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思考1

2020-02-24 22:54周嘉斌
惠州學院學報 2020年6期
關鍵詞:服裝設計應用型人才

索 理,周嘉斌

(1.惠州學院 旭日廣東服裝學院;2.惠州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廣東 惠州 516007)

應用型本科強調本科教育的“應用”定位.國際高校在20 世紀80 年代后,普遍重視高校的實踐教學,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我國多所高校近些年也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強化實踐教學這一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環節,通過構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學科方向,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體,修訂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滿足培養具有很好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應用型本科要充分考慮專業設定與地方經濟特色相結合,在實踐中教學,在教學中實踐,強調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有用、能用、好用的高級人才[1]. 惠州學院旭日廣東服裝學院圍繞“立足惠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服務廣東,輻射全國,培養具有科學精神、人文素養、國際視野、創新思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建設理工科特色鮮明、教師教育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學院辦學定位,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在推進應用型本科人才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 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辦學定位是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的關鍵,是本科教學定位的前提條件,是學科建設定位的方向,也是科研定位的目標,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與配合都是以清晰明確精準的辦學定位為前提的[2].應用型大學以本科教育為主,它有別于以科研為辦學定位的學術型本科高等院校,強調應用型的辦學定位.應用型本科教育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求的變化,積極推動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3].應用型大學建設一定要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辦學特色的形成是學校發展的歷史沉淀,是在行業背景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對相應的標準和評價體系進行改革.應用型大學建設難度較大,人才和資金投入較高,建設周期也較長,并且需要通過建設和完善實踐平臺為充分體現“應用”特征提供支持[4].地方本科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是國家人才培養戰略調整的重要舉措,是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相結合的必然選擇.應用型人才與精于理論研究的學術型人才和擅長實際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有所不同,他們既具備足夠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素養,又能將理論與產業和行業發展實際情況相結合,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的人才.

2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隸屬于工程類學科,教育教學的重點由基礎理論知識傳授的課堂教學逐漸轉移到培養學生創造性和適應性上,創造性和適應性通過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維充分體現,這些心態和思想超越了知識本身,形成了專屬于學生個體的學習和適應能力.現有的側重課堂理論基礎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學教育一定要強調,學生學習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和基礎技能,更應該強調個體在價值觀、學習方法和思維途徑上的提升和改進,這些培養目標的變化,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雖然學院在調整培養方案上進行了討論和一定的修改,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2.1 課程體系結構欠缺合理,專業課程缺乏學科前沿知識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正在使用的人才培養方案,數學和自然科學類課程總學分占總學分比例是10.3%,還沒有達到《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求的15%.缺乏的數學和自然科學類知識,在處理服裝工程實際問題時,會受到一定限制.

專業課程過于強調基礎知識,沒有完全結合“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新型工業人才需求調整課程結構.在服裝行業已經廣泛使用的智能生產設備,大數據分析引導生產等新的生產流程和對市場快速反應方面的知識,高校教學涉及的較少,出現培養的人才所具備的能力與行業、企業需要的能力脫離的現象.

2.2 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理論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缺乏

高校的教學模式,一直延續以理論教學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被動接受,課堂教學以單向的知識傳遞為主,師生間交流互動明顯不足.教師授課過程中對專業知識的講解,只強調了知識的記憶效果和簡單運用的能力,在知識的創新和展望方面信息更新不及時不充分,不利于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展和創新知識的缺乏,也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入社會后也不能體現學生個體的競爭優勢.雖然為了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課程已經在增加實踐教學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這些實踐教學只是提高了學生掌握服裝設計與制作的能力,對培養學生解決企業實際工程問題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改善.新工科建設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就應該強調學生的培養要注重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能力,具備解決實際復雜問題的能力.

2.3 師資隊伍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

為了增加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進行了“雙師型”教師的認定工作,本專業所有專業教師均具有企業掛職或企業項目研究經驗,“雙師型”工程背景的教師比例較高.但是由于掛職時間短,掛職期間還不能完整掌握行業的變化特點,缺乏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積累的經驗,因此,在學生的實踐指導上提供的幫助有限.

2.4 缺乏個性化教育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不論是課程設置還是選課體系,現在都難以支撐個性化教育的實施,“培養個性化學生,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大學教育”這樣的口號還停留在表面.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個性、愛好、特長和潛質的教育,并沒有實現.

2.5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方面不足

傳統大學教育用“平時作業+課堂表現+期末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學生考前死記硬背就可以過關,這樣的考核方式不能真實反映學生能力和水平,無法驅動有效的教與學.

3 創新應用型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舉措

應用型人才培養首先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將現有教學資源在多方面進行整合,把企業實際工作流程的相關內容引入到大學教育的課堂,提高企業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通過創建實踐基地和教學實踐平臺,使學生有機會將自己所學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等綜合能力共同提升.

3.1 構建基于成果導向的多學科交叉融合課程體系

在高校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結合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應該積極探索實踐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路徑,構建多學科交叉的課程體系.

3.1.1 通識課

在原有通識課的基礎上,新課程體系融入創新創業課和其他素養課,包括社會人文類、藝術修養類、科學類等幾大類.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獲得相應的學分.通識課內容的豐富,拓寬了工科學生的事業和素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3.1.2 專業基礎課

專業基礎課按照覆蓋學科范圍的不同,可分為非交叉基礎課和交叉基礎課.非交叉基礎課課程內容相對獨立,強調學生在基礎專業知識上的深度,為交叉基礎課的開設奠定知識基礎.比如開設在第一、第二學期的紡織化學、服裝人體工學等課程.交叉基礎課強調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關聯和滲透,將學生單一的知識體系構建成知識網絡,在解決復雜問題時,能從多方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服裝材料學、服裝整理學等,這些課程開設在第三、四學期,實現跨學科課程前后順暢銜接.

