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藝術手法看拜倫對洪靈菲的創作影響

2020-01-21 09:37黃永亮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藝術手法拜倫

摘 要:洪靈菲和拜倫創作藝術手法的相似性證明了洪靈菲對拜倫的繼承關系?,F實主義筆觸展現了社會的黑暗腐朽;自傳性寫作和浪漫主義手法滿足了作者自我表達的需要,通過人物再現了他們在舊社會中的經歷和體驗,抒發了切膚之痛的感受;而自然書寫則寄寓著對現實的批判和對自由的向往。

關鍵詞:洪靈菲 拜倫 藝術手法

左聯作家洪靈菲反對封建落后,追求進步自由。外國文學作品的熏陶促進了他先鋒精神的形成,他尤其喜歡英國詩人拜倫的作品,甚至在自己的書上和給朋友的書信里自稱“拜倫·阿洪”或“拜倫·洪靈菲”。在他所創作的《流亡》《前線》《轉變》等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拜倫的《恰爾德·哈洛爾德》(下文簡稱《恰》)、《唐璜》等作品對他的影響。

一、自傳性寫作

拜倫和洪靈菲都生于社會變革時期,一生經歷曲折,其作品明顯都有作者生活和情感經歷的印記,自傳色彩濃厚?!霸娨匝灾尽?,他們的自傳性寫作彰顯了反抗、叛逆的人生追求。

貴族出身的拜倫家庭生活并不幸福。他父親是一個風流浪子,和妻子關系不融洽,揮霍光她的財產后竟離家出走,最后窮困潦倒客死法國?!短畦返闹魅斯畦母赣H也是舉止輕浮,和妻子性格不合,最后也早逝,拋下孤兒寡母。生活不幸加上天生一只跛足,造成了拜倫敏感、孤傲的性格。讀書時他博覽進步書刊,深受啟蒙思想影響,提倡自由,反對英國鎮壓工人運動的舉措。后來他游歷歐洲諸國,受各地反侵略壓迫的革命斗爭鼓舞,自己也投身其中,最后獻身于希臘人民的民族獨立事業。這些游歷和反抗的經歷都寫進了《恰》《唐璜》等作品中,他的主人公也多為憤世嫉俗、反抗社會主流的人物。

拜倫的感情生活也常為人所樂道,體現了他放浪不羈和追求自由的個性?!肚 返膯柺?,轟動當時文壇,讓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的拜倫一躍成為英國社交界的明星,令無數女性為他癡狂,其風流韻事成為一時佳話。1815年,拜倫和安娜·密爾班克結婚,但妻子并不理解他的事業和觀點,二人經常爭吵。一年后,她帶著剛出生的女兒離開拜倫,返回娘家。英國統治者借此對與他們政見不合的拜倫橫加攻擊,令他痛苦萬分,因此流浪國外。自此,他更加放浪不羈,在威尼斯等地和各式女人談情說愛。上至貴族少婦千金,下至女仆,都成了他揮霍感情的對象。

唐璜的感情生活幾乎就是拜倫本人情史的寫照。拜倫將他塑造成一個人見人愛的俊美男子,這分明是作者的自畫像。唐璜的母親“道德上像圣人一般”,期望兒子“教養完全合乎道德”。她的原型應該是拜倫的妻子,其也是一位宗教虔誠、循規蹈矩的女性。出于偏見,她對拜倫的事業和思想并不理解支持,總企圖勸他“改邪歸正”。唐璜喜歡和女性來往,對禮教毫不理會?!短畦愤@部長篇敘事詩表面看是關于一個“人盡可妻”的浪子故事,實則表現了人物對自由和真愛的追求。例如,唐璜和海黛一見鐘情,他們的愛情卻遭到海黛父親的反對,他是一個專橫的海盜。這對青年為愛情自由進行了反抗,唐璜和海黛的父親決斗,被砍倒在地上,海黛見狀,以身體擋在槍口前,叫道:“讓死亡臨到/我的頭上……我一定要和他同死?!比缓?,唐璜被賣為奴,而海黛心灰意冷,不思飲食,最后死去。他們為愛情而愿意犧牲生命的精神令人敬佩。

