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現象看本質
——報道好糾紛類新聞的重點

2020-02-23 07:23陳佳燕
視聽 2020年8期
關鍵詞:阿林白蟻張女士

□ 陳佳燕

眾所周知,糾紛類新聞大多分為家長里短、民事糾紛和經濟糾紛等內容,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從某種程度上折射了社會現象。把握好這類新聞的關鍵就在于“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雙方的主要矛盾。那么面對這類新聞,一線記者要提前了解情況,帶著問題去采訪,保持理性,不能只聽一家之言,必要時尋求多方助力,及時轉變角色,幫助當事人雙方解決問題。

一、提前了解,發現問題

作為跑社會新聞的一線記者,面對大量繁雜的報料信息,都要經過初步的篩選,再聯系報料人。這既是一個必須的流程,也是對糾紛進行初步判斷的過程。再者,糾紛類新聞大多需要圖像為佐證,不然口說無憑,而提前與報料人聯系,也能進一步確保圖像的拍攝。

2020年5月,住在揭陽榕城區一小區的業主張女士向電視臺報料,聲稱自己居住的小區里白蟻成災,蛀壞了她家客廳和前門的木質裝修,導致她家去年重新裝修了客廳和儲物室等地方,并且小區還有其他業主家里也一樣遭殃。從記者跟張女士的對話中,可以確認以下幾個信息:其一,對于小區出現白蟻的情況,張女士認為物業需要擔負起相關責任;其二,張女士家中拍攝不到白蟻鏡頭;其三,可以讓張女士與其他業主聯系,到仍受白蟻困擾的業主家中拍攝;其四,張女士仍然存有之前發現白蟻時的視頻。這樣一來,記者了解到張女士與物業管理處的矛盾點,并讓張女士提前聯系其他業主。隨后,記者前往小區拍攝時,既有拍攝到白蟻的鏡頭,也有多戶業主反映情況,為小區出現白蟻的現象提供了有力證據。記者再前往物業管理處詢問時,也能幫助物業管理處明確業主的需求,加強小區的白蟻消殺工作。

二、保持中立,善于質疑

糾紛類新聞通常都由報料人向電視臺報料,從而明確采訪對象,但并不是誰報料,誰就是受害者。采訪這類型的新聞,剛入行的記者最需要過的第一關是避免“先入為主”。有的記者在報料人的“洗腦”下,代入感太強,容易立場偏頗,“客串”成其中一方當事人,這是糾紛類采訪的大忌,尤其需要警惕。作為記者,采訪時要時刻保持中立的態度,在現場要善于發現問題,提出質疑,避免讓當事人牽著鼻子走。

2016年6月,揭陽產業園白塔鎮的老黃向電視臺報料,說因為鄰居與自家共用一面墻,導致家里墻體滲水,對方卻一直不聞不問。記者在現場采訪時,并沒有單聽老黃一家之言,而是不斷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細問之下,才發現老黃的鄰居早已不在村里居住,房子一直由親戚在看管。記者也找到了鄰居親戚和村干部,從他們的角度了解事情原由。經過多方采訪,記者才知道,對方并非不想解決問題,而老黃因為滲水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一怒之下砸了對方樓梯口,雙方的協商又陷入僵局。這些細節,老黃在電話里都沒有提及,只是不停地表達自家滲水的苦惱。如果記者到了現場,受報料人的影響,先入為主,認定全是鄰居的錯,那很可能就不知道鄰居已經人去樓空,老黃也有過錯等細節,存在報道失實的可能。

2016年1月,揭西縣大溪鎮的李先生向電視臺報料稱鄰居堵住他家貨車,還打傷了他們。在記者與李先生的通話中,他表現得非常氣憤,說雙方此前從沒發生過矛盾,當天僅因為與鄰居發生了幾句口角,自己的妻子和孫子就被打傷了。李先生的話讓記者非常疑惑,僅僅幾句口角,同為一村人,不可能因這點小摩擦而大動干戈,甚至拿刀要挾。帶著疑問,記者前往村內采訪,通過對知情人的深入走訪,核實事情經過,記者發現李先生說的并非全部事實。當事人雙方此前早已有了摩擦,口角一事只是導火索,且雙方家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傷。記者最終以客觀的角度報道了這條新聞,給予了雙方說話的權利。

糾紛類新聞作為社會新聞的其中一部分,是百姓表達訴求的途徑之一。部分群眾報料常以受害者的身份自居,講述情況時難免更偏向自己有利的一方。作為媒體,面對群眾這些形形色色的糾紛,應該時刻保持謹慎,保持中立,避免主觀意識代入,不受報料人誤導,保證糾紛類新聞報道的客觀性。

