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舉例

2020-01-25 16:22武玉麗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0期
關鍵詞:折線

武玉麗

【摘要】文章通過舉例的方式分享有效課堂教學的—點兒心得。語文教學中選用的課文,情節清晰,思想深刻,其中不乏語言精美、畫面感極強的美文。為了讓學生更清晰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領會文章的情感及寫法,課堂教學中可采用適時讓學生畫圖、分析配圖、畫折線等方式來理清文章思路,體會作者情感,進而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配圖;折線

《教育學》指出,所謂教學,乃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統一活動,課堂教學即是在集體環境中所進行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活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始終是課堂教學一直以來所探討的話題,也是一線教師內心最強烈的愿望。

近幾年來,我越來越感受到整體把握文本、梳理情節結構、把握作者情感脈絡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課后診斷情況的不理想,也讓我不斷思考,并針對學生掌握這個簡單內容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優化我的教學過程設計。本文通過案例談談整體感知教學過程中省時又有效的小技巧——利用一圖一線來進行課堂教學。

一、以《小石潭記》為例談配圖教學

《小石潭記》是部編八年級下學期的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記,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筆者引導學生理清作者游覽思路,按照“發現小譚-潭中游魚-小譚源流-潭中氣氛-離開小譚”這樣的思路進行梳理,給學生熟讀識記提供便利?!斡涀罨疽?、所見、所感幾個要素,如果按照移步換景的方式列出所至的路線及沿途風景,是否更符合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際需求?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所感:心樂之)——伐竹取道(見小譚、水清冽,小譚的概貌,全石為底,潭周圍青樹翠蔓)——至小譚細觀(潭中游魚)——潭西南而望(溪流斗折蛇行、溪流岸勢犬牙差互,不知其源)——坐潭上(所見:竹樹環合,所感:其境過清、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離開小潭。

這個梳理基本上把所至、所見、所感都進行了標記,體現游覽時到—處記錄—處,眼中所見有序,對學生理解記憶更有幫助,但文字標識多,煩瑣。那把所見變成圖畫是不是更形象?我嘗試讓學生據本文所述,把景物及觀察視角用圖畫方式進行記錄,學生—邊念,—邊畫。從畫圖結果來看,不僅完成了我的預設,學生能夠理清思路,隨堂背誦,而且讓我看到了學生對寫景文言文的興趣,更讓我驚訝的是學生在畫圖過程中對理解上有困難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學生質疑“斗折蛇行”的主語是什么?“其”指是什么?最終討論結果均為“溪流”。通觀文言文學習,特別是寫景文言,這篇文言文學習的難度不大。在前幾年的教學中,我在層次梳理上投入的教學時間不多,在翻譯的注意事項上苦口婆心了不少,但課后的評價告訴我,學生的理解基本是蜻蜓點水,譯句的錯誤比較多。教學環節中引入圖畫,體現寫景文章的思路,直觀形象。而且對每個學生而言,通過小譚之旅,所至、所見,景物的方位在腦海中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二、以《天凈沙·秋》為例談課堂配圖分析

在詩歌教學中,我也嘗試用配圖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景物特點、中心主旨以及寫作手法。下文以八年級下學期的一首元曲《天凈沙·秋》為例做分析。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本曲的教學用時為一課時。我提前布置預習作業:請在認真思考曲中所寫景物特點后為《天凈沙·秋》這首曲子配圖,并記錄在畫圖過程中的疑惑。學生們懷著語文老師是在上美術課的心態回家完成了該項作業。

本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1.理解詩歌可以通過意象組合構景的特點;2.分析本曲的寫法,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以下是我依照學生配圖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及教學分析。

