滑

線上教學很好地解決了疫情期間學生上學的問題,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其他的問題。部分學生未能很好地適應網上教學的模式,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監管、學生自律意識薄弱等問題使得部分學生放飛自我,存在上課不認真聽講、課下寫作業懈怠的現象,特別是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了下滑的現象。

(三)心理情緒波動異常導致學習壓力增大

面對疫情,部分學生出現擔憂害怕、情緒焦躁、心理壓力增大等負向心理波動現象,再加上復學之后,學習和生活環境發生了改變,學生面臨的角色轉換問題以及線上學習暴露的問題也顯現出來,學生的心理和學習壓力增大,引發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后疫情時期”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剖析

(一)外部環境壓迫

盡管國內的疫情已經相對得到了控制,但是個別地區仍然不時地出現個別病例,引起人們的恐慌。一些歐洲國家在進入疫情緊急狀態后,選擇將整個國家封閉管理,表明該疫情的危機程度已經比較嚴重。許多學生這時出現了非正常的心理變化,尤其是當一些學生獨自一入學習時,更容易產生抑郁、害怕等負面情緒。在疫情面前,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已經遭受了嚴峻的考驗,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調節,他們的學習生活會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而被打亂節奏,進而產生各種心理健康問題。

(二)信息辨識能力欠缺

恐慌是疫情情況下學生最普遍的心理問題??只攀侵溉藗冊谟龅酵话l性重大事件時由于高度的焦慮、恐懼、擔憂和絕望而產生的強烈拒絕和攻擊心理。這是一種異常的心理狀態,容易讓人突然失去理性。在疫情期間,一些中小學生缺乏辨別互聯網上有關疫情的真實和虛假信息的能力,過度重視身體和健康問題,常表現出負面情緒,如擔心和恐懼,特別是許多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中小學生更易出現恐慌。

(三)關懷情感缺失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許多中小學都在忙于處理學校的各種流行病防治工作,或者規范學生各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對疫情特殊時期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沒有給予足夠重視。一方面,一些學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制度上存在嚴重問題,缺乏切實有效的教育形式,沒有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評估機制。盡管一些學校在后續工作中逐漸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但是其中大部分是簡單的指導教育,缺乏內容的全面性和有效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針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學校領導和教師會有疏忽,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也常常忽略孩子的心理問題,高估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學生的異常心理狀態如果不明顯的話,父母也很難觀察到。

(四)主體抗壓意志薄弱

中小學生尚處于心智發育階段,心理認知尚未成熟,在學習和生活中容易出現各種異常的心理和壓力。在經歷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后,很多人常會出現心理應激,大致會經歷警覺期、消極防御期、現實適應期、恢復成長期四個階段。隨著疫情暴發,學生的心理產生了較大的變化?;谶@些狀況,在疫情的大背景下,較早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將被列為有較高心理問題風險的對象,學校應當為他們提供及時、合理的心理指導,防止心理問題加劇而引起生命安全問題。

三、“后疫情時期”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踐策略

當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全國各地中小學已安全有序地恢復教育教學工作。因此,后疫情時代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防控與疏導工作已刻不容緩。學校和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育的主陣地,抓好學生心理健康和疏導工作,排解疫情下學生長時間居家隔離,面對環境變化的心理和情緒問題,引領多方主體協同施策,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化“?!睘椤皺C”。

(一)提高學生的心理防控能力

一方面,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使學生學會主動尋求幫助,積極與家人、朋友和同學進行交流,傾訴內心焦慮,合理地宣泄負面情緒有助于釋放壓力。同時,根據學生的身心與年齡特點,結合心理健康、生命健康、愛國主義等主題,靈活設計、舉辦主題班會,利用戰“疫”專題活教材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另一方面,學校應組織學生觀看防疫知識、心理健康教育微課,并充分利用教育部名師領航工程首期名師工作室戰“疫”微課集等網絡資源,通過校園網、微信公眾號等向師生、家長推送,引導師生加強心理防護,促進家校合作育人。