3.1.3 專業技能課

專業技能課的設置面向未來就業崗位對人才應用能力的需求,是將服裝工程多學科交叉融合,在前序課程的基礎上,強調技能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充分整合資源,引入最新行業、企業標準,培養跨學科交叉融合復合型技術技能卓越人才.

3.2 采用應用型教材,強化實踐教學

為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增加數學和自然科學類課程學分,將課程學分占比增加到15.1%,符合國標要求,為學生儲備好解決復雜問題的自然科學知識.要培養應用型人才,應用型教材是課程體系的有力支撐,傳統的研究型教材內容已不足以體現應用培養的定位,需要在教材中增加工程實例分析,將基礎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相聯系,在授課過程中,也需要對工程實際進行充分的講解和分析,以加深學生對知識在實際實踐中應用的體會[5].

現有的服裝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建立了服裝設計、服裝工藝、服裝結構、服裝材料、服裝數字化技術、服裝生產與營銷等六個實驗教學模塊53門專業課程369個實驗項目,與服裝行業企業的設計、生產、營銷等產業鏈實踐創新需求對接,保證了學生實踐教學的需求.

3.3 校企合作,開展嵌入課程特色

校企合作可以體現在人才培養的多個方面.首先,課程設置上可以考慮加深企業參與度,根據企業運作實際設定具體崗位群及能力要求,強化對學生實踐及應用能力進行培養,使人才培養精準錨定企業崗位需求,做到高校畢業生能力與用人單位能力需求無縫對接.其次,教學內容上,將學生課堂講授內容從課本延伸到企業運作實際,將具有多年服裝企業產品開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熟練技術人員,引入到大學課堂,讓他們就某個專題和知識點進行講解,這種講解更符合企業生產實踐的實際,而將一些落伍的、沒有實際價值的知識從學生知識體系中剝離,更容易讓學生重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采用企業嵌入式教學拉近課堂與企業距離,拉近學生與實踐距離,使課程講授的內容更貼近企業工作需求.再則,在教材建設上緊緊圍繞服裝企業生產運作流程的實際情況設置教材結構和內容,按照企業工作流程、崗位技能和綜合素質要求確定整體課程的結構,根據企業和行業發展迫切需要的知識、關鍵技術、人才應具備的素質等進行課程內容的設置,在此基礎上完善教材內容,確保課程建設質量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通過與香港旭日企業聯合成功探索了AO 人才培養模式;與安東尼服飾有限公司合作培養T 恤設計人才和電商運營人才;與江蘇龍星企業合作培養針織服裝生產與設計人才;與“香港制衣訓練局”合作,聘請企業高管和技術人員進行嵌入課程講座,覆蓋專業課程的75%以上,這些校企合作的形式,提升了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3.4 整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應用型人才不僅要有較好的理論知識體系,還必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需要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多元化的知識體系,要在更廣泛的專業交叉和融合中學習.以往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這樣的目標,因此,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用企業生產實際流程對不同知識的要求,解構教學內容,用項目教學法,將普通的課堂講授變成為完成一個設定的項目,自覺整合不同課程知識的過程.將以往的考試型學生轉變為創新型學生.要將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向培養思維與能力的提升為目標的教學方法上轉變;要將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向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上轉變;將學生從應用知識學習向創造知識學習上轉變.

3.5 培養教師的應用型背景

將教師的學習變成終身學習,教師的知識必須隨著技術革新、行業發展而更新,教師應該具備了解企業運作流程,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教師的學習應該包括參與到企業產品設計與開發、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具備這樣能力的教師,才能在培養學生應用能力上給與正確的引導,并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起到引導作用[6].

3.6 調整考核方式,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很多大學生平時上完課很少看書學習,考試前對教師的課件和重點進行死記硬背,也能輕松過關.大學教育,不應該對學生的記憶能力進行考核和評價,而應該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考核和評價,對學生的推理過程和思考過程進行考核和評價,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考核方式上可以考慮推進非標準答案考試改革,畢竟真正運用知識解決企業實際問題時,不會只有唯一的解決方案,只要在問題回答過程中,體現了學生多方面思考和分析,體現了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就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這種考核方式,甚至可以設定一定企業評分的權重,真正體現對學生獨立思考過程的考核和評價.同時,考核要實施全過程學業評價,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每個過程學生的成長都應該被記錄和評估.

3.7 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

應用型大學定位就是要培養市場和行業需要的人才,要為學生的成材提供平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選擇,應用型高校要為學生的不同選擇提供增值的機會,尊重學生的選擇.個性化教育就是課程要盡可能讓學生發現自己的能力,并進行提升,盡可能的體現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本身就是多樣化的,個性化教育符合實際情況.

4 結語

應用型定位的本質是人才培養以需求為導向的目標.對于教師發展而言,教師有學術自由,與學校應用型定位相結合,本著培養有迅速適應行業要求的學生為宗旨,將自己的研究方向與行業需求相結合.應用型人才要立足于地方,立足于行業,立足于企業,從實際問題出發,突出應用,讓地方、行業、企業對所培養的學生滿意,使學校人才培養成為社會需要.

猜你喜歡
服裝設計應用型人才
人才云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幾何思維在服裝設計上的應用
“沉淀”系列服裝設計作品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當代綠色生態服裝設計的反思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第8講 “應用型問題”復習精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