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駿烈 清芬和煦

2020-02-04 07:56師元光
軍工文化 2020年12期
關鍵詞:航空工業航空飛機

師元光

“我要設計飛機,保衛祖國的領空”

蘇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婆e時代是中國著名的“狀元之鄉”,今天則是全國實至名歸的“院士之鄉”。

1930年2月4日(農歷正月初六),顧誦芬出生于蘇州十梓街的一所大宅院里。父系顧氏家族與母系潘氏家族歷經盛衰興替,在當時都是蘇州著名的名門望族。

1935年至1939年,顧誦芬的父親顧廷龍在燕京大學任圖書館館長,全家住在海淀成府路蔣家胡同3號院,那是他的族兄顧頡剛的住宅。顧誦芬在燕京大學附屬小學讀書,他對北平印象最深的是1937年發生的“七七事變”。此次事變標志著

“我有一個夢想:我要設計飛機,保衛祖國的領空?!?0年來,我國航空工業的每次跨越,都凝聚著顧誦芬的心血,彰顯著他為之做出的巨大貢獻。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標志著積貧積弱的中國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全面抗戰時期。年方7歲的顧誦芬對“七七事變”最深刻的記憶是1937年7月28日日本飛機轟炸29軍營地的情景。他回憶:

二十九軍的駐地距離我家只有幾公里,爆炸所產生的火光和濃煙仿佛近在咫尺,玻璃窗被沖擊波震得粉碎。

童年的顧誦芬當然不會知道在日寇的轟炸機肆虐祖國天空時為什么沒有中國自己的戰機給予還擊,他更不會知道,當時的中國還沒有能設計制造與強敵抗衡的飛機的航空工業。然而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已經萌發出一個夢想。

1993年5月,在全國總工會組織的一次報告會上,顧誦芬講道:

我從事航空工業已有40多個春秋,先后組織領導和參與過多種飛機設計工作,為祖國的航空事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點成績?!?/p>

其實,這些年我在實現著一個童年的夢想。 “七七事變”爆發時,我在北京目睹和經歷了日本帝國主義飛機的狂轟濫炸帶給中國人民的巨大災難。那時,我就有一個夢想:我要設計飛機,保衛祖國的領空。

報考三所著名大學,選的都是航空工程專業

顧誦芬的父親顧廷龍是我國圖書館事業的先驅者。1939年,他應葉景葵、張元濟盛邀,從北平赴滬參與創辦了私立合眾圖書館并任總干事,全家住進了圖書館中。從少年時期起,顧誦芬受父輩和圖書館氛圍的影響,養成了借書、讀書的良好習慣。但他沒有按照父親的愿望去研讀國學經典中的“詩書禮樂”,而是對理工科萌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館藏不多的科技書刊中得到的知識引起了他動手制作和試驗的興趣,并初步掌握了將書本知識和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本領。

回憶起自己的成長,顧誦芬總結了三條:

在上海,我的成長經歷大概一個是靠書,看書開闊眼界。另外一個是靠同學的激勵,向他們學習,跟這些同學的交往使得我有了更多的活動空間。第三個就是能動手,有一些工具,能知道怎么做。

高中畢業后,顧誦芬分別報考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選擇的專業都是航空。最終,他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大是中國航空工程教育起步最早的大學之一。

顧誦芬考進交大時,航空系錄取了近30名新生,然而隨著學業晉級,同學人數急劇減少,其主要原因是大家對畢業后就業的考慮。在中國面臨著歷史大轉折的1948年,航空、尤其空氣動力學顯然不是一個有較多就業機會的專業,所以二年級時就有不少同學轉系。但顧誦芬沒有這樣想,他回憶:

我覺得搞航空不學空氣動力學就白搞了,所以我不顧就業選了空氣動力學。

一心想著設計飛機

顧誦芬是幸運的。1951年他大學畢業的時候,新中國剛剛設立航空工業局開始籌組中國的航空工業,當年各大學航空系的畢業生都被組織分配到航空工業局系統。

20世紀50年代,蘇聯派了大批專家來華指導中國入學習如何制造飛機。然而蘇聯領導人的意圖很明確,社會主義陣營有他們從事設計研究足矣,所以指導原則很明確,中國人沒有必要掌握設計飛機的科學技術。在工作中遇到的許多事情使顧誦芬感受頗深:

仿制而不自行設計,就等于命根子在人家手里,自己沒有任何主動權。徐舜壽和我們這個想法與四局領導是一致的,都認為我們必須有中國人自己的設計機構。

顧誦芬是幸運的。他夢寐以求自行設計飛機的想法與中國航空工業的決策者靈犀相通。中國需要強大的空軍,同樣需要強大的航空工業,需要獨立自主的航空科研和飛機、發動機研究、設計和制造的能力。

1956年8月,四局王西萍局長發布了《關于成立飛機、發動機設計室的命令》,命令確定的飛機設計室的主要任務是:為將來建設飛機、發動機設計所準備條件和培養干部。命令一下,四局首先調徐舜壽、黃志干、顧誦芬與程不時四人到設計室工作。

