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瘦鵑翻譯小說的歷時語言特點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研究方法

2020-01-17 01:51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9年12期
關鍵詞:周瘦鵑高頻詞譯作

李 燕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江蘇 鎮江 212000)

一、引言

周瘦鵑是我國最早的文學翻譯家之一,他以翻譯步入文壇,開始他的筆墨生涯。盡管他同時是位作家和刊物的編輯,但他自己說“翻譯工作倒是重要的一環”[1]。王鈍根曾提到,“瘦鵑之小說,以譯者為多。渠于歐美著名小說,無所不讀,且能閉目背誦諸小說家之行述,歷歷如數家珍?!盵2]可見,翻譯于周瘦鵑而言確實是其筆墨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周瘦鵑的翻譯以小說翻譯為主,其翻譯生涯從1911年起至1947年,其間共譯介小說489篇[3],確實是十分可觀的譯介數量,周瘦鵑也確如其所說是個“文字勞工”[1]。

囿于周瘦鵑是“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他的研究一直是邊緣化的狀態,對于其翻譯的研究也是零零散散。在一些學者編纂的文學翻譯著作中[4-5]認可了周瘦鵑在現代文學翻譯史上的重要地位,但是卻鮮少提及他具體的翻譯貢獻。在翻譯理論或翻譯研究專著中的零星論文提及作為文學翻譯家的周瘦鵑的一些情況,比如在王宏志編纂的著作中,范伯群提及周瘦鵑不僅是重要的文學翻譯家也是值得重視的作家,但也并未具體論述他的翻譯狀況[6]?;谥袊W的平臺,現在已有不少學者開展了對周瘦鵑的翻譯的研究,李嬋基于自建多譯本語料庫研究了周瘦鵑的翻譯風格[7],喬澄澈探討了民初翻譯規范影響下的周瘦鵑的翻譯特征[8],涂兵蘭分析了周瘦鵑作為譯者和譯作原作者之間的翻譯倫理關系[9]。但是,對周瘦鵑的研究多著眼于某個作品或是某幾篇作品,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同時,周瘦鵑的翻譯生涯持續了三十幾年,缺乏對其歷時的研究。本研究基于自建的周瘦鵑的翻譯小說語料庫,從歷時的角度研究周瘦鵑的翻譯語言特點,探討其翻譯的特征,客觀地、科學地、歷史地審視其譯本并揭示其翻譯風格。

二、語料的選擇及語料庫的建設

本研究是基于語料庫的周瘦鵑的翻譯小說研究,基于自建語料庫,探討周瘦鵑翻譯小說的歷時語言特征,客觀呈現其翻譯語言的變化。

研究周瘦鵑翻譯小說的語言變化需要將其放置在一定時間段中進行考察,畢竟語言的變化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周瘦鵑的小說翻譯始于1911年,止于1947年,其翻譯自1911年起逐漸呈上升趨勢,到1915年達到頂峰,隨后呈逐漸下降趨勢,在1930年其小說翻譯數量有所回升但依舊改變不了整體翻譯數量下降的趨勢,在1938-1946年的翻譯數量幾乎為0或1[3]。周瘦鵑的小說翻譯文白參半,本研究選擇其中的白話文譯文作為語料?,F代漢語白話文在五四前后較短時間內發生了重大變化,已是不爭的事實[10]。

因此,本研究以1919年為時間分界點,并控制好時間間距,選取1915至1919年的白話文翻譯小說建成周瘦鵑前期翻譯小說語料庫,選取1926至1930年的白話文翻譯小說建成周瘦鵑后期翻譯小說語料庫,對這兩個語料庫的詞匯進行考察,探討周瘦鵑的翻譯語言是否出現一些新的特點。

三、數據提取與分析

通過ICTCLAS分詞標注軟件對語料進行分詞并標注,并對文本進行人工校驗,對不合適的地方再進行人工標注。利用AntConc3.5.7的詞表功能分別對周瘦鵑前期翻譯小說語料庫與后期翻譯小說語料庫進行檢索,得出排在前10的詞表及相應頻率,如表1所示:

表1 周瘦鵑前期翻譯小說語料庫和后期翻譯小說語料庫詞頻表

根據表1可以發現,周瘦鵑前期的小說翻譯語言與后期小說翻譯語言既有相似之處,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一)“的”的使用

