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R新聞是新聞嗎

2020-02-25 15:07■白
法治新聞傳播 2020年4期
關鍵詞:虛擬環境用戶

■白 凈 丁 月

技術的發展總是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創造力。從攝影開始,到后來的電影、電視、移動視頻,人們可以將各種真實的和虛構的影像搬上大屏小屏,人們通過視覺和聽覺,可以更加形象生動地感知世界。而無論是大屏還是小屏,用戶與屏上顯示的內容之間還是有距離的,用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這種距離,明白自己所處的世界與屏上的世界是兩個世界。而VR 技術的出現,就是讓兩個世界的距離進一步縮小到仿佛不存在。

VR是什么

VR 全稱是Virtual Reality, 翻譯成中文是“虛擬現實”?!疤摂M”和“現實”本是一對互相排斥的詞語,但借助VR 技術,可以創造出一種虛擬的卻可以給人身臨其境真實感受的體驗。

VR 可以是一種技術,也可以是一種媒介形式,還可以是一種用數據技術構建出來的虛擬環境。它既可以是真實場景的再現,也可以是虛擬場景的構建。它可以被復制,可以讓用戶置身其中,還可以讓用戶與虛擬的或真實的世界產生互動。

實現VR 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虛擬環境的構建,二是虛擬環境的還原。虛擬環境的構建,可以通過VR 技術捕捉現實世界中的真實環境,例如,記者帶著VR 設備拍攝全國兩會,構建“真實的新聞場景”,當用戶觀看VR 作品時,就仿佛自己置身現場,身臨其境。還有一種情況,記者通過3D 建模和電腦三維動畫合成技術(CGI)模擬新聞現場,例如飛機空難,記者不在現場,通過搭設虛擬場景,還原新聞現場。前一種情況VR素材是真實的,后一種情況VR素材是虛擬的。

用戶體驗VR,需要設備還原虛擬場景,例如電腦、手機、VR 頭盔或VR 眼鏡,使用這些設備,用戶可以沉浸在創作者構建好的虛擬場景中,用戶根據創作者設計好的指引進行操作和互動。

VR 技術可以應用在許多方面,比如,讓普通人體驗乘太空船登上月球,到敦煌莫高窟石洞里靜思,開展各類探險娛樂游戲,還可以將博物館VR化。

作為一種媒介形式,VR新聞也應運而生。

VR新聞

新聞是對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事實進行客觀報道,新聞必須真實,不能虛構。VR 新聞顧名思義,就是將VR 技術應用于新聞報道中。既然VR 技術可以虛擬場景,那么VR新聞是否是一個悖論?

回顧各種新聞體裁的演化,會發現新聞的“真實性”是可以還原的,還原的手法有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例如,在新聞特稿中,作者需要通過文字描述還原已經發生過的事件場景,作者筆下的場景,是重構的場景,因為事件發生時作者并不在現場,作者通過觀察、走訪、調查,獲取大量細節,再通過文字描述還原現場??梢哉f,這是一種文字形式的“模擬現場”。又如,在涉及犯罪的電視專題報道中,有時候需要還原犯罪現場,讓演員扮演當事人,虛構的現場畫面上標有“場景還原”幾個字,提醒觀眾這不是真實的畫面。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陶氏數字新聞中心關于VR 新聞的研究報告指出,VR 新聞即用戶通過技術終端進入數字世界,沉浸其中看到真實故事的文檔、照片或視聽片段。

報告指出,VR 新聞是新的技術和新的敘事形式相結合的產物,通過VR 器材拍攝和編輯素材,設計交互,其核心是為用戶創造一種沉浸感,讓用戶產生“在現場”的感知,成為新聞事件的見證人。

媒體行業的每次技術進步,都使觀看者更加接近于他人的體驗,從文字到攝影,從聲音到視頻,再到直播和VR,自我與他人體驗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用戶成為各類媒介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VR新聞真實性討論

討論VR 新聞需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其中的虛擬(Virtual)是針對生產者還是內容消費者?本文認為,針對生產者存在以下兩種情況,一是生產者真實場景拍攝,二是生產者搭建虛擬場景。