設計室的第一項任務是設計殲教1飛機,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架自行設計的噴氣式殲擊教練機。作為飛機設計室氣動組組長,顧誦芬負責殲教1的氣動力設計,26歲的他站在了那個時期中國飛機氣動力設計的最高位置。他的頭腦像一臺超大容量的計算機,裝進了所能搜集到的蘇、美、歐洲國家的技術資料、書刊、研究報告等有價值的信息,又將其與面臨的課題結合起來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分析與計算。最終圓滿完成了殲教1飛機的氣動力設計任務。

1958年7月26日開始到8月5日止,殲教1飛機共進行了8次飛行試驗。殲教1飛機的研制成功,標志著中國航空工業從修理、仿制進入了自行設計噴氣式飛機的新時期。

這架飛機現收藏在位于北京昌平的中國航空博物館中。

在殲教1首飛后,徐舜壽、黃志千帶領的飛機設計室沒有停步,立即開展了后續型號的設計工作。初教6、東風104、東風106、東風107、東風113……,一項又一項任務壓在顧誦芬的肩頭。沒有高速風洞、沒有設計規范、沒有基礎數據……,面對一個個難關,顧誦芬沒有畏縮,他知難而進,勇往直前,經過刻苦鉆研,在圓滿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他迅速成長起來。

1990年年底,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在推薦顧誦芬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候選人的推薦書中,對他這一時期的工作和達到的學術水平有以下評價:

通過殲教1、初教6飛機自行設計,于1960年總結和創立了一套設計超聲速殲擊機氣動布局與估算氣動特性的方法,處于我國殲擊機整體研制水平和專業的領先地位。

在人數不多的中國優秀飛機設計師團隊中,顧誦芬當之為愧地成為飛機氣動設計方面的第一人。

負責殲8、殲8Ⅱ飛機的設計研制

20世紀60年代,為應對我國周邊復雜局勢,滿足空軍對高空高速殲擊機(又稱戰斗機)的急需,殲8飛機于1965年開始研制。1972年起,顧誦芬全面負責該機研制。

1968年7月,殲8試驗機01、02架相繼總裝事業部完畢。試制工作雖然遭受一定干擾,但廣大科技人員、工人和干部奮勇拼搏,連連攻克技術難關,終于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成功試制出零批殲8飛機。1969年7月5日,殲8飛機實現首飛。

在以后的跨聲速、超聲速飛行試驗中,飛機產生了強烈的振動。在地面試驗和爭論得不出結論的情況下,顧誦芬決定親自乘試飛員鹿鳴東駕駛的殲教6飛機上天,直接觀察飛機氣動流場。鹿鳴東回憶:

……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我于1977年,用殲教6飛機帶著顧誦芬同志,親自到空中跟隨殲8,觀察并拍攝殲8機的飛行流線譜。當時顧已是快50歲的人了,他不畏艱險,親自帶著望遠鏡、照相機,觀察拍照飛機的動態,這種無私無畏的精神,深深感動教育了所有參加試飛和研制的人員。

在顧誦芬帶領下,這一技術難題終于得到解決。1985年7月,在經歷了21個寒暑春秋后,殲8全天候型設計定型。

殲8飛機研制成功是我國航空科研領域里的重大科技成果,1985年10月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顧誦芬名列獲獎人員第一位。

1981年5月18日至26日,三機部在北京主持召開了殲8Ⅱ飛機方案論證會(簡稱8203會議)。會上宣布了國務院國防工辦任命顧誦芬為殲8Ⅱ型飛機型號總設計師的命令。

殲8Ⅱ型飛機是殲8飛機的改進型,具有全天候攔射攻擊能力。

航空工業是高技術密集、資金密集也是人才資源密集的戰略性產業,一個型號就是一個大型工程,在總指揮何文治、總設計師顧誦芬帶領下,我國航空工業第一次以系統工程方法組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984年6月12日中午11時30分,殲8 11 01架飛機在112廠機場首飛成功。這樣一架使用范圍廣、性能要求高、結構改動大的新機,全部過程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其速度之快、質量之好,是新機研制史上的首創。

隨著殲8、殲8Ⅱ飛機的首飛、設計定型,顧誦芬成為我國高超聲速飛機最成熟、最全面、學術水平最高、經驗最豐富的總設計師。

中國航空科技出色的領軍人物

1986年以后,顧誦芬走上了航空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航空研究院副院長的崗位,他的視野更為開闊,他對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思考也更為深邃、更為高遠。在科技委系統工作的幾十年中,他領導專業組開展涉及民機、大型飛機(包括大型客機和軍用運輸機)、轟炸機、高超聲速飛行器、無人機、教練機、輕型多用途戰斗機、外貿機及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研究、咨詢報告和建議書多份。為型號發展提供了指導意見,為集團公司和國家決策提供了依據。

