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報刊及媒體的發展因素以及其轉型發展

2020-02-04 07:41王融
銀幕內外 2020年9期
關鍵詞:轉型新媒體影響因素

王融

摘要:報刊是最早出現的新聞媒體,在新聞事業最初發展的三百年間,報刊獨領風騷,支撐著世界新聞業的發展與繁榮。但隨著近年來媒介技術的迅速更迭以及受眾選擇日趨多樣化的影響,傳統媒體逐漸與新媒體相融合。對于新聞業而言,在這種模式下,媒體要想生存發展必須做出改變,在追求新技術的同時,是否能夠維持原本優勢,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根據中國、美國、德國的媒介發展史分析各因素對于傳媒業的影響,以及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的如何轉型。

關鍵詞:影響因素;轉型;新媒體

一、影響報刊乃至媒體的重要因素

影響一個國家報刊乃至媒體興衰存亡的因素大概有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等。社會制度決定傳播制度,社會生產力水平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因素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新聞事業。中國的報紙不可能不帶有它所在的社會的特征。同時,它又是服務于該社會的一個子系統。其中影響報刊乃至媒體興衰存亡的最重要的因素為政治因素。

(一)中國報刊媒體

中國的古代報紙分為官辦報紙與民間報紙,最早出現的是官報,從唐至清。直到宋代出現民間經營的報紙,并且最初是違法的。古代中國以封建社會為主,封建統治下嚴格把控著民間的新聞傳播活動。而到了近代隨著民族危機的加重,思想的開放,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始,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人辦報的高潮,在此期間,出現了《萬國公報》、《湘學新報》等報刊。而慈禧等人為保守派的一方將光緒扣押,并發動戊戌政變的政治因素,第一次的國人辦報高潮就此隕落。之后辛亥革命的勝利,結束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同時因為新政權的軟弱,官辦報紙被打壓,民間新聞事業由此獲得了發展,出現了政黨色彩濃厚的官方報紙曇花一現,而報道新聞為主的民間報紙廣為流傳的現象,政治因素再次起到了影響報刊發展的作用。之后中華民國的成立,袁世凱篡權,為了穩固政權大肆宣揚封建思想,政治因素再次阻礙了新聞事業的發展。1949年,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新紀元的開始,中國社會進入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報刊又隨著政治因素而產生了改變。

阿特休爾說:“在所有的新聞體系中,新聞媒介都是掌握政治和經濟權力者的代言人?!痹诂F代社會中,大眾傳播體系成為參與社會整合的強有力工具之一,新中國建立初期,國家需要新聞媒介動員及鼓舞民眾,需要有強大的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大公報》為例,隨著新政府的建立,政治方向的改變,國家對于輿論的態度由“放”到“管”。作為民間報紙出身,它的頭版刊登內容卻幾乎都是新華社的專電。政治因素再次影響了報刊媒體的興衰存亡。

由中國古近現代新聞報刊的發展來看,政治因素是決定報刊乃至媒體興衰存亡的重要因素,政治形態的不同對報刊媒體的管制政策也不盡相同,但根本上都是以政府的喉舌來要求信息的傳播。

(二)美國報刊媒體

美國屬于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形態與中國不同,美國的新聞媒體,事實上被認為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并列的第四權力。18世紀的“曾格案件”在新聞史上具有標志意義,美國確立了出版自由的操作原則。早在16世紀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在反對專制統治和出版自由限定的斗爭中,就已經認識到發表不同意見及批評官員這兩項權利是自由的重要表征。政治因素讓美國新聞業自其開始,便是用來監督政府以及公權的。

美國杰斐遜總統認為,寧可要一個沒有政府的報紙,也不要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后,美國報紙自此開始分為“聯邦派”與“反聯邦派”,兩派彼此論戰,報紙變味了政黨組織的其中一部分,成為了政黨的喉舌。進入了“政黨報紙”時期。但美國報紙也成為了獨立于政府的一支政治力量,形成了美國報業自由的傳統。

美國的“水門事件”報道更加奠定了美國新聞媒體獨立于政黨的位置,以及擁有不受政府完全掌控的權利。由此可見,美國的政治意識形態以及政治制度決定了美國報刊乃至媒體的獨特風格。

(三)德國報刊媒體

德國在近代新聞史上,有其獨特的貢獻。世界上第一份真正的報紙《法蘭克福新聞》周刊以及德國人戈登堡發明活版印刷這兩項成就,世界新聞界就把德國看作近代報紙的搖籃。但德國報刊媒體因為種種政治因素并沒有順利發展。

德國早期經歷了長期的封建統治,后來兩次世界大戰又都為戰爭策源地,導致德國的新聞媒體受封建專制主義制度和法西斯統治的摧殘,發展十分緩慢。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德國又被分割為“東德”與“西德”,一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一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兩者政治制度的差異性,導致德國新聞史的發展并不順利。在未統一前,聯播德國的政治形態更加利于報刊業的發展,新聞事業相較于民主德國而言更為發達。直到1990年的兩德統一,德國的政治制度變為統一的資本主義制度之后,才將報業新聞業統一化,也才逐漸實現了報刊及媒體的發展。

二、轉型發展

報刊事業隨著新媒體的出現與普及,紙媒的劣勢逐漸顯現,如何將紙媒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不僅是中國報刊業要思考的問題,也是世界新聞業要思考的問題。

相較于報刊的成本高,盈利方向少,傳播速度慢,傳播范圍小等缺點,新媒體的出現對于國家政治思想宣傳來說是另外的突破。美國的報業并不服從于政府,盡管在表面上看,絕大多數的美國新媒體也不直接屬于美國政府,美國報刊乃至媒體的相對獨立性在世界上應該還是第一流的。但隨著美國的外交政策的轉變,之前中美女主播的辯論直播就顯示了美國新媒體與美國政府的合作。美國新媒體是政府外交活動的信息通道,依靠先進的媒介技術手段,優于紙媒的空間限制及時效性向外界提供快捷的第一首資料。政府借助新媒體進行公共聲明,比如央視借助于新媒體下的各種app來向大眾散發有效信息。政治因素影響報刊乃至媒體的發展,報刊受其影響,新媒體的衍生更應該是要受到影響的一部分,但政治因素如何更好的管控新聞傳播,這就要求我們要隨著報刊及媒體的現狀發展來思考運營。

結語:結合中國、美國、德國的媒介發展史而言,媒介所具有的輿論引導作用,使得各國都十分關注本國的新聞事業。盡管在表面看來,美國的新聞行業并不受政府管控,但它脫離不了政治。國家為了自身發展,往往都會對媒體進行干涉,而且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制度對于這個國家媒體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新媒體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驗政治因素對于新媒體方面的影響與管理。

猜你喜歡
轉型新媒體影響因素
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轉型升級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新時期旅游轉型發展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