1.VR新聞需要滿足生產視角的真實

與現場直播相比,VR 新聞在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二次加工”,也就是說,新聞從業人員要用VR 設備對真實的新聞現場進行記錄。目前大多數新聞媒體在VR新聞生產層面與科技公司合作,通過“外包”來解決技術層面的困難,這意味著VR新聞的生產過程不完全由專業新聞人掌控。非專業人員的介入,會否影響新聞的真實性,還有待實踐的檢驗。

從生產者角度來看,另外一種情況是工作人員不在新聞現場,無法拍攝真實場景,而是通過3D 建模和CGI 合成場景,這種情況是否符合新聞真實原則值得商榷。如果人工再造場景是輔助說明性的,且生產者主動說明是虛構場景,類似電視專題片中的“場景還原”,則可以根據VR 新聞的主要內容來判斷其真實性。但如果人工再造場景是主要部分,那么則與新聞的真實性相違背。

2.VR新聞第一視角的情感導向對新聞真實的影響

在傳統新聞生產中,客觀報道是衡量新聞真實的重要指標。為避免主觀判斷,傳統新聞報道大多采用第三人稱。除了目擊式新聞外,新聞報道業務操作規范并不提倡第一人稱敘事,新聞報道要求記者在文本中隱身。

而受眾在接觸媒體時,與文本之間存在或遠或近的情感距離。當用戶在VR 新聞中以第一視角進入新聞“情節”中時,用戶便沉浸其中,與新聞事件融為一體,進而產生強烈的情感傾向,這種情感傾向會導致用戶對新聞真實的忽視。

VR新聞短時間內不會成為主流

1.VR新聞生產成本高

新聞具有時效性,其特點是快餐式消費。VR 新聞生產周期長,牽涉人員廣,需要廣泛的專業技能,包括軟件開發、系統設計、導演、攝影、3D 建模、編碼、后期編輯、項目管理等諸多環節。VR 新聞生產成本高,目前技術和工具尚不成熟,只有資金充裕的媒體才會在VR領域試水,因此,短時間內,VR新聞難成主流。

2.短視頻和直播普及

截至2020 年3 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8.5 億,這意味著我國網民的媒介使用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趨向“使用更為簡單便捷”的短視頻和直播。美國傳播學者施拉姆曾提出公式:選擇的或然率=報償的保證/費力的程度。也就是說,如果VR新聞不能降低成本并找到盈利模式,未來難以獲取更多用戶。

3.360°視頻無法帶來沉浸式體驗

VR 新聞最重要的特點,即重建新聞現場并讓用戶參與其中。但從目前VR 新聞的發展來看,它還無法做到讓用戶“真正在場”。以紐約時報推出的VR 新聞《攀爬世貿中心大樓》為例,雖然重建了登樓現場,讀者可以體驗攀登者的視角,但讀者所能做的也只是將屏幕上下左右旋轉,并不能真正體驗攀登者的感受。

國內媒體如新華社、人民日報的VR 作品,多是采用360°旋轉視頻實現VR 新聞生產,這種流于表面的新聞報道形式,可能會給用戶帶來一時的新鮮感,但并不能給用戶帶來真正的“在場感”,因此難以成為主流。

觀點速遞

過于關注負面新聞,或者對某些新聞習慣于從負面的角度去看,容易養成消極心理,甚至造成對社會的敵視心態。一個人如果看不到這個社會陽光的一面,過于關注陰暗面,甚至將陰暗面擴大化,就很容易出問題。人們需要用更加積極的態度去解讀新聞,避免被負面新聞形成的議題設置所誤導。這一方面要寄希望于網友的逐步成熟,另一方面也要進行合理引導。否則,如果網上全是負面情緒,網友很容易就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甚至把這種情緒帶到現實生活中來。

——高金國,《青年記者》2020年7月下

猜你喜歡
虛擬環境用戶
前庭刺激對虛擬環境三維空間定向的影響及與空間能力的相關關系
如何通過虛擬環境有效管理Python第三方庫
虛擬環境下大數據智能并行聚類方法研究
動畫廣告設計中虛擬環境的構建方法與運用
關注用戶
關注用戶
關注用戶
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教學現狀與改革策略
Camera360:拍出5億用戶
100萬用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