三、隱性采訪,因地制宜

隱性采訪是新聞學的一個概念,相對于顯性采訪而言的,是指在采訪對象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偷拍、偷錄等記錄方式,或者隱瞞記者的身份,以體驗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開獵取已發生或正在發生又未被披露的新聞素材的采訪形式。由于這種方式具備一定的隱蔽性,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效果,近年來,從央視到地級市電視臺,隱性采訪被越來越多的記者所采用。特別是糾紛類采訪,部分當事人存在戒備心理,隱性采訪的使用頻率也更高。不過,這種以記者主動出擊的方式進行的采訪,涉及當事人的隱私權,一直備受爭議。記者使用得當,自然能夠為民發聲,懲惡揚善,稍有不慎,則可能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導致報道失實,引起質疑。

2019年1月,市民林女士反映自己前往市汽車總站取貨時,竟然遭到了拒絕。工作人員要求必須等他們將貨物送到市汽車總站外的托運點,繳納托管費用以后才能領取貨物。在采訪的過程中,為了確認林女士所言非虛,記者也喬裝打扮,前往托運點“寄貨”。經過一番走訪詢問,記者才發現托運點負責人向市汽車總站承包了托運業務,為了壟斷市場,才不讓林女士到站內取貨。如果記者一開始就亮明身份,引起托運點和汽車總站的戒備心理,就很難取得相關證據,也難以起到曝光的作用。

2019年7月,住在揭東區云路鎮軍田村的村民多次向電視臺反映,有村民在住宅區域的老房子,養了一屋子的鴿子,臭氣熏天,這讓大家難以忍受。記者來到現場后,發現該村民養鴿的地方確實坐落于住宅區域的正中央,鴿子排泄物的氣味不但難聞,還引來了大量的蒼蠅,對周邊群眾的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作為糾紛類采訪,記者也找到了飼養鴿子的村民阿林,了解相關情況,發現阿林飼養鴿子是因為妻子生病,想要貼補家用,做法不對,但情有可原。無奈阿林對記者的戒備心很重,多次拒絕了采訪要求,記者只能選擇偷拍錄下與阿林的對話內容。后來,記者在編寫稿件時發現,阿林的自建房一樓即便作為店鋪使用,仍屬于私人場所,播出時就只以“聲音來源”的方式播出了偷拍的對話內容。這樣的做法既確保了新聞的客觀性,也保護了村民阿林一家人的隱私。

從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發現,報道糾紛類新聞時,記者采用隱性采訪方式,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謹慎處理,注意偷拍的場所和內容,做好客觀報道的同時,保護雙方當事人的隱私。

四、多重角色,轉換自如

相較于其他類型的采訪,糾紛類新聞基本圍繞當事人雙方間的矛盾開展。這些矛盾很可能歷時已久,積怨已深,但也可能“退一步海闊天空”,在這個過程中,僅僅是客觀報道新聞又是不足的。采訪這類題材時,記者除了充當記錄者之外,也要當好調解員的角色,盡量幫助雙方排憂解難。

2018年6月,住在揭陽產業園月城鎮的鄭阿姨向電視臺反映,她家附近有村民在家里燒制鹵味,氣味難聞,讓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大受影響。記者去到現場后,發現鄭阿姨隔壁確實有人租了房子在燒制鹵味。面對記者的到來,對方一開始避而不見,滿懷戒備,經過多方走訪,租戶才終于出現。在記者的協商下,鄭阿姨和租戶分別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訴求,探討可行的解決辦法。最后,雙方各退一步,租戶愿意搬走,鄭阿姨也同意租戶找到合適的地方后再搬。令人高興的是,兩天之內,租戶就信守承諾,找到新地方搬走了。

在這次采訪中,記者在現場保持客觀、理性進行采訪之后,又淡化了記者角色,強化調解員的角色,增強了雙方解決問題的意愿,適時幫助雙方化解矛盾。

五、結語

社會是一個龐大的整體,群眾作為其中的個體,既統一又獨立。矛盾發生時,群眾向電視臺表達自身的訴求,是基于對媒體的信賴。正因如此,做好糾紛類新聞的報道,任重且道遠。一線記者采訪糾紛類新聞時,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保證新聞報道的客觀、公正,運用手中的媒體武器,捍衛群眾的權利。

猜你喜歡
阿林白蟻張女士
女子用按摩儀減肥把腎都壓扁了
張女士的婚姻困擾哪里來?
公交車上的盜竊案
堅決不能留
和張女士的小日子
干得真不賴
77歲“蟻人”家中養10萬多只白蟻
花19萬想買通“閻王”為女兒續命 “神婆”說“閻王爺”登記錯了
《生化結合治理白蟻》
殘忍的白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