1.你的配圖里都呈現了哪些景物?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了解本曲組合構景的特點。從教學實際效果來看,大部分學生都畫到了曲中所涉及的景,少數學生只畫一部分景物,但他們的解釋啟發了我更多的思考。有的學生關注到了村、日、霞、煙、樹、鴉,其他沒有畫,理由是了解了本曲前半部分是實寫,后半部分是虛寫;有的學生只畫了“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中的樹和村,理由是景物太蕭條了,只選取個典型景物來畫,足矣;有的學生只畫了后半部分“—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中的景物,理由是這首曲的情感基調總的是昂揚向上的,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體現。這些回答都有涉及本曲的寫法、景物特點及中心。

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你是如何進行色彩搭配、安排景物層次的?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理解遲暮蕭瑟、色彩絢麗的秋景的不同,體會作者寫景順序的安排。這個環節我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前面景物色調灰暗,蕭瑟,后面景物色彩絢麗,濃墨重彩;遠處的青山綠水,近處的紅葉黃花,低處的草,高處的寒鴉、鴻雁,安排合理,恰到好處。但在展示中又有了更多可能,有的把兩幅圖景進行了重疊,因關注到了未來生活要代替過去;有的把鴻雁畫得非常大,像地上的一只大鳥,馬上有人來反駁,“—點”說明鴻雁在飛行中,距離遠,要畫得小;有的畫出了很多重影的鴻雁,因“影下”說明鴻雁飛行速度很快,這只鴻雁飛往樂土的心情多么迫切??!

3.你在配圖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困難一:畫出來竟然是格調不一的兩幅圖的拼湊?

一切景語皆情語,“蕭瑟”之景表達厭惡和憂傷,而“絢麗”之景表達喜悅和向往。我出示本曲的寫作背景解釋這個問題。

白樸,出身于金的一個官僚士大夫家庭,元滅金后,蒙古統治者對老百姓的殘暴掠奪,使他對朝廷充滿著厭惡的情緒,他放棄了官場名利的爭逐,拋棄妻子,棄家南游,寄情山水,更以此表達他永不當官的決心。

作者眼中的秋景蕭瑟、冷清、孤寂,這份感受與其說是在寫秋日,倒不如說是在寫當時的社會環境,擺脫了社會環境再看這明朗的秋日又有無限美好與活力。以此可以感受作者所追求的遠離仕宦、悠游于山水的理想生活。

困難二:“飛鴻”不屬于任何一副圖景,怎么安排更合適呢?

結構上:“飛鴻”是動態之景,其他都是靜態之景?!帮w鴻”位置高遠,飛行的方向是絢麗多彩的樂土,恰到好處地把看似不相關的兩個圖景巧妙聯系起來,這正是本曲結構安排上的妙處。簡言之,靜景——動景——靜景。

內容上:“飛鴻”暗喻作者本人。白樸不愿于朝中謀職,只希望像一只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有生機的樂土。

本曲借景抒情的特點,意象的組合,寫法的探究,可以很自然地通過分析配圖過程來理解,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

三、以《故鄉》為例略談折線或曲線的魅力

課堂上不僅可以利用圖畫激發興趣,理解文本,有時候還可以運用坐標折線或曲線讓課堂內容更加清晰,特別是對情節復雜、感情有波瀾的文章來說,效果更加明顯。我以《故鄉》為例說說坐標折線或曲線的魅力。

《故鄉》以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發展順序來構思全文,內容豐富,情感跌宕起伏,坐標軸的橫坐標表示情節發展,縱坐標表示心理,折線或曲線表示心理變化,醒目清晰地體現情節發展過程中,人物情感的波瀾起伏。

畫坐標軸的方式比較簡單,文章略談,但是這種方式在實際閱讀習題講解中使用較多,能幫助學生第一時間抓住整篇文章的脈絡。

猜你喜歡
折線
平面分割問題的探究之旅
解信賴域子問題的多折線算法
折線拱結構的整體穩定分析
基于感興趣區域和折線特征的鐵路扣件檢測算法
折線的舞臺——談含絕對值的一次函數的圖象
折線模糊數的重心定位及其排序方法
《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先張法折線配筋預應力混凝土T梁施工監測
一類折線模糊神經網絡的存在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