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視閾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分析

2020-02-10 23:57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0年11期
關鍵詞:供給居民改革

高 源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長春 130000)

中國的結構問題主要包括產業結構、區域結構、要素投入結構、排泄結構、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等六個問題,首先,我國的供給系統整體上是外向型,目前外需求正在減少;第二,過去主要是以低收入階層為中心的供給體系,但是未能趕上國內收入階層的急劇擴大和變化的消費結構。第三,過去的供應系統可以適應饑餓式消費,但是多樣性、個體化消費能力相對下降,整體上的消費能力相對下降,生產能力較差,第四,任何產業的生產能力都達到了物理上的高水平,無論價格如何下降,產品銷售困難,即使增加投資,也很難消化現有的生產能力。整體上中低檔產品過剩,高檔產品供不應求,第六,企業生產和經營成本過高的結果是生產能力過剩,產品銷售不出去,另一方面成本更高,企業兩端受壓,企業尤其是實體經濟企業的收益率減弱,這六個方面的結構問題相對獨立,又互相疊加,需要通過結構性的改革,適當地解決,2015 年以后,我國進入了新時期。當指標之間的聯動性背離,消費上升,投資就會減少,為了快速適應這種變化,我國改善供求方面的環境,優化供求方面的機制,改革制度,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促進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和要加強動力,供給方結構改革從提高供給質量開始,以改革的方式推進結構調整,糾正零部件配置的畸形變化,擴大有效供應,增加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促進2019 年3 月5 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9 年國務院工作報告中指出:在過去的一年里,進一步深化了供求領域的結構改革,并繼續釋放了實物經濟活力。

一、目前面臨的供給側改革現狀

1.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決定上層建筑。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取決于國家的生產關系是否合理,只有努力地提高生產力的發展,才能夠促使國家的經濟不斷進步。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生產力水平較低。我國社會面臨人口老齡化,青壯年勞動力即將缺失,生產過程生產設備不夠充足,并且缺乏豐富的資源和科學的管理體制。

科學技術是我國的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彌補勞動力不足生產設備不足以及生產資源短缺的局面,但是我國創新性科學技術以及綠色能源的科學技術都沒有得到最大限度地開發和應用,這就無法促進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導致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嚴重不足,經濟發展存在停滯現象。

2.產能過剩

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首先,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加注重飲食方面的問題,在日常生活方面的消費也是急劇增加,相對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消費,導致其他領域因為消費需求降低,導致產能過剩。其次,由于我國目前生產力還不夠發達,對于一些產品的加工制造并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這就導致居民想要的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無法制造,而制造出的產品出現滯銷的現象,這也是產能過剩的原因之一。

3.居民保障制度消耗大

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幸福程度我國的居民保障制度在不斷地完善,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地提升,這就導致許多企業進行裁員來保證企業的自身發展,影響了我國許多行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后果。

住房問題是我國居民的剛性需求,但是由于近些年來房價問題,導致許多居民無家可歸,無房可住,我國政府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去對居民保障制度進行完善,例如發放住房補貼、建設廉租房、給予金融支持、給予稅收優惠等措施。

我國已經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鄉居民醫療保障等社會保障制度,但這些居民保障制度雖然建立和提高了,但是還不夠全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城鄉社會保障有差異,社會保障受地區財政能力的影響程度高,社會保障體制仍然不完善,還存在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貧返貧等現象。

二、根據馬克思理論結合當下國情提出的措施

1.“三去一降一補”

“三去一降一補”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的。供給側改革主要涉及產能過剩、樓市庫存大、債務高企這三個方面,為解決好這一系列問題,就要推行“三去一降一補”的政策,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去低利潤、高污染的過剩產能,對一些產能過高的行業進行改革,加強對生產設備和生產方式的升級轉型,做到產能綠色化;去庫存是為新的產能提供空間,化解房地產庫存,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更加順意市場規律,降低商品房價格,滿足更多的住房需求;去杠桿是降低長期性和系統性風險,推動企業生產效益的提高,改善債務機構,提高對于金融風險的抗壓能力;降成本是提高效率的基礎,降成本主要包括降低企業稅負擔、降低社會保險費、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降低電力價格和降低物流成本。補短板是提高整體資源配置效率必要條件,補短板也是平衡供需關系的必然手段。