(二)建立互幫互助機制

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利用“開學第一課”和主題班會課的時間幫助孩子完成角色的轉換,找到回校的歸屬感,做到真正的“收心也開心”。首先,教師在課堂上需幫助學生明確、強化復學后的角色轉換意識,尋找“戰‘疫同桌”,互相監督,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其次,幫助學生從無序無規律的生活節奏中走出來,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團結互助的班級文化氛圍和關愛他人的心理健康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和積極性,設定容易實現的短期目標,并通過以趣激趣、導趣的方式,讓學生找回學習的快樂,找回學習生活的重心。

(三)培養學生的信息辨別能力

由于網絡媒體能夠使學生群體快速地獲取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最新消息,了解不同地區的疫情變化以及相關的控制措施。所以,在后疫情時期,家長和教師應幫助中小學生通過選擇官方和權威渠道來獲取各種信息,學會區分互聯網上的各種觀點并形成獨立客觀的自我判斷,不應讓錯誤的和負面的講話影響他們的心理環境。幫助學生在網絡時空中調控心理壓力的措施大致從此三個方面入手:一是關注積極信息,尤其是疫情防控進展的積極信息;二是關注自我防護和應對壓力的科學知識;三是增強信心,充分發揮科學知識和積極信息的作用。此外,學校官方網絡平臺應及時更新有關疫情情況的最新信息,在精神衛生教育和預防流行病方面建立專欄,為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并提供扎實的網絡支持。

(四)構建“家校社”聯動共育網絡

首先,學校應搭建“家校社”共管的協同育人平臺,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形成全程性的學生心理健康動態“畫像”評估機制,及時進行危機干預和心理輔導,將學生心理危機扼殺于萌芽期;構建心理健康服務與疏導機制,調動社會資源,注重學生學習指導和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救助幫扶工作。教師及時與家長溝通學生心理問題,通過召開家長會、舉辦家庭教育講座等方式,引導家長正確對待孩子的成長問題,營造利于孩子成長的良好家庭環境,有效化解親子矛盾,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

其次,家長應積極參與“家校社”共育聯盟,將立德樹人作為家庭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自身的科學育子觀和教育方法,督促自身切實履行家庭教育的職責和義務。具體作為大致包括:1.保持情緒穩定。家長應及時覺察和調節自己的焦慮情緒,在孩子面前盡量呈現出穩定、積極而有力量的一面,這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情感基礎。2.養成規律有序的生活習慣。家長要盡量保持作息規律,生活有序而穩定,有計劃地安排教育活動、室內體育鍛煉、家務勞動、親子游戲等,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3.健康教育童趣化,積極正面引導。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能力,結合中小學科學的疫情宣傳知識,和孩子解釋正在發生的一切,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家長也可以通過看新聞、看報道,了解疫情信息,然后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和認知特點,告知他們一些簡單、清晰和必要的信息,讓孩子了解一線醫護人員的辛勞付出和無私奉獻,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對醫護人員的尊重和崇敬,樹立會戰勝疫情的信心。4.鼓勵孩子情緒表達。鼓勵孩子以他們習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情緒感受。特殊時期需要家長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共情,建立更加密切的親子關系。

再次,社會支持從內容層面可分為:工具性支持,即物質資源服務;情感支持,即對個體體現關懷;信息性支持,即提供有效信息;同伴性支持,即通過與他人相處轉移或緩解個體壓力?;诖?,社會組織應關注心理預警庫學生、家庭貧困學生和學習困難學生等群體,及時發現他們的學習問題,并為其提供幫助。同時,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公益活動,幫助學生積累積極的精神能量。社會文化建設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重要載體,因此,學校和家長可與社區服務機構或街道辦事處聯系,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如宣傳窗等,科普心理健康知識,為青少年的成長創造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

最后,媒體和醫療衛生機構應加強開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力度,提升學生對心理健康核心知識和防疫科學知識的知曉率,倡導學生保持健康心理狀態、科學運動、充足睡眠、合理膳食等,減少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誘因。

責任編輯 孫格格

猜你喜歡
后疫情時期立德樹人心理健康
后疫情時期兒童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
后疫情時期健身俱樂部的發展策略探究
后疫情時期國內旅游業發展的思考
后疫情時期職業院校信息化發展的現實困境及行動路徑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