洪靈菲和拜倫的人生在諸多方面有著相同之處,如家庭生活不幸福、受到舊勢力的壓迫、追求自由進步。洪靈菲的作品也是基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體驗而創作的,他筆下的人物,如李初燕、霍之遠、沈之菲等都是受到新思想熏陶的“五四”青年。他們來自舊式家庭,父親都是前清不第秀才,性格思想拘泥封建,希望兒子遵守孔孟之道。他們從小對父親敬而遠之,因父親的管教苛刻嚴厲,父子關系很緊張。洪靈菲的父親迷信風水,喜歡看相問卜,嫌兒子太瘦削、短命相,指責他讀詩的音調哀怨凄楚,書法筆畫不飽滿。洪靈菲的主人公們都遭受到他們父親同樣的指責,李初燕甚至害怕聽到父親的腳步聲:“那些腳步聲好似一柄劍,鋒利異常地插向他的稚弱的心靈上去!”他們的外貌、性情思想、行為舉止都是作者的化身:洪靈菲本人“身材瘦長,文質彬彬”,而李初燕“瘦棱棱的臉龐”“態度很斯文”“多愁善感”;霍之遠長相不俗,有著英銳的俊眼、廣闊的額、豐隆的鼻、尖而微橢的下頜;沈之菲“瘦長身材,廣額、隆鼻,目光炯炯有神。又是英偉,又是清瘦”。

跛腳是拜倫一生的遺憾,他的作品極力稱贊主人公的俊美,彌補了現實中他的身體缺陷和心靈遺憾;而洪靈菲對筆下主人公的外貌氣質的肯定,表達了他對父親指責其長相的不滿。洪靈菲在讀書時也有反封建傳統的叛逆個性,他喜讀拜倫、雪萊、蘇曼殊等國內外有名的作家的作品,這些作家的名字在其作品中經常出現?,F代思潮的影響讓他向往愛情至上、婚姻自由。但在強大的舊勢力面前,他個人反傳統的抵抗顯得勢單力薄,最終因父母之命和一個農村舊式女孩結婚。從此心灰意冷的他經常借酒消愁,乃至數日宿醉不醒,這樣自殺性地發泄心中憤恨的生活也成了他的主人公的經歷。后來,洪靈菲受革命浪潮的影響,一洗過去的頹廢,走上革命道路,并認識了志同道合的秦靜,兩人結為連理。洪靈菲的主人公多為充滿男性魅力、頗受女性歡迎的多情青年,在感情上寄寓著對自由和進步的追求,最后也完成了從頹廢走向革命的蛻變。

二、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

在表現社會問題上,拜倫和洪靈菲的作品具有現實主義文學的特征,是時代的一面鏡子。

《恰》和《唐璜》具有豐富的生活容量,游歷生活開拓了人物的眼界,揭示了世界的黑暗罪惡。作品通過人物的眼睛記錄了歐洲上流社會的腐敗、統治階級的殘暴、列強的野蠻和戰爭的殘忍。范存忠先生指出,“跟啟蒙時期現實主義作家相比,他的畫面廣得多了;跟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相比,他的膽子大得多了”。洪靈菲的作品也是基于社會現實來建構情節,展現從“五四”落潮到“四一五”廣州大屠殺時期整個南方中國的歷史進程,有鮮明的史詩性質,反映了舊中國的包辦婚姻、封建禮教、地主和資本主義壓迫下人民的生存狀況、帝國主義的殖民侵略、反動政府迫害進步人士、現代青年追求自由等社會現狀。

從人物塑造的角度來說,兩位作家采用了重視人物情感抒發的浪漫主義手法。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說:“一切好詩都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眱晌蛔骷覞饽夭实剡M行人物情感表達,抒發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個性解放的追求。他們的主人公個性鮮明,具有18至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思潮中“世紀兒”的文學形象的特征。

“世紀兒”的一個特點是孤獨。例如哈洛爾德雖身處貴族社會,享受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但這沒有給他帶來快樂感和優越感??駳g宴樂時,他感到郁郁寡歡,“我沒有愛過這人世,人世也不愛我;/它的惡臭氣息,我從來也不贊美……我廁身其中,卻不是他們中的一人”。這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情緒在洪靈菲的人物身上也時常浮現,讓讀者看到了一個對新生活充滿渴望的青年在反抗腐朽黑暗的現實中的孤獨落寞。