受今年疫情影響,對很多行業沖擊很大,已經產生自然淘汰。國家提出要加大內循環,通過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市場,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形成更多像華為樣的科技產業,同時提高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我國經濟持續新的經濟增長點。

2.創新驅動供給側改革

馬克思研究商品與貨幣的關系時,指出:商品是勞動產品,其可以用來進行交換,并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某種價值需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種屬性,是價值與使用價值相對存在的矛盾統一體。貨幣是人類在長期的交換活動中形成的能夠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其具有物種職能,即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貨幣是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之間矛盾對立發展的產物,它使得商品的內在矛盾轉化為商品和貨幣之間的外部對立,它也將隨著生產的發展和商品的消亡而最終趨于消亡。社會需求作為產品產生的前提條件,要想提高商品在市場競爭中的競爭力,就要依靠創新對商品的質量和功能進行不斷的改進。結合我國當前的情況,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不斷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我國經濟新常態。

為了解放生產力,讓我國生產力水平滿足人們生活上的需求,我國需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方面的力度。信息時代的到來,更多的高科技產品應運而生,為了提高市場的競爭力和產品的科技含量,就需要不斷地在生產過程中提升創新性。首先,要加大對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其次是,投入更多的資金在科學技術研究上,對一些新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意義的科技行業應當加大支持力度,這樣才可以讓我國的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應加大對新能源新技術方面的投入,逐步淘汰落后產能,鼓勵技術創新,加速產業升級,這樣才能不受制于人,科技強國。

3.建立更加全面的社會保障體制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初步提出了社會再生產的“兩種生產理論”。馬克思認為:“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生活中的其他必需品。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而且這是這樣的歷史活動,一切歷史的一種基本條件,人們單是為了能夠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去完成它,現在和幾千年前都是這樣”?,F階段我國還沒完全建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還需要通過政府調節經濟,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在科學發展觀的引導下,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為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來提供切實的物質保障。

目前我國居民的硬性支出基本上是用于醫療、子女教育以及購房,居民保障制度應當從這三個方面下手,降低居民在這三方面的支出,就可以釋放居民的消費能力使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還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逐步縮小農村和城市之間的經濟差異。要重點關注留在農村的老人和孩子,政府要加大對農村保障投入,首先就要解決好這部分特殊人群的生活、醫療、教育問題,消除兩格分化實現共同富裕。

4.對市場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十八大報告中把“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一個獨立部分提出來,明確指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必須加強對市場規律的遵循,合理的發揮政府作用。

政府要對市場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來促進市場發展更有秩序,經濟才能發展更加穩定。此外,政府應當適當減少企業稅收,減輕企業壓力,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科技研發和企業管理中,不斷地提高企業的自身競爭力。如報刊行業,現在已經很少人看傳統報刊,都從手機中獲取信息,很多家報紙都已經???,報刊行業都是虧損或勉強維持狀態,國家應針對定行業進行宏觀調控,給予專項扶持減輕企業壓力,避免整個行業慢慢消失。同時要不斷地完善市場競爭機制,政府對于競爭性較強行業的干預力度要降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保證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和自由性,相關政府部門也應加強市場監督,維護市場 秩序,穩定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我國供給側結構改革能夠更好地實現。

結束語

為了使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理想的成績,必須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和政治及經濟學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要緊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時代主題,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讓我國的經濟結構更加合理,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猜你喜歡
供給居民改革
石器時代的居民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一圖帶你讀懂供給側改革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改革創新(二)
長征途中的供給保障
也談供給與需求問題
瞧,那些改革推手
高臺居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