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媒介組織中“把關人”存在的合理性探析

2020-02-23 07:23李鵬飛
視聽 2020年8期
關鍵詞:把關人媒介受眾

□ 李鵬飛

新媒體時代,“把關人”隨著新聞信息的去中心化發展逐漸發生角色、地位和權力上的轉變,受眾在自媒體技術的借力下掌握了麥克風和發聲筒?!鞍殃P”從傳統的媒體組織延伸到普通受眾,信息的發布與傳播發生了革命性巨變,傳統媒體的權力被消解,受眾自由編輯、發布信息,為“把關”帶來了強大的挑戰,但是,“把關人”以其獨特的優勢和特點在新媒體時代依然能站穩腳跟、發揮作用,其存在有合理性。

一、“把關人”理論的提出與發展

(一)理論的提出與演化

1947年,美國學者庫爾特·盧因在《群體生活渠道》一文中明確提出把關人概念。他指出,信息的流動受到一定“關口”的阻擋。50年代,學者懷特指出,新聞媒介的報道活動要對新聞信息進行搜集、整理、篩選、加工。在這個過程中,傳播媒介形成一道關口,媒體工作者成為傳統大眾傳播時代新聞信息的“把關人”。巴斯把關理論研究引向社會控制模式方向,他把新聞流動的過程分為采集和加工兩個部分,并指出真正的把關人是從事新聞采集的人或組織,真正把關工作的注意力瞄準在更大的社會機構和組織。隨后,在沃特·吉伯(WalterGieber)、赫斯克等人的帶動下,“把關人”理論逐漸豐富而走向成熟。國內“把關人”理論隨著傳播學的引入而興起,20世紀80年代,眾多國內學者聯系中國新聞業實操對“把關人”做了理論梳理和相關研究。

(二)角色的轉變

網絡作為“去中心化”的新型互動媒介的作用逐漸明顯,傳受雙方的區別在減小。網絡傳播削弱了傳統“把關人”的信息傳播特權,弱化了其在大眾傳播時代的傳統“把關”角色①。目前的研究大多從把關人的角色轉變與定位角度出發,分析在新的媒體環境中“把關人”的變化,雖有強調把關權力的削弱和地位的變化,但都以“把關人”的存在為前提。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給予受眾一定的話語權,信息的發布與傳播變得自由。傳統的金字塔結構信息傳播變成了如今復雜的網狀結構傳播,傳統意義上“把關人”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權力式微。

隨著媒介技術的更新,傳統的新聞媒介日益與新媒介技術相結合。傳統媒介的“把關人”也在逐漸適應新媒介多元化的特點。如今的“把關人”同時又是傳播者,兼有傳者和受者的雙重身份,使網絡把關人的角色在傳播和接受中不斷變換。新媒體帶來的“人人把關”模式對傳統“把關人”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迫使傳統媒體的把關人在角色上做出從“把關人”到“引導員”的轉變,直接與公眾進行個性化的有效信息傳播,重新掌握話語的主導權②。

二、新形勢下“把關人”的挑戰

把關權力被削弱?!鞍殃P人”是隨著大眾媒介的出現而出現的,傳統媒體的“把關人”是完全獨立且擁有信息選擇和傳播權力的人或組織、機構等?;ヂ摼W“去中心化”的特質帶給受眾更多參與信息互動和對話的機會。傳統意義上的“把關人”的權力主要分為兩部分:傳播信息,修改甚至刪除信息。新媒體時代,大眾在網絡上獲得信息時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參與權,在網絡信息傳播中,人們更多的是采取自主討論交流、評價質疑等信息交互方式,專業媒介組織的傳播特權被消解,從而削弱了“把關人”權力。

“把關”的可行性降低。網絡傳播信息的迅速和低門檻大大降低了“把關”的可行性。自媒體的出現使得人人成為信息的生產者,都能作為獨立的信息源而存在,隨著自媒體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這樣的信息源將越來越多。同時,謠言借助這種新式手段也會進行快速、廣泛的傳播,沖擊“把關人”的理性,導致謠言擴散,誤導受眾,“把關人”的合理性地位也隨之受到質疑。

大眾對主流媒體的信任感缺失。技術的進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促使受眾認知水平提升,也增加了對信息真實的判斷標準。主流媒體發布的“歌功頌德”式、“故意欺騙”式的信息不會成功愚昧大眾,反而使受眾更加反感。相較于主流媒體,受眾更傾向于相信通過自己的手段得到的信息,也更加會利用新媒體技術傳播信息。