李初燕的周圍沒人能理解他的前沿思想,沒有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和他一起去反對頑固的舊勢力,他感到有苦無處訴,孤獨寂寞的心情常常襲擊心頭。他性格日益冷僻,心情日益“和世人筑著圍墻起來”,甚至獨自逃到村外的荒墳地里放聲大哭,“覺得他是天地間最孤獨、最不幸的一個人!”在外讀書時,鄉愁增加了他的孤獨感,他經常獨自在江邊望著江月、江水,希望相思之情能通過它們寄給千里之外的親人。然而,當他走在家鄉的小路上時,他卻覺得那些路好像故意在絆著他的足,平時熟悉的村民都像在獰笑他,時常懷念的故鄉讓他產生一種生疏淡漠之感?;糁h因恨透了與舊思想有關的一切東西,覺得社會上大都是虛偽欺詐,“一切的一切,都使他灰心”。沈之菲參加了推翻舊社會的革命,但革命失敗讓他感到“全社會都是反對他的”。

“世紀兒”人物的另一個性格特征是時常感到憂郁無助。他們走在時代前頭,洞察力敏銳,情感敏感,有社會憂患意識,想尋找新的出路,但由于缺乏明確的方向而感到迷茫,因此對舊生活失去信心,對新生活雖充滿渴望又不抱有多大的希望,一副百無聊賴的姿態。

對哈洛爾德來說,他“只有在深深的無聊中才感到自己的存在”,“塵世的歡樂好不虛幻,曾幾何時,/就在時光的無情浪潮下,像艘沉舟般消失”。這種心態并非“看破紅塵”的超然物外,倒是看到社會黑暗的本質,而無力去糾正社會弊病的憂心忡忡。

在洪靈菲筆下的人物中,這種憂郁在李初燕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憂郁、無聊是哈洛爾德存在的意義,而李初燕整天“在悲哀的大海里面游泳著”,在其中“覺到一種病態的美麗和偉大的氣味”。他的悲哀一方面存在客觀因素,如社會的封建腐朽、家人的不理解;一方面有主觀因素,如他自己的恣意幻想使他痛苦的程度加倍?!八麜r常創造出一些傷心的,悲愴的材料去令他自己痛苦。在這種苦痛里他感到一種銷魂的、迷醉的,超塵世的快感”,真有些辛棄疾說的“為賦新詞強說愁”。

“世紀兒”雖不滿于舊制度,但要么缺乏反抗的勇氣和行動,要么因勢單力薄,無力與現實抗爭,因而精神苦悶,對自己的軟弱有一種“無用”的感覺,甚至產生死亡幻滅的情緒。哈洛爾德無疑是一個舊社會的叛逆者,想擺脫舊生活。他雖然是“眾人皆醉我獨醒”,但無法喚醒同伴?!耙徽暚F實,他那酸疼的眼睛也就失神?!臀业孟褚恢槐患舻粢淼拇簌i”,失去雙翼的大鵬正象征了他有心無力的無助境況。革命失敗的沈之菲不得不和愛人躲在房間里,“在一種苦悶的,難以忍耐的,透不過氣來的狀態中,他們廝守著一個整個的下午。機械地接吻,擁抱,睡眠——睡眠,擁抱,接吻。他們的精神都是頹喪,疲倦”。機械、反復的動作表現了人物別無他法、無可奈何的心境。

“百無一用是書生”,源于想要施展抱負改變不合理的現實,卻難以成功,因自尊心過強而產生“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嘆。洪靈菲的人物因此變得自暴自棄,頹廢、自殺傾向是他們的標簽。李初燕覺得人生毫無意義,于是在燈紅酒綠中迷醉自我,決意沉淪。他的生活變得極端,沒有規律:不是連續幾天不睡,就是幾天不醒;不是幾天沒吃飯,就是突然暴飲暴食;不是十幾天如同死人一樣沉默,就是突然滔滔不絕,說個不停。他和哈洛爾德一樣,最終選擇離家出走來逃離現狀,去尋找新的生活。

三、自然書寫

18世紀法國哲人盧梭說過:“大自然向我們提供一幅和諧和融洽的圖像,人所呈現的景象卻是混亂和困惑!自然要素之中充滿諧調,而人類卻在雜亂無章中生活!”拜倫的大自然書寫,表達了他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寄寓著他對自由的向往和對理想的追求。

在唐璜和海黛兩人相戀的日子里,他們無憂無慮。此時海黛的父親還沒出現,還沒有對他們的愛情進行破壞,敘事者感嘆“他們應該一起生活在樹林的深處,/隱匿不見就像夜鶯歌唱;他們是/不宜混在這些叫作社交的密密稠稠的/孤寂——‘憎恨,‘罪惡和‘煩惱的淵藪里面”。在作者眼里,大自然和人世形成二元對立,前者代表自由、純真,而后者充滿了罪惡和煩惱。

在人類社會里,哈洛爾德常常愁容滿面,當他看到“結滿果實的山谷,浪漫情調的峰巒”時,“眼里會發出快樂的光焰……??!山間有著多么甘芳的空氣,/這生活,懶洋洋的人永遠嘗不到它的真味”。他感到和自然融為一體,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吧椒?、湖泊以及藍天難道不屬于我/和我的靈魂,如同我是它們的一部分?”