通過觀察表1,首先可以發現不管是在周瘦鵑的前期翻譯小說語料庫還是后期翻譯小說語料庫中,結構助詞“的”的使用是最頻繁的,分別占到了4.02%和5.94%?!暗摹痹诂F代漢語中使用頗為頻繁,我國漢字字頻統計與研究得出平均每一百個漢字中“的”要出現四次[11]。反觀周瘦鵑前后期翻譯小說語料庫中“的”的使用,可以發現周瘦鵑對于“的”的使用基本是符合現代漢語的使用習慣的,但其在后期翻譯小說語料庫中“的”的使用更為頻繁。

結構助詞“的”的語法意義一般有以下幾種:首先,其基本語法意義是作為定語的標記,比如定語+中心語結構,例如“沒罪的人”(《寧人負我》),“同逃的伙伴們”(《傷心之父》);第二,附在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后面構成的“的”字短語,比如“我們的”(《洪水》),“性命的”(《寧人負我》),“住的”(《畸人》);第三,“的”用在句子末尾表示肯定、疑問、否定等語氣,作煞尾詞,比如“百年偕老,白首無間,那是一定的?!?《意外鴛鴦》),“是我剛才在跳舞場中所聽得的”(《蓮花出土記》);第四,則是一些固定的“的”字表達,如“天殺的”(《傷心之父》)。按照“的”的這四種用法,分別對周瘦鵑的翻譯小說中所有“的”的使用情況進行分類與統計,得到表2:

表2 “的”字用法分類表

根據表2可以發現,在周瘦鵑的翻譯小說中,“的”主要是被用作“的”字短語或者作為定語標記,在其后期的翻譯小說中,“的”作為煞尾詞的用法頻次較前期有所增加,而作為固定結構的“的”較前期有所減少。

五四時期,歐化思潮盛行,譯作便成了歐化的試驗田[12],長而復雜的修飾語是漢語歐化的顯著特征之一,現代漢語中的長句大多涉及以助詞“的”為標記的名詞前置修飾語[13]。根據表2,“的”作為定語標記詞在周瘦鵑前期和后期的翻譯小說中所占比例還不到半數,即“定語+中心語”的定中結構在周瘦鵑的翻譯小說中不太容易出現“的的”不休這樣復雜的定中結構。在傳統漢語中,前置定語通常比較簡短,可見周瘦鵑的小說翻譯是符合傳統漢語的表達習慣的。比如:“辛苦的一天”(《傳言與女》),“單調的聲音”(《薄命女》),“不可理喻的婦人”(《酷相思》)。這些定中結構的定語部分都比較簡短,相較于定語特別長的定語結構而言,讀起來更加容易為讀者所理解也更具可讀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周瘦鵑的翻譯作品中有不少“的”字結構,這種“的”字結構是一種名詞化的形態標記,也可被認為是某種意義上定中結構的一種省略。比如“你是一個害神經病的!”(《黑暗中》),其中“害神經病的”其實指的是害神經病的人,具有名詞性,可以理解為某種意義上的省略。盡管五四前后歐化思潮盛行,在進行翻譯時周瘦鵑還是更多地考慮到了譯入語的語言習慣和表達特點,這也是為什么盡管周瘦鵑的譯作讓人頗多微詞,但后世的研究者還是覺得,“但總的來看,周氏的譯筆,是如此流暢,如此秀麗,這是不能不令人為之傾倒的”[14]。同時,采用簡短而不復雜的定中結構也有利于周瘦鵑的譯作更受讀者歡迎。周瘦鵑的作品主要是刊載在《禮拜六》等報紙上,其讀者對象主要是普通的市民,他們的受教育程度良莠不齊,大部分人所受教育程度不高,這種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簡短的定中結構更容易讓讀者們理解周瘦鵑的小說作品,因此這種簡短的定中結構也是周瘦鵑的作品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二)人稱代詞的使用