三、“把關人”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一)“把關人”的特點

以組織為載體,依賴組織?!鞍殃P人”源自傳統大眾傳媒組織,以媒介組織為載體,因為組織的存在而存在。媒介組織是新聞生產的場所。傳統媒體在新聞編輯、發布、傳播過程中一定會存在搜集、整理、篩選、加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媒介組織成為新聞信息的“把關人”,通過這個關口,新聞信息的發布有了一定的選擇。所以說,媒介組織要存在,就一定會進行信息的收集與傳播。只要組織進行信息的收集與傳播,就一定會有“把關人”的存在。

主流媒體信息的權威性。對于用戶來說,信息的選擇和判斷是一項重要的技能,缺乏信息選擇和分辨能力的人,只能盲目跟隨周圍人群的腳步,導致謠言泛濫,虛假性新聞暴增。主流媒體中的“把關人”可以對發布的信息進行過濾,對傳播的信息做出選擇,并對輿論做出監督與引導。信息的權威性還表現在內容上。媒體依靠其較強大的實力與廣泛的資源,獲得的信息涵蓋各行各業;較強的專業實力與經濟基礎可使其較深層次地挖掘新聞,最大程度地還原事情的真相,從而確保其信息的權威性,經得起實踐的考驗,深得受眾的信賴③。

(二)“把關人”存在的必要性

1.強制性。一是法律法規方面,我國政府早在1996年2月就發出通知,要求進入互聯網絡的計算機用戶進行登記,以便加強管理,成為率先采取措施的國家之一。國家的宏觀“把關人”角色成為了媒介組織“把關人”的前提條件,為了維護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合法性,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規定、管理條例,通過政策、法律的形式為“把關人”的設立和生存筑起了一道圍墻。二是道德層面,提倡網絡文明,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建設一個良好的網絡媒體環境是社會公眾的訴求。網絡媒體的“把關”,不僅在于被動地禁發、刪除網絡信息,更是主動加強網絡道德教育、肅清網絡環境的必然要求。

2.需求性。一是專業新聞機構的需求。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娛樂文化的侵襲,原本屬于新聞機構專業人員的新聞生產和傳播工作受到了巨大挑戰,新聞發布的門檻降低,新聞信息的質量也日益降低,新聞信息同其他種類信息的界限日益模糊。為了搶得先機,媒體甚至頻現低級錯誤,有的網友直指新媒體從業人員缺乏嚴謹的職業精神,降低了信息質量的把關門檻,直接影響了媒體的形象。因此,在信息繁雜、沒有過濾的網絡環境中,新聞專業媒體的“把關”顯得異常重要,傳播方式的改變也加劇了“把關”質量要比傳統大眾媒體時代更加緊迫④。二是受眾媒介素養的需求。媒介素養理論發展到新媒體時代已經成為公眾對信息選擇、分析、批判運用等能力的主要考查標準。受眾在網絡上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增強,對網絡信息的接收與發布更加便捷。但是,信息傳播呈現出碎片化,海量的信息讓人眼花繚亂,信息的內容良莠不齊,人們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媒介素養以及媒介信息參與度,提高個人的信息選擇和分析能力,增強自身思辨能力,在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獨善其身,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更好地生活。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媒介、受眾的地位和角色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聞信息的采集和加工也不再是傳統媒體的特有產品,“去中心化”的發展方向消解了傳統媒介的特殊地位,增加了受眾自由接受信息、網絡發聲的機會。但是,虛假信息、謠言等充斥著網絡世界,媒介組織承擔著為受眾傳遞真實信息的重任,就必然要一直保留“把關人”的存在。因為有了“把關人”,我們才能對網絡世界條分縷析,對信息世界分得清楚明白。

注釋:

①楊令羨.網絡論壇謠言對“把關人”理論的挑戰[J].青年記者,2008(06):76-77.

②潘向.新媒體把關人的角色轉換與定位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2.

③王歡,張靜.手機媒體發布政府信息的權威性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1-6.

④丁騁,楊雪芳.互聯網傳播環境下再論“把關人”理論的變遷[J].新聞知識,2015(06):14-16.

猜你喜歡
把關人媒介受眾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書,最優雅的媒介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新媒體時代更需要“把關人”
新媒體時代報媒“把關人”的角色定位
“互聯網+”時代傳媒對媒介域“私有化”的應對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