李初燕感到和舊社會的矛盾不可調和,為了排憂解悶,他時常跑去曠野里?!半鼥V的星光月影,蔚藍的草樹,悠廣的田畝,蔥蘢的稼穡,涼快的風片,明耀的露珠所集湊而成的一種高曠、清遠、閑淡的田園情趣使他感到快慰。有時,這使他想到結廬隱居是一件多么高超的生活??!”他甚至半夜跑到荒墳地,對著鬼火自言自語:“鬼火喲,我羨慕你,從這林端溜到那林端,你的樣子好像是無思無慮!荒墳喲,我羨慕你,你始終是這樣安安靜靜地躺著,你是多么暇逸喲!”這個環境在外人看來很恐怖,在李初燕眼里卻是沒有束縛,能任其發泄心中怨恨的地方,飄蕩無阻的鬼火化身為自由精神的象征。

在都市讀書的霍之遠有時會去學校旁邊的一個荒涼古園中散步,那里老樹盤根,落葉滿徑。這個幽深寂靜的地方“令人忘記現在是什么時代;便會令人想到太古的先民在穴居野處,有巢氏構木為巢的情調上去……令人想起遺世絕俗的生活,也有它的可以羨慕的地方來”。這個被城市包圍的古園正和繁華的都市、紛擾的人世形成對照,為人提供片刻安寧。

在居無定所、緊張不安的流亡日子里,沈之菲偶然和愛人黃曼曼到村外散步,“滿耳的鳥聲,陰森的林木,倦飛的暮云,蒼翠的春山,把山村整個地點綴得像童話里的仙境一般。他們歌唱著,舞蹈著,在一種迷離、飄忽、清瑟、微妙的不可言說的大自然的美中陶醉”。在大自然的包圍中,他偷得一時的愜意,忘記了革命失敗后的失意和被通緝的危險。此情此景,他不禁吟出陶淵明的詩:“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p>

四、結語

由于洪靈菲閱讀廣泛,他的創作影響來源不一,但他和拜倫兩人創作藝術手法的相似性證明了洪靈菲對拜倫的繼承關系。作品中的現實主義筆觸赤裸裸地展現了社會的黑暗腐朽;自傳性寫作和浪漫主義手法滿足了作者自我表達的需要,通過人物再現了他們在舊社會中的經歷和體驗,抒發了切膚之痛的感受;自然書寫中寄寓著對現實的批判和對自由的向往。

參考文獻:

[1] 拜倫.唐璜[M].朱維基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

[2] 拜倫.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M].楊熙齡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

[3] 范存忠.英國文學論集[C].南京:譯林出版社,2015:192.

[4] 符杰祥.左翼浪漫文人人格精神之反思[J].齊魯學刊,2002(1).

[5] 洪靈菲.流亡三部曲[M].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4.

[6] 盧梭.懺悔錄[M].陳筱卿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

[7] 王福和.世紀病患者的心路歷程從——“多余人”到“局外人[J].外國文學研究,2002(2).

[8] 伍蠡甫,胡經之.西方文藝理論選[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9] 許再佳.從“普羅列塔利亞”到“新寫實主義”之路——旅滬“左聯”潮汕作家的思想耜痕與耬跡[J].上海魯迅研究,2019(1).

基金項目: 廣東省社科項目(GD18XWW13);潮州市社科項目(2018-C-02);韓山師范學院校級項目(WY201806)

作 者: 黃永亮,碩士,韓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比較文學。

編 輯: 趙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歡
藝術手法拜倫
圖書館里的贊美
野外,心中的一方“靜”土
檢驗鉆石
以藝術手法提高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音樂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戲劇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以藝術手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運用與思考
音樂:語文教學的藝術手法
拜倫式英雄與海明威式英雄對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