20世紀90年代,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顧誦芬為中國航空事業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與俄羅斯航空業界最高水平的專家合作開展了遠景新飛機方案的研討和設計。顧誦芬作為中方總設計師,帶領國內被譽為“國家隊”的來自多個飛機設計研究單位的設計骨干一起深入探討前沿技術,并形成了具體的重型殲擊機無尾加壓面和正常式布局兩個設計方案。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為我國第四代飛機研制做了充分的技術和人才隊伍的準備。

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戰機已經發展到四代,從二代到四代的每次跨越,都凝聚著顧誦芬的心血,彰顯著他為之做出的巨大貢獻。

為大飛機的決策作出突出貢獻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航空工業開始醞釀搞民用飛機。此后開展了支線、干線、100座等多個具體項目,經歷了曲折和艱難的過程。時任601所所長兼總設計師的顧誦芬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但他一直予以關注并主張以積極的態度探索民用飛機的發展途徑。

進入新世紀后,大飛機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多部門、多層次、多學科的領導和專家都在發聲。愛國的激情和發展大飛機的戰略思考以及具體實施的技術路線等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各種意見,其中不乏有著批判意味和相互對立的觀點。在這樣的形勢下,顧誦芬有著自己的獨立思考。

大型運輸機和大型客機有70%的技術可通用,通過實施大型運輸機項目,將提高我國在大型飛機的氣動力、機體結構設計、發動機、航電設備、以及材料和制造技術等方面的研制能力,為大型客機的研制創造條件。

這是顧誦芬在2006年7月參加的一次高層會議上的發言。

2006年夏末,按照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意見,開始了大飛機專家論證,顧誦芬是論證會三位主持者之一。

2007年2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大型飛機重大專項領導小組論證工作匯報,原則批準大型飛機研制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在國家關于發展大飛機的決策中,吸收了顧誦芬建議的核心內容。

2013年1月26日,中國新一代戰略軍用大型運輸機運20首飛成功。2017年5月5日,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

顧誦芬的設想得以實現,中國的大飛機已經在展翅翱翔,必將飛得更遠。

面對榮譽與獎勵

1987年7月18日,顧誦芬攜夫人江澤菲和其他13位中青年科技專家在北京站登上前往北戴河的列車。7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出現在大家眼前,除與大家合影外,還特意與每一個人合影留念。

顧誦芬獲得獎勵的記錄始見于1963年,一份“職工登記表”記載著,“因工作積極完成任務好,經所首長批準予書面嘉獎獎勵?!?963年12月,經所首長批準給予通令嘉獎;到1983年,顧誦芬所獲獎勵的等級出現了明顯的躍升,那一年他獲得“五一勞動獎章”;1985年,因殲8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8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1992年11月,獲航空航天部“航空金獎”稱號;2000年,因殲8Ⅱ飛機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顧誦芬收獲著越來越多的榮譽,社會地位也在不斷提升—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各種學會、協會和社會團體、學術組織的理事、委員、主任……諸多的桂冠和頭銜加在了顧誦芬名字前面。面對這一切,顧誦芬冷靜而自持。

原中國一航科技委辦公室主任賈小平回憶:

顧總多次推掉名目繁多的擔任顧問、名譽主席這樣的邀請,他希望把更多的時間拿來學習鉆研、看書、看雜志、上網搜集科研方面的信息或處理與飛機設計、航空科研有關的工作。

他和吳老(吳大觀)在科技委工作這么久,有多少次將外單位寄來的評審費、審稿費退回,我沒有記錄,因為這在我們工作中已經是常態。

2011年12月5日,中航工業集團公司(時稱)隆重舉行顧誦芬院士從事航空事業60周年紀念大會,集團黨組為顧誦芬頒發了航空工業歷史上唯一的獎項——航空報國終身成就獎。頒獎儀式后的安排是由顧誦芬做學術報告,題目是《航空向空天一體邁進》。在獲得殊榮后,顧誦芬想到的是中國如何應對由于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引發的國際格局深刻變化和航空科技工業的前途。

“心懔懔以懷霜,志眇眇而臨云。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p>

顧誦芬的曾外祖父王同愈先生為他起名時,應該是取西晉陸機《文賦》名句寄以厚望并予以勉勵。從顧誦芬的身上,人們看到的是中國傳統的優秀知識分子的高尚品德與真正共產黨員的崇高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作為兩院院士,他堅持專精于自己的學術領域,淡泊名利,對不正之風深惡痛絕。他在為事業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樹立了新時期優秀知識分子的先進典型,贏得了大家的敬仰。他用自己平實而不平凡的人生,真正做到了毛澤東所說的——“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p>

(作者單位:航空工業科技委)

猜你喜歡
航空工業航空飛機
飛機失蹤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攝影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乘坐飛機
神奇飛機變變變
飛機飛起來啦
航空漫畫
航空郵票:航空體育--滑翔
航空報國歲月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