根據表1,可以發現周瘦鵑的翻譯小說中頻繁使用了代詞,尤其是人稱代詞的使用頻率特別高,其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最為頻繁。我國的傳統小說多是從第三人稱的視角進行描寫,而第一人稱的廣泛使用說明周瘦鵑的翻譯小說的描寫視角是第一人稱,這說明周瘦鵑在描寫視角上對外國小說的“尊重與順從”。這種“尊重與順從”對周瘦鵑的創作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陳建華曾提到“周氏早年喜歡用第一人稱來摹寫男女之間的哀情心理,那是借用西洋小說的描寫筆法,而聲名鵲起”[15]。從第一人稱的視角進行描寫使得文字更為生動,尤其是在人物的心理描寫上會顯得更為細膩動人,更能讓讀者產生共鳴,這也是周瘦鵑“聲名鵲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第三人稱代詞在周瘦鵑的翻譯小說中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可以發現在周瘦鵑的前期翻譯小說語料庫中的第三人稱代詞“他”排在高頻詞表的第七位,占比1.24%;在其后期翻譯小說語料庫中,第三人稱代詞“他”排在第四位,占比1.99%,同時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第三人稱代詞“伊”,排在第六位,占比1.88%。第三人稱代詞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周瘦鵑在進行小說翻譯時也不可避免地會從第三人稱的視角進行描述,這也體現了傳統小說對其翻譯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新的第三人稱代詞“伊”的出現。五四時期,受西方語言影響,漢語中的第三人稱代詞開始產生性別分化[12],“伊”便體現了這樣的一個趨勢;同時,“伊”本身出自吳方言,而周瘦鵑祖籍蘇州,使用起來自然也更加得心應手。

第三,在周瘦鵑的后期翻譯小說語料庫中第二人稱代詞“你”也成為高頻詞之一,排在第九位,占比1.37%,這是周瘦鵑的后期翻譯小說的新變化。第二人稱代詞的使用說明了周瘦鵑后期翻譯小說文本中出現了較多的對話,這種對話式的互動有利于推動情節的發展,也使得作品更具有故事性。

(三)“兒”的使用和“是”的使用

通過表1,可以發現“兒”在前期翻譯小說語料庫中是高頻詞,而在后期翻譯小說語料庫中則退出了高頻詞一列?!皟骸辈⒉痪邆錁嬙~功能,接在詞后不會影響原本的詞義,“兒”化是傳統漢語的表達習慣,讀起來具有一定的口語性。這種“兒”化的現象在后期翻譯小說中并不常見,從某種角度看,這種變化說明在后期翻譯小說語料庫中傳統漢語對周瘦鵑的譯作的影響有所減小。但是后期翻譯小說語料庫中的高頻詞也出現了一個新的變化。

根據表1,對比周瘦鵑的前期翻譯小說語料庫,在其后期翻譯小說語料庫中,出現在第五位的是高頻詞“是”,占比1.98%。例如,“我是一個嚴肅、尊重、而切實的人”(《良緣》),“然而伊卻是一個天真爛漫、很正直很純潔的好女兒”(《蓮花出土記》)。肖忠華認為這種“是”有一部分具有“翻譯腔”,通過添加“是”使其變成判斷句[16]。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周瘦鵑的后期翻譯小說中,西洋小說原作對于周瘦鵑的譯作的遣詞造句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綜合上述的兩個變化,可以發現在不同時期傳統漢語和西洋小說對周瘦鵑譯作的影響不盡相同,這跟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在當時影響最大的就是歐化思潮,雖然周瘦鵑的譯作并未完全受到歐化思潮的影響,但是其某些遣詞造句產生了一些新的變化。

四、小結

考察語言的發展和變化需要將其放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中,五四前后文化界出現了許多新的思潮,這對周瘦鵑的譯作或多或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谧越ǖ臍v時語料庫,可以發現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周瘦鵑譯作的語言呈現出一定的特點:“的”字的使用在其譯作中頗為頻繁,但不會出現“的的”不休的情況;第一人稱視角是其小說的主要描述視角,同時第三人稱也占有一席之地,在其后期翻譯小說中出現了新的第三人稱代詞“伊”;“兒”化詞在其后期翻譯小說中使用頻率減少,而“是”的判斷結構在后期翻譯小說中不斷增加。

猜你喜歡
周瘦鵑高頻詞譯作
周瘦鵑深情回憶次子榕
30份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
省級兩會上的高頻詞
周瘦鵑畢生難忘的日子
what用法大搜索
28份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
省級兩會上的高頻詞
關于譯介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創新問題的思考
周瘦鵑鐘情紫羅蘭
周瘦鵑的初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